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赠别诗阅读中存在的问题

2012-08-15 00:49
中学语文 2012年6期
关键词:雨霖柳永友人

柴 芳

赠别诗是古典诗歌中常见的类型。由于宦游、求学、经商、服役等等原因,古人常常要离别。由于交通和通讯的落后,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更重离别。士大夫们送别,不光是备酒饯行,折柳相送,还常常写诗赠别。因此,赠别类的诗词在唐宋诗词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在高考语文的诗歌阅读题中,赠别诗也经常出现。只是学生在完成这种类型的诗歌阅读时,存在不少问题,本文试谈谈相关问题。

1.分清楚送别的对象。诗人是送别人走还是自己要走。送给行者的叫送别诗,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留给居者的叫留别诗,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柳永的《雨霖铃》。弄清楚这一点,能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在表述主旨时,要说清楚谁走谁留。如要表达“诗人送别友人时”的凄苦悲伤,不能说成“在离开友人时”;或者用“友人离开时”表述,不能说成是“离开友人时”。二是谈到诗中的动词时,不能补错主语。动词鉴赏题或表述一些有关动词的画面题,经常涉及到这个问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

柳梢青·送卢梅坡

刘 过

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逐舟行。

[注]①泛菊:饮菊花酒。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学生问我,“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逐舟行”这句,尘土飞扬,我骑马离去了,怎么月逐的是舟行了呢?题目明明说是“送卢梅坡”,她还是说成了“我”离去,把“去”的主语加成“我”,绕得自己也糊涂了。

2.分清楚诗歌的内容与饯行前后的时间关系。古代的文人雅士离别时往往要饯行,那么,饯行前、饯行中、饯行后的时间不能说错。赠别诗往往表达希望日后相见的愿望,结果有同学自以为是的说,因为要离开了,想念朋友,所以就摆宴席见面,把饯行后的愿望说成饯行前的行为。

如王昌龄的《送魏二》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诗的前半部分写两人在饯行中,是“舟凉”,更是“心凉”;后半部分想象饯行后,朋友夜泊潇湘,孤月高照,行人难眠的愁绪。

如欧阳修的《别滁》

花光浓烂柳轻明,酌酒花前送我行。我亦且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离声。

[注]庆历八年,欧阳修由滁州知州改任扬州知州,此诗乃当时所作。

因为要改任,诗人在饯行中,听到美好的音乐反衬离别的悲伤。

3.分清楚赠别诗中内容的虚写实写。诗歌中运用虚写实写是很普遍的写法。赠别诗常常实写离别场面,用虚写别后相思。如柳永的《雨霖铃》,“执手相看泪眼”属于实写,“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就是想象离别后的情形,属于虚写。还以刘过《柳梢青·送卢梅坡》为例,“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逐舟行”就是写别后思念之情,如同尘土想追随奔马,月亮想追逐行舟一样。“尘随马去,月逐舟行”只是比喻,并非实写,可以理解成诗人想象朋友离去奔走路上水上的情形。

同学们在高考诗歌阅读训练中存在的问题很多,涉及到赠别诗的问题,常见的有这几种。只要我们认真对待,把握诗歌自身特点,关注细节,就能正确解读。

猜你喜欢
雨霖柳永友人
致友人(组诗)
半小时漫画宋词之雅俗共赏柳永
半小时漫画宋词之雅俗共赏柳永
题庐山三叠泉
从“柳三变”到“柳永”
《戏答友人》
《友人伤足有赠》
《戊戌元日与友人通话》
一字一句总关情
你不懂我,我不怪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