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纳德系统组织理论对高校班级建设的启示

2012-08-15 00:49霍瑞超李雪平
铜仁学院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信息沟通协作成员

霍瑞超,李雪平

( 1.西华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9;2.四川省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高等教育研究所,四川 南充 637009 )

巴纳德系统组织理论对高校班级建设的启示

霍瑞超1,李雪平2

( 1.西华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9;2.四川省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高等教育研究所,四川 南充 637009 )

当前我国高校班级建设中存在诸多问题,班级建设的效率与成果受到很大的影响。在新时期加强和改进班级建设,需要从系统组织理论的视角出发,科学、系统地分析班级组织的构成要素及所受到的影响,同时为辅导员职能的发挥提供必要的保障。巴纳德系统组织理论对我国高校班级建设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班级建设; 系统组织理论; 巴纳德; 高校

一、高校班级建设存在的问题

“大学班级是学生学习、生活、工作及各种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学生的学习活动和思想交流所依赖的集体。”[1]我国大多数高校中,班级既是最基本的教学组织单位,又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平台,是学生与高校沟通的重要桥梁,是高校正常运转不可或缺的要素。随着高校的扩招以及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高校班级建设凸显出一些问题,影响到班级部分职能的正常运作。

(一)成员协作的意愿不强烈

在高校班级建设中,协作意愿是指为实现班级、团队小组目标,学生之间、团队小组之间相互协调配合的倾向和程度。协作意愿既是实现班级目标的需要,又是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迫切要求,尤其是在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只有协作才能发挥1+1>2的功效。然而,现实中高校班级成员协作的意愿并不容易维持。从成本角度上看,协作的机会成本较高。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大学生提供了多种兼职和实践的机会,参与班级活动意味着这些机会的减少,直接机会成本是大学生收入的减少,间接机会成本则是损失可能取得的经验和能力,这是金钱所无法衡量的。从奖惩机制上看,针对学生个人的考核简单易行,而对团队小组的考核较为复杂且执行难度大,班级于是更注重对学生个人的奖惩。基于理性经济人的假设,学生自然倾向获益较多的自我个性发展,团队小组间的协作处于较尴尬的地位,诸如“一帮一”学习小组之类的活动在高校推广的效果并不如人意。从资源配置上看,高校班级以学生个人为单位分配各种教学、实践资源,当资源稀缺时,竞争的倾向便会加剧,协作在此时不易达成,班级中也常常出现一些因为竞争奖学金、实践机会而关系僵化的同学。

(二)班级目标与学生个人目标存在一定的冲突

班级建设的总体目标旨在“协助学校、院系完成相关的任务。要做好学风建设、寝室文明建设和稳定工作,开展文体活动并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致力于为同学提供健康成长的和谐环境,服务好学生的生活学习。”[2]具体目标则是由辅导员根据总体目标结合班级具体实践制定出来的阶段性任务。班级目标在长期内是可变的,但是在既定时期内,稳定性是其主要特征。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Lev S.Vygotsky)认为社会文化对人类认知功能的发展起着核心作用。大学生具有不同的地区社会文化背景,个人目标追求具有多样性、多变性和发展性的特征,与班级目标的稳定性特征截然不同。班级目标与学生个人目标内在属性的差异为二者的冲突提供了空间。当冲突为不良性质时,班级建设不免要受到影响,尤其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外文化思潮陆续涌入国内,国际敌对势力与我争夺下一代的斗争更加尖锐复杂,大学生面临着大量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某些腐朽没落的生活方式对大学生的影响不可低估”。[3]此外,目标的价值是由学生主观认定的,由于个人目标是学生从自身特点出发制定的具体人生规划,它的价值在学生眼中往往高于班级目标。

(三)班级沟通系统不通畅

沟通是协调班级全体同学成为一个坚强整体的粘合剂,是实现辅导员、班委管理职能的基本途径。班级要想取得良好的建设成效,必然需要建立一套顺畅的信息沟通系统。现实中,高校班级沟通系统存在一些不足。从沟通场所看,班级信息交流受限于寝室和同性间,这是因为学分制下班级无固定教室和活动场地,同学间的信息沟通多在寝室和同性间展开,寝室外以及异性间的沟通存在一定的不足。从沟通的对象看,班委是信息沟通的枢纽,辅导员多依靠班委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这意味着学生和辅导员面对面的信息沟通不足,一些辅导员甚至在毕业之际仍旧认不全自己负责的学生。从沟通的效果看,班级沟通的质量难以得到有效的保障,学生醉心于各种校园生活和社会实践活动,沟通所需的时间和精力不同程度上会受到影响。

