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P教学法的发展历史及其在英语教学中的地位

2012-08-15 00:47刘丽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交际学习者设置

刘丽

(通化师范学院外语系,吉林通化134002)

3P教学法的发展历史及其在英语教学中的地位

刘丽

(通化师范学院外语系,吉林通化134002)

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的交际教学法是3P教学法产生的坚实基础。交际教学法中的核心问题是语言与交际的关系。“弱版”的交际教学法即3P教学法强调要先学好英语才能交际。此外,克拉申的“学得”和“习得”理论也为3P教学法中的“教”与“学”提供了理论基础。分别从班级类型、任务设置、教师要求和考试评价方式这四个方面比较3P教学法和任务型教学法的区别,意在指出在当今英语教学中3P教学法比任务型教学法更具优越性。

3P教学法;发展;任务型教学法;优越性

3P教学法是近几年在英语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法主要由教师来控制课堂的整体运行,根据教师已确定的目标语言,把课堂教学分为三个环节:教师呈现(presentation)、练习(practice)和成果展示(production)。在第一个阶段,教师首先要学生了解新内容的学习目的和学习用途,然后教师会帮助学生掌握新内容的学习重点。在这一阶段,教师主要以讲授为主。第二个阶段,在教师设定好的特定框架内,由学生进行自由发挥,把所学的新内容与练习相结合。在最后一阶段,学生用自己的形式把准备的内容表达出来,教师以此来检查学生对新内容的掌握程度。在这个阶段,学生可以把新旧知识连接起来运用,以达到语言输出的最大量化。通过这三个环节,学生在英语课堂中进行多种模式的反复操练,最终达到对英语语言学习中各项技能的掌握。

一、3P教学法的发展历史

3P教学法也被称之为PPP教学法,它的理论基础有交际教学法和克拉申的二语习得理论。

1.交际教学法

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中国语言教学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交际教学法就是其中的一个具体体现。自乔姆斯基(Chomsky,1965)提出语言能力(competence)和语言行为(performance)这两个概念后,海姆斯(hymes,1972)又提出了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这个概念。乔姆斯基认为,我们不仅有理解和组织语言的能力,而且还有使用这种语言的能力,人一旦掌握了高级的语言能力,那就能造出很多句子。这个概念并没有明确指出我们在语言教学中应强调语言的使用。而海姆斯的交际能力概念重点强调除了语法规则外,语言的使用也显得尤为重要。海姆斯认为衡量一个人语言学得好不好不在于这个人掌握了多少句子和规则,而是要看他能否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应用。根据交际法中所遵循的三个原则,即交际原则、任务原则和意义原则(束定芳,2008:189),任务型教学法和交际教学法有了交集。但是交际法在教学中有其弊端,如交际法反对在语言使用过程中过分改正说话者的语言错误,这样就导致了初级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石化问题,有的语言错误如语音、语调因为没有及时地更正而一直错误地使用下去等。在这种情况下,Howatt(1984)对于交际法两个大派即“强版”和“弱版”的划分奠定了3P教学法的产生,“弱版”即3P教学法为代表,“强版”即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为代表。“弱版”强调的是给学习者提供为了交际而学习英语的机会,然后把这些活动综合起来,使语言学习有一个更广阔的范围。它强调的是首先要学好英语然后才能交际。“强版”主张语言是交际的需要,在交际中学习语言。真正意义上的交际教学法是“强”和“弱”的结合,即交际教学法不仅仅是语言学习的结束,也是语言习得过程中交际意义和过程的体现。

2.习得与学得假说

根据克拉申的五个假说(Krashen,1981)——习得与学得区分说、自然顺序说、监察说、输入说、情感过滤说,“习得”和“学得”这两个概念成为外语教学理论中重要的两个概念。根据克拉申的观点,“习得”是一种下意识的行为,在自然的语言环境下,不用强调话语的形式,只注意它们所能表达的意义即可。“学得”是一种系统的、正规的学习,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一定的语言规则,并且能意识到这种语言规则的存在。克拉申认为,在使用第二语言时“习得”比“学得”更重要,因为“习得”能使我们自然地运用语言,而“学得”只能在我们使用语言时起“监察”作用,如判断语法是否符合规则。克拉申的这个理论是在美国的教育环境下产生的,对于中国的外语教学来说,我们应该批判地接受。“习得”和“学得”应该相互结合,互相渗透,最大化地在外语教学中从“学得”向“习得”转化。把“学得”中的“教”和“学”有机结合,让“教”的语法规则成为学习者“学”到的真正语言能力,同时用“学”的规律来指导“教”。3P教学法就是以学习法为向导,运用和依靠已知的知识去认识未知的事物。

