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宏兴
(河北省承德市双桥区民族中学)
近年来,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被广泛运用。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给英语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广大师生受益匪浅,并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笔者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实践时对课堂中的教学行为进行了认真的观察与反思,并在反思中改进教学。
要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首先必须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基本原则:组间同质,组内异质。每个小组的人数应适当,学习小组不能让学生自愿组合,学生个人的意愿只能作为参考,因为合作学习不是纯粹的交友或娱乐,而是协同完成学习任务。争取组内同学互相关心、共同进步。在此基础上4~6人为宜,人数过少,小组的个数增加,给活动的组织和成绩的统计带来麻烦,教师也难以调控;人数过多,一方面,使个体的作用难以发挥;另一方面,座位的编排也会成为问题。笔者将全班分为8个组(每组6人),让小组成员共同为本组取名,确定组长一名。
笔者将学生的座位按异质小组适当调动,然后按座次就近组合,这种方法操作起来比较简便,且小组成员相对固定。为有利于让学生建立起集体的归属感,所以小组一旦确立以后,一般应稳定一个学期。
笔者根据初中学生和英语学科的特点,采用以下两种方法指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就是以学习任务为中心,将任务落实到小组,小组成员既分工又合作,并将完成任务的情况记入小组集体成绩。这种学习活动与英语教学中的任务型教学紧密联系,根据教学内容可在课前、课中或课后进行。
课前小组任务学习一般可设计二种活动:
(1)预习课文的活动(包括查阅词典,找出重、难点,提出质疑以及预做课后练习等)。教师要经常提出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小组成员之间互帮互学。小组的每个成员都要做好代表小组发言的准备,因为这将被记入小组的集体成绩。
(2)课前讲演。每个学生围绕学过的内容进行讲演,如“我的一天”和“我的家庭”等。课上小组推选代表或教师指定某位学生演讲。比如,教师指定1组的2号和2组的2号学生讲演,两位学生的学习程度基本相当,这也便于比较,体现了竞争的公平性。
根据考试成绩和任课教师的评定将第1~6名学生组成一个新的组,第7~12名再组成一个组,依次类推,组成新的8个竞赛小组。同原来8个组不同的是,它基本上是同质的(学习程度基本上为同一水平)。单元学习结束后进行测验,竞赛在重新组成的小组之间进行,每一个小组得1~6名者分别带着在竞赛小组中所得的分数回到原学习小组.这就出现了成绩差的学生也可为小组挣得高分的情况,这样可极大地增强这些学生的学习信心和荣誉感,也可促使各个异质小组成员提高成绩的欲望。
就合作学习而言,交往能力往往更能决定小组成员在合作学习中的效果。教师应从言谈举止开始,对学生进行反复训练,以达到交际自如的程度。比如,怎样请求发言,如何称赞他人和表达不同意见,如何倾听发言和提出建议等。
笔者还结合英语教学的特点,节选新课程标准中相关的课堂交际用语,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加以运用。常用交际英语短语如下:
Let’s start./Do you have anything else to say?/I don’t agree with you./Can you try?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首先是通过教师的角色变化来实现的。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向导和促进者,有时还是学习的合作者。教师在合作学习中的角色意识应体现在:
教师提出的学习任务,要能起到激发学生产生合作欲望的作用。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既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也是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当小组活动开展得非常顺利时,教师应及时给予表扬;当小组活动出现问题时,教师应及时进行干预和指导。
教师必须对学生学习的结果进行测评,以便及时提供反馈和相应的帮助。
合作学习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评价的最终目标,把学生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学生小组之间的竞争,把小组总体成绩作为奖励和认可的依据,形成了“组内相互合作,组间相互竞争”的局面。侧重于集体评价可使学生认识到小组是学习的共同体,个人目标的实现必须依托于集体目标的实现。同时也要对个人合作学习的参与度、积极性和创造性等作出恰当的评价,在小组内树立榜样,激发组内的竞争,调动每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把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结合起来,可以促使学生更加关注合作学习的过程。同时,也建立起学生成长记录袋,这样,学生对合作学习评价的关注程度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合作学习的开展。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刘平平.合作教学与学习的策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