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艳菊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理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教改理论及管理模式
崔艳菊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理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入,分级教学已成为当前教学改革的趋势。从Krashen的语言输入与输出教学理论出发,阐述分级教学的理论根据,并据此提出分级教学的管理模式,试为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探索可行之路。
输出理论;教学改革;分级教学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要求》)明确规定,大学英语教学应贯彻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原则,以适应个性化教学,从而提高大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实际需要。《要求》的颁布使得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实施有了科学依据[1]。根据教育部关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精神和要求,结合因材施教的原则,大学英语的分级教学已成为当前教学改革的趋势。经过了初级探索和现在的深入发展,分级教学取得了一些卓有成效的教学效果。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分级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分级教学模式的方法和科学性还有待讨论。本文从英语教师的视角出发,探究分级教学的模式及管理,旨在引起有关教育部门的重视,为提高英语教学水平抛砖引玉。
美国语言学家Krashen提出的语言输入与输出理论至今仍是最重要的语言教学理论之一。他指出,为了使语言习得者从一个阶段进入到另一个更高的阶段,从而达到语言习得的目的,教师所提供的语言输入中必须包括一部分下一阶段的语言结构[2]。该理论认为,语言输入是语言学习者重要的信息来源,而语言输入的质量决定了语言习得的效果。如果语言输入太容易,将无法起到激发学习者兴趣和动机的作用。同时,语言输入材料太难也是不可取的,因为这将使学习者失去兴趣。Krashen把学习者当前的语言知识状态定义为“i”,把语言发展的下一个阶段定义为“i+ 1”。这里的“1”是当前语言知识状态与下一阶段语言状态的间隔距离。只有当学习者接触到的语言材料属于i+ 1的水平,才能对学习者的语言发展产生积极作用。这一理论为分级教学奠定了理论基础。如果不进行分级教学,教师所提供的语言材料就无法严格控制在i+ 1的水平上,这样的语言输入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来说偏离i+ 1,导致许多学生课堂参与度不高,学习兴趣下降,师生配合较差。因此,只有实行分级教学,才能适应不同学生的需要。
分级教学编班可采取个人意愿与统一考核相结合的分级原则,考核包括口语水平测试与笔试考试。分级教学编班应在学生入校时进行,根据学生高考成绩及入学英语摸底考试成绩制定分数段,把学生按照快班、普通班和慢班三个层次进行分级编班。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打破“终身制”的格局,采取浮动制教学。一般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后,根据学生的意愿、老师的评价以及期末考试成绩,重新对学生进行分级调整,将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提升的学生浮动到高一级班学习,而综合英语学习能力下降的学生则浮动到低一级班学习。同时,在教学实践中,严格按照大纲的要求因材施教,合理组织各级教学内容,从而使课堂上的语言材料输入控制在“i+ 1”的水平上,使每一级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都适合该级学生的真实水平,这样做既能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又能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分级教学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进行,不仅需要在教学进度上和教学方法上有所区别,更应在课程设置上有所体现[3],真正体现出分级教学的核心思想,重视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个性化发展。对于不同水平的学生,学校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级教学,提供不同类型的课程设置,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和管理方法,使学生各取所需,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
快班学生语言天赋较好,又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他们在高中阶段就已掌握了基础的语言知识,在大学英语学习中希望提高英语的综合应用能力,并了解西方的跨文化交际知识。快班课程教学可以实行“口语交际 + 文化交流”模式,学生的学习以突出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为主,全面提高他们的综合应用能力和英语学术交流能力,满足其专业领域内研究学习的需要。普通班的课程教学可以实行“基础英语 + 口语交际”模式,加强学生的英语语言基础训练,培养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慢班的学生,英语基础较薄弱,学习策略欠缺,英语交际能力较差。慢班的课程教学实行“基础英语教学”模式,从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入手,采用精讲多练的方法,巩固学生的英语基础,提高他们的听说能力,逐步培养出他们的语言学习策略,为其进一步提高英语水平打好基础。
分级教学应以思维能力培养和语言表达能力为主。由于同级的学生水平相近,教师更容易提供素材。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水平加大适合学生的信息量,采用体验式教学和任务式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创造性地构建与当时英文背景最接近的情境,以唤醒学生心灵深处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英语教学侧重创设最接近真实情境的学习环境,从而激发学习者参与交互式学习的积极性,在交互过程中去完成问题的理解、知识的应用和意义的建构[4]。
分级教学测试是分级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对分级教学班级的学生会产生积极的或是消极的影响[5]。传统不分级别的、所有学生统一参加的期末考试方式,其测试结果并不理想。快班的学生觉得太容易,教学要求较低,轻易便能达到,极大地消磨了他们学习英语的原生兴趣。学习活动难度较低必然导致竞争减弱,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滋生了学生“混”英语课的思想。相反,普通班的部分学生和慢班的大多数学生又会觉得考试太难,难以达到测试目标,自信心受到打击,从而失去了学习英语的信心。这样,语言测试并没有起应达到的效果和反拨作用。对此,我们可以考虑对不同级别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试卷进行期末考试,参加本级别考试不及格的学生可参加相对低一级别考试的补考,如果补考及格,仍算通过考试。
我们要建构起与分级动态教学设计相适应的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相结合的多元教学评价体系。组织专业人士,根据分级动态教学设计思想和教学目标,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科学合理的大学英语水平考试题库,以真正实现对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译等综合应用能力的全方位检验、考核和评价。
总之,分级教学涉及方面较多,包括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学管理和教学模式等。在分级教学中,教师应改变传统教学理念,把学生当做教学的主体,把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实力作为首先目标,在教学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做到主体和主导的统一。同时,教师应了解学生的真实水平,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因人施教,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1]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Z].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2.
[2] Krashen Stephen D.The Input Hypothesis:Issues and Implications[M].London:Longman,1985:62.
[3] 陈永明,钟启泉.现代教师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89.
[4] 束定芳.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56.
[5] 王立非.现代外语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132.
H319
A
1006-5261(2012)02-0137-02
2012-03-10
崔艳菊(1967―),女,河南兰考人,副教授,硕士.
〔责任编辑 牛建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