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WOT模型的山西省发展低碳旅游分析

2012-08-15 00:49山西旅游职业学院袁晓红
中国商论 2012年7期
关键词:碳化山西省旅游业

山西旅游职业学院 袁晓红

2009年世界经济论坛《走向低碳的旅行及旅游业》的报告一文中正式提出“低碳旅游”这一概念。报告显示,旅游活动中的各种浪费现象是造成碳排放增长的主要原因。同年12月1日,《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了要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的目标,倡导人们节能环保,实现低碳旅游。

所谓低碳旅游,是指旅游者在旅行活动的过程中尽量减少碳足迹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尽量实现饮食、住宿、交通、游览、购物和娱乐的低碳化。

山西省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在经济结构中的比重不断提升,在山西经济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发展低碳旅游就成为山西省提升旅游业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因此,文章基于SWOT模型,在深入分析了山西省发展低碳旅游的优势和劣势、所面临的机遇和要迎接挑战的基础上,建设性地提出了山西省发展低碳旅游的综合发展模式。

1 山西省发展低碳旅游的SWOT分析

SWOT是一种战略分析方法,通过对被分析对象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等加以综合评估与分析得出结论,通过内部资源、外部环境有机结合来清晰地确定被分析对象的资源优势和缺陷,了解所面临的机会和挑战,并在此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综合发展的战略决策。

1.1 优势(S)

1.1.1 区位和交通优势

山西地处华北平原西侧,多年的交通建设,使得山西成为承接四面八方的重要交通枢纽,尤其是石太铁路、五台山到北京的高速公路等重大工程的建设,改变了山西以往的旅游区位格局。优越的区位和便利的交通优势使得山西有利于借助大都市的国际口岸和影响力,开拓全国乃至世界旅游市场,为山西发展低碳旅游经济,宣传低碳旅游意识提供便利条件。

1.1.2 旅游资源优势

山西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各类旅游资源极其丰富。全省经过多年的开发建设,形成了一系列种类齐全、规模较大、有一定影响力和知名度的旅游景区景点,现有正式对外开放的旅游景区660处,其中国家级地质公园4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5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5处,世界遗产3处,历史文化名城6座。还有56个地方剧种,234种民间舞蹈。数量众多的各类旅游资源也为发展低碳旅游提供了前提条件。

1.1.3 旅游业发展前景优势

改革开放以来,山西省旅游业呈现出蒸蒸日上的总体趋势,旅游产业在规模、收入、景区开发力度、教育体系和对相关行业的影响力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进步。2010年,山西旅游总收入完成1083.46亿元,高于2009年同期190.93亿元,同比增长21.39%,接待游客1.26亿人次,开创了历年来山西旅游业接待人次的新高。2009年新增旅游就业岗位5.10万人。良好的发展前景一是可以拓展海内外客源市场,二是有机会与周边省市的低碳旅游业捆绑发展。

1.1.4 政策优势

2010年底,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为今后五年的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战略定位。同年12月1日,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设立“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一决定的出台具有十分特殊的意义,它为山西省经济顺利转型、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也为山西旅游业实现二次创业,制定低碳旅游战略,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提升旅游企业综合竞争力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

1.2 劣势(W)

1.2.1 传统观念难以转变

一是传统生产观念难以转变。据山西省统计局初步测算,2010年全省生产总值9088.06亿元,增长13.9%,比上年加快8.5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63.5亿元,增长6.1%;第二产业增加值5161.2亿元,增长18.6%;第三产业增加值3363.4亿元,增长9.1%,经济发展呈现稳步增长的势头。但是,我们也看出,第二产业中原煤开采等“高碳”行业产值占到了全省GDP的80%以上,2009年,全省单位GDP能耗是2.538吨标准煤,约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35倍。各主要行业新能源、新技术的利用率很低。这个结果的产生固然和山西传统的产业模式有关,但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人们已经习惯了用高投入和高排放来换取高产出的生产模式,再加上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革新技术和引进高科技人才,这些都成为困扰节能减排,降低能耗的重要原因。

二是传统生活方式难以转变。多年的现代化生活方式,使人们养成了用高耗能来维持生活舒适度的习惯,但越舒适、越高档的生活方式,排碳量也就越高。所以说如何树立低碳意识、践行低碳理念,从日常生活的小事做起来改变传统的耗能、高碳的生活习惯,还要保证生活质量不受影响,对普通百姓来说也需要一个漫长的认识和适应过程。

