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超
(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天津 300191)
蝴蝶效应是指在一个动力系统中,初始条件下微小的变化能带动整个系统的长期的巨大的连锁反应。这是一种混沌现象。蝴蝶在热带轻轻扇动一下翅膀,遥远的国家就可能造成一场飓风。蝴蝶效应在社会学界用来说明:一个坏的微小的机制,如果不加以及时地引导、调节,会给社会带来非常大的危害,戏称为“龙卷风”或“风暴”;一个好的微小的机制,只要正确指引,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将会产生轰动效应,或称为“革命”。
作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成果,职业技能竞赛不仅能展示中高职教育的教学成果,同时也是职业教育培训、交流以及提高的平台,它在催生职业教育制度创新、规范职业技能培养以及扩大社会影响等方面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过去职业教育的“缺陷”,导致毕业的学生难以就业。多数职业教育单位缺乏必要的实习设备和教师,专业技能教育课程设置不合理,理论不能与实际相结合,导致实际操作能力差,劳动力输出就业渠道少,而学生本身缺乏一定的经验,使得他们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最终学生产生了念职业学校也无用的想法。由于企业与学校的接轨问题,培养的学生不能很好地对口就业。职业学校培养的学生与企业需要的人才存在一定的差距,企业戴着有色眼镜来看职业学校的毕业生。
职业技能大赛的开展,使学生的就业状况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以天津为例,为了更好地服务滨海新区发展,天津已陆续启动了航空机电及现代制造业、石油化工、渤海化工、航海运输、电子信息、现代物流、服务外包、生物技术8个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基地。根据滨海新区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建设的需要,8个基地每年将输送8万余名高素质技能型紧缺人才对接滨海新区重大项目,同时协助相关企业进行在职职工岗位培训。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0%以上。这几年,全市企业新充实的技术工人94%以上来自职业院校。
许多地区和学校借鉴职业技能大赛所倡导的“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赛促教、以赛促改、以赛促建”的成功经验,有效地推进学校的教学理念从“供给驱动”向“需求驱动”转变,从而实现以理论学科为本位向以职业能力为本位转变,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采用模块结构课程体系;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向以实践教学为中心转变,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学组织形式;以偏重传授知识向注重职业技能训练转变,加强实践教学,实现做与学结合,实施一体化教学;以教师“教”为主向以学生“学”为主转变。职业技能大赛对实际操作能力的要求和对市场的关注,促使职业教育的办学理念、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模式、组织管理和就业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职业技能大赛这一看似简单的改革措施对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与创新带来了重大的影响。
辐射效应是指射线同物质的相互作用。所有的射线,不管它是带电的或是不带电的,也不管是粒子还是电磁波,当它们穿过物质时,或者是被物质部分地或全部地吸收,或者是从一定厚度的物质中穿透出去,它们都能与物质发生相互作用。经济辐射效应是指以城市为经济发展的基点,通过其较强的经济、文化、科技、教育、人才等资源优势,带动周围乡村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的发展。
职业技能大赛的开展,为各地职业教育的发展模式和人才培养起到了示范和指引的作用,并进而辐射到当地经济的发展。通过示范建设和成果转化,推动高职内涵式发展。职业技能大赛对人才培养方式的转变,促进了实训基地的建设和发展。实训基地的建立要求政府创新办学模式,于是出现了新的办学形式和组织管理方式。天津在坚持依靠行业企业办学的基础上,先后组建了“行业机构集团式”“企业集团带动式”“城市郊区结合式”“社区联合组合式”“面向农村网络式”等五种模式为主的16个职教集团。天津不断加快职教基础能力建设。按照《天津市职业教育“十一五”投资规划》,市政府设立了5.5亿元的专项资金,用于支持职业院校基础能力建设。目前,有46个校内实训基地、35所职业院校被列入天津市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和示范性职业院校重点建设单位,93个企事业单位为天津市职业院校首批示范性校外实训基地。市财政专项投入共计3.1635亿元,主管部门和学校配套投入共计7.3578亿元,合计总数为10.5213亿元。这些资金的注入,不仅支持了职业教育的发展,也对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动物学家将某些动物长大后把觅到的食物给予其父母的行为称为反哺。在企业管理中,反哺效应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与竞争对手合作。与竞争对手合作可以避免竞争带来的两败俱伤,实现共赢。其二,与客户合作。公司向客户提供优质服务,甚至是附加超值服务,会得到更多的价值。其三,与员工合作。企业与员工之间是一种新型的合作关系,双方的反哺效应充分发挥,才能实现员工满意和企业发展间的平衡。
