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经济形势下大学生就业“门槛”问题的若干探讨

2012-08-15 00:49东北电力大学王硕鹏刘爽
中国商论 2012年36期
关键词:门槛毕业生人才

东北电力大学 王硕鹏 刘爽

近些年来,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许多大学开始扩招,致使大学毕业生的人数更是不断增加。据统计从2007年到2012年,全国毕业大学生的毕业人数从四百多万增加到七百余万。面对如此激增的毕业生数量,就业问题成了我国新经济形势下的重要议题之一。

那么,新经济形势下大学生的就业影响因素有哪些呢?

1 人才的供给与供求不平衡

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所以即使是国企事业单冗余人员众多,人浮于事导致闲岗空岗,工作效率低下。但是在目前看来,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政企分开,各个单位都有减员增效的一些措施,机关事业单位编制紧俏,所以门槛提高。而作为大学生本身,一方面多数为独生子女,从小没吃过苦,上了大学更是养尊处优,没有社会经验,吃苦创业对于其中的多数来说,更是不可想象,再加上传统观念中“官本位”思想的作祟,认为进入政府好,工作稳定,福利待遇好,挣得多,不吃苦也不累,所以近年来考公务员成为了即将毕业大学生的首选出路,他们怀抱着搏一搏的思想,放弃了专业理想,放弃了就业好时期,投入了千人争一位的行列。事实上,国家企事业单位工作岗位的缩水,大学生即使是扎堆向前冲,多数来说,也是徒劳的。再者,从人才需求方面来看,传统分析展示,经济因素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决定因素,经济的增长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解决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同时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但是近些年看来,我国的经济虽然逐年增长,可对于就业的拉动力却是不断下降,表现为对于社会劳动力的需求不断减少。更是不用提就业岗位数量的增加了。由此可见我国长期片面的追求经济增长的速度,却忽视了就业率的提高,更没有创造出大量的适合大学生选择的岗位。从人才的供给方面来看,我国的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而目前劳动力的数量还是处于成长的高峰期,但从目前的情况看来,随着工业化的推进,失业人员不断增加。从全国的整体趋势看来,劳动力供大于求的局面要长期存在了,因此大学生面临的是严峻的劳动力市场。

2 我国的行业就业政策与传统就业制度不协调

从历史看来,我国的大学生就业政策主要经历了三次较大的演变,第一次是20世纪80年代末前按计划经济制定的“对口就业、统包分配”政策,第二次演变是20世纪90年代初期,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装行,针对大学生的就业政策转变为“双轨制”,大学生可以按自己意愿双向选择就业,第三次是20世纪末至今,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确立,高等教育的日益普及,就业政策转变为双向选择,自主择业。从这三次变化中,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的就业政策是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变化而变化的。再就是人才市场的层层门槛影响了大学生的就业效率。我国的经济的政策在转型和变化中面临的一系列的关系需要层层理顺,一些方面制度的不完善,使大学生的就业受到层层阻碍,比如劳动人事、户口、住房、医疗、保险等方面,都是大学生就业受到多渠道的影响。还有一方面因素,可能是大学生就业市场的不健全,大学生在毕业后,走入了一个发展不健全的市场,这也大大影响了大学生的就业率,政治经济学讲,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是资源配置的基础。目前大学生就业市场不完善,针对毕业生就业的信息系统服务不健全,不完善,这些都成为大学生就业的门槛。

3 高等教育体制与经济市场需求不适应,从而导致大学生自身的素质与市场需求不相匹配

众所周知,高等教育在专业设置上求全而雷同,缺乏足够的自主权,面对时刻变化的经济市场,高校教育,专业设置一成不变,没有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变,这也直接导致了今天大学生就业的困境。现代社会需要一技之长,需要术业有专攻的人才,而不是样样通,样样松。而高校教育这种大而全的教育模式严重与现代市场脱轨,一方面企业高薪聘请高级技术人才,另一方面一大批大学生面临失业窘境,部分学生不得不报名参加专修班,重新学过那些没有研修精透的科目来确保就业。但是我们这里还要强调的是,高等教育的普及与大学的扩招是没有必然联系的,如果说有联系,那只能归结为教育学习与市场求的不匹配。能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大多数从小只注重学习成绩的提高和固态知识的增长,许多学生读书,背书,实质上并不真正进行实践,头脑跟不上行动,凡事“嘴先到”。要想做到人才与市场匹配,就要求市场对人才发展趋势的要求是:学历社会-学历-能力社会-能力。

