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容性发展视野下的红色旅游整合研究

2012-08-15 00:49河北建材职业技术学院王栋
中国商论 2012年8期
关键词:包容性红色旅游革命

河北建材职业技术学院 王栋

随着博鳌亚洲论坛2011年年会的召开,“包容性发展”这一概念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将“包容性”后面修饰的主体由“增长”变为“发展”,两个字的变化,体现出中国对未来经济发展方式的新思考、新战略。就是要使全球化、地区经济一体化带来的利益和好处,惠及所有国家,使经济发展所产生的效益和财富,惠及所有人群,特别是要惠及弱势群体和欠发达国家,形成一种成果共享、互利共赢、良性循环的发展模式。而红色旅游作为一种把革命传统教育与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结合起来的新型旅游形式,符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十二五”规划主线的要求,在推动“包容性发展”的过程中有着独特的优势,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朝阳产业。

1 红色旅游是推动“包容性发展”新引擎

红色旅游是指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战争时期建树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2005年2月,《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正式颁布实施,拉开了全国各地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的序幕。在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下,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红色旅游稳步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政治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今年作为《2011—2015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实施的开局之年,正值建党90周年,红色旅游市场持续火爆。预计到2015年,全国红色旅游年出行人数将突破8亿人次,年均增长15%,占国内旅游总人次的比例提高到1/4;综合收入突破2000亿元,年均增长10%[1]。红色旅游作为一种新兴产业,在保护生态环境、拉动第三产业发展、帮助贫困地区体脱贫致富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已成为推动“包容性发展”的新引擎。

(1)红色旅游增加贫困地区居民收入,体现公平性理念。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调查,2010年中国的基尼系数已接近0.5,不断扩大的收入差距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问题。贫困地区多数是经济不发达地区,同时也是红色旅游资源密集的地区。分布在全国17个省区市的241个老区县,89%位于山区和丘陵,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地方财政收入都比全国县市平均水平约低20%,经济社会发展滞后。但这些革命老区的红色资源丰富,自然生态保护良好,通过发展红色旅游,建立起完整的旅游产业体系,发挥关联带动作用,并使之逐步成为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将历史、文化和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是一项不容忽视的扶贫工程,也是“包容性发展”公平性的体现。例如,革命圣地井冈山接待旅游人数由2005年的218万人次增加到2010年的453.61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由2005年的11.3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33.24亿元,年均增长分别为15.8%和24.1%。2010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670元,其中红色旅游收入2409元,占纯收入的51.6%;城镇居民2010年可支配收入15200元,其中发展红色旅游收入2812元,占可支配收入的18.5%。2010年井冈山农民的纯收入和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较2004年收入水平分别增长172.7%和212.6%[2]。发展红色旅游,有利于增加贫困地区居民收入,使更多的弱势群体享受到应有的发展权利、机会和成果,符合“包容性发展”的要求。

(2)红色旅游拉动第三产业发展,顺应民生优先理念。目前,我国产业结构状况不容乐观,农业基础薄弱、工业大而不强、服务业发展滞后,这不仅影响了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益的提高,也不利于缓解就业压力,改善人民生活。要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必须改变经济增长过度依赖第二产业局面,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向“服务业经济”转型,这已成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而红色旅游内含“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涉及交通运输业、住宿餐饮业、批发零售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服务业中的大部分门类,有力地拉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此外,根据“配第-克拉克定律”,产业结构的变化必然引起作为派生需求的就业结构的变化,随着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当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便向第三产业转移。根据《2011-2015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到2015年,红色旅游将累计新增直接就业50万人、间接就业200万人。推广红色旅游,不仅有利于带动第三产业的整体发展,也有利于缓解就业压力,改善人民生活,符合“包容性发展”的“民生优先”理念。