职业技能大赛对职业教育的反哺效应主要体现在职业学校与各企业的关系上。职业学校为了使自己培养的学生符合社会和企业的需求,需要在企业内建立实训基地。由于学生在校外实训基地接受的是一种直接在生产和实际工作环境中的现场培训,所以十分有利于他们掌握岗位技能,提高实践能力,了解岗位的社会属性。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按照规范的职业标准开展项目实训,能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缩短他们的工作适应期。通过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和运行,学校可以及时了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发现学校师资培养、专业设置、课程目标与内容、教学计划与方式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整体办学实力。校外实训基地还能为学校教师开展科学研究和科技推广创造有利条件。教师们把先进的生产技术、新品种、新工艺、新方法等科研成果,通过校外实训基地在地方推广和应用,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增强了社会服务能力,能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又能扩大学校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在发达国家,有四种职业教育模式在制度设计上影响比较大。一是美国的“合作型”实训模式,二是澳大利亚的“技术与继续教育”实训模式,三是德国的“双元制”实训模式,四是英国的“三明治”实训模式。从以上四种实训模式可以看出,与企业的结合,与市场需求的相适应是实训基地建立的根本。随着世界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发展,现在澳大利亚职业教育的制度设计在国际上影响比较大。澳大利亚职业与继续教育的制度框架由四部分组成,即资格框架、培训质量框架、培训机构认证框架和由11个行业开发的各职业资格的培训包。这四个框架构成了澳大利亚职业与继续教育的四大支柱。职业教育独立类型的定位表明,澳大利亚将职业教育定位于为社会提供实用型人才,为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提供及时且对口的人力资源支持。这样的定位简化了职业教育机构的功能,使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机构从原来的学历与培训并重的机构转变成为职业培训机构。因此,澳大利亚职业教育的实质不在于其教育功能,而在于其培训功能,且这种培训功能的实现是由联邦职业教育的制度加以规定的。对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而言,我们最为紧迫的使命是按照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为社会提供人力资源的支持,但事实上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又被赋予了知识传递与创新的功能,这样致使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承载了比较多的功能。教育功能、服务功能和研究功能的三位一体导致职业教育为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服务的功能遭到削弱,从而影响了高等职业教育与社会的衔接,导致高等职业教育实践的诸多困难。在高等职业教育实践中就表现为教师工作任务多样、工作量大所以无法完全致力于职业人才的培养工作。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制度设计也许可为我们最终解决我国职业教育功能繁杂的问题提供某些方面的借鉴和启示。[1]
每年在天津举办一次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并将其制度化、固定化,形成“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大赛”两条平行轨道的制度设计,是我国教育改革的一项制度创新,更是职业教育在人才评价机制和选拔机制上的一次有益尝试。作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成果,职业技能大赛不仅能展示中高职教育的教学成果,同时也是职业教育培训、交流以及提高的平台,它在催生职业教育制度创新、规范职业技能培养以及扩大社会影响等方面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将技能大赛的激励机制与市场经济的竞争机制结合起来,将检验技能教学的评价机制与企业优先选用获奖者的用人机制联系起来,将职业院校培养过程的育人机制与行业企业使用过程的用工机制协调起来,还有多方合作、共同参与的沟通机制以及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培养机制等,都将通过大赛体现其生命力,构成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的组成部分。[2]
