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法在行政管理学课程中的应用

2012-08-15 00:49付雪莲
铜仁学院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行政案例教学法

付雪莲

( 成都大学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四川 成都 610106 )

案例教学法在行政管理学课程中的应用

付雪莲

( 成都大学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四川 成都 610106 )

案例教学法以其具象性、实证性的特点,在行政管理学课程教学中发挥它特有的功能作用,带来了教学模式的改变和教学效果的提升,实现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对于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在师生之间建立起双向互动,为学生能力培养提供了又一条有效途径。但由于案例教学在我国起步较晚,在实际应用中尚存在种种问题与不足,因此需要不断探索,寻找对策,使其在教学实践中逐步改进与完善。

行政管理学; 案例教学; 应用价值; 问题; 对策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有别于传统教学模式的、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际能力的课堂教学方式。它以教学案例为载体,通过案例呈现,将学生引入某一模拟性的特定情景中,使其身临其境般地去感受与思考,并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相关知识和分析技术,去探索包孕在案例事实中的本质的带规律性的东西,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乃至最后解决问题。这一过程,实现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对于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在师生之间建立起双向互动,将教与学有机结合起来,为师生提供更大的思考与操作空间。学生通过对案例的阅读、分析、讨论、评价、寻找解决方案等活动,在观点的交流与碰撞中,将所学知识进一步内化,继而切实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因其具象性、实证性的特点,以及特有的功能和效果,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成功的教学模式而风靡全球,走进许多门类学科课堂。行政管理学是一门研究行政管理过程、行政管理活动及其规律的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应用性。行政管理学的学科性质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案例教学法在这门学科教学中的高度适用。利用从行政管理实践中提取出来的行政管理案例进行教学,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手段,成为展现教师教学艺术,发挥学生主体性、主动性的有效方法。

一、案例教学法在行政管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案例教学法为美国哈佛大学首创和推广,迄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将案例教学法应用于行政管理学课程也有几十年的时间了,长期的教学实践证明,案例教学法在这门课程的教学中具有显而易见的优势与价值。

(一)促进知识结合,有利于学生知识的系统化

行政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涉及很多学科门类,如哲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管理学、心理学等,此外,还与各行各业的专业知识有交叉渗透的关系。就行政管理学自身来看,其研究内容包括行政原理、行政环境、行政职能、行政组织、行政领导、行政法制、行政监督、行政文化、行政效率等等方面,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到这些基本知识,但这些知识在他们的头脑中尚处于分割状态、零散状态。一个活生生的行政管理案例,往往会反映复杂的社会现实,当学生面对这些案例的时候,会调动相关知识,从多角度、多层面去分析解读,在这个过程中所学知识将得到系统梳理,并融会贯通,从而实现知识的有机结合。

(二)促进教学互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从心理学视角来看,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表现为两种形式:一种是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结构关系,它导致了通常所说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另一种是在教师启发下学生积极反馈的双向交流的耦合结构关系,它形成一种“启发式”教学模式。前者由于将学生置于被动地位,压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容易让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因而不易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而后者则突出了学生在教学关系中的主体身份,使学生在积极参与、主动思考的过程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意义的建构者”。行政管理课程中大量的案例分析,给学生提供了诸多参与机会,师生之间以案论理,共同探讨,实现了教与学的双向互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受到有效激发,积极性、主动性随之得到提高。

(三)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现从知识到能力的转化

行政管理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互促进的学科,理论研究的目的,就是为了指导行政实践,解决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而这门学科教学的目的,也就是要使学生学习和掌握行政管理的基本知识并将它转化为能力,以备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运用。美国行政学家罗伯特·P·沃森曾指出,行政管理方面的案例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考察政府现行或真实实践的机会,使他们可以了解政府和非营利部门的运作过程。[1]通过案例展示行政管理的经验或教训,使学生对行政管理活动产生具体的、感性的认知,好的行政管理案例能够把学生带入它所描述的管理情景,使他设身处地地进入“角色”,站在一个行政管理者的角度去识别、分析、权衡、判断,去发现问题和寻找解决办法,这种“现场”演练,对于锻炼、提升学生的反应能力和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提供莫大的帮助。

二、行政管理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案例教学法被运用于我国行政管理课程的教学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种种原因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教师方面的问题

