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农村人口发展变化与新农村建设

2012-08-15 00:45刘新毅李霞萍管一佳
统计科学与实践 2012年6期
关键词:就业人口嘉兴比重

刘新毅、李霞萍、管一佳

(国家统计局嘉兴调查队,浙江 嘉兴 314050)

嘉兴农村人口发展变化与新农村建设

刘新毅、李霞萍、管一佳

(国家统计局嘉兴调查队,浙江 嘉兴 314050)

以嘉兴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为基础,总结其农村人口10年来的发展变化特点。通过探索其与嘉兴新农村建设的内在关系,分析出嘉兴人口变化呈现的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和镇区集中;农业人口逐渐向非农转变;农民经济活动转向城镇非农产业等趋势性特征。同时,提出统筹城乡发展,合理规划农村人口;加大对农业投入,提高农民收入为新农村建设之本;有计划推动两新工程,推进农村人口合理转移;加快农村人才建设,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带头作用;提高管理水平,促进外来人口成为嘉兴新居民等建设性建议。

农村人口;新农村建设;人口结构变化

新农村建设既包括农村的经济发展,又包括农村的社会事业发展,涉及到农村的综合改革和全面发展。嘉兴新农村建设中,人的因素是第一要素,分析研究近10年来嘉兴新农村建设中农村人口的发展现状和变迁,对于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一、嘉兴农村人口的发展现状和变迁

1.农村人口总量、比重同步下降

2010年嘉兴市农村常住人口210.10万人,比2000年农村常住人口①2000年“五普”数据按2010年“六普”农村人口同口径调整,以下相同。减少31.8万人,下降13.1%;全市农村人口比重46.7%,比 2000年下降20.8个百分点。

农村人口比重地区差异缩小,除南湖区外,2010年县(市、区)农村人口比重最高和最低的相差4.2个百分点,而2000年相差7.5个百分点。10年农村人口总量变化多数县(市、区)降幅超全市平均水平,南湖区因市区范围大下降最快,降幅达30.2%,海盐县、海宁市、平湖市和桐乡市分别下降17.2%、16.3%、15.3%和16.8%。10年来城市化水平全面提升,提高最快是平湖市,农村人口比重下降27.2个百分点。

2.农村人口年龄结构呈老化趋势

2010年,嘉兴市农村常住人口平均年龄40.67岁,比2000年增加4.35岁;分年龄组来看,0-14岁组农村人口比重11.8%,比2000年下降7.2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农村人口比重18.5%,比2000年上升4.3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农村人口比重12.4%,比2000年上升2.2个百分点。平均年龄和大年龄分组人口所占比重都有上升,全市农村年龄结构有老化的趋势。

3.农村家庭结构更趋小型化

2010年嘉兴市农村家庭户人口201.57万人,占总人口比重95.9%,户平均规模3.2人,比2000年3.8人下降0.6人。随着家庭户规模缩小,家庭代际关系更加简单,一代户成为主体。根据“六普”嘉兴农村家庭户统计,只有一代户比重上升,占家庭户比重35.8%,比2000年提高18.9个百分点;其余均比2000年有所下降,其中二代户比重下降6.5个百分点;三代户比重下降11.5个百分点,四代以上户下降0.9个百分点。

4.农民居住条件和生活质量改善

嘉兴农村家庭户小型化同时,居住条件、生活质量改善都有提高。一是农村家庭户人均住房间数提高。2010年农村家庭户人均住房间数1.18间,比2000年0.91间增加0.27间。二是农村人均住房面积增长快,住房面积大于城市居民。农村家庭户人均住房面积达61.3平方米,比2000年增加22.9平方米,2010年农村家庭户人均居住面积为城镇居民的1.7倍。三是住房设施有所改善,与城镇差距在缩小。2010年农村家庭户炊事用燃气的比例为71.0%,有自来水的比例为95.7%,有厕所的比例为91.4%。分别比2000年提高38.9个、23.9个和14.9个百分点。但城乡住房设施水平仍有一定差异,城镇家庭户这三项指标分别比农村高出21.4个、1.9个和0.9个百分点。

5.农村人口文化素质整体提高,总体水平仍较低

(1)文盲率有所下降。2010年嘉兴市农村15岁及以上常住人口中,识字人数166.42万人,不识字人数18.96万人,文盲率10.2%,比2000年的11.5%下降1.3个百分点。

(2)受教育程度有所提升。2010年,嘉兴市6岁及以上农村常住人口中,中等学历(初中和高中)比重49.2%,比2000年提高10.9个百分点,平均受教育年限7.4年,比2000年增加0.9年;高等学历(大专及以上)比重2.8%,比2000年提高0.8个百分点;而未上过学及小学文化的比重均有不同幅度的下降。

(3)农村人口文化程度低于城镇,城乡人才分布不均衡。2010年嘉兴市6岁及以上常住人口城镇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口比例占12.7%,比农村高9.9个百分点;农村未上过学人口比例为10%,高出城镇近一倍;城镇6岁及以上常住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9.14年,比农村多1.77年。农村高文化素质人口向城市迁移,城乡间不均衡的人才流动方式,成为影响和制约农村地区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6.农村人口就业状况喜忧参半

