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职院校二级管理体制下的科研管理模式

2012-08-15 00:44李爱东刘进华
镇江高专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系部科研工作管理体制

李爱东,刘进华

(1.镇江高等专科学校科技与产业处,江苏镇江 212003;2.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科技产业处,江苏镇江 212400)

高职院校科技管理是整个学校管理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而高职院校是教学型高校,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普通高校,对学校行政部门的职能,进行适时调整,重新定位,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完成管理思路的转型[1],建立适宜的科技管理二级模式和机制,合理分配管理权限,优化办学资源配置,使科研和教学相互促进,科技成果应用于教学,服务于社会,同时通过教学实践促进和提升科研水平,是高职院校需要不断探索和完善的问题。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西方发达国家高职教育起步较早,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内部二级管理体制。国外对高职院校二级管理理论的研究成果很丰富,也很深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侧重于研究学校内部机构设置和管理体制架构等方面的二级管理体制。第二,侧重于研究管理成本、管理效率以及管理人员数目等的二级管理的效能问题。第三,引入现代学校管理理念和思想去研究二级管理理念问题。职业教育比较发达的国家,如英国、美国、日本等高职院校都有这方面比较系统的研究[2]。

我国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起步较晚,由于缺乏系统的理论支撑,针对高职院校二级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内容较少,且不够深入。在学院内部的二级管理上,学校基本上是摸索着前进,按照普通高等学校的二级管理模式进行实践操作,不断地改进和提升。目前一是从宏观上研究高职院校二级管理体制和模式,对高职院校二级管理的外部环境、组织结构、目标体系、学校宏观管理体制和模式建构等方面的思考和分析;二是从微观上对高职院校二级管理中的问题进行研究;还有是从比较的视角对高职院校的二级管理问题进行分析。

高职院校与市场和企业结合得比较紧密,在实施二级管理过程中应遵循什么样的原则、利用什么样的原理等,都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本文将从微观上对高职院校二级科研管理模式进行初步思考和探讨,侧重研究科研管理模式、人员素质建设等方面内容。

2 高职院校科研管理模式的基本内容

高校内部管理并不适宜单纯的行政管理,学术性和行政性并存于高校管理中。注重专业学科的特点,使高校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学术性重于行政性,所以管理模式的合理化,也决定了高校管理的成效。

培养人才、创造知识和服务社会是高校的基本功能。高职院校大多是教学型高校,建立适宜的科研管理模式和机制十分必要。系部的主体为系部教师,在以知识为核心的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活动中,学术权力为主,行政性权力为辅。由于培养学生和创造知识的活动具有高度的专业性、独立性、创造性,因此行政权力的运行应始终围绕学术权力的内在需要进行,为学术活动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氛围,“一切从有利于提高办学效益、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有利于提高管理效能出发”[3]。

高职院校一般是校—系二级管理模式,即在高校内只设校—系两级管理机构,系下面设教研室[4]。其实二级管理的核心就是形成校—系二级管理层次,实质上就是从上到下的纵向分权管理模式。

科研工作是高职院校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科研水平的高低也是评测一个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手段和体现。学科的不断分化和科学知识的不断更新决定了任何一个科研管理者都只能精通某一专业领域,要成为“管理通才”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对科研工作实施二级管理模式,进行校—系分权管理,让系部拥有本专业和学科知识的人自主地做出自己专业和学科范围的决策是更加明智的。

在校—系二级管理模式下,学校科研管理部门的相关设置基本保持不变,要实行和推进二级管理模式,系部应设立机构和安排人员来完成科研管理工作,根据高职院校的财力、人力,可以成立专门的系部科研机构,行政挂靠在系部办公室,增设一名科研秘书,对于规模较小的系部,科研秘书可由教学秘书兼任,主要完成系部日常的科研管理工作。系部科研机构的成员可由系主任、教研室主任和骨干教师组成,他们作为本系部本专业的专家,也可以认为是系一级的学术委员会。

“以全面管理为主”转向“以服务为主”是二级管理模式下行政部门职能转变的重要标志。实施二级管理体制后,校科研管理职能部门的工作重心将转向学校层次的宏观管理,从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中脱身出来的科研行政工作人员应将更多精力放在研究、解决问题上,在解决具体问题的基础上,多做一些前瞻性、发展性研究,让制度走在问题前面,充分发挥科研行政职能部门的指导、规范作用[1]。

2.1 校科研行政部门在二级管理模式中的角色

1)计划。制定学校科研工作的总体发展规划和管理办法,参与制定学校近远期发展规划,以及制定部门工作计划等,建立和完善二级管理体制下学校的科研评价体系,制定科研工作考核指标,通过科学化、系统化的指标建设,帮助系部形成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良性运行机制。

2)政策与信息服务。贯彻执行上级有关科技法规与政策,并进行有效的吸收和整合处理,将信息适时传递给相关系部;建立科技管理工作制度和工作程序;作为学校对外的窗口之一,可通过各种相关渠道获取更多的科技信息,组织系部努力争取重大科技项目,负责在研重大科技项目全过程管理;保护学校知识产权,促成重大科技成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5];对系部科研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及归口综合管理,并向系部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同时耐心细致做好各级相关政策与规章制度的说明和解释工作。

3)技术服务。科技处可以为系部提供科研项目申报、管理平台等方面的技术服务。科技处应对系部科研管理给予积极主动的对口业务指导,帮助系部开展规范高效的科研管理。

4)日常工作。组织校级以上各类科研项目的申报、中期检查和评估等管理工作;组织校级以上各类科研成果奖励的申报工作;组织校级重要的学术会议,同时对各系(部)的学术活动进行指导和协调;认定和评估学校所属知识产权,并对其进行保护和管理。

