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与基础体育教育改革互动性研究

2012-08-15 00:51汪全先
天中学刊 2012年2期
关键词:体育教师设置改革

汪全先

(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体育与健康教育系,广西 柳州 545004)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与基础体育教育改革互动性研究

汪全先

(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体育与健康教育系,广西 柳州 545004)

主要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访谈等研究方法,探讨了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互动发展中凸显的现实问题,并勾勒出了解决问题的路径。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要在建构合理的课程结构的同时,注重体育教学的师范性并适度地淡化其竞技性,注重来自基础教育体育教学的反馈,真正实现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与基础体育教育改革的良性互动。

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

2001年,我国基础教育领域启动的新一轮课程改革,既深刻影响了基础教育,同时也深刻影响了高等教育尤其是高等师范教育。面对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应如何调整,如何才能使培养的人才更好地适应基础教育体育教学,基础体育教育改革能从哪些方面促进高校体育教育人才的培养,等等,这些都是体育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1 相关研究及其分析

在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的进程中,尽管在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的互动方面存在不少问题,但是从宏观或微观层面上对此类问题进行的整体性探究并不多。

樊姝皎“以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和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的情况为研究对象,以河南省 15所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国内11所体育院校的课程设置及河南省郑州、新乡、平顶山三城市的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为调查范围,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比较分析等方法,对体育教育专业的领导、教师、实习生、中小学体育教师等群体”进行了问卷调查,在研究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为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适应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提出了建议[1]。樊姝皎的研究视角更多地放在了高校体育专业课程设置适应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上。

赵海英在文献[2]中重点研究了高校课程结构与设置方面的改革问题。“本着既推动贵州省基础体育教育改革的顺利实施,又完善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思想,作者通过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和逻辑分析等方法对贵州省体育教师综合素质的现状进行调查,对贵州省五所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分析,其研究结果证明目前贵州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结构与培养对象应具备的知识、能力之间还有一定的差距。认为不断改革和完善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可以促进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与基础体育教育改革互动式发展,而对两者都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进而提出贵州省高校体育专业课程设置的改革策略,为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提供参考。”[2]

马海涛在文献[3]中较为详细地分析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和发展趋势,同时就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在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马海涛提出:“高等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内容应淡化竞技意识,强化‘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体现课程的时代特色和地方特色的同时,应强化课程教育性质,突出师范特点,拓宽基础类课程,优化专业类课程,建立新型课程体系”[3]。马海涛在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方面提出了合适的见解,但较少涉及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教学实践的逆向作用。

高钦刚、王磊在着重研究了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评价方式等问题,对基础体育教育在课程改革中应做的应变则较少提及。“基础教育改革如火如荼,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任重而道远。第8次基础教育改革发生了全面而深刻的变化,教师的角色定位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作为培养未来体育教师的体育教育专业,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必须加快改革的步伐,克服制约因素,实现从指导思想到具体的课程教学与基础教育全面接轨。”[4]

刘坚、刘华、杨利珍等人对云南省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及云南高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做了分析阐述,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旨在为云南省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与高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5]。他们的研究侧重于云南省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的阐述和云南省高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现状的分析,但较少涉及两者间的互动。

李忠堂、阎智力在文献[6]中重点回顾了我国基础教育体育教学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60年来,我国基础教育体育课程在课程理念、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课程评价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绩,教学思想转变为“以人为本、健康第一”,更加强调“三维健康观”,但是,目前存在着体育课程目标泛化与均衡化、体育课程内容设置与开发原则不明确、弱化了传统接受式教学方法在体育教学中的地位等问题。

以上学者的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总体上看,国内学者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观念、教学体系等方面的研究较为深入,对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问题也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探讨,值得我们借鉴与思考,但是,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与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的互动性研究明显不足。因此,有必要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与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互动性方面存在的问题寻根溯源,并找出解决问题的可行性措施。

2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与基础体育教育改革互动性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根源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主要任务是为基础教育输送合格的体育教师,其人才培养模式势必对基础教育体育课程的有效开展起到重要作用,与此同时,通过反馈,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实践反作用于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的互动情况关系着基础教育体育师资培养与体育改革的成效。但是,根据已有的调查研究和调研分析,在过去的10年,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在互动发展方面存在不少现实问题:(1)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缺乏与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的有效衔接;(2) 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学方法过于成人化,忽视了基础教育学生的年龄特征;(3) 基础教育体育教师的科研水平普遍不高;(4)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师对基础教育体育改革普遍了解不深;(5) 双方缺乏交流和共同研讨;(6) 体育教育专业教学中过分强调技能的习得,过分“竞技化”,没有足够重视师范性;(7) 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实践经验没有及时有效地反馈到高校;(8)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师接触基础教育课程的机会较少,其主动性也不足。