随着城镇化进程和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农村人口就业向二、三产业快速转移,产业结构得到改善,但就业人口②就业人口是指从事一定社会劳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人口。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对15周岁及以上是否有工作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将就业人口定义为:在普查标准时间前一周,为取得收入而工作了1小时以上的人口。结构老化和失业率③失业率是指劳动适龄人口中失业人口占经济活动人口(就业人口与失业人口之和)的百分比。有所提高的趋势值得关注。

(1)农村就业向二三产业转移加速,一产就业明显减少。嘉兴第六次人口普查长表汇总资料表明,2000年以来嘉兴农村就业人口快速转向二、三产业转移,分三次产业就业结构由2000年的40.5∶47.3∶12.1变为20.5∶63.3∶16.2。分县(市、区)看,第一产业占比下降,二、三产业占比上升,其中嘉善县第一产业就业占比下降26.1个百分点,海盐县第一产业就业占比下降16.4个百分点,成为全市一产就业比重下降最快和最慢的县。

(2)农村就业人口结构老化快于城市。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长表数据显示,嘉兴农村就业人口中,年龄在24周岁以下的比重13.4%,比2000年上升2.4个百分点;最佳劳动年龄25岁至39岁组比重26.6%,比2000年下降15个百分点;40岁及以上年龄组就业比重上升,其中40-49岁组上升4.8个百分点,50-59岁组上升3.8个百分点,60岁及60岁以上组提高了4.1个百分点。

2010年农村就业人口中,15-24周岁组和25-39周岁组就业人口比重分别比城镇低5.1个和13.1个百分点,而年纪相对较大的40-49岁、50-59岁以及60岁以上组分别比城镇高出1.2个、7.6个和9.5个百分点。农村就业人口平均年龄42.85岁,比城镇高出5.82岁。

(3)农村劳动适龄人口失业率有所提高。“六普”长表数据推算显示,2010年嘉兴农村劳动适龄人口中,农村经济活动人口④农村适龄劳动人口中,经济活动人口推算数=长表中农村15-64岁经济活动人口汇总数×推算比例;就业人口推算数=长表中农村15-64岁就业人口汇总数×推算比例。推算比例为全市15-64岁农村常住人口与长表抽样的15-64岁农村常住人口的比。142.88万人,就业人口140.95万人,失业率1.35%,比2000年的0.7%提高0.65个百分点。20-24岁、25-29岁、30-34岁和35-39岁四个黄金劳动年龄段失业率,分别比2000年上升1.43个、1.13个、0.69个和0.68个百分点,上升幅度均超过全市平均水平。

二、嘉兴新农村建设人口变化特点

2000年至2010年十年间,嘉兴推进以优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为核心的“十改联动”,不断深化“两分两换”试点,建立全民社保、市域统筹规划体系、农村产权交易中心、统一城乡户口登记、迁移和居住证制度,“三位一体”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等改革,促进了城乡统筹发展。

十年间,嘉兴乡镇结构变化较大,30个乡政府撤销,镇政府由67个减少为44个,村民委员会由1196个减少为823个,乡村区域逐渐缩小,城乡改革步伐加快,人口随着城乡一体化趋势分布,农村经济活动也随着统筹城乡改革重新布局。

1.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和镇区集中

嘉兴“六普”常住人口450.17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40.1万人,比重占53.3%;农村人口210.1万人,比重占46.7%,相对“五普”减少20.8个百分点。城乡人口比重由“五普”0.48∶1到“六普”的1.14∶1。十年来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流动,在外来乡村人口大量流入的状况下,嘉兴农村人口仍不断萎缩。

嘉兴2010年县(市、区)人口中,除南湖区(老市区和市政府所在地)城乡人口比3.34∶1,其余县(市、区)都十分接近,最高的平湖1.07∶1,最低的海盐0.90∶1。 2010年嘉善、平湖城镇人口比重比农村人口比重分别高出0.6个和3.2个百分点;秀洲、海盐、海宁和桐乡分别低了1.2个、5.2个、1.4个和1.8个百分点。而2000年城乡人口比,最高的嘉善0.47∶1,最低的平湖0.32∶1。

2.农业人口逐渐向非农转变

嘉兴十年来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农业人口向非农人口有较快转变。2010年全市农业人口328.4万人,占常住总人口73.4%,比重比“五普”下降4.4个百分点。平湖、海盐、秀洲和桐乡农业人口比重下降幅度高于平均水平,分别下降了7.8%、7.4%、6%和5.3%。

3.农民经济活动转向城镇非农产业

嘉兴农村小城镇建设、中心城镇建设、新市镇新社区建设,城乡统筹建设有了很大发展。农民主要收入已不再是农业经营收入,随着城市化、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工业企业和三产服务业扩张,打工收入已成为农民主要收入。2010年嘉兴农民年人均纯收入14365元,工资性收入比重占总收入63%,而2000年该项收入仅占53%,十年期间农民工资性收入比重增长了10个百分点。