二、3P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优越性

提到3P教学法就不得不提到任务型教学法。这两种教学模式都是交际教学法的一部分。任务型教学法是交际教学法的理论再更新。任务型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以任务为中心,学生参与到讨论、小组活动、对话等活动中去,通过交流、合作、讨论、协商等方式完成任务。在任务中学习,在活动中思考,通过这种方式来完成跨文化的学习。它强调了以学生为中心而不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法,鼓励学生创造性地使用语言,鼓励学生自由思考并总结。但对中国的外语教学来说,3P教学法具有更大的适用性。

1.3 P教学法在大班教学中的优越性

任务型教学法强调在任务中完成学习,通过各种形式多样的活动,教师既需要学生在活动中领悟到语言的学习规则,又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大部分中学的班级人数都超过三十人,有的甚至达到了六七十人。在这样的大班教学情况下,想兼顾到每个学生,又想完成既定的学习任务,操作起来有一定困难。如果兼顾到每个同学,每项任务的完成势必要浪费大量时间;如果要完成每节课的既定任务,将有部分同学参与不到活动中去,由此也确保不到每个学生都能在“用中学”。学习者在学习中应该是自我学习过程和学习目标之间的协调者(Breen&Candlin,1980),他们对课堂的贡献应该与他们的获得相等同,即课堂的学习活动中“教”与“学”是相互依赖的作用。3P教学法在大班教学中将不会忽略语言规则的学习和学生的主体参与性。在3P教学法的第一阶段,教师将要学习的语言规则呈现给学生,这时候学生作为一个整体来认知这个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是学习的指导者、引导者。

2.3 P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任务”设置的优越性

任务型教学法中“任务”一词是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应用于语言文献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如何把握好“任务”是任务型交际法实施顺利与否的关键,但在实际中国英语教学的课堂,任务的制定是受多种因素的制约的。“任务”不等同于“活动”或“练习”,它们在本质上是有区别的。任务型教学法中任务的构成需具备以下几个因素:目标、内容、程序、输入材料、教师和学生的角色、情境。任务的目标应该是教学目的和非教学目的的统一,通过设定任务,使学生掌握本课的语言规则及知识点,同时还要使学生感受到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语言感染力、交际能力、语言意识等非教学中的抽象概念。在我国的英语课堂,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和课堂时间等因素的限制,教师的任务设置往往以教学为目的。这样的任务设置不能很好的反映任务型教学法的本质。而3P教学法本着以学习和使用语言为目标,综合各种活动的过程,使学习者能达到交际的目的。在practice和presentation阶段,这种活动的设置显得比“任务”的设置更加简单。目前,虽然我们在外语教学中一直提倡以发展学生的综合使用语言的能力为目标,但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着很大的困难,因此3P教学法作为一种把传统教学法与任务型教学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无疑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此外,任务型教学法中“任务”的设置难度在外语教学中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如何设置“任务”使其符合学习者的认知水平和他现有的知识水平是实施任务型教学法的一个难点。任务设置时应遵循“信息差,信息选择,信息反馈”的原则(Johnson&Morrow,1981,qtd in Richards&Rodgers,2000)。教师在设置任务时要考虑到学生在进行练习时交流的双方不知道对方下一步要表达的内容,这样才能在练习中起到交流的作用。同时任务的设置要多样,交流者可以选择交流内容和方式然后对交流对出评价,任务设置时还要考虑到影响任务设置的因素有哪些。但在实际操作的时候就会发现,影响任务设置的因素不仅仅是语言上的因素,还有很多非语言的因素。如在听力课上任务设置时需要考虑听者的知识水平,词汇量掌握了多少,听力内容的篇幅长短、内容结构、难易程度,还需要考虑听者的年龄特征,共同的兴趣爱好,听的动力目的,听者的注意力程度,听力内容的信息量,是否和本课的主题有关,说话者的语音、语调、连读、方言等。由此可见,在任务型教学中,“任务”的设定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只有任务设置的合理才能使学习者在学习中感受到任务型教学法的魅力。如果任务设置不能考虑到多种因素就可能引发任务设置的过于简单或偏离教学和学习目的的情况。如果任务设置只考虑到教学因素就可能引发任务设置简单的情况,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兴趣会减少;如果任务设置为了追求学习者过多的其他非教学因素而偏离教学的主题,就会使学习者了解不到要学习的教学内容。对于目前的英语教学现状来说,部分教师的基本素质还未能达到能合理把握任务设置难度的水平,尤其是对于部分农村英语教师来说,这个要求显得过高。因此,从这个层面来讲,3P教学法适合我们的外语教学。