(四)辅导员职能不易发挥

李长春同志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之一。事实上,辅导员这一职能并不能有效发挥,清华大学学生处在调查后认为,“事务性工作太多,没有时间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的辅导员占到 95%。[4]在班级建设上,辅导员的职能受管理幅度大的影响难以有效发挥。所谓管理幅度是指辅导员能直接有效地领导班委的可能人数,根据格拉丘纳斯(V.A.Graicunas)的管理幅度理论,辅导员直接管理的班级越多,管理的难度、复杂度也就越大。因此,在时间、精力允许的范围内,辅导员对班级建设的指导因管理幅度大、管理人数多而不足。中央16号文件规定辅导员学生比例最低为1:200,事实上,很多高校的辅导员学生比都远远低于这一指标。

二、巴纳德系统组织理论对高校班级建设的启示

(一)关于巴纳德的系统组织理论

切斯特·巴纳德(Chester I. Barnard,1886-1961)是系统组织理论的创始人,被誉为“现代管理理论之父”。他的系统组织理论又被称为“组织协作理论”,主要内容包括:要素观、经理人员职能、组织平衡论、效力与效率原则等。后世的一些管理学家如德鲁克(Peter F. Drucker)等都深受其影响。

巴纳德指出,任何组织都包含三种最基本的要素:协作的意愿、共同的目标和信息沟通,任何要素的缺失都将影响组织的稳定性。相应地,巴纳德提出了经理人员的三项职能,即:制定组织的目标、促成个人付出必要的努力和提供信息交流的体系。组织平衡论又称诱因和贡献平衡论,诱因是组织给予成员精神上或物质上的报酬,贡献则是成员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做出的贡献和牺牲,只有当成员主观认定组织给予的报酬大于或等于其做出的贡献或牺牲时,成员才可能相互协作。关于效力和效率的原则,效力是指组织实现目标的能力或目标实现的程度,效率则是指组织成员个人目标的实现程度。如果组织成员的个人目标不能实现,成员就会认为这个组织是没有效率的,因而就不会支持甚至退出这个组织。

就巴纳德系统组织理论的内容来看,他的思想精髓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三要素是组织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没有成员的倾心协作,组织就无法成立;组织目标不明确,组织运行必然混乱无效;同样,信息沟通系统不顺畅,组织的各要素就无法有效联接。因此,提高管理效能,关键在于使组织三要素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中。

2.诱因大于等于贡献是成员协作意愿的动因,效力与效率相匹配是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协调的原则。传统组织理论将命令与权威视为成员相互协作实现组织目标的根源,巴纳德则重视组织对成员个性需要的满足程度,他认为,组织对成员贡献的回报以及对成员个人目标的实现才是组织生存运行的根本。

3.经理人员的职能在于为组织三要素的运行提供必要的保障。经理人员要成为信息沟通的中心,并对组织中的各个成员的活动进行协调,以便使组织正常运转,实现组织的目标。

(二)巴纳德系统组织理论对高校班级建设的启示

1.从协作的角度充实班级建设的内容。在巴纳德看来,组织是一个协作的系统,由多位具有协作意愿的成员组成。因此,维持较高水平的协作意愿是组织成功的保证。至于组织成员为何甘愿克制自己的个性与其他成员合作,巴纳德给出了著名的解释公式:诱因≥贡献,即组织给予成员的奖励要与其做出的贡献或牺牲相匹配。提高学生协作的意愿不仅需要从班级整体建设上入手,还应从团队小组的角度培养学生协作的精神,在执行中注重奖励与贡献的平衡。

促进团队小组的健康成长。传统班级制度设计有两个导向,一是班集体建设导向,注重整体的发展,二是学生个人发展导向,注重个性塑造。在实践中,班集体建设因为涉及内容宽泛、执行繁琐并不能有效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而且上述两种导向较少考虑处于中间层次的团队小组的发展。事实上,任何正式组织内部都应存在一些非正式组织,其成员的归属感和协作的意愿往往会更加强烈,对正式组织目标的实现将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在班级制度设计中更应该考虑团队小组这样的非正式组织,努力引导其为班级建设服务。首先,在考核中,需要将团队小组视为一个奖惩单位,设计一套针对团队小组的考核指标,与学生个体一同接受班级奖惩,不应使其游离在班级之外。其次,在培养发展中,要为团队小组设计完善的服务保障体系,为其健康发展提供充足的空间。最后,在目标导引上,辅导员需要根据班级建设的实际,对团队小组做目标上的正确指引,使其成为班级建设的有益部分。

注重诱因和贡献的平衡。诱因和贡献平衡是激发和维持学生协作意愿的主要动力,诱因不足或者与学生做出的贡献和牺牲不匹配,往往容易挫伤学生的积极性,降低激励的效果。因此,在激励设计中,根据成员多样化的需求,努力拓展班级奖励的种类和惠及范围,使奖励更有针对性,努力避免因奖励单一、稀缺而导致的不良竞争。此外,在注重学生为班级建设做出贡献的同时,也应该关注学生付出的牺牲,尽可能地做好各种形式的补偿和抚慰工作,激发学生继续参与班级活动的积极性。