1.以职业技能大赛为动力,推动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现在,技能竞赛已成为创新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实训途径的重要形式,成为提高学生技能水平的有效手段。职业技能竞赛是面向社会、面向企业、面向生产岗位的社会性活动,要突出高技能、新技术的要求。这需要行业专家、企业高手参与,从竞赛内容上把关,构建职业标准化平台,并依据职业标准编写竞赛实施方案、技术技能理论和实际操作规程。竞赛试题既要符合国家最新职业技能标准,又要贴近生产实际;既能涵盖新知识、新工艺的关键环节,又能真实反映学生的技能水平,从而突出职业教育教学内容改革的针对性、实用性、操作性要求;既能够突出专业特点,又能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
各职业院校要更新课程模式。各类技能大赛的导向非常明确。鉴于人才培养的周期性、先导性,应系统分析“十二五”期间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布局,根据经济结构调整、重点产业行业发展、重点项目建设等需求,有预见性地设计、调整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人才培养计划,做到同步谋划、同步发展并适度超前,实施有计划的人才储备策略,保证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企业需求有效衔接,完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建设。
2.创新职业教育管理体制,为职教发展创造良好政策和制度环境
目前多头管理导致学校级别和拨付经费标准不同,教育教学管理标准不同,教师工资待遇和职称评定标准不同,毕业生获取职业资格证书的等级、工作身份和待遇不同等结果。应改变教育部将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分割管理的现状,将职业教育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管理。研究改变教育部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分别管理职业教育院校和技术学校的状况,合理评定劳动技能待遇。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确保职业教育生均经费,逐步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免费。
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变化及职业教育发展的实际需要,重新修订职业教育法,加强关于支持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法律法规建设。加强政策倾斜与制度保障,发挥公共财政资金在校企结合制度建设上的引导作用,建立企业职业教育评价体系,对为学校提供师资、传授实用技术技能的企业免除部分教育附加费,对建设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的企业给予经费上的补偿和免除部分教育附加费。建立职业教育返税制度,对企业承担的职业院校学生的实习成本,公共财政予以“实报实销”,减轻企业、学校和学生个人的负担。出台中小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信贷政策,政府设立中小企业贷款贴息资金,建立贷款偿还保障机制,引入担保机构,引导金融机构特别是地方金融机构量化其参与职业教育程度,优先给予政府贴息的贷款支持。建立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差异成本分担机制。[3]
3.创新职业教育办学体制和保障机制,为职教发展创造良好的运行环境和外部环境[4]
完善社区参与办学模式,组织发动社区内各种社会力量,如企事业、部队、社会团体和个人积极参与各种形式的联合办学,大量利用社会资源,与社会进行人员、信息、设备等方面的广泛交流,充分利用各方资源,增加整个社会对教育的投入,使学校摆脱或缓解经费紧缺的困扰,加快教育事业的发展。职业教育应更注重校企联合办学的办学形式。校企联合办学应以能力为本位充分发挥和挖掘学生的实际技能,以提高学生的技能为目的,将理论教学内容与培养目标以及专业能力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好有利于校企合作的舆论宣传,营造校企互利互惠、合作双赢、共同发展的社会环境。当前社会普遍提及的“先就业,再择业”等做法,企业难以接受;对于劳动就业法中企业与员工权益的不对称宣传,也对企业接受使用新生劳动力,特别是应届毕业生造成不利影响。对学生加强提升职业素质、职业操守的思想教育与心理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判断就业形势,形成爱岗敬业、融入企业文化的观念,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科学客观地规划职业生涯发展。在宣传方面,要真正考虑到学校、企业、学生之间的利益关系,考虑到学校教育、市场就业之间的联系与实际情况,形成真正有利于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舆论导向,在全社会形成有利于企业与职业教育改革共同发展的良好氛围。
[1]王晓华.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制度设计与启示[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1(1).
[2]靳润成,以行业为纽带,统筹中高职教育发展,一体化培养 高 端 技 能 型 人 才[DB/OL].http://www.tjmec.gov.cn.2011-6-25.
[3]民建中央关于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提案[DB/OL].http://www.people.com.cn.2010-3-6.
[4]张超.新职业教育理论对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