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辛
聚焦“终端”
□苏辛
实现向真正意义上的开放大学的战略转型,是近年来广播电视大学发展的“主旋律”。通常所说的广播电视大学,其实不是特指某所学校,而是由中央电大和省级电大及其分校(工作站)共同组成的“系统”。分校(工作站)通常又称基层电大,在整个系统架构及运行中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尽管在中国社会发展及教育改革进程中,电大系统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强力冲击,尤其是基层电大的形态与结构发生许多变化,但总体而言还是保持了系统的完整性。现在要向开放大学转型,基层电大建设面临许多难题,亟待从不同层面进行梳理并提出解决办法。令人有些遗憾以至疑惑的是,这个问题似乎未能引起相关方面的重视。而由于各种原因,基层电大似乎又在某种程度上陷入了“失语”状态。
在关注基层电大建设的同时,电大现在可能有必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所谓“终端”建设。这里所说的是电大或者开放大学作为办学实体和教学系统的“终端”——比如教学中心(点)或者学习中心(点),和通常所说的基层电大容易混淆,但其实不是一回事。可以说,“终端”建设既是开放大学基本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和教学运行机制探索的重要课题。显然,电大要想实现战略转型,“终端”建设必须有所突破和创新。对其难度亦不可低估,国际经验和本土实际,现实基础和发展趋势,统筹规划和多元模式,总体目标和各别诉求,各种关系的处理有太多“纠结”。似有必要通过试点及相关课题、项目,认真研究“终端”的构成要素、功能作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等,提供“看得见、摸得着、说得清、可复制、可推广”的范例。同时,要研究如何提升整个系统对于“终端”的综合支撑能力,包括政策层面到教学、管理、技术、服务直至文化层面的支撑能力。
电大向开放大学战略转型很可能是个系统重构,或者稳妥地说是个创新和完善的过程。通常所说的电大系统是有电大正式建制的各级电大组成的,大致按照行政区划层级及其管辖关系进行管理。有业内人士早几年提出所谓“新系统观”,强调有必要更多地从办学实体和教学系统的角度考虑系统建设问题,至少在教学运行机制中要逐渐淡化行政或者准行政系统的色彩……由此看来,开放大学的“终端”建设应该有更多想象空间和探索空间。此外,信息技术应用为“终端”建设提供了新的可能性,最难解决的恐怕不是技术问题而是机制问题。比如因为大致按照行政区划层级及其管辖关系进行管理,网络教学环境也相应划分为由不同主体管理和控制的层次,以及许多事实上彼此隔离的空间,势必对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造成严重障碍。毕竟,需要关注的不应该只是“顶层”提供了什么,还有“终端”能够真正得到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