张创英
(山西阳煤丰喜肥业有限责任公司临猗分公司,山西 临猗 044100)
所谓消极心理暗示,是指人接受外界特定信息或受他人的负面性观念、愿望、情绪、判断、态度等影响而产生的一种心理现象,其是心理暗示的负面表现形式。这里的外界特定信息是指可能给人带来负面影响的信息,如恶劣天气、不好的成绩等。
人接受心理暗示——人的受暗示性——是一种心理特性。从心理机制上讲,受暗示性是一种被主观意愿所肯定的假设,无论是否存在相应的事实,这种假设已被主观界定为存在状态,所以心理上会认同这种状态。由于我们在生活中时时接收外界各种信息,也就等于我们随时在接收着外界的暗示。所谓的被环境所“同化”,正是因为环境给他的心理暗示让他在不知不觉中学习。心理暗示有强弱之分,但是心理暗示效果的好坏(正面的或负面的)无法由人的显意识控制,心理暗示是属于潜意识领域的。所以,心理暗示具有无选择性,即暗示是潜意识对外界任何信息以及任何显意识行为的认同、接收和储存。暗示不具有分辨力,只要是暗示就会产生效果。权威性暗示的强度大于非权威性暗示的强度,但权威与非权威和暗示有无无关。可见,在心理暗示中,权威与否同暗示强弱成正比。
由上可知,消极心理暗示是不可被消除或排斥的。每个人时刻都会接收到强度不等的消极心理暗示。越是我们认为有权威的人、有威望的人或越是我们所尊敬的人,所带给我们的消极心理暗示就越强烈。
消极心理暗示的表现形式很多,如疑惑、沮丧等,但核心都是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从而形成消极的心理体验。
同样的信息对于不同的人会产生不同的暗示效果,这说明虽然心理暗示无处不在,但其效果的好坏还是要取决于一定的条件。同理,消极心理暗示的产生也要具备一定的条件。要分析消极心理暗示产生的原因,我们必须从人的判断和决策的心理过程着手。
人进行判断和决策的过程是由人格中的“自我”部分来完成的。“自我”通过理性分析各种情况之后作出的判断和决策就是“主见”。“自我”健全的人就是通常所说的“有主见”的人。但任何“自我”都存在着程度不同的缺陷,这些缺陷就为外来影响和他人暗示提供了空间和机会。当然,有了这样的空间和机会并不意味着暗示就能成功。暗示要成功还要具备一个必要的条件,那就是受暗示者必须存在着针对外来暗示者的自卑——觉得自己在某一方面或某几方面与外来暗示者存在着差距,且这种差距是不可弥补的,所以自己需要向其请教并且其的判断和影响是自己必须接受的。其实,这种暗示作用就是用自己认为比自己强的人的判断、决策、思维来替代甚至取代自己的思维和判断。
当然,“自我”的这种缺陷以及自卑都很少能被受暗示者意识到,这些心理过程通常都发生在潜意识领域,因此,暗示也是在不知不觉中完成的。
这种自主判断与决策的部分放弃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积极的方面是,这种自主判断的部分放弃能够使人们接受正确的指导,作为对不完善“自我”的补充。但这种积极作用的前提是受暗示者必须有健全的“自我”和一定的主见,暗示只起到补充和辅助作用。消极的方面是,如果“自我”缺陷相对较重,暗示的作用过于强大,就会使受暗示者产生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心理,形成对暗示者的心理依赖从而产生较强的自卑感和不安全感。
除了“自我”的缺陷较重、自卑心理较重和对于暗示者的依赖三点原因外,消极心理暗示的产生还需要两个因素,消极暗示源和受暗示者对于消极暗示源的认同。
消极心理暗示的产生需要消极暗示源的存在。消极暗示源是指那些对于人的心理可能产生负面影响的信息。这些信息包括了客观性信息和主观性信息两类。客观性信息是指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的信息。这些信息能否成为消极暗示还需要得到受暗示者的认同。受暗示者对于消极暗示的认同是指受暗示者对于中性客观信息的一种心理处理。如天气变化,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解读。如果受暗示者认同阴天为消极暗示,那阴天这种天气现象给受暗示者带来的就是消极的心理体验。
综上所述,消极心理暗示的产生是“自我”缺陷、自卑心理、对于暗示者的依赖、消极暗示源和受暗示者对于消极暗示源的认同五个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五个方面缺一不可。
在消极心理暗示产生原因的五个因素中,“自我”缺陷和自卑心理是根本原因。这种“自我”缺陷和自卑心理是达到一定程度的,即“主见”已经无法主导判断与决策过程。达到这种程度的“自我”缺陷和自卑心理能够动摇人对自己的肯定性认识,开始怀疑自己的某一方面或某些方面的能力、素质等。这种怀疑的过程本身又是自我进行消极心理暗示的过程,这一过程加剧了自我怀疑。当自我怀疑到一定程度时,人就形成了自我否定的认识,认为自己在某一方面或某些方面确实缺乏必要的能力或素质从而需要依赖他人。
自我怀疑和否定会使人对自己的认识产生严重偏差,无法发挥自己本应具有的能力,严重影响个人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导致心理障碍甚至是心理疾病的形成,程度严重的会导致个人丧失生活的勇气。
