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灾后青海玉树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路径探析

2012-08-15 00:49青海大学财经学院张小红
中国商论 2012年21期
关键词:农牧业玉树农牧民

青海大学财经学院 张小红

地震灾后青海玉树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路径探析

青海大学财经学院 张小红

地震给玉树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但灾后恢复重建又成为推动玉树经济社会发展的机遇。玉树农牧业产业化发展应以灾后重建为依托,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通过调整产业结构,确立优势产业,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实施产加销一体化经营,实现传统农牧业向现代农牧业的转变。

农牧业产业化 产业结构调整 市场化

“4.14”大地震给青海玉树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巨大破坏,面对诸多的恢复重建任务,产业的恢复重建应是灾后重建的重点与核心。农牧业是玉树的基础产业,农牧业的恢复重建应坚持走集约化、产业化的发展道路,大力提升产业发展的水平和层次,实现从传统农牧业向现代农牧业的转变。

1 青海玉树农牧业发展的现状及问题

玉树州是以牧业为主,农牧兼营的半农半牧地区,土地总面积26.7×104km2,占全省总面积的37.2%。现有草场面积14×106hm2,其中可利用草场10.67×106hm2,主要畜种有牦牛、藏系羊、玉树马和山羊等。2011年全州年未各类牲畜存栏259.84×104头只匹,出栏86.98×104头只匹,出栏率33.59%。州内东部河谷地带气候比较暖和,适于农作物生长,现有耕地1.28×104hm2,主要种植青稞、豌豆、洋芋、油菜、芫根等。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9.5×103hm2;油料作物4.0×102hm2;蔬菜3.0×102hm2;其他作物1.746×103hm2。玉树州是青海省主要畜牧业生产基地,畜产品产量约占全省总产量的1/4。近年来,在国家关于“三农”工作政策和藏区经济发展政策的支持下,玉树农牧业有了较大发展。农业生产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畜牧业生产开始呈现多育活、少损亡的效益性生产形势。但是,由于长期受自然环境条件影响和落后经济发展方式的制约,农牧业生产效率低下,农牧民增收缓慢,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产业结构不合理,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低

玉树州是青海省经济发展最为落后的地区之一,三次产业结构的类型为“一、二、三”,即仍处于以农业为主导的经济发展阶段。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1392.85元,仅为全省平均水平的47.9%。在农作物种植结构中,粮食作物的比重与全省差距较小,油料作物显著高于全省,但经济类作物的比重明显偏低,这说明地方经济具有明显的自给性特点。在畜牧业生产方面,各类活畜的商品化比例约为30%左右,而且由于加工业相对滞后,畜产品大多停留在屠宰、初级分类、简单包装等环节上。产、加、销链条衔接不紧密,畜产品加工转化、价值增值的空间有限。据统计,2010年,全州农牧民人均纯收入3663元,除去国家财政转移性收入人均1385.78元,当地农牧产业形成的纯收入仅为2277.22元,远远低于全省农牧民人均纯收入3862.68元的水平。

1.2 经营分散,主导产业优势不明显

玉树农牧业生产一直保持着以家庭为单位的传统经营方式。土地经营分散,农作物连片种植面积小,从而限制了先进技术装备的应用,阻碍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草原畜牧业仍然延续着自由放牧的生产方式,畜群游走采食,自然交配,很难科学控制畜群结构,致使畜群周转速度慢,出栏率低。由于每个家庭都是一个独立的利益主体,因此,无法形成相对集中的农畜产品品种优势和规模效益。产品出售分散、市场流通分散,生产的畜产品集中流通能力不强,农牧业生产效益在中间环节的流失问题非常突出。农产品市场近乎于完全竞争的市场类型,农户众多,需求弹性小。提高价格,将造成农牧民实际收入减少,增加供给量又会导致农产品价格下降,农牧民在市场营销过程中总是处于不利地位。因此,小而全的家庭经营模式使得农牧生产的规模化和专业化无法展开,主导产业形不成优势产业。