2.以效力和效率的原则协调班级目标和学生个人目标的冲突。巴纳德指出,效力是组织存在的必要前提,效率则是组织生存发展的保证。组织成员之所以为组织目标的实现努力,是因为他们感觉到,实现组织目标将有利于实现他们的个人目标。因此,在班级建设中不能只注重班级目标的实现,更要兼顾学生个人的发展。

让学生参与班级目标的制定。班级目标通常都是由辅导员根据高校培养计划结合班级实际制定的,虽然这种模式可以较好地实现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但是学生的个性发展却不能很好地受到重视。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班级目标要尽可能地反映学生的价值追求。让学生参与班级目标的制定,决定各自的责任与分目标,并把这些责任与分目标实现的程度作为学生考核奖励的依据和标准,使每位学生都能发现班级活动的兴趣和价值,享受学习实践带来的乐趣。

引导学生制定与班级目标相协调的个人目标。学生个人目标的多样性、多变性与发展性特征使其在与班级目标的协调过程中充满变数,这就更需要辅导员、班委做好引导工作。首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并不刻意影响和改变学生的个人目标。其次,本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论精神,对学生个人目标的不现实以及与班级目标相冲突之处做科学细致分析,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个性发展与班级建设的关系,使其在对个人目标的追求上更符合班级建设的需要。最后,班级要为学生个人目标提供足够的自由空间,提高学生个人发展的弹性选择。

3.以网络为媒介完善班级信息沟通。巴纳德认为,协作意愿和组织目标只有通过信息沟通才能联系和统一起来,内部信息交流是实现组织目标的基础。为此,巴纳德给出了提高信息沟通效果的原则:每个成员都要尽可能地拥有明确、正式的信息交流渠道以及交流渠道应尽可能直接和简洁等。在以往,为每个学生建立正式简洁的信息交流渠道较为不现实而且成本较高,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使这种梦想成为可能。

建立网络信息沟通系统。网络信息沟通是指以电子邮件、BBS、即时通讯、微博、博客等为主要形式的信息交流系统。网络技术在推动社会整体进步的同时,也推进了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建设发展。[5]尤其是学分制改革后,班级信息沟通失去了固定的教室和活动场所,网络开始成为学生信息交流的主要载体,特别是以微博、博客为代表的新型信息广播系统以其新颖、及时、覆盖广的特征受到广大师生的喜爱,将其改造为班级信息交流平台具有充足的可行空间。在减少信息流通中存在的延误、失真问题上,网络也发挥着难以替代的作用。

4.合理分担辅导员的工作量

在不增加高校财政负担的情况下,以学长制替代辅导员的一部分职能,将更有利于辅导员工作的展开。学长制最早出现在15世纪的英国伊顿公学,1998年后香港各大学开始实行学长制,收到良好的效果。所谓学长制是指在自由平等的前提下,高年级同学以自己在思想、情感、学业、人生规划等方面的经验教训对低年级学生进行指导和帮助。学长制的优点主要有三点:一是高年级同学一般来自和低年级同学相同或相近的专业,具有良好的专业知识技能,熟悉班级事务,可以有效地对低年级同学进行指导;二是学长的选拔和培育,将能很好地带动同专业全体成员参与班级建设的积极性,形成积极、乐观、向上的班级建设新环境;三是学长在辅导员指导下参与班级建设,可以有效地缩小辅导员的管理幅度,提高班级管理的效率。

[1]潘懋元,王伟廉.高等教育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290.

[2]杨振斌,冯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41.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DB/OL].http://www.hainu.edu.cn/sxzz/asp_h ainu_show.asp?id=29233.

[4]林泰,彭庆红.清华大学辅导员制度的特色及其发展[J].清华大学学报.2003,(6):86.

[5]朱炜.网络“同学录”在高校班级建设中的功能与作用初探[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5,(12).

Inspiration of Barnard’s System Organization Theory on College Class construction

HUO Rui-chao1, LI Xue-ping2
( 1. School of Education, China West Normal University, Nanchong 637009, China;2. Development Research Center of Sichuan Provincial Education,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Nanchong 637009, China )

Currently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of class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colleges, which have great effects on the efficiency and results on class construction. In the new period, we should star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ystem organization theory to strengthen and improve class construction, analyze scientifically and systematically the constituent elements of the class organization and the restriction by which it is influenced, so as to provide necessary guarantee for the performance of the counselors' function. The Barnard system organization has great enlightening significance of class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colleges.

class construction; system organization theory; Barnard; college

(责任编辑 印有家)

G647

A

1673-9639 (2012) 01-0087-04

2011-11-08

霍瑞超,男,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人力资源管理。

李雪平,男,四川省教育发展研究中心、高等教育研究所副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教育心理学和教育人力资源管理。

猜你喜欢
信息沟通协作成员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团结协作成功易
监督桥 沟通桥 协作桥
狼|团结协作的草原之王
协作
浅谈特高压输电工程铁塔物资供应管理新模式
地方政府应对网络谣言的现状及问题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