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文化视野下的泰安近代图书馆事业

2012-08-15 00:44姬秀丽
泰山学院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泰安泰山图书

姬秀丽

(泰山学院图书馆,山东 泰安 271021)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的加深,从挽救民族危亡出发,感于“民智”的低下,对民众素质的强调在当时中国形成了一股有代表性的社会思潮,传统藏书楼无法满足强烈的社会需求,近代图书馆因其先进的理念、办馆模式逐渐兴起。泰山脚下的泰安城因“山高而壤平,雄杰庞大之气,于是乎在,意其学必勃然以兴,葱然蔚然,以衍于无际,乃称其地之灵焉”[1],在泰山文化的滋养下,近代图书馆事业蓬勃发展起来。

一、泰安近代图书馆建设概况

(一)公共图书馆

1.阅报所

泰安最早的公共图书馆当属清末知县毛澂创办的阅报所。毛澂(1843-1906),四川仁寿人。于光绪十八年至二十年(1892-1894)、二十六年(1900)、二十八年至三十年(1902-1904)三任泰安知县,在任期间,致力泰山的保护和开发,兴新学,倡新风,为世人称颂。

光绪末年,清廷诏废科举,兴新学,毛澂延访教员、分门授课,先后在全县创办初等小学堂185处。1913年,山东提学陈荣昌撰立《泰安令毛君兴学记》时写到:“彬彬乎学风之盛甲齐鲁矣”[1],对其振兴教育事业的政绩给予高度评价。为启迪民智,他还曾在岱庙创办阅报所。据县志记载:“清光绪间知县毛澂用公款在城里将军庙创设后移资福寺,未几改附于图书社。”[2]

阅报所作为当时兴新学的主要内容,创办时间应为他第三次任泰安知县时期,其经费来源和学校一样,应是“令君既出廉俸为之倡,又为之清厘公产以济其用,不足则令中富以上捐资为之助”[1],由毛澂个人捐款,公款和向当地富人募捐的款项组成。

2.图书社

阅报所成立不久迁到岱庙,附属于图书社。图书社是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由赵正印、王退轩等在岱庙环咏亭捐款创设而成。赵正印(1876-1952),字新儒,泰安人。曾赴日本留学,回国后历任山东省教育会长、高等学堂教员、山东提学使司等职。王价藩(1865-1934),字荩臣,别号退轩先生,泰安人。历任泰郡七属选举代表、教育会长及评议员、城区议长等职。赵正印、王退轩等都是当时泰安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发展文化教育事业的代表人物。为提倡此举,当时的知县李玉锴也捐廉百金,因此图书社属于官民合办。

图书社“购图书八十余种资人浏览”[2],可见馆藏内容有图书和报纸,主要为民众提供阅览服务。但在宣统元年(1909),为知县张学宽取消与阅报所一同并入天书观高等小学校。

3.通俗图书馆

中华民国五年(1916),泰安县知事沈兆伟按照部颁章程,在岱庙东御座创办了通俗图书馆,将天书观小学藏书移入馆内,其中“有经类书42种,并陆续购进通俗小说及少年丛书200余种,又将原图书社图物索还。馆内还设有阅报所,每日阅读书报者不下数十人”[2]。

该馆成立标志着正式在泰安启用“图书馆”名称,馆藏的内容比以前的图书社除了数量增加,种类已经较为丰富,除儒家经典著作外,通俗读物和少年丛书占藏书比例不断增大。

到民国七年(1918),民国著名旅行家周公才到泰安考察时,通俗图书馆已经进一步发展,据他记载:“书籍有一百三十余种,为二十四史九通之类,附设动植矿物数十种。”[3]图书馆里不仅有书报等纸质读物,还有数十种动植矿物标本等实物。

该图书馆不仅为当地民众服务,还吸引了很多游客。1916年7月韩国名儒李炳宪登泰山,所著《中华游记》详记所历:“入(岱庙)图书馆,乍阅览,后晤馆长葛云庵,话半晌。”[4]葛延瑛(1857-1928),字云庵,泰安东江庄(今属肥城)人。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举人,民国时曾任山东参议员、泰安县财政处长等职,多知岱故,《重修泰安县志》即其主修。因为当时图书馆“主任一职由县视学兼任”[3],此时葛延瑛应为泰安县视学,兼任图书馆主任。

到上个世纪30年代,图书馆功能划分日益细化。1933年,著名散文家和儿童文学家倪锡英到泰安来参观,据他所记:“双龙池北面是一座庙宇改造的民众图书馆,我们从那党国旗交叉的门口走进去,那里面一共分了四部,靠西边的厢房是儿童图书部,东边的是成人图书部,都坐满了许多大人和小孩,大殿上也有两部,西边半间放了许多乐器和台球一类的东西,是娱乐部,东边的半间排列着许多的动物标本和各种动物模型,是博物展览部。那里面的游人很多,尤其是一般工人和农夫。”[5]

