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贞芳 李景红
(聊城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对于初三的学生,化学是一门新增的科目。内容多,时间紧。这些问题,我在吸取别人教学经验的同时,反思自己的成功课堂教学。本着“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素质,减轻学生负担,促进教学效益”的原则,根据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潍坊教科院提出的“三四五”课堂教学模式,经过长期探索研究,形成了初中化学实验探究课“七环节”教学法,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昌邑市柳疃初中三年级一班,共48人。
将学生按照平日的表现和他们质量检测的成绩,分成六个大组。每个大组又分成两个小组。尽量做到组间同质,组中异质。每个大组中成员命名为A1,B1;A2,B2;A3,B3;A4,B4。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有自己的学习目标(即和谁比较)。组与组之间比较它们的化学原地开发状况,激发组员为组争光。学生之间比较他们的级别,激发他们的学习干劲。每个组的正副组长和教师为记分员。
(1)我问你答,诊断评价,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5分钟)
根据学案内容,较容易的问题让3、4号回答。有难度的,让1、2号同学回答。可能不完整,然后小组内讨论,或者组间讨论得出答案。对于易的问题,提问的面要广,尽量让每一个同学都参与。对于要讨论的问题,教师只起引导作用,不能直接给出答案。
(2)课内探究,自我评价,体验自主学习的乐趣(15分钟)
①利用课件,让学生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发展史
告诫同学们,成功与失败,相差甚微。微小的错误,将使你与成功失之交臂。无论干啥事,都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
②在预习学案中,还有一个小题没有解决
现在,我们通过实验探究一下。方案一,白磷在氧气中燃烧。方案二,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方案三,盐酸与碳酸钠粉末的反应。方案四,镁在氧气中燃烧。一二三组中A组做方案一,B组做方案二,四五六组中A组做方案三,B组做方案四。小组成员,设计方案,自选仪器,完成实验。
③教师提出要求
注意白磷的取用方法。铁和镁要保持光亮。注意天平的使用。反应前的质量、反应后的质量,以及二者的关系。学生进行探究,观察记录并分析结果。
④学生交流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有气体参与反应或有气体生成的反应,必须在密闭的容器中进行测定。
⑤利用课件,展示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的微观模拟
学生思考,讨论。得出: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分子分解为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为新分子,从而生成了新物质,即六个不变。宏观: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生成物的质量不变;元素的种类不变,各元素的质量不变。微观:原子的种类不变;原子的数目不变;原子的质量不变。三个一定变。物质的种类一定变(宏观;原子的组合一定变(微观)。构成物质的粒子一定变(微观)。两个可能变:元素的化合价可能变;分子的数目可能变。(课后完成表格,对自己的评价)
(3)联系生活,拓展评价,让学生体验到运用知识的乐趣(5分钟)
教师精选习题。对于1和2号学生来说,能完成。而对于3和4号来说,有些难度。采用抢答的形式来完成。学生不仅给自己挣分,更给组内争荣誉。(4号学生抢答一题挣4分,3号得3分,2号得2分1号得1分。尽量保持组间平衡,禁止课霸出现。)
(4)自主学习,相互评价。(3分钟)
教师指导学生利用所学的质量守恒定律的有关知识,进行命题。这一次来考察其他小组成员。组间进行相互命题,调动了所有学生的积极性。他们之间相互为难,共同促进。(教师对命题和答情况做出公正合理的评价)。
(5)课堂反思,整体评价(3分钟)
通过以上的学生探索与老师点拨,学生把学过的知识点归纳整理,前后联系,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整理一下笔记。这样为学生的创新能力创造了展示的机会,同时保护和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创造思维,也给我们的教学工作做了一个重要的补充。
(6)随堂检测,达标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6分钟)
利用学案,完成对学生的检测。
老师在设计随堂检测题时,应针对教学重点和难点,设计那些学生易混淆,难理解而又能突出教学重难的题目。在教学中能够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不搞死记硬背。其次要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均衡设计题目,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吃饱、吃好”。
(7)拓展提升,课外评价(3分钟)
列出日常生活中一些化学问题,并用质量守恒定律去解释;课外利用家中相关物品,设计试验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预习下一课,完成预习学案。
教师根据所学到的知识和学科特点,设计拓展性题目,引导学生课外拓展提升,竞争小组作出合理评价。
学生能够通过自主预习、独立思考,为自己的知识和能将所学知识内化、重组且效果明显。
全班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师生之间有效的交流与合作,解决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在合作探究学习中,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较好地发展,每人学生都能愉悦地学习,欢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