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金融全球化下金融专业双语人才培养研究

2012-08-15 00:49
中国商论 2012年36期
关键词:专业知识双语金融

进入21世纪,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进一步深化,我国金融业迅猛发展。一方面我国金融业全面对外开放,国外的跨国银行、保险公司纷纷落户中国;另一方面我国金融机构也在不断寻求国际化经营,以提高自身的国际竞争力。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后,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新的变化。在应对这场旷日持久的危机中,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意识到,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与国际竞争,即专业知识和外语水平“双高”的复合型金融人才对于化解金融危机的冲击,促进我国经济建设以及循序渐进地开展我国金融业国际化具有非常重要意义。

作为人才培养基地的高校,就应该肩负起培养具有较高外语水平同时又精通国际金融业务规范的复合型金融双语人才的重任。

1 当前金融专业双语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对于金融专业双语教学,早在2001年11月,国家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工作质量的若干意见》中第八条明确规定“积极推动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教学”,强调要在金融、国贸等国际性相对较强的六个专业率先实行双语教学。2007年,教育部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更进一步提出:“鼓励开展双语教学工作,有条件的高等学校要积极聘请国外学者和专家来华从事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工作,鼓励和支持留学回国人员用英语讲授专业课程”。这在政策层面上给金融双语教学的蓬勃发展指引了方向。

由于我国高校发展程度不同、师资力量强弱不同,相关学校开展金融双语教学的实践工作的时间也就不尽相同,一些基础扎实、发展状况良好的重点大学较早开展了双语教学探索,一些基础薄弱、条件较差的院校对双语教育的探索起步比较晚,但普遍而言,金融双语教学大都面临以下共性问题。

2.1 双语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够明确

一些学校或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过程中将金融双语人才培养的教学目标定位于提高学生的外语水平或专业英语水平。这种简单的直线思维使得双语教学成为英语学习的延伸,原版金融教材在学生的眼中仅仅是英语读本,把学习的重点放在了对于英语的阅读理解上,将大量的精力放在了字词上,忽略了金融整体专业知识的学习。一些高校过于急功近利,盲目拔高学生,采用了全英文讲授的方式,要求学生能够按照外语语法、句子结构来理解金融问题,并且能够做笔记,课堂上能用外语表达自己对金融问题的观点并进行交流,这对于大部分英语水平相对薄弱的中国学生而言,根本无法达到。金融双语教学只能成为学校对外炫耀的噱头,教学质量根本无法保证。目标定位不准直接导致培养出的金融双语人才先天不足。

2.2 培养体系的课程设置不够科学

课程设置不够科学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金融双语教学课时普遍偏小,由于课上采取两种语言进行授课,加之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教学进度不可能太快,如果课时量达不到,老师为了赶进度,采取蜻蜓点水的办法,双语教学流于肤浅,影响教学效果。二是金融双语课程开设学期普遍滞后。由于大多数学校出于开设金融双语课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金融专业知识和外语水平的考量,金融双语课一般集中在大三下学期和大四上学期,而这一时期,由于学生忙于考研复习、找工作、考取各种证书,上课出勤率低、学习状态松散。加之双语教学课程相对于母语学习有一定难度,造成双语教学流于形式,收效甚微。

2.3 教材选择有待完善

金融学双语课程的教材大都选用原版的英文教材,这些英文原版教材多数都出自经济学大师之手,语言纯正地道,理论阐述详尽深刻、信息量大、案例分析典型新颖。但是原版教材毕竟是为国外教学编写的,与中国经济水平、意识形态有诸多差异,不完全适应中国国情,通过此类教材培养出的学生极其容易出现理论与现实脱节的情况,难以为我国经济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3 金融专业双语人才培养的措施

3.1 明确金融双语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从本质上讲,金融双语人才培养并不是单纯的语言上的提高培养,而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专业教学形式的一种创新,是采用两种不同的语言作为教学媒介,向学生讲授金融专业知识。其目的是让学生学习西方经典的金融学理论的同时逐渐提高英文的驾驭能力。其中掌握专业知识是第一位的,提高语言能力是第二位的,即知识是目的,语言是手段。也就是说,教师不能将双语教学简单地理解为专业外语,学生不能以学习外语的方式和手段来学习专业知识。也唯有如此才能培养出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合格的金融专业双语人才。

3.2 开发金融双语专业本土化教材

教材是双语人才培养的核心,也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本土化的双语金融专业教材可以使教学过程更加便利和流畅。这种本土化的双语金融专业教材应具有以下特征:第一,篇章完整性。保留优秀原版教材的主体结构、基本内容,内容量和篇幅把握在多出教学要求或教学大纲的30%左右。第二,语言针对性。保留“原汁原味”英语,但文字表述要难度适中,学生通过一定程度的努力可读懂。第三,内容贴近性。选取贴合中国实际的案例,增加适用于中国国情的金融知识。第四,辅助资料匹配性。有相匹配的自编教学大纲和教案。第五,价格合理性。价格更接近国内同类教材,易于中国学生接受。

3.3 优化金融双语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设置

对现有课程设置进行适当调整, 认真界定“教”与“学”的范围,将课上重点知识的点拨与课下基本知识的自学相结合,走出传统外语教学教师单项传授知识的老路,将节省出的课时量放到案例分析、专题讨论中来,提高学生上课说的机会。建设双语教学课程群,以国际金融、国际结算为基础,将西方研究更为深入的金融工程学、金融市场学、金融服务营销、金融经济学、公司金融学、金融衍生工具等微观金融课程逐步纳入双语教学计划,注重保持专业知识之间的衔接性和连贯性,形成多课程协同推进。

3.4 加强优质金融双语教育网络资源的利用

加强金融双语网络教学资源库建设,建立开放灵活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一方面,引进国际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同时开发网络学习课程,将优秀的随堂金融双语教学课程做成课件在网络共享,供教师和学生使用。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如让学生通过网络观看网易公开课(http://v.163.com/special/stanford/)中耶鲁大学的《金融理论》、耶鲁大学的《金融市场》、芝加哥大学的《理解全球经济》、哥伦比亚大学的《房地产金融学》、 斯坦福大学的《经济学》等全英文金融影像资料。通过网络资源的利用进一步拓宽金融专业双语人才的知识面,提高其成材率。

[1] 詹丽娟,李瑜,庞凌云,祝美云.高校双语教学模式探讨与制约因素分析[J].农产品加工,2012(08).

[2] 辛立秋.地方院校《国际结算》课程双语教学探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1(02).

[3] 易明,付丽娜.国际金融双语教学创新改革思考[J].中国证券期货,2012(06).

[4] 沈蕾.经济全球化对我国金融教育发展的影响[J].中国成人教育,2010(13).

[5] 李华玉.高校双语教学管理模式之研究—基于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视角[D].华南理工大学,2010.

猜你喜欢
专业知识双语金融
山西省芮城县 畜牧兽医发展中心开展专业知识大实践活动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央企金融权力榜
民营金融权力榜
专业知识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多元金融Ⅱ个股表现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
如何判断你的老板是个“精神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