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背景下高等院校环境教育模式探讨

2012-08-15 00:51曹可生李松田
天中学刊 2012年2期
关键词:环境保护环境大学生

高 航,曹可生,马 威,李松田,

(1. 平顶山学院 师范教育学院,河南 平顶山 467000;

2. 河南省林业厅 低山丘陵区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河南 平顶山 467000)

低碳经济背景下高等院校环境教育模式探讨

高 航1,曹可生2,马 威2,李松田1,2

(1. 平顶山学院 师范教育学院,河南 平顶山 467000;

2. 河南省林业厅 低山丘陵区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河南 平顶山 467000)

针对低碳经济背景下人们生产方式相对滞后和消费观念缺乏理性的现状,重点分析了高等院校环境教育存在的问题,阐述了高校进行环境教育的紧迫性,提出了高校进行环境教育的若干途径。

低碳经济;高等院校;环境教育;开放式教育模式

人类已经步入21世纪第2个十年,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经济生活异常活跃,生产水平不断提高,而由此带来的环境问题也日益严重。环境保护与每个人的生活密切相关,迫切需要在全社会开展环境教育,以唤起人们对环境问题的共识和自觉行动。近年来,一些高校主动应对现实环境问题,开设了与环境教育相关的课程,如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引论、环境与社会等。然而高等院校的环境教育却存在着以下问题:对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某些高校尚未引入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枯燥,教学方式传统,教学效果一般。为此,本课题组提出了多手段、多渠道、多元化、开放式的环境教育方式。

1 高校进行环境教育的必要性

(1) 环境素质应成为大学生的基本素质。无论是对中小学生还是大学生来说,素质教育都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大学生即将走上社会,走向工作实践,对其素质的全面培养和提高就显得尤为重要。素质教育的内涵很广,而环境教育又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故环境素质应成为大学生的基本素质。如果大学生没有受到应有的环境教育,作为日后社会和经济生活中的主要力量,他们可能仍会沿袭“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济利益”的思维模式,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造成“吃祖宗饭、断子孙路”的悲剧。

(2) 低碳和可持续发展应成为大学生的基本理念。可持续发展和低碳生活方式已经成为现代人类文明的标志。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可持续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关键,环境保护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保障。高校培养的学生,即将成为社会各阶层、各领域的骨干力量,有的还将成为机构的决策者、管理者,他们能否将环境保护的法规和低碳经济的政策落实到实际中去,是国家能否走向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高校必须切实有效地开展环境教育,使大学生正确认识自然与环境的关系,准确把握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形成低碳经济、绿色发展的意识,掌握基本的环境保护知识和污染治理原理。

(3) 环境教育应成为高校的一门公修课程。我国政府多次强调,要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环境保护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要求增强全民族的环保意识。大学生作为同龄人中文化层次较高的群体,理应具备更强的环境意识和环保法制观念。目前在西方一些国家和我国高校部分专业中开设了环境伦理学课程,已经把环境教育提升到了社会的、道德的高度,足见对环境教育的重视。因此,把环境教育列入大学教学课程体系已经是一种必然趋势。

2 高校开展环境教育的途径

(1) 区分专业,分别对待。环境类专业的培养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污染治理、保护环境、保护生态的知识和技能,环境学、环境科学概论、环境工程学等应作为其专业必修课程,且开足、修够。对于师范类专业,师范生不仅自身需要具备环保意识,还担负着为中小学生输送环保知识的任务,所以也应将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开设为必修课。对于人文社科类专业,学生应具备现代环境意识和生活理念,可将环境教育开设为选修课。非环境类理工专业则应根据专业性质区分对待,有的专业与生产、管理密切相关,环保理念至关重要,如化学化工、能源材料类等专业应将环境教育开设为必修课程,而财会金融类、数学信息类专业则可开为选修课。