从2001年启动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至今,一些地区的体育课程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一些地区则始终处于迷茫状态。目前许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没有与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实现良性互动,问题的根源主要在于:一是不少人对新的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精神认识不清;二是原有的教学模式已经固化,难以在短时间内被新的教学模式取代;三是基础教育体育课程在当代应试教育背景下受重视程度不够;四是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师资队伍与基础教育体育教师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五是基础课程体育课程标准在执行后未能及时调整修改。

3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与基础体育教育改革互动性发展的路径勾勒

3.1 做好高校人力资源培养规划,转变体育教育专业师资队伍观念

中国已经进入信息时代,人们在各个领域的观念都在变化或微调。2001年启动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至今的10余年间,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师资队伍很少接受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方面的培训,不少教师的观念没有及时更新,更谈不上与时俱进。要转变体育教育师资队伍观念,一靠培训,二靠基层实践交流,三靠领导层做好人力资源培养规划以实现体育教育师资队伍有序的培训与培养,四靠与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有效接轨。体育教育专业的师资队伍是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教师培养实践的直接参与者,因此,做好人力资源培养规划,转变体育教育专业师资队伍观念,是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间良好互动的先决条件。

3.2 调整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建构合适的课程结构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直接关系到所培养人才的知识体系与体育认知。根据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的需要,结合目前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实际,笔者认为,要根据基础教育体育教学的需要,适当拓宽师范类基础课程,及时调整理论课与技术课的比例以及必修课与选修课的比例。例如,广西民间和学校气排球的氛围非常好,广西大学生运动会与中小学运动会已经不设硬排球项目,在这种情况下,广西相关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排球课程应强化气排球课程而弱化硬排球课程,甚至用气排球课程取代硬排球课程。另外,在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上,还应注意课程系列的搭配,要循序渐进,同时要根据基础教育体育教学的反馈意见及时调整。

3.3 注重体育教学的师范性,适度淡化竞技性

师范性是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必须注意的问题,要求教师在理论与技能教学中做到示范清楚,语言表达清晰。实际教学过程中容易被忽略的是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我教学展示的表达,我们往往把学生的竞技能力作为一门课程的主要考核标准,极少关注学生传授技能的能力。作为未来的体育教师,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不但要掌握一定的体育技能,更要具有传授体育技能的能力。因此,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学中要适度淡化竞技性,只要学生掌握的技能足以满足日后的教学需要即可;每门技术课程的考核应该涉及传授技能的能力。

3.4 注重基础教育体育教学的反馈,不断完善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的人才从事基础教育工作后,是否能够根据中小学生的年龄结构等特点因材施教,是否能够驾驭课堂,所学的知识技能是否能够满足日常教学需要,等等,都需要高校体育教育工作者主动地去了解,以便更好地改进教学,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最好请一些优秀中小学体育教师或优秀体育管理者参加,以便使人才培养方案更加完善。另外,为了实现高校体育教育人才培养与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的良性互动,高校体育教师与中小学体育教师之间应加强合作交流,如共同承担教育教学改革课题等。

3.5 注重教师角色的转变,观念上与时俱进

作为基础教育体育教师的培养者,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师在观念上要根据基础教育体育教学改革的要求不断更新。基础教育体育教学改革要求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师应注意转变角色,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的同时,要注意自身主导作用的发挥;不仅要注重向学生传授技能,还要注重体育教学的师范性;不仅要教书育人,还要成为体育教学和体育科学的研究者;不仅要把握大学生的年龄特征,还要研究和把握中小学生的生理特点。

综合以上的论述,在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和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领域,至今还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如课程设置问题、培养计划问题、师资观念问题、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实践反馈问题等。厘清现有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与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互动性发展中凸显的现实问题,有利于我们找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实现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与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间的良性互动,既要从转变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观念、调整课程体系方面考虑,又要从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实践反馈、教师角色转变等方面考虑。

[1] 樊姝皎.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与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的对接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10.

[2] 赵海英.贵州省体育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与基础体育教育改革互动式发展研究[D].贵阳:贵州师范大学,2009.

[3] 马海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0(3):371.

[4] 高钦刚,王磊.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与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递进关系的研究[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6):68.

[5] 刘坚,刘华,杨利珍,等.云南省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与高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现状之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8(5):75.

[6] 李忠堂,阎智力.我国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 60年回顾[J].体育学刊,2010(12):52.

G812.5

A

1006-5261(2012)02-0118-03

2012-02-12

广西教育厅科研立项项目(201106LX688);来宾市教育科学研究所课题(LB2010A005)

汪全先(1979―),男,河南信阳人,中级经济师,讲师,硕士.

〔责任编辑 张继金〕

猜你喜欢
体育教师设置改革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船舶防火结构及设置的缺陷与整改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瞧,那些改革推手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