可见当时的图书馆不仅有儿童图书部、成人图书部、娱乐部和博物展览部,且利用率很高,吸引了许多游客、工人和农夫。

到1937年10月,泰安频遭日军轰炸,民不聊生,图书馆难以为继,收藏的图书、实物下落也无从考证。

(二)学校图书馆

学校教育在泰安发展较快,许多学校设有图书馆,如:

1.泰安县立第一高小图书馆

泰安县立第一高小设立于天书观故址,是毛澄时候所建,学校在礼堂东边设有阅书报室,上面匾额上书写着“书仓”,“由本校师生所捐集,内悬黑板,一有不明讲演者,教师随时讲演,所列书籍关于儿童方面为限”[3]。收藏书籍具有针对性,阅览之外老师还可以提供答疑。

1933年师范讲习所迁到天书观小学内,徐芝房(1890—1972)在担任校长期间提出进一步扩大图书馆的规模,“书仓,藏书之所有矣,阅览所缺焉,建宽大之阅览室,为生徒共读之所也”[6]。主张建设宽大的阅览室,提高藏书利用率。

2.教会学校图书室

鸦片战争后,随着中国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许多西方基督教传教士大量涌入中国,泰安作为外国教会传教的基地之一,先后有德国的天主教会、美国的美以美会、英国的中华圣公会来此。据统计,仅泰城内教会学校就有9所,其中包括中学、小学、孤贫院学校、医院护士学校等。“教会学校的教学设备也比较好,如当时的育英中学,有两栋教学楼,有实验室、图书室、体育场,有篮球、排球、足球、网球项目,设备齐全,并经常开展活动”[7]。

(三)冯玉祥创办的民众图书馆

冯玉祥将军在1932年、1933-1935年两次隐居泰山期间,在泰山创办了14处民众学校(即泰山武训小学'),使山区的青少年能入学读书。他还十分重视图书和图书馆的建设,在武训小学总校设有“泰山陈列馆”,内有植物标本室、理化室、生理卫生室、图书室:馆内各种实验仪器也比较齐全。

他还邀请了许多知名的学者和进步的青年成立研究室,读书学习,在研究室成立的同时,还设立了图书馆。在日记中,他详细记载了建馆的过程。1932年4月19日,他在日记中写道:“拟组织图书馆,以备同人公用,便于学习。如何加以管理,须得详为计划。”[8]1934年9月30日的日记中记载:“民众图书馆的书已有八成。”[9](P412)10月10日记载:“图书馆开幕我未到,因我是请大众读书的,不必有什么言论为好。”[9](P419)该图书馆由中法大学毕业生王倬如负责管理,研究员可以随时借阅。图书馆不仅订邮国内各种报刊,还有国外的期刊如《国际通讯周刊》,冯将军为追求新知识,还特托人从北京购来两大柳条箱新书,内有当时禁书《革命的外交》和《共产主义初步》等革命书籍,供研究员讲课和作时事报告参考使用。他分给研究员每人一本书,限定时间读完,并要红蓝铅笔圈点了。每个星期天集合,让每个人汇报所读书的大意,他都认真地听,有时还记下来。一本书读完,收回去再换一本,照样的再考核。他就是用这种方法,来提高研究员的文化知识与思想。

(四)王价藩的“仅好书斋”

王价藩先生苦于“居泰山下越五十年,泰山故茫无所知”,引为读书之深耻,晚年致力于搜求地方文献。当时泰安的藏书家如“宋氏青岩洞、赵氏岱阳精舍、王氏晚翠园、卢氏清俭堂、以及下村程太守、治中李明经,各有遗帙散佚人间”[10],王价藩“暇日辄辗转绍介,造门访览”[10],故所得岱献甚富。尝辟书室,颜曰“仅好书斋”,积书达八千余卷。王价藩先生去世后,其子王次通先生“爰本先志”,续加搜辑,并刊启报章征之海内,经两代搜集,历30年,藏书愈加丰富。

这个书斋从经营管理上,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藏书楼,他具有鲜明的开放性特征,因为这个书斋设立除“望儿孙研读,至友传观,勉为有用之学”[10]外,凡热爱泰山文化之人都可以使用,特别是在民国十五年(1926)续修县志时,许多文献都取自“仅好”所藏。

王价藩先生之长孙,山东大学《文史哲》编辑部原副主任王佛生先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1953年将济南、泰安两地所存图书万卷和泰山文献资料,先人日记,诗文手稿等,全部分别捐献给山东省人民政府文物管理委员会和泰安文物分会。

(五)易君左的“国家图书馆”设想

泰山是五岳之尊,首倡定“泰山为国山”的是民国著名作家易君左。易君左高屋建瓴,在《定泰山为国山刍议》中列举了定泰山为国山的理由后,对今后的泰山建设提出了独到的创议:“泰山山麓,四周空地极多,森林尤富,最适宜于设国家大学,或将前青岛大学今国立山东大学移于泰安,或并设而不悖,锺国山之灵秀,蔚济世之英材……蔚为一种学风,以救今日嚣纷之弊。此种大学,应附设一规模极大、藏书最富之国家图书馆。”[11]主张设立国家大学附设国家图书馆,假使其设想变为现实,泰山脚下,卷帙飘香,莘莘学子在此博览群书、涉猎各科知识、获取各种信息将何其之幸。

