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子彦
1.1 一般资料 8例绞窄性肠梗阻患者中,男6例,女2例,年龄30~72岁,发病至入院时间1~3 d,入院至手术时间3 h~2 d,绞窄原因,有腹部手术史者4例,小肠扭转者2例,系膜血管血栓者2例。
1.2 临床症状 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和腹胀,停排气便。恶心,呕吐者7例,后出现休克者3例。入院时查体;痛苦貌,心肺理诊无明显异常,腹部膨隆者3例,可见胃肠型者4例,中腹部或脐周固定性压痛,轻度反跳痛,轻度腹肌紧张,移动浊音阴性,听诊肠鸣音亢进者4例,减弱或消失者4例。腹透及腹平片可见气液平面者6例,胀大的肠袢者1例。WBC1,2~2,2万之间,3例患者血压低于90/60 mm Hg。
1.3 治疗方法 所有8例患者均采取胃肠减压、禁食水、静脉输液、调节水电解质平衡、灌肠等治疗措施、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无明显好转,最早一例3 h内手术治疗,术中证实为肠扭转,肠管坏死约40 cm,回肠扭转,扭转处回肠系膜长约25 cm,予以坏死肠段切除,回肠端端吻合。另5例患者有腹部手术史者4例,经保守治疗后,腹痛症状无缓解,伴恶心,呕吐,发热,出现明显腹膜炎体征,腹透气液平面增加,血常规白细泡明显增多.均在2~3 d内手术治疗,术中见粘连索带卡压至肠管坏死,最多坏死60 cm,最小肠壁点片状坏死,给予热敷,普鲁卡因系膜封闭,20 min后观察肠壁血运情况,只有1例点片状坏死者肠壁颜色转红,系膜血管搏动恢复,未作处理,其他均行坏死肠管切除术。还有2例患者的症状及体征同上述不同,腹痛逐渐加重,但无明显恶心及呕吐,腹胀,无肠型,全腹压痛,反跳痛,腹肌紧张,肠鸣音微弱,腹平片未见气液平面。具备剖腹探查指证,术中见肠管坏死约50 cm,界限不清晰,两端延长切除范围,见肠系膜内血管有血栓形成,符合绞窄性肠梗阻的诊断。术后给予扩容,抗凝,溶栓,及抗炎治疗。
8例患者均痊愈出院。
绞窄性肠梗阻是肠管缺血,坏死型肠梗阻,占肠梗阻的23%~28%,病死率高达30%左右。有固定肠袢者诊断较容易,手术时间较早。有腹部手术病史,产生粘连索带压迫者,发病初期或许未造成完全性血运障碍,但随周围组织炎性水肿发生,卡压逐渐加重,最后发生绞窄。或肠梗阻保守治疗失败,中转手术时发现肠壁坏死而行切除手术[1]。因此,早期识别和诊断绞窄性肠梗阻,早期治疗,能很大程度上改善患者的预后。临床上出现以下情况应考虑有绞窄的可能;起病急,腹痛剧烈,由阵发转持续,位置固定,或牵涉后背部,腹膜炎症状,腹胀及肠音亢进不明显,腹腔穿刺液为血性,全身情况急剧恶化,毒血症表现,出现休克,X线表现,WBC明显升高等[3]。还有肠系膜血管血栓患者发病相对缓慢,且症体不符。本报告2例患者,入院时腹痛腹胀明显,无明显恶心及呕吐,肠鸣音减弱,腹平片未见气液平面,彩超检查无异常,给予对症治疗,暂缓解,但后来又加重,出现明显腹膜炎体征,其中1例出现中毒性休克,经剖腹探查后证实为肠系膜血管血栓形成,因此这种特殊类型的肠绞窄,在临床上要引起重视[2],尤其对于高龄,高血压,肥胖,高凝体质的腹痛患者,更应该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早期发现绞窄,早期手术,提高患者生存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1] 陈学云,颜荣林,蔡清苹,等.急性肠梗阻死亡原因探讨及其防治.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8,28(03):220-220.
[2] 巩方明,刘洪俊,石玉龙.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18例临床分析.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06,3:192.
[3] 彭海阳.绞窄性肠梗阻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河北医学,2004,10(2):14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