案例教学不仅代表了一种现代教学理念,更是一种注重操作技术的教学方法,对教师自身的素质、能力要求很高。除了需要具备深厚的理论功底和较高的学术水平,还要求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以及较强的分析、判断能力和应变能力。在我国,引入案例教学的时间并不长,不少讲授行政管理课程的教师在其受教育阶段几乎没有参与过案例教学,且多数是从学校一毕业就在学校工作,缺少在行政部门工作的实践经验,因而难以熟练运用案例教学手段来实现教学目标,往往视角单一,点评缺乏深度,不容易让学生信服。并且教师在对案例教学的内涵的理解上存在误区,把举例子等同于案例教学,引用案例仅仅为了以此为“例证”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而不是像真正的案例教学那样通过案例创设一种情景,并将学生导入其中,去思考分析案例事件中的问题。在案例教学的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教师对新的教学关系认识模糊,意识不到自己只是一个引导者,只需要根据不同的案例类型选择不同的讨论方式,引导和控制课堂的讨论方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结果就是把握不好自己的角色,要么越俎代庖,自己成了“演说员”,使学生得不到发言机会;要么急于纠正学生的不当言论,半路拦截,使讨论随时中断,不能够连续、自由、充分地展开;要么放任学生讨论,自己则袖手旁观,不给予必要的指导。如此种种做法,说明教师对案例教学这种教学方法掌握不到位,这种技术层面的欠缺,势必会对教学效果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二)学生方面的问题

案例教学法的效果不仅与教师的知识能力有关,而且还与学生素质有着密切关系。在应试教育体制下,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受到长期压抑,养成被动学习的习惯,所以在案例教学中,学生要完成从被动接受者向主动参与者的转变,还存在着一定的适应性困难。[2]怀疑精神、批判精神的缺乏,以及知识储备不够,实践经验不足,这些都会影响到学生对案例教学的参与度,即使学生有了足够的参与兴趣,但要在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充分的、深入的交流、讨论也不是易事。再加上性格的因素,外向型、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往往积极性比较高,在案例教学活动中能得到比较多的锻炼机会,而那些性格内向的学生通常只作壁上观,很难从案例教学中获益。课堂环境、班级人数也是一个制约因素,案例教学如果要富有实效,就应该有一个适当的授课规模,学生人数以二三十个为宜,但因为高校扩招,实际情况是许多学校班级规模都超过了这个数目,这使案例教学缺失了良好的运行条件。

(三)案例方面的问题

在案例教学中,让许多授课教师深感困扰的还有一个案例选用的问题。教学案例作为“有效的主流指导工具”,[3]其好坏直接关系到案例教学的成败。就目前来看,我国行政管理课程的教学案例资源亟待丰富和完善,从数量上看,案例资源匮乏、供给不足,不能满足教学需要;从质量上看,如果以典型性、真实性、时效性和针对性作为标准去筛选,也少有能够同时符合这些要求的。综观现在案例使用的情况,有这样一些特点,一是西方案例居多,由于西方各国社会文化背景与中国差异很大,其行政管理活动体现了本国政治和行政管理体制的特点,而我们的学生对此又缺乏了解,在接触这些案例时,容易产生距离感、隔膜感,以至于很难“移情”到案例情境中去,真正进入“角色”。二是旧案例多,案例的搜集、整理、更新工作相当滞后,不能贴近现实,及时反映行政管理发展现状。三是二手案例多,材料的真实性成问题。

三、行政管理案例教学效果优化策略

行政管理案例教学法功能的发挥,不仅取决于教师的教学理念及价值追求,而且还取决于教师对案例教学技巧的掌握和运用。要求教师对各个教学环节周密设计,用心安排,这样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精心选用案例,搞好案例库建设

教学案例的收集、编写和选择使用是搞好行政管理案例教学的必要前提。教师应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需要选用案例,所选案例既要与教学目标相吻合,有较强的针对性,又要难易适度,是教师自己能操控的,同时又是学生易于接受和认同的。这就需要在选择案例时掌握几条基本原则:一是本土化原则。提倡案例本土化并不意味着排斥西方案例,应该承认有不少西方经典案例对我们来说具有相当大的借鉴价值。但是,它们毕竟是外来的东西,分析起来较为困难,不易把握。本土化案例能够反映国情,贴近国内实际,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更好地将所学理论知识同实际联系起来加以运用。二是典型性原则。行政管理案例的典型性表现为它具有普遍意义和代表性,学生通过对这样的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可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是时效性原则。在案例教学中所采用的行政案例,最好是新近发生的行政管理事件。一般来说,学生对身边的事关注度往往比较高,如果选取的案例是那些当下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具有非常强的现实性的案例,就比较容易激发起学生参与讨论的热情。[4]例如,讲行政法治这部分内容,可结合上海“钓鱼执法”事件;讲舆论监督,可以联系邓玉娇案、华南虎事件。由于这些事件发生不久,尚保持一定的新鲜感,对学生就会产生比较大的吸引力。

在国外的大学里,案例库建设受到高度重视,有的学校建立大型的案例库,搜集了大量行政管理案例,如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就搜集了1300多个案例,供学生学习使用。[5]我们国家这项工作起步较晚,但有不少人在为此努力。案例库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需要付出耐心,广泛搜求。随着时间的推移,案例库还要及时更新,以保持案例的内容丰富、代表性强、研究价值和时效性高。

