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发布高速铁路设计规范等14项铁路工程建设标准局部修订条文的通知

2012-08-15 00:48铁建设201229号
铁道经济研究 2012年2期
关键词:应答器护套钢带

铁建设[2012]29号

各铁路局,投资公司,各铁路公司(筹备组):

现发布 《高速铁路设计规范》(TB10621—2009)、《新建时速200~250公里客运专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铁建设 〔2005〕140号)、《新建时速 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铁建设函〔2005〕285 号 )、《铁 路 运 输 通 信 设 计 规 范 》(TB10006—2005)、《铁路数字调度通信系统及专用无线通信系统》(TB10086—2009)、《铁路 GSM-R 数字移动通信系统工程设计暂行规定》(铁建设〔2007〕92号)、《铁路旅客车站客运信息系统设计规范 》(TB10074—2007)、《铁 路 信 号 设 计 规 范 》(TB10007—2006)、《铁路防雷、电磁兼容及接地工程技术暂行规定》(铁建设〔2007〕39 号)、《高速铁路信号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6—2010)、《高速铁路信号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 号)、《铁路电力设计规范》(TB10008—2006)、《铁路电力牵引供电设计规范》(TB10009—2005)、《铁路工程设计防火规范》(TB10063—2007)等14项标准的局部修订条文,自发布之日起施行。铁道部原发上述14项标准(含局部修订)相应条文及相关内容同时废止。

《高速铁路设计规范》等14项标准的局部修订条文,由铁道部建设管理司负责解释。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

二〇一二年二月十三日

铁路工程建设标准局部修订条文

1 《高速铁路设计规范》(TB10621—2009)

(1)增加3.4.4条“公(道)路和铁路正线并行地段,应根据公(道)路等级、公(道)路与邻近的铁路正线中心线的距离及高差等因素,以及对铁路安全的影响程度,设置相应的安全防护设施及监测设备。”

[说明]为突出安全防护要求,确保铁路运营安全,因此在第3章“总体设计”中,增加公(道)路和铁路正线并行地段设置安全防护设施及监测设备的原则性规定。

(2)删除 5.4.6 条、10.1.19 条。

[说明]相关规定已纳入3.4.4条。

(3)14.5.5条修改为“接近锁闭设计除符合铁道部现有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联锁车站内列车或调车进路均应设接近锁闭。

2列车进路的接近锁闭区段长度,应保证按规定速度行驶的列车在进入该区段时,经采用最大常用制动后停于防护该进路的信号机外方。

3进路接近锁闭后,其延时解锁时间应不小于列车或车列按规定速度从接近锁闭区段始端,经采用最大常用制动后停在防护该进路的信号机外方所用的时间。

4接近锁闭区段长度计算和延时解锁时间应考虑列车接收制动命令的信息传输时间及设备动作时间等因素,CTCS-3级系统信息传输时间应包含最大允许通信中断时间。”

[说明]补充了接近锁闭设计的计算原则。

2 《新建时速200~250公里客运专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铁建设〔2005〕140 号)

(1)5.2.4条第3款中设计时速200 km客运专线应采用“一级碎石道砟”,修改为应采用“特级碎石道砟;没有特级砟源时,应采用一级材质、特级级配加水洗工艺生产的碎石道砟”。

[说明]《关于印发铁路建设协调小组第四十四次会议纪要的通知》(铁建设函〔2009〕190号)文件中要求“时速200公里及以上的客运专线必须使用特级道砟”,考虑到目前碎石道砟生产使用现状进行规定。

(2)增加4.1.16条“在路基上铺设轨道前,应对路基变形作系统的评估。路基填筑完成或施加预压荷载后沉降变形观测时间应满足评估要求,一般不宜少于6个月。变形观测方法应符合相关规定。”

[说明]补充路基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要求。路基变形观测不少于6个月的要求,是参考国外相关规定并结合我国路基填料特点、总结近年来我国客专(高速)铁路大量沉降观测资料的基础上确定的经验值。观测时间短于此规定时,容易造成预测回归曲线不准确、预测工后沉降值不可靠等问题。

3 《新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铁建设函〔2005〕285 号)

(1)增加4.1.5条“在路基上铺设轨道前,应对路基变形作系统的评估。路基填筑完成或施加预压荷载后沉降变形观测时间应满足评估要求,一般不宜少于6个月。变形观测方法应符合相关规定。”

