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方法与效果初探

2012-08-15 00:49尹彦红
中学语文 2012年9期
关键词:文本目标阅读教学

尹彦红

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和过程,离开了阅读,就不能称其为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中学阶段的首要任务,因为阅读能力是一个人终身学习和发展的基础,是语文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高考检测的重要能力。传统的阅读教学大多以琐碎的分析、模式化的概括讲解取代学生的体验和教师指导下的习得。因此,学生一谈阅读文本,就条件反射似地想到理清层次、段落大意,或者没有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思考,等着老师分析讲解。新的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就要求教师高度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对阅读对象进行感知和认知,让学生在阅读中领会语言规律,提高阅读理解和鉴赏能力。所以,语文的阅读教学过程应该是充分展现学生阅读体验的过程。

阅读教学的关键是确立教学目标,语文阅读教学的思想也集中体现在阅读目标的设计上。教学目标是确立教学内容的尺度,控制教学过程的方向,检查教学效果的依据。教师怎样设计阅读目标,又怎样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和学生一道完成目标,生成效果呢?

一、给学生广大的阅读“场”,落实感知性阅读目标

这个工作可以在学生预习、课前导读或者课堂上的初步阅读环节上完成。应该说大多数老师的教学中都会涉及到这些工作,可是很多教师要么就是一句没有任何指向性的“预习课文”,为读而读,要么就是设立的问题急功近利,为教师的“讲”而读,完全不关注学生作为阅读个体的体验,大有逼学生就范之势。这些做法,都属于没有在阅读上给阅读个体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学生阅读的“场”不够,久之,无法真正落实感知性阅读目标。

教师怎样指导学生感知性阅读呢?问题的设置非常关键。既不能放任为消遣式休闲式的阅读,也不能在空间上限制过死,甚至用教师的阅读体验和成果诱导学生。这就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机智,也就是教学的功底和方法。

感知性阅读环节是对阅读对象的整体感知,也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途径。教师要树立整体观,着力培养学生的感受力和感知力。所以,问题不必悬在天上,要落在文本上。可分为三步:1.对文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怎样看待文本。2.勾划阅读感受最深、感觉最震撼的语句。3.记录不理解的和质疑的地方。学生只有在对文本充分感知的基础上,才能走近文本,进而走进文本。

二、师生对文本追问,落实认知性阅读目标

在感知性阅读环节的基础上解读、析读、赏读、疑读的过程,就是学生对阅读对象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形象到本质的认知阅读过程。

叶圣陶先生说得好:“语文老师是引导学生看书的。一篇文章,学生也能粗略地看懂,可是深奥些的地方,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意义,他们未必就能领会。老师必须在这些场合给学生指点一下,只要三言两语,不要罗里罗嗦,能使他们开窍就行。”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应该做的就是进一步组织、引领学生在感知性阅读的基础上紧扣文本,展开对话,条分缕析,在逐步获得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潜滋暗长起自己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1.阅读教学中追问和对话是很重要也是很实用的方法。很多教学过程看似很“繁荣”,更多的却是教师的追问或者平面式的一问一答,甚至是做做样子,急于把学生统一到教师的个体体验或教参的陈式理解中去。追问和对话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互动的、立体的。不能只是我问你答,而一定要有你问我答,你问他答,建立师生、生生之间平等的对话互动。教师追问的前提是尊重学生作为阅读个体的存在。教师的追问要及时地启发和激发学生的思维,拓宽思维的宽度,掘进思维的深度,提升思维的高度和品质。师生的对话要基于文本,又要深挖文本,在这样的追问和对话中,让学生的思维被调动起来,处在一种高度紧张和深度开发的状态。师生共同涵泳文本,落实认知目标。

2.对话点的选择也体现教师的能力和成熟程度。对话不是漫无边际的,要有针对性。我认为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尊重文本,从文本实际出发,探究属于其妙点、精彩点、特点的那些地方,只有走进文本,才能走出文本。如文本的细节描写、修辞运用、人物刻画、结构安排、思想特质、语言风格等,不求面面俱到,但要精当求实。

感知性阅读和认知性阅读是语文阅读教学的两大过程和目标,对学生知识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的培养也至关重要。这就要求,教师的角色是组织者和引领者,学生是主体。教师要创造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要让学生主动地、自主地、个性化地表达自我阅读体验和认知感受,从而生成和创造意义。

三、走向终极目标,关注阅读能力生成效果

语文源于生活,要服务于生活。学生要通过教师的阅读教学生成能力,这才是阅读教学的终极目标。

通过阅读教学,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能运用不同的阅读方法提高效率,有自己的阅读鉴赏心得,敢于正视文本,获得语文素养的提高,最终生成语文阅读的能力。高考语文阅读要求,主要训练并检测学生“理解文中主要词语的含义”和“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归纳……”等(现代文阅读)和“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常见虚词在文中的用法”等能力(古诗文阅读)。在平时的考试中,教师可以通过考试的阅读情况关注能力生成效果,进行阅读策略的指导。学法指导旨在使教与学形成合力,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学生更长久和持续的阅读,是终身的自我阅读。学生喜欢阅读,在自我阅读中能深入文本,透过有声、有色、有思想、有情趣的文本语言世界,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获得审美愉悦,这才是阅读教学的终极目标。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文本对于读者来说是一个无限开放的世界,文本的感知阅读和认知阅读本身就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因此,教师要有能力培养意识,关注阅读教学能力生成效果,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使其受用终身。

猜你喜欢
文本目标阅读教学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加强读与写的结合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