1.3 农牧民整体文化素质较低,生产经营水平有限

玉树处于我国西北边陲少数民族聚居区,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当地农牧民整体文化素质较低,文盲半文盲超过总人口的半数以上。农牧业专业技术人员层次不齐,缺乏在农牧资源深层次开发利用,以及农畜产品市场营销等方面的人才。农牧区的“土专家”、经纪人与现代农牧业发展的要求极不适应。资本经营观念十分淡薄,牧民传统的财富观念是现存的牛羊数量越多,表明家庭经济条件越富裕。由于受文化素质的制约,农牧民们以风险最小化作为其经营目标,不具有创新和承担新风险的能力。对先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接受能力差,一些行之有效的农牧业实用新技术不能得到全面推广,农牧业科技贡献率低,靠天养畜、靠天种田的局面仍未改变。人才资源上的差距导致农牧资源不能有序开发,产品档次低,市场竞争力差,增产不增收。

1.4 自然环境条件严酷,产业发展受到制约

玉树州位于青藏高原腹地的三江源头,平均海拔4,200m以上,年降雨量520mm左右,平均气温0.0℃。这里高寒、干旱、缺氧,气候条件恶劣,农作物单产仅为122.75公斤/亩。近十几年来,由于人口不断增长,地区经济发展只能通过提高牲畜存栏量来实现。超载放牧导致生态环境日趋恶化,草地退化、土地沙化速度加快,并因此引发草原鼠虫害泛滥,黑土滩成片,大风沙尘天气增多。1996年青南地区特大雪灾之后,玉树州出现人均不到1头牲畜的绝畜户达2199户;人均不足5头牲畜的少畜户有7117户。直接经济损失15.1×108元,占当年农业总产值56×108元的26.9%。2006年草原旱灾,玉树州牧草减产50%以上。固然自然灾害不可抗拒,但是由于地区经济不发达,缺乏有效的投入,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防灾抗灾能力差,在大灾面前只能变得束手无策。

2 地震灾后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路径

2.1 以项目为依托,加强农牧区基础设施建设

地震给青海玉树带来了巨大灾难,但灾后重建又成为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机遇。农牧业发展应结合灾区恢复重建项目,大力建设改造水利、电力和交通通讯设施,夯实农牧发展的基础,改善经济发展条件。尤其要加强公路网建设,加快州内农村公路联网进程,建设多条出州通道,提高干线公路对外通行能力,解决长期以来严重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交通瓶颈。充分用好国家关于支农、惠农的各项政策,积极发展设施农牧业,提高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继续推进以定居房屋建设为中心的围栏草地、畜用暖棚、人工饲草料基地“四配套”建设,增强防灾抗灾能力,逐步摆脱传统落后的畜牧业生产方式。继续扩大日光节能温室在全州的覆盖面,并尽快形成产能,缓解当地蔬菜供应的紧张局面。此外,还应加强自然灾害的研究,建立自然灾害预测、监测、评估体系,对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进行评估,为政府及有关部门防灾减灾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构建自然灾害预警机制,做到有备无患,减少损亡。

2.2 以市场为导向,调整农牧业经济结构

农牧业产业化的本质是市场化,即按照市场需求和区域比较优势原则,进行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培育发展区域产业优势和产品优势。牦牛和藏羊是青藏高原的特有品种,生长在高海拔地区,天然放牧,绿色无污染,具有较高的市场知名度。随着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大幅度提高,居民对粮食的消费量不再随收入的提高而显著增加,牛羊肉、家禽以及加工产品的需求收入弹性较大。因此,玉树地区重点发展肉用型畜牧业应是具有较大潜力的优势产业。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向牧民提供市场信息、牧业技术,引导牧民减少和淘汰没有市场优势的畜种,减轻草场压力,提高草地生产率和牲畜商品化比例。采用“返租倒包”的方式,由集体把牧户承包的草地先租回来,按照适地、适草、适应畜种的生产要求,划分不同的牧业小区,再由牧民自愿投标承包经营,从而实现集中连片放牧,扩大经营规模,最终将高寒牧区建成具有高原特色的牦牛、藏羊产业带。这种做法既维护了牧民的草地承包权,又加速了生产基地的形成。