[说明]补充路基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要求。路基变形观测不少于6个月的要求,是参考国外相关规定并结合我国路基填料特点、总结近年来我国客专(高速)铁路大量沉降观测资料的基础上确定的经验值。观测时间短于此规定时,容易造成预测回归曲线不准确、预测工后沉降值不可靠等问题。

(2)11.1.6条修改为“……。当采用轨道电路加点式设备方式时,区间应采用满足列控信息要求的多信息无绝缘轨道电路,站内轨道电路根据实际情况可采用与区间轨道电路同制式的有绝缘轨道电路。……”

[说明]数字编码轨道电路目前国内没有成型产品,也未作为未来发展方向。有关闭环电码化设备,在200 km/h客货共线铁路已经不作为推荐方案,且在普速铁路中也不再推广应用,故删除了数字编码轨道电路和闭环电码化的规定内容。

(3)删除 11.2.8 条。

[说明]列控联锁一体化设备目前没有相关系统的技术条件。

4 《铁路运输通信设计规范》(TB10006—2005)

(1)表10.2.11中“单独的调度机械室、会议机械室、通信机械室”的联合接地电阻值由“5 Ω”修改为“4 Ω”。

(2)增加10.2.11A条“GSM-R交换中心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1 Ω;基站、直放站、漏泄同轴电缆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4 Ω;铁塔单独设置防雷接地体时,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10 Ω。”

[说明]统一规定了接地电阻要求。删除了《铁路GSM-R数字移动通信系统工程设计暂行规定》(铁建设〔2007〕92号)、《铁路数字调度通信系统及专用无线通信系统》(TB10086—2009)中相关规定。

5 《铁路数字调度通信系统及专用无线通信系统》(TB10086—2009)

删除3.8.1条第2款、第3款,删除3.4.10条第5款。

[说明]相关内容纳入《铁路运输通信设计规范》(TB10006—2005)。

6 《铁路GSM-R数字移动通信系统工程设计暂行规定》(铁建设〔2007〕92 号)

删除9.2.2条。

[说明]相关内容纳入《铁路运输通信设计规范》(TB10006—2005)。

7 《铁路旅客车站客运信息系统设计规范》(TB10074—2007)

3.6.2 条增加“旅客车站安检区应采用高清摄像头”。

[说明]按照铁道部计划司、公安局、运输局《关于加强客站安检区域视频监控系统建设的通知》(技改函〔2011〕59号)要求,增加旅客车站安检区应采用高清摄像头的规定。

8 《铁路信号设计规范》(TB10007—2006)

(1)删除 5.3.4 条。

(2)3.1.8条“相邻的两轨道区段间应保证对绝缘破损有可靠的防护”修改为“相邻的两轨道区段间应保证对绝缘破损有可靠的占用检查防护,并考虑绝缘破损串码防护措施”。

[说明]修改后的条文表达更为准确。

9 《铁路防雷、电磁兼容及接地工程技术暂行规定》(铁建设〔2007〕39 号)

4.4.3 条修改为“计算机机房应根据需要采用电磁屏蔽和防静电措施。信号设备用房(含电源室、机械室、计算机房)应采用电磁屏蔽和防静电措施”。

[说明]随着铁路信号设备技术装备水平的不断提高,大量如调度集中、计算机联锁、列控系统、计算机监测、智能电源系统等以电子设备为基础的系统设备被广泛应用。由于这些系统和设备耐过压能力有限,雷电高电压以及雷电电磁脉冲侵入所产生的电磁效应、热效应都会对系统和设备造成干扰或永久性损失。同时,信号设备作为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采取全面的、系统的防护措施。

10 《高速铁路信号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6—2010)

(1)8.2.7条第1款修改为“应答器至钢轨顶面安装高度应符合相关产品技术标准的要求”。

[说明]目前,高速铁路使用的应答器至钢轨顶面安装高度不一样,如:西门子应答器高度为93~193 mm,阿尔斯通应答器高度为93~150 mm,因此在验收时要注意产品技术文件的具体规定。

(2)11.3.7条第5款修改为“在引入设备房屋的电缆长度小于5 m时,电缆钢带、铝护套及四芯组屏蔽层环连后与防雷分线柜内接地汇集板间采用截面积不小于6 mm2铜导线连接;引入设备房屋的电缆长度大于5 m时应在电缆引入口处或电缆间,将电缆钢带及铝护套做接地处理(钢带切断、铝护套不得断开),用双根1.5 mm2的绝缘电线与预留的接入综合接地系统的汇流排连接。电缆末端铝护套及屏蔽层做成端接地”。

