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亭送别》导学创意

2012-08-15 00:49李成美
中学语文 2012年6期
关键词:长亭张生戏曲

李成美

[课标·教材·学情]

课标对鉴赏文学作品提出如下要求:“学会鉴赏文学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受到感染和启迪。努力探索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时代精神,藉以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养成高尚的审美理想和高雅的艺术趣味。”

《长亭送别》被安排在第四单元第二课,是要求学生在学习前一篇元杂剧《窦娥冤》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戏曲的特点,重点欣赏中国古代戏曲的语言和艺术手法,品味戏曲多用口语,曲词的抒情性和音韵美,运用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

诗词曲有相通之处,可以引导学生诵读曲子,把握意思,想象曲子描述的情境,体会主人公的细腻情感,感受莺莺形象,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重点·难点·疑点]

在上一课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元杂剧中“生、旦、净、丑”等戏剧角色和“云、科”等戏曲吟唱道白手法的作用。通读原文,理解情节,分析剧中人物形象,体会主人公在分别时难分难舍的微妙心理。同时欣赏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品味曲词多用修辞,融古代诗词和民间口语为一体而富于文采的特点,领略我国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

体会莺莺离别时的心理,理解主人公的叛逆精神,明确戏剧冲突是难点也是疑点。

[自主学习过程]

阅读的本质是使学生自己的努力完成自我的提升,阅读的过程就是学生发现构造作品意义的过程,因此,阅读教学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自主的去品味、赏读、感悟,教师在阅读及教学中只能起组织、引导的作用,而不能代替学生自己的阅读和体验。依据“教基于学”的原则,本课拟采取以下步骤,来完成相应的学习目标。

(一)导入,调氛围

说到离别,可以说这种感情最难书写,但也最为动人。

你看,南朝江淹这样写离别: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唐代诗人李商隐这样写离别:想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宋代词人柳永这样写离别:多情自古伤离别,使那堪冷落清秋节。

现代诗人徐志摩这样写离别: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

那么,今天我们要欣赏的这篇作品历来被称之为离愁别恨之绝唱,它就是元杂剧压卷之作《两厢记》里的《长亭送别》。

(二)默读,知背景

请学生朗读课文下面注释①中的故事情节简介,了解背景。……

(三)导读,明内容

由于作品比较长,又是古曲,为了便于学生快速理解,老师可以用莺莺的口吻写串词,学生按要求齐读曲子。

昨日母亲逼,今日张郎去,长亭路上行,泪染霜林红。(师)《端正好》

离别路上走,光阴贵如金,愿骏马能驻足,望时光停留。(齐)《滚锈球》

离别心情烦,无心巧妆扮,即将到长亭,泪啼淋如雨。(齐)《叨叨令》

长亭已来到,酒席已摆好,望亭外黄叶纷飞,看亭内张生蹙眉(男)《脱布衫》(女)《小梁州》

平日里美酒佳肴,今个里没滋没味,怨母亲逼迫紧,恨世俗不相容(男)《快活三》(女)《朝天子》

离别宴散去,母亲上车里,长老也识趣,只剩下我和你,满腹知心话,向你说究理。(齐)《耍孩儿》

旅途人劳累,身体最宝贵,我不在身旁,愿你当珍重。 (女)《五煞》

今日分别后,何时是归期,此情向谁诉,此心谁人知。 (男)《四煞》

最最知心话,等到最后提,前途未可知,愿你记心里。 (齐)《二煞》

张郎人已去,我还在原地,遥望你身影,消失暮蔼里。 (齐)《一煞》《收尾》

(四)自读,析形象

放声自由朗读这折戏曲,体会莺莺与张生分别是的细腻感情和她的性格特点。

1.运用诵读技巧来帮助自己理解。

这折戏曲的基调是感伤哀婉的,诵读时注意节奏的停顿、重音、急缓等技巧。以【端正好】一曲为例:

读好停顿

①一般停顿。一是语法停顿,注意逗号,句号,问号的时间间隔。二是逻辑停顿,注意句节间的短暂停顿。

②句断意连。这是用气上是技巧,也是个别句子间的表意要求。就说诵读中两个句子虽然断了,但读时却要读出意义的照应。如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③读好重音。

为了表达的需要,有些句子中的词语需要重读,发音时吐字要有力量。 如“染”、“醉”、“离人泪”。

2.学生分享自己心中的莺莺形象。

学习小组之间相互交流,请中心发言人发言,小组成员补充。

(1)情节划分

本来《长亭送别》就讲莺莺一送别一件事,但作者为了淋漓尽致地表达莺莺惜别之情。又分多个场景逐一叙写,先从送别途中写起,写到_________ ,然后是__________,直到最后_________ 。

