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德宏
打造高效课堂是我们永远的追求,要想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就要对什么是高效的语文课堂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究竟什么是高效课堂呢?从学生角度来讲,我认为高效课堂应具备以下两个条件:一是学生对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要高。二是在实现这种目标达成度的过程中,学生应主动参与并积极思考。通俗的理解就是一节课下来,学生很轻松地掌握了这一节课需要掌握的知识,能力得到相应的提升,学生和老师的心情都是轻松愉快的,老师没有太多的遗憾,学生意犹未尽,学生由不喜欢到喜欢,由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从这个角度来说,高效课堂就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课堂,是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主动实现意义建构的课堂。事实上,高效是对结果而言的,但要取得结果的高效,离不开对过程的科学定位,只有过程高效了,才有结果的高效。
无论语文教学被注入什么样的新精神,有一点应该是不变的,那就是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是务实高效的。优质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过程,也是一种理念,我们必须立足于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语文,实现有效的、多向的、高质量的互动。看看我们现实的课堂,我们不能不说,要取得高效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特别是我们语文教师,必须要转变我们的观念,创新我们的思路。
首先,我们必须明白,课堂不是老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对话、平等交流的舞台,是引导、促进学生多方面发展的场所;课堂不仅是传授知识,更应是探究知识的场所,教师的智慧应该更多地表现在教育的智慧、引导的艺术和对学生人格的充分尊重上。教育观念不更新,旧的观念不转变,新的教学思想就无法进入我们的课堂。语文老师必须要做到与时俱进,永远能与时代合拍。试想,如果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手段落后,教学思想僵化,教学过程机械,如此教学,又如何调动学生的兴趣呢?又怎么能提高语文课堂的效率呢?作为一个教育者,必须了解,怎样的老师才能受到学生的欢迎,什么样的课堂才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有利。在听课中,我们会发现,有的课,特别是语文公开课,文本中那动人的情节、华美的辞章、丰富的想象,总会让教师有一种不吐不快,不痛快淋漓地发挥一番不过瘾的冲动,从而把课堂变成了一个人表演的舞台,这一点是我们语文教师首先要注意的问题。
其次是要正确理解教师在课堂中的职责地位。旧的教师身份—传道、授业、解惑的“天职”往往会促使教师把学生抛到九霄云外,天马行空,在学生面前扮演一番渊博的师长角色,尽展自己的风采,却浑然不顾课堂的效益。这样的课堂只能迷惑纯真的学生,甚至蒙蔽听课的领导。殊不知,等你走出了课堂,学生除了认为老师课堂很精彩,他们却一无所获。因为这博古通今,口若悬河的永远是老师自己,再精彩也不能代替学生的能力,它除了赢得了学生一片叫好声与佩服倾慕之外,并不意味着学生具备了这些能力。又哪里谈得上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依托呢?可怜我们有的教师还沉迷于自己的“成功”课堂而沾沾自喜呢。在新形势下,教师有必要重新认识“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我们语文教师,必须重新定位我们的角色地位,我们是学习过程的参与者,学生永远是课堂的主体。我们不是知识的主宰者,不要独霸话语权。语文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更多的应该是精当的点拨、适当的激趣,让学生体会到语文的妙趣,成长的快乐。
最后是在课堂上,教师要为学生的身心提供足够大的空间,要允许学生思想的多元。传统的教学不注重研究学生的做法应及时得到校正,我们的教学必须贴近学生,贴近生活。现实中,我们的一些所谓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仍然只是一个形式,缺乏本质上的对学生阅读的原初体验和感悟的尊重,也缺乏对学生个性化的解读的尊重。课堂教学仍存在着脱离学生实际或片面理解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的现象,很多老师对课堂还是拿捏不准,怕放而乱、收而死,因而,学生的分组只是走过场,没有真正发挥合作学习的效率。还有就是有的老师本身素质不高,在教学中没能很好地抓住有利的教学机会,不能给予适时的启发,使得很好的教学机遇一晃而过。更为致命的是:在热热闹闹的教改中丢失了教学的最基本的东西——基础知识的传授,形成了课堂掌声热烈,热闹非凡,知识却掌握不牢固的现象。没有应有的知识基础,哪里还谈得上发展能力呢?事实上,这些现象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是我们老师本身的教学素养出了问题,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必须把提升自己的教育素养作为一项重中之重的任务。我们能够有意识地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做到这一点也许并不难,但如何让主体者真正得到发展和提升,这必须要有教育智慧。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必须加强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找到正确的理论指导;同时要注重典型案例的分析,把握课堂组织的一些基本要件;语文教师要真正走近学生,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全面把握其思想和学习动态,为课堂教学提供第一手材料,使我们的语文课堂真正源于学生的实际。依据学生的学情进行恰当有效的预设。让学生真心对语文学习感兴趣,真心享受语文课堂。
总之,优质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过程,也是一种理念,我们必须立足于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语文,实现有效的、多向的、高质量的互动,从而达到这一最终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