[说明]一般机械室防雷分线柜距电缆引入口通常大于5 m,且与其他机柜设于同一机械室,雷电干扰容易随电缆钢带引入室内,因此要求在入口处将钢带断开,并将钢带和铝护套做接地处理。而通常中继站防雷分线柜设在电缆引入口处,且不大于5 m,电缆与室内配线分别走线,因此可在分线柜下做成端接地处理。

11 《高速铁路信号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 号)

(1)9.2.5条第1款修改为“应答器至钢轨顶面安装高度应符合相关产品技术标准的要求”。

[说明]目前,高速铁路使用的应答器至钢轨顶面安装高度不一样,如:西门子应答器高度为93~193 mm,阿尔斯通应答器高度为93~150 mm,因此在安装时要注意产品技术文件的具体规定。

(2)12.3.4条第3款修改为“在设备房屋引入口与分线柜间距离小于5 m时,电缆钢带、铝护套及四芯组屏蔽层环连后与防雷分线柜内接地汇集板间采用截面积不小于6 mm2铜导线连接;设备房屋引入口与分线柜间距离5 m时,应在引入口处或电缆间,将电缆钢带及铝护套做接地处理(钢带切断、铝护套不得断开),用双根1.5 mm2的绝缘电线与预留的接入综合接地系统的汇流排连接,电缆末端铝护套及屏蔽层做成端接地”。

[说明]一般机械室防雷分线柜距电缆引入口通常大于5 m,且与其他机柜设于同一机械室,雷电干扰容易随电缆钢带引入室内,因此要求在入口处将钢带断开,并将钢带和铝护套做接地处理;而通常中继站防雷分线柜设在电缆引入口处,且不大于5 m,电缆与室内配线分别走线,因此可在分线柜下做成端接地处理。

12 《铁路电力设计规范》(TB10008—2006)

(1)5.1.3条中“所内为满足消防要求的主要道路宽度应不小于3.5 m。”修改为“所内为满足消防要求的主要道路宽度和净空高度均不应小于4 m。”

[说明]根据新型消防车宽度4 m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第 6.0.9 规定“消防车道宽度和净空高度均不应小于4 m”修改。

(2)8.3.12条修改为“长及特长隧道内的电力电缆应采用阻燃型或采取阻燃防护措施,火灾时需要继续运行的低压电力电缆应采用耐火型”。

[说明]为防止火灾蔓延,保证消防、应急照明等设施在灾害下能发挥作用而制定。长及特长隧道内的电力电缆除采用阻燃型外,还允许采取阻燃防护措施,是为了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更合理地控制工程造价,提高可操作性。

13 《铁路电力牵引供电设计规范》(TB10009—2005)

4.1.5 条中“其所内、外道路路面宽度不宜小于3.5 m”修改为 “为满足消防车通过的所内、外道路路面宽度和净空高度均不应小于4 m”。

[说明]根据新型消防车宽度4 m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第 6.0.9 规定“消防车道宽度和净空高度均不应小于4 m”修改。

14 《铁路工程设计防火规范》(TB10063—2007)

(1)9.2.3条修改为“站房和其他人员密集的建筑,地下室,通信、信息、信号设备房屋,电力变、配电所,牵引变电所,长及特长隧道等场所内的电线、电缆、光缆及其防护材料均应采用阻燃型或采取阻燃防护措施。其中,站房和其他人员密集的建筑、地下室的光、电缆,还应具有低烟无卤性能”。

[说明]增加了采取其他阻燃防护措施的选择条件。站房和其他人员密集的建筑、地下室的光、电缆,还应具有低烟无卤性能,主要考虑人身安全而制定。

(2)删除 10.0.10 条。

[说明]相关内容已纳入9.2.3条。

猜你喜欢
应答器护套钢带
一种汽车线束用新型橡胶护套
多层护套结构高速永磁电机转子机械强度与损耗分析
CVT钢带轴向偏斜机理及对钢带失效的影响
碳纤维护套高强度利用率转子结构优化分析
热轧65Mn宽钢带扁卷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案
半轴护套漏油的故障分析与总结
应答器THR和TFFR分配及SIL等级探讨
新型多功能水声应答器电子系统设计
虚拟应答器测试方法研究
卡帝仕·至尊钢带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