明确:长亭饯别,临别叮嘱,惜别目送

(2)赏析莺莺离别时细腻情感

明确:痛——恨——忧——念

送别路上三支曲《端正好》《滚锈球》《叨叨令》表现了莺莺因离别而生的痛苦心情;离别宴上,有对张生的依恋,表现在《上小楼》,有对母亲强行折散二人的怨恨之情,主要表现在《朝天子》;临别叮嘱时,有对张生的关心,主要表现在《五煞》,有以二人前途的担忧,主要表现在《二煞》;最后,张生远去莺目送,一种强烈的眷恋和思念之情油然而生,表现在《一煞》《收尾》。

(3)分析性格

明确:这一折突出刻画了莺莺的叛逆性格。在她心中金榜题名,是“蜗角虚名,蝇头微利”,不是爱情的前提和基础,因此临别时不忘叮嘱张生“得官不得官,疾便回来”,与老夫人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同时,她也深深的忧虑,明确地告诉张生 “我只怕你停妻再娶妻”,“停妻再娶妻”在男尊女卑的封建时代是有现实基础的。莺莺的态度突出地表现了她的叛逆性格和对爱情的执着。莺莺的离愁别很,是她对不能掌握自己命运的悲哀和抗争,而不只限于“儿女情长”。她的离愁别很中闪耀着重爱情轻功名、反封建礼教的思想光辉。

(五)品读,悟美点

静心默读这首词。要求从一个侧面(遣词造句,人物形象,修辞方法和艺术手法等方面),说说它的美妙之处。

1.意境美——情景交融、诗情画意的环境氛围

借助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凭借联想和想象,再现当时的情景。

交流示例 【一煞】莺莺情泪汪汪,怅然痴立,泪眼所见,暮霭渐起,如烟似雾,夕阳西下,古道苍茫,秋风萧瑟,禾黍飘摇,心上人骑着骏马渐行渐远,由清晰到模糊,直至变成小黑点最后消失,心儿也随着他远去。许久许久,莺莺还站在那儿纹丝不动,忽然一声骏马的嘶叫声将她惊醒,翘首远望,只有一片疏林,根本看不见张生的身影。

本曲就把莺莺恋恋不舍的思念之情和那时那景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给人一种凄美之感。

2.人物美——张生钟情之美、莺莺深情之美、红娘热情之美

从戏曲中的人物众多,就你最喜欢的人谈一谈理由。

示例 张生钟情之美:结合全戏可以看出张生为莺莺而“滞留浦东”,不去赶考,为了爱情,他几次险些丢了性命,直至被迫进京应试,得中之后,他也还是“梦魂儿不离了浦东路”,可见他对莺莺是一见钟情,矢志不渝。课文中也有借莺莺之口交代张生之情。【脱布衫】酒席上斜签着坐的,蹙愁眉死临侵地。【小梁州】我见他阁泪汪汪不敢垂,恐怕人知;猛然见了把头低,长吁气推整素罗衣。

3.修辞美——比喻,拟人,夸张,用典,引用,反复等

曲词中充分运用修辞格,可以说比比皆是,试着找一只曲子做点分析。

示例 【朝天子】就运用了多种修辞。“暖溶溶的玉醅,白泠泠似水,多半是相思泪”运用夸张、比喻、拟人,以厌酒来表现莺莺愁苦至极。“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既是引用诗句,而本身诗句又运用比喻、夸张、对偶,生动形象的表现了莺莺重爱情轻功名的叛逆性格。

4.音韵美——叠字、押韵、衬字、儿化音等

本折戏曲读来给人“满口余香”之感,试从遣词造句上做点分析。

示例 【叨叨令】叠字:煎煎熬熬、娇娇滴滴、昏昏沉沉、重重叠叠、栖栖遑遑。押韵:媚、睡、泪。衬字:兀的不、也么哥。儿化:车儿、马儿、花儿、衫儿、袖儿、书儿、信儿。这支曲子读起来就给人音韵的回环流转,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尽情抒发了莺莺离别时的痛苦心情。

《长亭送别》是一首真挚的抒情诗,是一幅淡雅的水墨画,是一支撩人心弦的离歌,它有忠于爱情重情重义的人物形象,有的“词句警人满口余香”的艺术语言,有情景交融、诗情画意的环境氛围,形成了所谓“花间美人”的艺术风格。

【反思与强化】

1.课外阅读《西厢记》全剧,进一步体会王实甫的艺术风格。

2.与《窦娥冤》比较,写500字左右的赏析文章。

猜你喜欢
长亭张生戏曲
戏曲从哪里来
戏曲其实真的挺帅的
望月
捣练子·春
用一生诠释对戏曲的爱
歌剧要向戏曲学习
雷打冬
雷打冬
张生题字喻客
木槿花西月锦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