(3)红色旅游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符合对自然环境的“包容性”。改革开放30余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成就令世界瞩目。2005年,我国的GDP总量超过英国、法国、意大利,2008年超过德国,2010年又超过了日本,成功地站上了世界第二的位置。但是,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许多矛盾也随之凸现。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受污染的耕地已超过1.5亿亩,污水灌溉污染耕地超过3250万亩,固体废弃物堆存占地和毁田超过200万亩,合计约占耕地总面积的1/10以上[3]。我国经济高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高消耗高污染的代价。“包容性发展”要求我们在发展过程中注重对环境的包容,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良性循环的发展模式。而旅游业作为“无烟工业”, 管理中非常突出的一个理念是生态观念,强调用生态保护来协调资源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从而实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很多革命老区把“红色旅游”与“绿色旅游”结合起来,停止了乱采乱挖和乱砍乱伐,遏制了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加强了植被恢复和维护,使山川得到了绿化和美化。红色旅游在促进GDP增长的同时,充分发挥了其生态功能和社会功能,在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础上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符合对自然环境的“包容性”。

2 “包容性发展”视野下红色旅游的发展策略

(1)横向整合,形成复合型旅游产品。在红色旅游产品的开发过程中,要有全局观念,将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民族文化旅游等有机结合,提升红色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通过“红”与“绿”(生态旅游)、“红”与“蓝”(海滨旅游)、“红”与“俗”(民俗旅游)的结合,把红色旅游置身于秀丽的自然生态环境中,融入到“和而不同”的地域文化中,展现自然生态的和谐性、历史文化发展的传承性、地域文化的独特性。例如,西柏坡与平山天桂山、驼梁、温泉的组合,白洋淀与自然生态、民俗文化以及温泉的组合等等。这种横向整合可形成以红色旅游为主题、形式多样的复合型旅游产品和线路,增强其吸引力和竞争力,带动本区域联动发展,为红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证。

(2)纵向整合,延长红色旅游产业链。统计显示,旅游业直接收入每增加1元,商业、饮食、交通等第三产业就可增加4.3元。但目前很多红色旅游景区仍以门票收入为主,衍生收入较低。信息服务、交通运输、旅游商品、饮食住宿、保健娱乐等关键产业环节还不够配套,产品档次不高,旅游消费比重过低,不能满足各层次游客的需要,反而成为红色旅游发展的瓶颈。因此,必须综合考虑与红色旅游相关的食、住、行、娱、购等旅游服务产品的开发问题,对相关资源进行纵向整合,提供红色旅游餐饮、住宿等经营服务,延长红色旅游产业链,改善当地的民生条件,促进老区社会经济的全面进步和发展。例如,可以建立加工企业,对当地土特产和手工艺品进行深加工、精加工,力求上规模,上档次,为游客提供多样化的旅游商品,不仅有纪念意义,也可以刺激旅游消费,拉动市场需求。

(3)深度开发,挖掘非物质红色旅游资源。红色旅游资源不仅包括遗址遗迹、文物、图片等实物资源,同时也包括在各革命时期凝结而成的革命精神,诸如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等,而革命歌曲、红色民谣、民间舞蹈等红色旅游非物质资源就更容易被忽视。因此,必须突出红色旅游景区的特色,把景区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挖掘好、整理好;必须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作用,把教育性和文化性、休闲性有机结合起来,在“体验、感受、参与”上下功夫,寓情于景,寓教于乐。比如,可采取相关措施,收集、整理、推广革命老区的红色歌谣、小调,而不是现在某些景区仅限于唱一两首红军歌之类的单薄宣传层面。红色歌谣小调、民间舞蹈、戏曲的演绎者不应仅限于景区的工作人员,还应该邀请当地土生土长的老乡参与演出,从他们口中唱出的不加修饰的乡土韵味浓厚的歌谣更具感染力。这不仅可以增加红色旅游的吸引力,也是拯救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大举措。

[1]2011-2015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E B/O L].http://travel.ifeng.com/news/china/detail_2011_06/30/7355675_0.shtml,2011-06-30.

[2]独家专访全国红办负责人:推动红色旅游跨越发展[EB/OL].http://www.toptour.cn/publish/portal0/tab66/info18185.htm,2011-06-16.

[3]江涌.经济增长的巨大环境代价[J].世界知识,2008(9).

猜你喜欢
包容性红色旅游革命
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
打造红色旅游小镇 老区遂昌 风景正好
红色旅游助力宗店乡村振兴
夜经济要有“包容性”
东征村:红色旅游助力脱贫换新颜
中国的出行革命
包容性增长的理论内涵及实施
粉红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
亚洲的崛起需要各国相互理解、尊重和支持 实现包容性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