消极心理暗示不仅源于受暗示者对于暗示者的依赖,同时其会加强这种依赖。依赖本身就是需要他人给自己的某方面或某些方面以指导或控制。他人对自己控制的加强就意味着自己对自己控制的减弱。自我控制能力是衡量“自我”是否健全、“主见”是否占主导地位的主要标志,也是衡量一个人独立性强弱的主要标志。消极心理暗示通过增强人的依赖性来削弱人的自我控制能力,从而侵蚀人的“自我”,削弱人的独立性,最终削弱个人的生存和发展的能力。
学习能力是一个人将外界信息转化为自身知识、技能和能力的过程,同时也是完善思维体系、健全“自我”、修正观念体系的过程。学习能力是一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首要能力。学习能力的强弱主要由“自我”的健全与否来决定。“自我”健全就会使个人有独立的思维判断能力,增强个体的独立性,而独立性的增强就需要不断地学习,即学习能力的增强。
消极心理暗示源于依赖性并强化依赖性。依赖的本质是个人放弃自己进行判断决策,而由他人代替。这种放弃意味着个人对某个或某些领域的知识、技能和能力已不再需要,因而也就失去了学习这些知识、技能和培养这些能力的动力。学习能力只有在学习过程中才能得到加强。没有学习的过程,学习能力就会退化。所以,消极心理暗示通过强化依赖,最终会导致学习能力的下降。
进取心源于自我肯定。在困难面前,正是由于不断地自我肯定,个人才会去寻找解决困难的方法,从而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个人也得到不断的发展。即使失败了,自我肯定也会促使个人重新集聚力量。消极心理暗示所产生的是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认为自己没有能力克服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如果克服困难的努力失败,就更加深了自我否定的认知。自我怀疑和否定不断侵蚀自我肯定,没有了自我肯定,进取心也就失去了其动力之源从而彻底丧失。
消极心理暗示产生的根源在于“自我”缺陷和自卑心理。要克服消极心理暗示,首先就要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人无完人”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实,要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首先要端正心态,明白人的不完美性是与生俱来的,正确的心态能够使人客观地看待自己的短处与不足。其次,立足于实践来认识和评价自己的长处与短处、优势与劣势。人是在实践中加深对于自我的认知。对于公司人而言,就是要在工作中不断地加深对自己的认识,不断地修正对自己的评价,尽可能地使这种认识和评价接近于客观。第三,通过不断的学习来加深对自我的认知从而正确地评价自己。公司人需要不断地进行学习。学习的过程不仅是自我充实的过程,也是加深对自我认知的过程。学习可以拓展人的视野,提升人的思想高度,从而使人能够从更加宏观、更具有深度的角度来认识和评价自我,这种认识和评价也才能更接近客观,更为正确。
“自我”缺陷和自卑心理是与生俱来的,但依赖心理则主要是后天形成的。虽然“自我”缺陷和自卑心理是产生消极心理暗示的根本原因,但消极心理暗示能否真正产生效果,主要还是看是否有依赖心理。要克服依赖心理,关键在于独立性的培养。独立性意味着公司人在工作中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来完成工作任务,即使需要他人的帮助,也是在自己“主见”的指导下接受。同时,独立性还意味着公司人要独立承担工作所带来的一切后果。独立性的培养是克服消极心理暗示的关键所在。有了独立性,一个合格的公司人就不会被他人所左右,也就不易受外界干扰的影响,从而降低了消极心理暗示产生的可能性。
由于“自我”缺陷和自卑心理的原因,一个人不可能完全不受消极心理暗示的影响。由于工作的原因,一个公司人更容易受到消极心理暗示的影响。当我们受到消极心理暗示影响后,就要采用正确的方法来消除这种影响。一是要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如保持乐观的心情,保持开朗的情绪,多想一些令人愉快的事情等,通过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缓解消极心理暗示的影响。二是要进行正确的心理疏导。如果消极心理暗示的影响比较严重的话,就需要通专业人员的帮助来进行正确的心理疏导。正确的心理疏导不仅能有效地缓解消极心理暗示的影响,还有助于我们重新认识和评价自己,从而从源头上遏制消极心理暗示的产生。
[1][法]柯尔.心理暗示与自我暗示之柯尔效应[M].马晓佳,译.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1.
[2]宋可力.气场心理学:自我暗示的力量[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
[3][美]拉瑟斯.心理学[M].宋振韶,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4]叶弈乾,祝蓓里.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5][美]杜布林.心理学与工作[M].王佳艺,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