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春婷
(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400715)
十六大以来政党关系的理论发展及路径
范春婷
(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400715)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十六大以来,多党合作政党关系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引导下蓬勃发展,多党合作理论不断发展,多党合作实践不断深入,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和谐政党关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探讨十六大以来多党合作政党关系的理论发展,寻求多党合作政党关系持续向前的实现路径,在新时期新阶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十六大;多党合作;和谐;政党关系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建国以来,多党合作实践逐渐深化,多党合作理论不断完善,各项政策措施日臻完备,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共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认真总结多党合作经验的基础上,着眼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对进一步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和指示。其中和谐政党关系的提出,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持和完善多党合作政治格局等,具有重大意义。
“所谓政党关系就是一个国家内的各个政党在争取、执掌、参与国家政权的政治实践中形成,以特定政治权力和政治利益分配为内容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互动关系。”[1]各个政党都代表着一定阶级和基层的利益,都努力在国家政治生活表达政治诉求、获取政治权利、分配政治利益,在这一系列活动中便形成了政党关系。当前世界上的民主国家大都实行政党制度,政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处理好政党之间的关系是国家稳定、社会发展的前提。根据各国政党制度的不同,当今世界的政党关系主要可以分为三种:竞争性政党关系、垄断性政党关系、合作性政党关系。我国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执政协商制度,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团结合作,是典型的合作性政党关系。
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是领导与被领导、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在共同遵守四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不是自封的,而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在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激烈斗争中形成的,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历史选择。这一领导地位确立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其权威影响力来自于体现广大群众根本利益的指导思想以及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性。1948年,我国各民主党派公开响应中国共产党的“五一”口号,标志着各民主党派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从此走上了参政议政的正确道路。
长期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十六字方针,深化对多党合作理论的认识,不断加强和改善同各民主党派的平等合作关系。中国共产党十分尊重各民主党派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的政治自由和组织独立,尊重各民主党派自主处理自身内部事务的权利。在多党合作的多年实践中,各民主党派也不断努力提高其参政议政能力、政治把握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各方面能力,力求最好地发挥自身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的作用,共同推进多党合作制度的持续健康发展。
中共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继承多党合作政党关系现有理论的基础上,创新了对民主党派性质的表述,进一步提出了建设和谐稳定的政党政治关系,丰富和发展了多党合作理论。
随着社会主义建设深入发展的实际,中共十六大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发展中涌现的新的社会阶层纳入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的范畴,丰富了社会主义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与此相呼应,《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中完善了对民主党派性质的表述,指出“在新世纪新阶段,民主党派是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爱国者的政治联盟,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同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亲密友党,是进步性与广泛性相统一、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参政党”。这一新表述,从两方面实现了理论创新:“一是将新的社会阶层纳入了民主党派的社会基础之中,扩大了民主党派成员的范畴,使之从‘两者’联盟扩大到‘三者’联盟;二是将进步性和广泛性统一起来,作为民主党派性质的表征,更加明确了民主党派同共产党、同一般社会组织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从而廓清和统一了人们对民主党派的认识。”[2]
“两者”联盟扩大为“三者”联盟,丰富了民主党派性质的内涵,是对各民主党派深化发展的科学理论概括,也为新时期新阶段建设政党关系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体现了中共中央与时俱进,着力多党合作政党关系的长远发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要充分认识到民主党派的变化和发展,在坚持十六字方针的基础上,不断调整和完善对民主党派的方针和策略,加强与民主党派的协商与合作,发挥新的社会阶层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作用,不断推动多党合作事业的前进与发展。十六大以来对民主党派性质的丰富和发展,不仅进一步明确了民主党派所联系的社会阶层,扩大了爱国主义统一战线的联盟,为建设社会主义事业奠定了新的力量基础;同时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丰富和发展了多党合作理论,为发展多党合作事业提供了理论指导。
从建设和谐社会的高度来认识和处理我国政党之间的关系是中共中央对我国政党关系的新发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和谐政党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巩固我国多党合作政治格局的关键所在。
以政党为主体的政党关系是政党制度中的基本关系,在各种政治关系中居于核心地位。我国政党体制中的“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的总格局,既是我国多党合作制度的基本特点,也是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关系的总概括。2006年7月,胡锦涛在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强调正确认识和处理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关系,保持和促进我国政党关系格局,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他指出,“巩固和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政党关系,实现我国政党关系长期和谐,根本在于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关键在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3]同时,必须正确处理好以下四个方面的辩证关系:“既要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又要推进多党派的团结合作;既要提高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又要发挥各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作用;既要做好民主党派的思想引导工作,又要真诚接受他们的民主监督;既要全面推进共产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又要积极支持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使执政党建设与参政党建设相互促进,更好地统一于多党合作、共创伟业的历史进程中。”[4]2007年2月,在党外人士迎春座谈会上,胡锦涛再次强调指出,“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政党关系,促进我国政党关系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5]社会主义和谐政党关系的提出,对于稳固多党合作政治格局、巩固多党合作制度、推进多党合作事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和谐的政党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政治基础,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大局。建设和谐政党关系要加强和完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强化和拓展各民主党派自身的建设,并将二者统一于实践当中,不断丰富和充实政党合作制度建设和实践内容。
