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菲
(晋中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晋中 030600)
21世纪的大学生是新时期的一代知识分子,正在领略着新世纪带来的新变化,感受着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的新面貌,理应成为一个具有健康精神面貌的国民,他们的人格是否健全,德、智、体、美等综合素质是否提高,直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目前素质教育在我国已经全面展开,它本质上是培养现代人格的一种教育方式,高等学校作为培养教育人的主阵地,应注重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进而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培养大学生的健康人格,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各大高校关于思想道德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程,是推进高校素质教育任重而道远的伟大任务。
人格是人们在一定生理基础上,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内部遗传和外部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健康人格,是以思想解放、追求创新、个性和谐、坚忍不拔等品质为标志,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充满着自尊、自信和自爱,是人格和谐、全面、健康发展的综合体现。
大学生这一特殊人群,它赋予健康人格新的内容,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谐的人际关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良好的情绪控制能力、正确的审度意识和不断创新的能力等等。
我国高校广大教育工作者应承担着培养大学生健康人格的重任,面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完善这一大的社会环境,应正视机遇、迎接挑战。目前在新的社会潮流的冲击下,我国高校开展的培养工作带来一些阻力,影响着全民族素质教育的进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培养和提高市场主体——人的自主能力,强调人的主人翁意识,激发人的主动创造积极性,在这个平等兼竞争的经济环境中通过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来寻求自我成功发展。然而,一些高校对大学生健康人格培养工作存在机械化、片面性的弊病,不能从综合化、全面性的角度着手对其自主创新能力进行再教育,这样的培养方式导致大学生步入社会后很难适应市场经济提出的新要求,难以在社会中立足脚跟,更不用说有所发展。
信息高速化时代的来临,使社会生活环境变得绚丽多姿,使人们的价值观念变得多样、生活方式变得多彩,也促使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必须学会转变、学会选择。然而,一些高校在对大学生健康人格培养过程中所采取的方法仅仅局限于学生固定道德行为规范的简单操练,不注重培养大学生在接触新事物时对其自主的道德判断,尤其是网络道德,容易造成大学生的固定人格,有所依靠。这样在毕业之后,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带来的新变化,很容易产生胆怯、退缩或者是有所沉迷,难以适应社会生活。
高校理所应当成为培养大学生健康人格的主阵地。在学校里,健康人格的培养只有通过教师对健康人格相关知识的传授,还有校园文化环境的感染与熏陶,再加之大学生自身的社会实践,才能全面建构大学生健康人格培养综合体系。
教师通过对健康人格基础知识的掌握,利用学校传统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统一的课程教学。因为大学生在中学阶段已经接受了基本的心理健康卫生知识,高校应把原始的心理健康课改为健康人格教育课,并选择适合本校学生实际情况的教材,由教师在课堂上进行重点的讲授,将其作为学校的一门必修主课程,让每一位学生都认真完成这一课程的学习,从而提升学生的健康人格的理论水平。
除了传统的课堂讲授外,还可以利用新兴资源——网络参与教学,以开设网络课程作为辅修课程。利用网络具有的隐蔽性,为不想公开自己心理问题的同学,提供与教师进行沟通、交流的隐秘空间,从而走出心理误区,健康地面对生活。高校通过设置主修课程和辅修课程,将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再加之为学生提供社会实践训练的机会,从而构建完善的健康人格教育教学体系。
校园文化不仅包括“硬件”即校园建设,还包括“软件”即校风、教风、学风精神的贯穿,再加之校内外实践活动的开展。这种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空间,以社会活动为主要内容的群体性文化,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心理健康起着引导、感染的作用,更是巩固课堂教学的好途径。
“硬件”即校园建设,来自于校园里每一处建筑物、每一处花草树木,它们都具有其使用价值、美化价值和教育价值。学生在优美舒适校园环境中学习生活,能够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培养高尚的情操,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每一天的校园太阳。“软件”即校风、教风、学风三风建设,这一校园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影响着每一位在校大学生的人格发展和精神面貌的塑造。因此,高校应结合具体情况创建优良严谨的校风、教风、学风。与此同时,高校应积极开展校内外实践活动,譬如校园文化节、科技节等活动的举办,开展社会调查,报名参加青年志愿团等,这样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校内外实践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各种各样的潜能优势,从而为塑造健康人格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高校对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教育工作是一项具有长期性、系统性的工程,这就需要学校管理者、教育工作者齐心协力,在教学课程的设置上不断创新,在校园文化建设上提供支持,把健康人格培养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再者,健康人格是具体到每一个人的,因而关键还在于学生自身的主动性,这就需要在校大学生认真对待课程的学习,接受校园文化的熏陶,以积极的心态配合学校开展的各项工作,与学校共同达到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教育目标。
[1]管剑.当代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初探[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6,(3).
[2]李艳芳.论大学生健康人格[J].科教文汇,2007,(1).
[3]张剑.试论大学生健康人格教育的有效途径[J].延安大学学报,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