(二)转变教师观念,实现教师角色转变

在案例教学中,案例、教师和学生三者构成了一种新的三角互动关系。案例是讨论的基础,教师和学生是参与主体,教师不再是课堂的操纵者,而是案例讨论的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和仲裁者。[6]这对教师的知识和能力是一种新的挑战,教师的职责更重,工作更多,压力更大。一些高校教师习惯于“一支粉笔、一本书”的传统教学模式,对自己的知识结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经验信心不足,因而对案例教学缺乏热情和动力。要推进案例教学,首先必须转变传统观念,使教师建立新的角色意识,促使其实现角色转换。而对于授课教师来说,要在案例教学中扮演好新的角色,除了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案例教学经验,强化自己的案例教学能力之外,培训也是很重要的一条途径。如果能经常参与一些经验交流会议、案例教学观摩活动,教师的案例教学技能与水平将会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三)重视技巧运用,精心组织案例教学

1.提前进入角色,做好充分准备

既然教师在案例教学中扮演的是“导演”的角色,那么要成功“导演”一堂案例教学课,就必须先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去做充分的准备,提前进入角色。首先,教师要熟悉案例材料,对有关背景知识要作更多的了解,认真分析案例所涉及的知识点,预测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这样在驾驭课堂时才能做到游刃有余。案例思考题的设计要有讨论空间,提供多视角的思考路径,以利于启发学生的创造性,让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得到最充分的发挥。[7]然后教师应提前将案例资料分发给学生,并提示要讨论的问题和基本要求,要求学生仔细研读案例,为案例分析、讨论做好知识准备。

2.营造良好课堂氛围,吸引学生积极参与

良好的课堂氛围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学生的参与度越高,教学效果就会越好。因此教师要为案例教学创造一个让学生感到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和氛围。教师自己要精神饱满、兴致高昂,用自己良好的情绪状态去感染学生。要鼓励学生踊跃发言,营造畅所欲言的环境,使学生能够自由地表达意见,充分地展开交流。

3.运用课堂操作技巧,组织好案例课堂讨论

案例的课堂讨论是案例教学的重要形式和核心环节,教师的课堂操控技巧是案例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由于已在前期做了铺垫和准备工作,这里教师需要做的就是选择不同的讨论方式,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和探讨。此外教师还有责任对案例分析和讨论的过程实施控制,一是掌握时间,随时关注讨论的进展情况,控制讨论的节奏;二是重视启发和调动学生,巧妙提问,及时点拨,延续话题,避免冷场。三是注意对讨论内容的整体掌控,由于案例讨论课堂的开放性,学生自由发言,可能会出现节外生枝、偏离主题的现象,这时就需要老师进行调整和“纠偏”,以保证案例讨论放而不乱、活而有序。

4.及时总结评点,深化学生认识

学生对案例的讨论结束后,由教师归纳学生发言的要点,进行总结评点,使讨论的内容得到提炼,学生的认识得到升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能否最终达成共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案例分析讨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得以以主体的姿态去思考、求索并表达,而这正是我们采用案例教学法所欲实现的目标。

在行政管理学课程的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为学生介入教学过程创造了有利条件,突显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促使教师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对于学生巩固知识、开发潜能、提高综合素质,其作用是不可低估的。作为一种现代教学方法,它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的缺陷,为优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径。

[1]罗伯特·P·沃森.公共行政:管理中的角色模拟与案例分析[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2]郝亚光.反思与创新 行政管理学课程的案例教学[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1).

[3]小劳伦斯·E·列恩.公共管理案例教学指南[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4]韦玲云.行政管理学课程案例教学的应用分析[J]. 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9,(1).

[5]卢文刚.公共行政管理教学方法改进与优化[J].中国行政管理,2005,(2).

[7]李俊利.行政管理学课程案例教学的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 2010,(7).

Case Teaching Method Applied in the 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Course

FU Xue-lian
( School of literature ,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Chendu university, Chendu, Sichuan 610106, China )

Case teaching mothod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ncreteness and positivity. It works efficiently in the 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course teaching because of its particular functions. It makes students participate the teaching activities actively as the main part of learning, build two way interac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and provide a useful way to enhance the students’ abilities. But case teaching method was applied lately in China.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and shortcomings in practice. So we need to explore constantly and look for countermeasures to improve and perfect it through teaching practice.

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case teaching; application value; problems;countermeasures

(责任编辑 印有家)

G424.1

A

1673-9639 (2012) 01-0109-05

2011-11-14

付雪莲(1964-),女,成都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公共事业管理、文化产业的教学与研究。

猜你喜欢
行政案例教学法
行政学人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行政调解的实践与探索
高中数学实践教学法的创新策略探讨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
行政为先 GMC SAVA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