(2) 放手教改,突出实效。课堂教学是传授知识的主要渠道,因此,我们要珍惜课堂上有限的时间,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把课堂教学效果发挥至最大化。在现代化教学手段普及的今天,环境教育课程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在教学安排上,可以采用专题讲座的形式,把纯粹的文本图解化,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把枯燥的内容趣味化,通过直观、新颖、活泼、有趣的方式使学生高效获取知识,同时把最前沿的信息传递给学生,使每次的讲座都不是老调重弹、旧曲新唱,而是时事直播、热点直击。

(3) 走出课堂,开放教育。课堂教学有其自身的优势,如人员集中、内容充实、信息丰富等,但现行的课堂教学管理仍然统得太死,教师要像机器人一样卡时间点,未免过于死板。况且,教育的方式本应该就是不拘一格、灵活多样和创新开放的。因此,课堂教学还应多采纳一些丰富多彩、行之有效、走出课堂和开放教育的新举措,以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4) 立足校园,开展环保主题活动。与环境相关的纪念日很多,它们是环保宣传的最佳时机。对每个环境相关的纪念日,国际上都会确定一个主题,而我国也会相应地安排环保宣传活动主题。结合这些主题与当地实际,利用板报、展板、橱窗、协会等进行专题宣传,主题鲜明,普及师生,范围广泛,受益者众。

(5) 主动出击,开展公众教育活动。大学生是素质较高、能力渐长的群体,思维活跃,影响力大。鉴于公众对于环境保护的被动和淡漠,可以组织大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让学生走出校门,走向街头,面向公众,利用演讲、图片、传单、咨询等形式向人们介绍环保知识,传播低碳理念。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反宾为主,成为教育者,使学生对环境知识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变不自觉为自觉,变意识为行动。第二课堂活动对大学生自身教育、自我约束、自我提高的效果是课堂教学所达不到的。

(6) 走进一线,开展环保实践活动。社会是最大的课堂,实践是最好的老师。开展环境教育可让学生走向社会,走进现场,感同身受。例如,让学生通过参观城市垃圾场,体会垃圾包围城镇的紧迫感,同时从拾荒者身上体会“废弃物也是资源”的环保理念,从而引导学生树立生活低碳化、垃圾资源化的意识;通过到车间感受酷热、异味、噪音,深刻理解清洁生产、节能减排的重要意义;通过考察化工厂排出的污水对水体造成的污染,鱼虾死亡,可以使学生对环境污染的危害触目惊心,终生不忘。

(7) 低碳理念,高调宣扬。低碳经济势在必行,低碳生活正在走来,低碳意识亟待强化。要利用各种可能的渠道和载体,大张旗鼓地、反复持久地宣传低碳理念,如网络、学报、校报、墙报、标语等;要在高校各学科的教学中引入低碳意识,渗透环境教育,形成环境教育的长效机制;要让大学生充分认识到,每个人都是低碳社会的实践者,也将成为低碳经济的受益者,节能减排人人有责,低碳生活就在身边。

3 结语

低碳经济背景下,环境教育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三废”防治,更是一种意识形态领域的变革,环境教育的方式也亟待改革。除了在高等院校区分专业开设不同性质的环保类课程之外,关键是应在教育方式上大胆创新,开辟多手段、多渠道和多元化的环境教育途径,打造灵活多样的开放式环境教育模式。

[1] 刘卫华.我国环境教育的现状、问题与解决路径[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4(1):24―28.

[2] 马玉香,刘青广.高校非环境专业环境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8,18(1):79―81.

[3] 王磊.论我国高校环境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9,14(1):186―189.

[4] 孙秀菊.创建绿色学校 引领环境教育[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0,26(2):39―40.

[5] 陶国芳,蒋兆恒.高师院校环境教育存在的弱点及其解决对策[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9,30(10):106―107.

[6] 王土贵.论高校环境教育的意义、目标及途径[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9):193―194.

G642

A

1006-5261(2012)02-0086-02

2011-12-22

河南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102102310298)

高航(1969―),女,河南平顶山人,副教授.

〔责任编辑 牛建兵〕

猜你喜欢
环境保护环境大学生
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中水污染治理措施探讨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环境
基于环境保护的城市污水处理
大学生之歌
国内外环境保护的经验、做法以及给我国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