1.2.2 旅游业综合指数落后

据国家统计局测算,2010年山西旅游总收入增速为21.39%,在中部六省中排位第4;接待海外旅游人次共计130.29万人次,在全国排名第20位,在中部六省中排名第5;旅游业的环境综合指数在全国排名第17位。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山西旅游业与全国相比还有差距,在中部六省位居靠后,尤其是环境综合指数落后,是山西省发展低碳旅游的一大瓶颈。

1.2.3 旅游资源开发污染严重

一是自然环境污染。《走向低碳的旅行及旅游业》的报告显示,除去旅游交通污染外,纯旅游业在经营过程中的碳排量占世界总碳排量的3%。山西省在过去多年的旅游资源开发中粗放开发和重复开发现象严重,造成旅游产品雷同,科技含量低;旅游目的地基础设施简单建设、高水平建设、重复建设所造成的污染严重;旅游目的地旅游者在食住行游购娱方面的三废污染和游客不文明旅游造成的各类污染等都对低碳旅游意识的进一步推广产生了巨大的障碍。

二是文化污染。主要表现为外来文化对山西原始的本土文化造成的冲击,很多以民俗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为主要项目的旅游景区景点,在现代文明和外来文化的冲击下,放弃了原本极具吸引力的、具有地方特色和原始风味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窑洞变高楼,手工制作的传统工艺品变成了机械化生产……这些做法直接或间接造成的高排碳量近些年也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

1.2.4 旅游管理部门和旅游从业人员缺乏低碳意识

旅游管理部门在过去的旅游管理过程中缺乏低碳环保意识,没有把节能减排、绿色环保落到实处。旅游景区景点缺乏合理的科学统筹和规划,环境监测机构和监督体系不完善,环保法律法规和各类地方性环保政策形同虚设。旅游从业人员由于受教育程度参差不齐和低碳意识不强,很难在旅游服务的过程中传播低碳理念,他们甚至还把高碳消费推向高潮,鼓励旅游者高消费、高享受,以便获得自身的高收益。

1.3 机遇(O)

1.3.1 科技进步大大推进了旅游及其相关产业的发展

科学技术的进步极大地提高了旅游交通、旅游通信和旅游业务信息处理能力。新型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为旅游交通的低排碳做出了重大贡献;网络的发展为旅游产品的宣传搭建了一个低碳环保的传播平台,旅游相关企业和旅游者足不出户就可以进行旅游产品的宣传和业务洽谈,节省了旅游宣传、游客上门咨询等服务带来的人力、物力和资金的消耗,真正做到了节能低碳。

1.3.2 产业结构合理化促进了低碳旅游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山西省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传统制造业比重相对下降,服务业尤其是旅游业发展迅速,在GDP中比重逐年上升,节能减排的成效也随着成为山西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呈现出越发明显的趋势。另外,国家重大战略的倾斜,也给山西旅游发展带来了巨大机遇。中部崛起战略制定以来,国家相关部门就明确提出要将旅游业作为优势支柱产业加快发展的战略,并提出编制作为该区域核心部分的黄河中下游集中连片区域旅游发展规划,这一战略将给山西省的黄河旅游精品线路开发带来直接机遇,也为山西制定低碳旅游战略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撑。

1.3.3 周边区域低碳旅游发展的带动作用明显

2008年奥运会和2010年世博会的召开,对传播低碳理念,实施低碳旅游起到了很好的推动和示范作用;2005年10月28日,山西与中部五省达成了共同开拓客源市场等五项共识,并于2006年签订了《中部六省旅游合作协议》;同年,又签订了《京、冀、晋、陕四省(市)红色旅游合作协议书》;2007年7月,河北与山西两省旅游局联手打造一条忠义藏山、红色西柏坡、太行风情晋冀精品旅游线路;2008年2月北京市与山西签订了旅游合作协议。频繁的区域合作有利于山西与周边地区联合开发旅游资源和航空、海口资源,对于山西省的低碳旅游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带动作用。

1.4 挑战(T)

1.4.1 中国旅游市场的不断开放将给山西的低碳旅游发展带来挑战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旅游业也不可避免地要降低相关行业及相关贸易的壁垒,因此山西省的旅游业不仅要面临其他省份的竞争,还要迎接国际竞争力较强的跨国公司的挑战,旅游交通、酒店住宿以及餐饮和游览过程中产生的高排碳量,势必给山西在旅游市场的竞争中带来不利的影响,这就迫使政府和企业要把工作重心放在旅游及相关产业以降低能耗为主的产业升级、结构调整、科技研发等各项工作上。

1.4.2 周边省份低碳旅游发展迅速,对山西是个严峻的挑战

山西地处内陆,气候条件差,少雨多风沙,再加上重工业大量的三废排放,环境污染问题由来已久,近些年的治理工作虽有些成效,但总体形势不容乐观,和周边低碳旅游发展较好的北京、青岛、鄱阳湖区等地比较起来,实现低碳旅游的目标任重而道远。