四年的时间一晃而过,毕业就要面临就业,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人才要面临怎样的市场,毕业生要面临重重门槛,然而毕业生们遭遇的诸多门槛,除了我国经济发展自身看来,更是一个重要的外在因素,正是这些外在因素,也旁敲侧击的给大学生的就业压力问题雪上加霜。

学历门槛让大学生徘徊不前,自惭形秽。据大学毕业生亲身体验描述,当他们看见银行或是金融单位的牌子时并不会上前,因为这样的单位要求硕士以上学历,所以他们也并不会自讨没趣。而其他看起来并不是很好地单位一样也是要求本科学历。对于专科生和中专生来说,适合他们的职位少之又少。另一方面同样的一个岗位本科生或是中专生就可以胜任,而这样的岗位同样不乏研究生或是更高学历的学生前来应聘,而有几家用人单位能够舍研究生而要本科生或是更低学历的学生呢?

经验门槛是应届毕业生的致命伤,目前来看,参加招聘会或是网上求职,我们都会看到几乎每条招聘信息上都会写着要求求职者多少年以上工作经验,对于应届毕业生而言,刚刚走出校门,书才刚读完,何来就业经验啊?由于招聘应届毕业生成功率不高,还要付出较多的招聘成本,所以大多数用人单位宁愿高薪聘用有工作经验的,也不愿意招聘应届毕业生。但是我们换个角度来看,没有经验并不代表没有能力,用人单位靠门槛选择员工,将应届毕业生拒之千里之外,让不少大学生不得不放弃自己喜欢的职业或是专业,为了解决生计勉强选择一份自己不喜欢不对口的职业,这样是不公平的,哪怕工资低一些,也要给应届毕业生一个机会,只有社会全员的共同努力,社会经济才能继续向前发展,就业问题也才能得到缓解和解决。

性别门槛让女大学生有口难言,据调查许多企业的负责人更愿意招聘男性,因为在工作几年后对于女性来说,大多需要结婚生子,休婚嫁、休产假、休病假等等,对于一个女性员工来说,面临的问题太多,而一些企业经营者无法忍受这种没完没了的突发事件,因为可能因为某个岗位的某段时间的间断就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损失。但是也有的企业不这么认为,他们在众多应聘者中筛选出来的往往多数是女性,因为年轻的女性充满热情,无论是工作能力还是各方面都不比男性差,甚至能比平年龄的男性创造出更多的价值,所以对于这样的收益,企业转变态度是值得的,我相信只要权衡好家庭和工作的关系,女性工作者可能会更成功,事实证明很多成功的职业女性就把家庭和工作权衡的很好,不给机会就把大学生拒之门外的行为是一种职业歧视。

证书门槛催生了大学生考证一族,一些毕业生为了自己更有竞争力而考取各种各样的证,例如最普遍的就是,英语四六级证,计算机等级证,普听话等级证等等,而用人单位也似乎很吃这一套,因为有些单位就明文规定新进员工要拥有这样或是那样的证书作为进入单位的基础,所以,一些毕业生在大学期间就会放弃各种实践的机会,全心全意的投身到考证的行列中。可话又说回来,高校学生到底要不要考证,考什么证,都是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来定的,要适可而止,不要白白耗费了人力和无力。

总之,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是我们社会大背景之下出现的特别现象,我们不能轻易定论某种体质好或不好。从目前高等教育的现状来看,大学生就业问题只不过是结构的过剩问题,需要学校树立全新的科学发展观和发展模式。另一方面,一些列的外在因素也给毕业生就业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压力,就业难问题用人单位也有众多的不妥当的地方,但高校毕业生也不能因此而丧失信心,一味抱怨,也要从自身找原因,与其面对用人单位的门槛止步不前,不如抓紧时间弥补自身的不足,在不断地提升中寻找更多的就业机会,进一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推动经济和社会的进步。

[1]浦兴祖.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制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2]刘勇军.经济增长与就业弹性变动的非一致性理论综述及评论[J].市场与人口分析,2003(11).

[3]胡鞍钢,杨永恒,盛欣.经济增长转型与就业促进[J].数理统计与管理,2004(6).

猜你喜欢
门槛毕业生人才
人才云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门槛杂说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网络作家真的“零门槛”?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让乡亲们“零门槛”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