在多党合作政党体系中,中国共产党既是执政党又是领导党,处于多党合作的核心地位。建设和谐政党关系,首先要加强中国共产党的建设,不断完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是自党成立以来就十分注重的问题。中国共产党要注重通过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党风廉政建设以及执政能力建设等方面提升党的执政水平和领导能力。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正确的思想能够带来良好的行为效果,错误的思想必将致人误入歧途。中国共产党的建设也要从思想建设入手,全面提升党员干部的思想觉悟和自身修养,使共产党员强化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和与各民主党派共同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意识。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党的组织建设也要在民主集中制的指导下开展,加强和改进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党的事业是薪火相传的,需要不断培养和提拔年轻干部,为党组织的发展输送新鲜血液,创造活力。作风问题关系到党的性质问题,在革命战争年代中共中央就要求全体党员“不拿群众一分一线”,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一致好评和热烈拥护。加强作风建设,能够增进党内团结,凝聚民心,在任何时候都只能加强不能放松。党风廉政建设关系党的生死存亡与兴衰荣辱,关系党与人民群众的密切关系,关系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合作关系,是党当前面临的重大考验和重要任务。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的深入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国际国内形势日益复杂,世界各国竞争日益激烈,对执政党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面临新世纪新阶段的国际国内变化,中国共产党只有不断完善自身,不断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不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不断加强与各民主党派的亲密合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真心诚意依靠人民,才能在风云际会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不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都保持着互相尊重、平等合作的友好关系。建设和谐政党关系,中国共产党要在加强自身素质的同时,深刻认识到各民主党派的重要地位,正确处理同各民主党派的关系。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组织独立,中国共产党必须尊重其独立性和自主性,不得随意干涉各民主党派的主张,要充分考虑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政治利益。在工作中,要充分尊重各民主党派的意见,以政治引导和充分协商的方式处理问题,努力为各民主党派更好地参政议政创造条件,真正有效地发挥各民主党派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积极作用。
和谐政党关系的建设,不仅仅是中国共产党的事情,也是各民主党派的事情。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在国家政权和政治生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通过不断强化和拓展自身建设,与时俱进,实现参政议政的现代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
矛盾的特殊性决定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性质,认识其特殊性是人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各民主党派的成立背景、内在属性、政治地位以及发展目的与中国共产党有着重要的区别,与其他社会团体和政治组织也有着明显的区别。各民主党派要强化和拓展自身的建设,必须从本党派的目的、宗旨、形成历史、时代背景等出发,找寻最适合自己的道路。当前社会阶层的不断变化扩大了各民主党派的社会基础。各民主党派要永葆生机与活力,必须在坚持广泛性和进步性的前提下,坚持爱国主义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统一,不断调整组织工作方针与政策,培养可靠接班人,以提高党内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提高组织运作效率。各民主党派要深刻认识自己在国家政权和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强化参政议政的意识。作为国家政治生活不可缺少的参政党,各民主党派要结合自己的独特优势和具体实践,总结长期以来处理党内党外事务的经验教训,建立健全本党的指导思想、基本纲领和工作制度,提升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勇于担当历史赋予的重大使命。各民主党派在参政议政中,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能徇私舞弊,要从国家未来建设和民族长远发展的大局出发,真正做到公平、公开、公正、透明地建言献策。
制度建设是政治建设的必要条件,只有在健全制度的范围内活动,才能实现预期目标。实践是主体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认识的根本目的是实践,任何正确的认识都只有用于指导实践,才能最大地发挥其作用。加强和谐政党关系建设,要将制度建设和合作实践结合起来,实现多党合作的可持续发展,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向前迈进。
丰富和充实多党合作的制度,要以现实多党合作的实践为来源,保护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在合作关系中的合法权益,为中国共产党执政和各民主党派参政提供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为多党合作创造宽松稳定的优良环境,同时,为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活动制定约束规则,为大家互相监督提供依据和保障。2005年2月,《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正式出台,提出了许多新的理论观点和政策措施,成为新世纪新阶段指导多党合作事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意见》主要从完善政治协商机制、健全民主监督机制和提高参政议政实效三个方面对加强多党合作提出了要求,这正是丰富和充实多党合作制度的完美展现。
中国共产党作为我国的执政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烈拥护,同时也要接受广大人民群众和各民主党派的广泛监督,将其各项方针政策通过人民代表大会上升为国家的意志,对国家整个全局起着统领作用;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党,具有法律赋予的参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各种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并对共产党进行监督。这种执政党与参政党的关系,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新型政党关系,也是多党合作实践的生动反映。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要在现有合作的实践基础上,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深化合作领域,开拓合作范围,推进多党合作和谐关系稳步向前。·
[1]尹华敏.转型时期我国政党关系和谐发展问题研究[D].兰州大学,2010.
[2]中国特色和谐政党关系论[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9.
[3][4]胡锦涛.在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6-7-13.
[5]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学习参考资料[M].上海:华文出版社,2007.34-35.
D627
A
1009-6566(2012)05-0050-04
2012-03-23
范春婷(1986—),女,四川达县人,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