二、泰山文化与泰安近代图书馆事业

(一)泰山文化滋养近代图书馆事业

1.书院遗风影响下涌现出一批忧国忧民、指斥时弊、率行仁政、造福桑梓的志士仁人致力于近代图书馆建设

泰山书院是“宋初三先生”胡媛、孙复、石介读书、讲学的地方,在中国书院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孙复、石介、胡媛长期以来,受到了泰安人民的尊重。明朝弘治年间,曾在其旧址重建书院。嘉靖年,为祭祀孙复、石介建有二贤祠,隆庆间,增祀胡媛,称三贤词。至清道光年间徐宗干重修时,又增祀宋焘和赵国麟,遂易名五贤祠。《泰山县志》称“泰安旧称淳朴,士习于孙、石遗风,多好经术,重气节”,在泰山书院砥砺名节,谨行操守的遗风影响下,先后出现了致力于推行新学的毛澄、赵正印、葛延瑛、王价藩等。

冯玉祥将军第二次隐居泰山时,居住在五贤祠。冯先生居住泰山时,对上书院和五贤祠曾特意予以保护和修葺。他和范明枢老人常称赞五贤刻苦读书,专心治学、精心著述的事迹,为了表示对五贤的景仰,特约范明枢给五贤立碑述赞。冯先生以五贤的治学精神勉励自己,为百姓和地方做公益事务、广设文化设施。

2.图书馆的馆藏和服务带有鲜明的泰山特色

泰山有五千年的发展历史,泰山文化博大精深,泰山文献反映了泰山的经济发展、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积淀和发展的情况,为人们研究和探索泰山地域内的历史和未来提供了详实的信息。因着重要的地理位置,泰山文献也成为近代图书馆的收藏特色,如通俗图书馆收藏的泰安本地的动植物和矿石标本等。王价藩先生的仅好书斋“举凡岱岳掌故文字,与乡先正之编纂著作,莫不博访穷致,以故家藏卷帙之多,非邑中首藏,而泰山书之罗致,邑中藏家,殆无能及者”[10],收藏了丰富的泰山史志、乡贤遗书、艺文资料、金石资料等泰山文献。

泰山的博大、雄伟,吸引了一大批游客来到泰山,他们在观赏泰山美景的同时,也成为图书馆的特殊读者,许多著名作家、学者还留下了关于泰安图书馆事业的珍贵记忆和设想,如周公才、倪锡英等人的游记和易君左的国家图书馆设想。

(二)近代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是泰山文化的一部分

1.促进了民众素质的提高和文明风尚的形成

泰安近代图书馆创办者和任教者本身都是接受过西方近代科技知识、文明习俗和思想观念薰陶的先进知识分子,在他们的推进下,泰安比其他地区较早出现了近代图书馆,图书收藏日臻完善,有公共图书馆、学校图书馆、私人图书馆等类型,从不同层面满足了不同群体的需求。如通俗图书馆以普通城市居民为教育对象,民众利用图书馆掌握识字、读书与基本生产技能、生活常识的同时,也逐渐接受自由、民主、科学与个性解放等现代思想观念和西方近代文明价值观念,转而成为仿行者和实践者。因此,图书馆的发展对提高市民素质、丰富市民文化生活、形成文明风尚发挥了积极作用。

2.形成了收集、整理泰山文献,传播泰山文化的优良传统

泰安人也形成了收集、整理泰山文献,传播泰山文化的优良传统。建国后成立的泰安市图书馆、泰山学院图书馆等机构建有泰山文献室,专门收集、整理和研究泰山文献,传播泰山文化。

[1](清)陈荣昌.泰安令毛君兴学记[Z].

[2]葛延瑛.重修泰安县志(政教志教育)社会教育卷五[M].民国18年(1929)铅印本.

[3]周公才.周公才旅行笔记[M].商务出版社,1919.

[4]泰山文化与韩国.[EB/OL]2007-04-27/2012-06-04.http://218.59.204.212:8002/Info/Content.Asp? LabelId=120&InfoId=1892.

[5]倪锡英.曲阜泰山游记[M].北京:中华书局,1931.

[6]徐芝房.泰山天书观师范讲习所教学大纲.校舍建筑及计划第二[Z].2-3.

[7]柳建新.泰山文博研究[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8.

[8]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冯玉祥日记(三)[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

[9]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冯玉祥日记(四)[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

[10]王氏父子与泰山文献之二:对泰山文献的搜集整理.[EB/OL]2007-08-28/2012-06-04.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3e6ba401000ct3.html

[11]易君左,周郢.定泰山为国山刍议校注[M].泰山文化协会,2010.

猜你喜欢
泰安泰山图书
泰山之行
泰山日出
图书推荐
《登泰山记》的打开方式
泰安杂记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泰山崩于前,你瞟一眼
班里有个图书角
Transform Yourself into a Butterfly
泰安无性系引种品种的红茶适制性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