3.3 P教学法对教师要求的优越性

为了使“任务”设计的难度、原则等方面适合课堂的需要,任务型教学法要求教师要设计出合适的任务来保证课堂的教学质量。任务型教学法要求教师在设计任务时要遵循真实性原则、任务链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和兴趣性原则(吕京,2010)。真实性要求教师在设计任务时要贴近生活,学生容易理解、接受并感兴趣。任务链原则要求教师在设计任务时要考虑到现任务和前任务的相关联系,考虑到现任务在实施步骤上与前任务的紧凑性。可操作性原则则要求教师保证任务在实施过程中的步骤不能繁琐,环节不能复杂。这些要求势必要花费教师大量的时间来迎合学生的需求和教学的需求。从这个意义上讲,任务型教学法更多的是对教师的要求而不是对学习的要求。对于3P教学法而言,整个课堂是由教师掌握的。教师可以根据课型、学生、教学目的、教学内容等多方面因素来考虑课程内容的设置。在presentation阶段,教师在充分考虑了各种因素后进行教学确保了教学重点的呈现。

此外,任务教学材料是影响课堂交际和语言使用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真实语料是保证任务型教学法实施的重要因素。众多的教学材料选择对于教师的工作量也是一个挑战。

4.3 P教学法迎合了中国的考试制度

尽管我们一直在提倡英语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中心,但必须承认我国的教育制度多年来还是以教师为中心、以考试为导向的教育模式。对于目前大部分的学生,尤其是高中生和大学生来说,多年来的传统教学法已经使他们习惯了教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在任务型教学法中,教学重点从教师为中心转到学生为中心,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者和探求者,而教师成为学习的指导者、监督者和引导者。这种角色的转变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还需要有长时间的适应。如果在短时间内学生不能适应这种教学方法,让学生感到抓不住具体的学习内容,会使他们感觉学习和考试的不衔接。在当今对于仍然以高考定乾坤的学子来说,兴趣来得不如讲授更实际。这种情况下,3P教学法的教学模式对于知识的讲解、学生的掌握、学习与考试的衔接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三、结语

尽管3P教学法在班级类型、任务设置、教师要求和考试评价方式上有其自身的优越性,但这种教学法仍然存在着不足,如它不能在最大限度上发掘学生的各方面潜力,不能使学生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其优点,不能在最大效度内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不能确保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语言交流机会等。因此最大效的发挥3P教学法的优点,减少其不足是使用3P教学法的关键。每一种教学法都有其优点和不足,因此依据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或采用几种不同的教学法是明智之举。对于目前中国的外语教学现状来说,3P教学法仍然在各种教学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1]贾志高.有关任务型教学法的几个核心问题的探讨[J].课程·教材·教法,2005(1).

[2]吕京.英语任务型教学法的有效实施[J].课程与教学,2010(6).

[3]隋晓辉.“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与PPP教学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对比研究[J].海外英语,2010(10):131-132.

[4]姚丽丽.关于任务型教学法与PPP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合的实证性研究[D].太原:山西财经大学,2011.

[5]束定芳.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

[6]Breen,M.P.and Candlin,C.N.The essentials of a communicative curriculum in language teaching[J].Applied Linguistics,1980(1):89-112.

[7]Howatt,A.P.R.A History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4.

[8]Jack C.Richards,Theodore S.Rodgers.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Development of 3P Teaching Model and Its Status in English Teaching

LIU Li
(Department of Foreign Languages,Tonghua Normal University,Tonghua,Jilin 134002,China)

The Communicative Approach,rose in 1970s,lays a solid foundation for 3P teaching method.How to deal with the relations between language and communication is the core in communicative approach.3P teaching,“weak versions”of Communicative Approach,emphasizes that learning English is the premise for communication.Besides,Krashen’s“learning”and“acquisition”theory provides fundamental basis for“teaching”and“learning”in 3P teaching.This paper contrasts 3P teaching model and task-based approach in terms of class types,task-assignment,teachers’requirements and exams as evaluation ways,claiming that 3P approach is superior to task-based approach.

3P teaching method;development;task-based approach;superiority

H319.3

A

1008—7974(2012)03—0104—04

本文系2009年度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在中学英语教学中3P教学法与任务型教学法的整合研究”课题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09B296

2011—12—15

刘丽(1977-),女,吉林集安人,现为通化师范学院外语系讲师,硕士。

林凡)

猜你喜欢
交际学习者设置
情景交际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船舶防火结构及设置的缺陷与整改
交际羊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两块磁的交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青年干部要当好新思想的学习者、宣讲者、践行者
高校学习者对慕课认知情况的实证研究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