工资性收入与家庭经营纯收入之比,2000年为1.21∶1,2010年为2.05∶1,几乎翻了一倍。多数农民已经和城里人一样,上班拿工资,家庭农业只是附带的经营项目。

4.新农村建设对劳动力资源的需求

嘉兴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省外外来人口112.35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25%,比2000年增长336.7%。多数外来人口成为嘉兴新居民,加入本地劳动力队伍。外来人口不仅增加了人口总量,优化了人口年龄结构,减缓了人口老龄化速度,也对嘉兴农村人口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三、促进嘉兴新农村建设人口结构变化的建议

从上述分析看,嘉兴农村人口发展有几个方面值得重视。一是农村人口总量下降,农业人口老化,并且农业人口素质也在下降,本地农村人口转移的资源非常有限;二是农村人口收入以工资性收入为主,提高农民收入主要取决于打工收入的增长,在新农村农业转型升级建设中,这批最主要的劳动大军参与程度不够紧密;三是外来人口从事农业的人口比重很小,在嘉兴新农村建设和农业发展中所起作用不大,必须有其他人力资源投入;四是省内城镇化比重相对高的市,外来人口比重都很大,嘉兴在这方面相对落后。因而,要进一步促进嘉兴新农村建设中人口结构优化,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统筹城乡发展,合理规划农村人口

优化城乡布局,已成为合理控制和利用农村人口的前提。依据全市产业发展特点、人口分布情况和城乡基础条件,构建以嘉兴市区为中心、5个县(市)城区和滨海新城为副中心、40个左右新市镇为骨干、300个左右城乡一体新社区为基础的“1640300”城乡布局体系,形成城市与农村良性互动的城乡发展空间。

城镇建设与产业发展联动推进。把协调推进城镇建设与产业发展作为优化城乡生产力、人口空间布局的重要任务。充分发挥城镇在优化城乡资源要素配置、推动分工分业、促进人口集聚和产业集群作用,形成以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特色工业功能区、各类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专业园区、现代农业园区为支撑的产业布局体系,促进空间拓展、产业集聚、人口集中、资源节约、生态优化。

2.加大农业投入,提高农民收入

充分发挥政府在农业科技投入中的主导作用,保证财政农业科技投入增幅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逐步提高农业研发投入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建立投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按照增加总量、扩大范围、完善机制的要求,继续加大农业补贴强度,新增补贴向主产区、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倾斜。

加快推进前沿技术研究,在农业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先进制造技术、精准农业技术等方面取得一批重大自主创新成果,抢占现代农业科技制高点。着力突破农业技术瓶颈,在良种培育、节本降耗、节水灌溉、农机装备、新型肥药、疫病防控、加工贮运、循环农业、海洋农业、农村民生等方面取得一批重大实用技术成果。

3.推动两新工程,推进农村人口合理转移

扎实推进“两新”工程建设,坚持产业集聚和人口集聚并重,按照“政府可承受、百姓可接受、发展可持续”的要求,进一步完善“两新”工程各项配套政策。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城乡一体化社保体系建设,深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完善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逐步提高保障水平,实现城乡居民养老、医疗保险全覆盖。加强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农村危旧房改造,发展公共租赁住房,房地产业政策向乡镇新农村倾斜,改善农村居住环境,以创造和谐农村社会。

4.加快农村人才建设,发挥农业人才带头作用

加强城乡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建设,深入推进充分就业社区、充分就业村创建,健全城乡劳动者平等充分就业的服务体系。完善自主创业扶持政策,加强创业培训,提高城乡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以人才培育为先导,发挥农业人才引领带头作用,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发展龙头带动型、粮食生产型、农牧结合型等多种形式的现代家庭农场。加快培育发展农民土地合作、专业合作、劳务合作等合作组织,推进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规范化建设,鼓励发展农业营销公司、农业经纪人组织等新经济组织。

5.提高管理水平,促进外来人口成为嘉兴新居民

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大力推进居住证制度改革和新居民服务管理体制创新,完善新居民服务管理。完善社区治理机制,积极探索城乡一体新社区治理模式,形成政府公共服务、社区自助服务和市场服务协调共存的社区服务格局。

提高人民群众(包括外来人口)健康素质和工作素质。统筹城乡医疗卫生资源,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努力实现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公共化。加强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完善重大疾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应急体系。加强新居民服务管理,重视解决新居民在教育、培训、住房、文化生活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引导人口及新居民合理分布,以促进新农村建设和谐发展。

10.3969/j.issn.1674-8905.2012.06.022

施越霞)

猜你喜欢
就业人口嘉兴比重
《初心》
黑龙江省县域就业人口受教育结构对经济增长影响实证研究
浙江嘉兴卷
今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或仍下降
直角三角形的一个新性质及应用
中央和地方财政收入及比重
中央和地方财政支出及比重
21.1万,美国2015年11月非农就业人口增长稳健
产业转型背景下就业人口与产业发展关系研究综述
嘉兴:两条底线之间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