5)协调、保障服务。由于受各种条件的制约,高职院校的二级管理模式处于过渡发展期,正在逐步推进。各部门各系部的科研水平和科研管理水平很不平衡。校科技处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合理调配公共资源,从全局角度出发统筹安排,保障校科研工作有序有效的进行,建立相应的监督制约、协调服务机制,利用制度、指标、信息等载体对系部科研工作实施科学管理,使“全校一盘棋”的观念通过行政职能部门的有效协调落实到各系部各部门的日常管理中。

6)档案管理。科技处对系部上报的各类纵向课题申报评审书、课题申请结项材料、各类横向课题申请书和协议书、合同等档案材料要加强管理,根据相关政策和规定,进行认真细致的审查。再根据要求向外报送,对相关材料进行及时归档。

2.2 系部科研机构在二级管理模式中的角色

1)根据学校科研工作规划和本系部实际,制定和组织实施系部科研工作规划,完成学校下达的科研任务。建立教学管理与科研管理为一体的管理体系,实现教学与科研工作量的互通。规定教师最低教学与科研工作量,将教学、科技工作量用某种计算方法统一折算到教师工作量上来,这项工作由系部科研机构负责完成显然比由学校科技行政部门更准确易行。系部科研机构指导教师积极开展科学研究,使科研与教学相互促进,使科技管理进一步规范化,使系部的科研工作有序开展,进入良性的运转,从而很好完成学校下达的科研任务。

2)建立本系部科研成果的申报、认定机制和相应的奖励办法,积极推进成果转化。系部在科研管理上,要严格把好科技成果的质量鉴定关,组织系部专业骨干教师对教师的科研成果进行审核认定,同行专家的认定比较具有权威性和说服力。建立协调的科技与教学激励机制。参照学校的奖励办法的同时,系部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本系部的奖励办法,尤其是对重点专业的建设研究,这样能激发教师的科研热情,同时也为教师的研究确立了主攻方向,鼓励教师走向社会,将研究成果服务于社会。对科研成果评定,系部需要制定一个合理的量化标准,只有严格掌握科技成果的标准,才能端正教师的科研态度,净化学术风气,消除学术垃圾。

3)统一组织、指导、协调本系部申报各级各类科研项目。对每一位教科研人员(尤其是教学骨干)明确具体的研究方向。系部科研机构充分领会学校科研行政部门的各项通知公告,发挥引领作用,指导教师做好个人专业发展规划,根据自身的研究方向和水平,积极申报科研项目,使科研工作渗透到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当中,做到科研与教学相结合,发挥系部的专业和学科优势,以科研促进教学。同时,系部科研机构应做好各种协调工作,如遇到申报名额受限等情况时,应综合各方面因素进行权衡考虑,积极做好教师的说服工作。

3 高职院校科研管理人员素质培养

在二级管理模式下,科研管理人员的素质培养是不容忽视的。科技处能否为系部提供优质的服务,系部的科研机构能否为教师提供优质服务,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工作人员是否拥有提供优质服务的能力,尤其是系部的科研管理人员作为连接学校科技处和系部一线教师的纽带媒介,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良好的职业道德是必须的,同时除了具备管理学方面的知识,对本系部的所属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前沿领域应有广博的了解,而且要熟练掌握现代信息管理手段,有效提高工作质量与效率[5]。

因此,高职院校在转变管理模式、实施二级管理体制的同时,还要注重管理人员队伍的建设,选拔一批爱岗敬业、组织能力强、知识面宽的人来充实科研管理队伍,把管理队伍和师资队伍共同纳入到人才队伍的范畴中来,改变以往对科研管理人员重使用、轻培养的倾向,提高科研管理人员水平,及时更新其知识结构,使他们成为管理岗位上的能手、业务上的专家,因为“科教兴国”战略需要专业化的高校科技管理队伍。

4 结束语

二级管理模式为高职院校内部管理的变革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2],在这种管理体制下,要同时处理好纵向隶属关系和横向分工协作关系。根据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需要,不断积累运行经验,积极探索校系二级管理的最佳模式,通过推进高职院校校系二级管理;促进管理重心由上到下的转移,增强系部管理活力和弹性,强化制度服务内涵,逐步形成体系完善的校系二级管理体制。

[1]吴静.高校二级管理模式下宏观调控实现方式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05(5):23-25.

[2]范晓鹤.我国高职院校二级管理模式研究[D].苏州大学教育学院,2008.

[3]杨练武.二级管理体制下高校职能部门的定位和思考[J].高教研究,2008(1):55 -57.

[4]陈林杰.我国高职院校管理结构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7(4):17-19.

[5]陈君.浅析高校二级学院科研管理人员的素质建设[J].科技信息,2009,303(16):95 -99.

猜你喜欢
系部科研工作管理体制
“海南乡村振兴与数字治理实验室” 辐射带动我校科研工作
西安航空学院第二届科研工作会议召开
高职院校系部文化建设理路探究
浅述如何将党建工作与系部建设有机结合
国外自然资源管理体制对比分析——以国家公园管理体制为例
行政管理体制的创新
论各地高新园区管理体制
2020年形成大通关管理体制机制
基于辅导员管理的高职院校系部社团管理探究
实现党校科研工作“四个服务”目标的几点思考——以昌吉回族自治州党校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