2.3 以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为重点,实施产加销一体化经营

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基本途径是以龙头企业为带动,围绕终端农产品的生产,形成产加销一体化的经营体系。玉树州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是发展肉用型畜牧业,畜产品生产的专业化过程包括放牧、畜产品加工、贮藏和包装运输等。可形成肉食加工产业链,产出活鲜肉、速冻肉、真空冷冻制品、熟肉制品和小包装制品等系列化主产品。还可形成奶类加工产业链、毛皮加工产业链产出各种奶制品和毛皮制品等畜牧副产品。当地政府应抓住灾后重建的机遇,通过企业兼并、联合、重组等方式,实现调结构、上规模、上档次,承接产业转移,精心培育一批特色畜牧业大户、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和专业市场、中介组织等流通大户。“4.14”大地震发生后,全国的目光聚焦到青海玉树,高原特色畜牧业给世人留下了深刻影响,这极大地提升了玉树的知名度。玉树应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加大绿色品牌的宣传,对外招商引资,引进资金技术力量雄厚、市场开发能力强的企业落户玉树,把援建与长远发展相结合,促进玉树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2.4 以利益联结机制为纽带,发展农牧民经济合作组织

提高农牧民的组织化程度,发展农牧民经济合作组织是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实现形式。根据玉树农牧业生产的特点及产业化发展的要求,主要应构建三种类型的农牧民经济合作组织:一是“龙头企业+牧户”模式。即以畜产品加工企业为龙头,企业联系牧户,通过签订商品契约建立固定的供销关系。企业向牧户提供信息、技术和资金,牧户按照企业的生产计划和技术规范进行生产,以合同价格出售畜牧产品给公司。采用这种模式事先签订一个固定合约有利于规避市场风险、保护牧民利益。二是“专业市场+牧户”模式。这是以农畜产品专业市场为依托,通过为买卖双方提供交易服务,把牧户的畜产品生产与市场需求相联系。这种模式一般适于鲜活农畜产品的供应,用于满足本地区居民消费市场。交易不签订合同契约,价格随行就市,使农牧民直接面向市场组织生产,从而带动生产专业化、集中化。三是“专业合作社+牧户”模式。以乡村行政区域为基础,以农畜产品经营为纽带建立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由组织完成产品收购与加工、联系客户和贮运销售。专业合作组织对外追求利润最大化,对内不以营利为目的,实行盈余返还,同时开展多种多样的服务。在产业化发展初期,尤其是龙头企业培育相对滞后的情况下,政府应积极倡导牧民建立专业合作组织,以提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有效增加农牧业收入。

2.5 以转变发展方式为核心,大力推进农牧业科技创新与培训

农牧业产业化就是科学化,其重要内容是提高科技的贡献率,实现农牧业增长方式的转变。玉树州应紧紧围绕主导产业,突出优势畜种,加快牦牛和藏羊繁育基地建设。以牦牛提纯复壮和藏羊本品种选育为重点,研究开发短期育肥技术,提高牲畜出栏率和商品率。加强优良品种的引进和推广,做到科技指导到户、到畜棚,不断提高农牧业生产的科技含量。采取有效措施,对从事特色农牧业生产经营的能手、科技带头人、农村经纪人进行生产技能培训。重点以牛羊规模养殖、快速育肥、冷配技术,以及市场营销等为培训内容,提高基层劳动者的素质,优化科技队伍结构。此外,还应抓好动物疫病防控,加快研制疫病快速诊断技术以及相关新疫苗、新药剂,为畜牧产业化发展提供强大支持。加大检疫工作力度,充分发挥兽医卫生监督机构的职能,做到依法行政,确保农牧业健康稳定发展。

[1]来德珍,朵华本,李进通.青海草地畜牧业自然灾害及防御[J].青海草业,2007(6).

[2]马元梅.加强青海畜牧业促进牧业经济发展[J].青海畜牧兽医杂志,2009(1).

[3]顾延生,裴敏莉,景芳.青海发展生态农牧业的思考[J].青海社会科学,2010(6).

[4]林桂英.青海民族地区畜牧业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4(7).

F207

A

1005-5800(2012)07(c)-252-02

猜你喜欢
农牧业玉树农牧民
基于多种模式的内蒙古农牧业特色化研究
“无人机放牛”让农牧业走在时尚前端
我家门口的玉树
玉树留芳
新疆吉木乃:“三平台”助力农牧民增收致富
农业主要税收收入
黑龙江绿友农牧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远教“三结合”服务“农牧民夜校”
内蒙古农牧民收入增长变化对消费结构的影响问题探析
白衣如风拂玉树,冷浸溶月小龙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