1.4.3 产业结构调整要求山西大力发展低碳旅游以促进旅游产业的高级化

改革开放以来,山西的旅游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我们必须看到,本地区的旅游业发展主要是依靠旅游资源的粗放经营和传统产业带动的,低碳旅游的运作方式在整个旅游业中的比重很小,与我国较发达省份相比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要缩小这个差距,提高竞争力、促进旅游产业的高级化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2 构建“食、住、行、游、购、娱”低碳旅游产业链

上述分析表明,山西省亟需探讨相关策略,以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形成完整的有竞争力的低碳旅游产业链。

2.1 饮食低碳化

山西物产丰富,餐饮行业应通过各种宣传途径引导旅游者尽量使用当地特色美食,同时倡导低碳饮食对减少碳排放的作用,帮助游客树立低碳饮食观念,建立合理的低碳饮食结构。低碳食品开发也应立足省内各区域的蔬菜水果基地和养殖基地的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并以推广本区域特产为主导,在提高食品生产科技含量的基础上减少碳排放。

2.2 住宿低碳化

低碳旅游要求旅游者在住宿时,尽量选择中低档酒店,少选或不选高档豪华酒店。为此,省内各大旅游城市和景区景点应以开发建设中档经济适用型酒店为主,完善现有酒店的软硬件设施,在提高游客住宿质量的同时进行以减少碳排量为主的技术改造;还可以根据旅游目的地的不同,在不具备建设大型酒店的地区或旅游淡旺季明显区域开设经济环保的家庭旅馆、森林旅馆、农家乐旅馆;在黄土风貌特征显著的地区开发特色窑洞旅馆等等。

2.3 交通低碳化

交通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实现低碳交通首先要实现旅游交通基础设施的低碳化。包括通往旅游景区景点的道路建设低碳化,道路照明低碳化,公路绿化低碳化,公路配套设施低碳化等等。其次要实现旅游活动交通中的低碳化。包括交通方式低碳化,主要表现在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和传统能源的替代上;游客出行低碳化,游客出行应尽量选择公共交通和混合动力汽车、电动车、自行车等低碳或无碳排放的交通工具,并合理安排旅游路线,减少行李携带。

2.4 游览低碳化

山西的低碳游览观光产品应立足本省特色鲜明的民俗文化和众多的非物质文化、以名山大川为主的生态文化、布满全省的红色旅游文化、享誉全国的宗教文化和古建文化、彰显山西晋商魅力的大院文化和寻根祭祖文化等等,产品开发力求体现低碳理念,把山西省的各类旅游资源开发出特色、开发出魅力、开发出新意。同时游客在游览途中要尽量避免损坏景区中的各种设施和旅游资源。

2.5 购物低碳化

一方面,山西省应大力开发以低碳为目的的特色旅游购物品牌,在游客相对集中地区设置生产营销基地,建立旅游购物品营销点,商品实行简单包装。商品销售场所在进货时,应尽量选择本地产品,避免因长途运输带来的碳消耗。另一方面,游客在出行时应自带食品和饮用水,购买物品要选用本地产品、季节产品及包装简单的产品;尽量使用各类环保袋,在不得不使用塑料袋的情况下,要注意回收,避免白色污染的发生。

2.6 娱乐低碳化

旅游活动中除了观光旅游产品之外,其他的娱乐项目也很多,如山西传统的剪纸、漆器等手工艺品制作、传统的面食制作、传统的各类地方戏曲,还有扑克、麻将、桌球、棋类等“桌游”娱乐项目,以及一切可供游人参与的娱乐活动等等,这些活动最大的共同点是“不插电”,只要通过手眼和肢体活动就可以达到娱乐的目的,既低碳环保,又愉悦身心。

[1]刘啸.论低碳经济与低碳旅游[J].中国集体经济,2009(5).

[2]年四锋,李东和,杨洋.我国低碳旅游发展动力机制研究[J].生态经济,2011(4).

[3]2010年山西省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山西统计信息网www.stats-sx.gov.cn 2011-1-26.

猜你喜欢
碳化山西省旅游业
弯曲荷载对单掺循环再生细骨料混凝土碳化的影响
高钛型高炉渣混凝土碳化深度试验研究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山西省右玉县的生态建设及其启示
山西省秋收已完成93.44%
碳化对飞灰稳定化加药量测评的影响
山西省打开农产品供深通道
重庆武隆:贫困人口依托旅游业脱贫
一种聚乙烯/碳化废旧橡胶粉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山西省文联扎实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