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写作思维教学漫谈

2012-08-15 00:49石爱国
中学语文 2012年6期
关键词:蜜蜂中学文章

石爱国

2009年以来,江苏高考作文阅卷组“重拳出击”,废除“切入分”制,并“痛下杀手”,对那些缺乏思想性、不思创新,靠贴标签、玩噱头、说空话套话来凑字数的文章,一律低分处理,打破了部分考生甚至部分老师“作文要吃大锅饭”的幻想。一石激起千层浪,对中学作文教学的多层次反思的序幕已悄然拉开,人们纷纷质疑:中学作文教学到底怎么了?没有思维训练,那还能写出好文章来吗?

一、中学写作思维训练的现状分析

长期以来,中学作文教学最大的问题是过分注重作文形式的完美而忽视了作文思维的训练,训练的重点也只是在形式上如何“让人眼前一亮”而已。写作思维训练也只是停留在“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行文格式上。很多语文老师认为,一篇作文如果具备了通顺规范而又不乏名言警句的语言,具备了必要的比喻、拟人、排比、衬托等表现方法和手段,书写工整,卷面整洁,就算是一篇好文章了。在学生作文训练中,尽管也有关于立意方面的要求,但不是学生源于社会生活实践而分析思考出来的属于自己的见解,而是命题者先寓于题目或材料中的某个现成的显性或隐性的结论,这些所谓的见解,大多流于空洞,比如勤奋、自强、助人为乐、全面地看问题、继承和发展的关系等,这些观点可谓放之四海而皆准,容不得学生去思考去发挥。经过长期的“训练”,学生从中悟出的是什么呢?那就是,写这种文章根本就不需要太多的思考,只需举一些平时摘抄得到的现成的例子,然后说一大堆空话、套话就够了。在此局面下,学生视写作为畏途,因为他们没有也不容许有自己的观点,不会也用不着思考,没有也不可能有真情实感,没有也确实丧失了写作个性!于是乎,篇篇四平八稳,人人千篇一律,个个异口同声,如此写出来的文章,连学生自己读起来都有味同嚼蜡的感觉,哪还谈得上什么写作兴趣?

单从选材这个方面来看,就显得很单调很枯燥,可以说很多学生选材几乎是公式化的。高中生的生活是单调乏味的,他们每天只是重复地往返于学校与家庭的两点一线中,上学路上能遇到的天边云朵、路旁花草、熙攘人流等都已无暇也无心顾及了,至于什么国家大事、国际风云,即使想了解一点的学生,也只是当新闻一看而过,或者是一笑而过。这样,因为对平时已经占有的素材缺乏思考,写作时就只能生搬硬套,挂羊头卖狗肉,甚至胡编乱造了。因此在高考阅卷现场很容易就能看到那么多相似的人物和故事:好老师都是两鬓斑白,窗前映着的都是他批阅作业的身影;父母的爱主要通过泡牛奶、削苹果、到学校送饭以及不计较孩子的成绩掉队等事情来表达;最离奇的就是每次高考作文中都有大批学生“父母遇难”或“父母离异”事件,借用江苏高考作文阅卷组长何永康教授的话说,这样的作文已经“很不讲道德”了!

可见,对中学生写作如果没有专门的、操作性较强的思维训练,学生就不会有怀疑和批判意识,没有写作的创新意识,也就写不出健康、活泼而又富于时代感的文章了。

二、国内外对写作思维训练的一些有效尝试

目前,欧美等国对学生思维能力和探究意识的培养都很重视,并进行了一系列有效的探索和实践。比如“头脑风暴”写作思维训练法,就是一种被广泛运用并行之有效的方法。

“头脑风暴”又称“智力激励法”,最初是由美国现代创造学奠基人奥斯本提出的,后被广泛用于中学写作思维训练中。它是一种对所提出的设想、方案逐一质疑,并最终发现其现实可行性的一种思维训练方法。这是一种集体开发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其精髓是刺激和引导学生去探索写作内容及其多种可能性。通常的做法是,在开始写作时先用尽可能多的词语记下所能想到的东西,哪怕是这些想法一闪而过又出现另一种想法,然后根据所列出的写作内容要点进行分类、选择、组织。这种训练法的要点是:自由畅谈、延迟评判、禁止批评、追求数量。“自由式写作”则把写作当作是一种自我发现的手段,而不仅仅局限于交流目的,鼓励学生把想到的内容全部写下,不用考虑文法问题,要求不停地写上十多分钟,如果想不出要写的话就重复写上“我想不起什么”,直到头脑中想起什么,再把它写下来。

这类思维训练方式的特点是给学生写作以充分的自由,教师不提出也不去暗示文章的主题或立意,也不对体裁、题材、篇幅、语言等方面提出具体性的要求,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内容和主题都不是固定的,提供的仅仅是一种思路,有时甚至仅仅是个人思考问题的一个角度,或者是仅仅罗列一些事件。这些训练可以促进学生发现个人经验中有用的细节,促进他们想像能力、洞察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养成良好的写作思维习惯,为以后完整而规范的创造性写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国内,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许多业内人士和一些致力于写作教育的有识之士广泛地参与到写作思维研究的队伍中来。青年作家许国泰先生提出了“全息思维魔球”(即“信息交合论”)的概念,他曾在一次会议的现场,运用这种“信息交合”的方法,从重量、体积、长度、截面、弹性、直线、银白色等10个方面,把曲别针的用途演化出成千上万种,当场击败日本学者村上幸雄,令人叹服。他认为,写作是作者对自己掌握的信息进行重新认识和联系的组合过程,个人在对所占有的素材(信息)进行加工并提炼形成作品时,构思的速度与质量则是第一要素,因此推衍出了一种写作“快速构思法”,他甚至很自信地认为“创意可以批量生产”。最经典的是,他曾对杨朔的著名散文《荔枝蜜》的写作思维作出反推,他认为杨朔写作前一定想过这些内容:蜜蜂是画家的爱物;蜜蜂会螫人;蜜蜂螫了人,自己也会死去;蜜蜂趁着月色还采蜜;蜜蜂成群结队在白色的蜜蜂大厦飞进飞出;蜜蜂在蜂箱隔板上蠕蠕地爬;蜂箱里有身体长的黑褐色蜂王;一窝蜂一年可产几十斤蜂蜜;蜜蜂最爱劳动、四季不闲;蜜蜂酿蜜多,吃得少,从不争;蜂王可活三年,工蜂最多活六个月;蜜蜂很懂事,活到限数自己悄悄死在外边……这便是成功的写作思维的巨大魅力。

这种方法在中学写作教学实践中效果甚佳,天津南开中学田家骅老师,把许国泰的“思维魔球”用于作文教学,结果大面积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经他推荐的学生习作在大小报刊发表、获奖就有30余篇,他本人也编写了写作专著《中学生快速作文大全》。

近年来,关于写作思维创新方面的研究课题也是层出不穷,如2008年由“天星教育”杜志建先生推出的《疯狂作文》曾经轰动一时,他提出的写作指导的核心理念是“多元化吸收、放胆式表达、教练型指导”。另外还有湖北尹新华老师的《中小学生“如影”作文实验与研究》,用课题主持人尹老师的话说,这是一种“全新的、可操作性很强的、系统的作文训练,是培养学生按照一定的思维构建作文,通过联想和想象,运用语言文字的描述,合理地安排文字,自然而有个性地在文字中流露出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使读者阅读后,文章的内容能像电影一样细腻而逼真地在读者眼前再现出来,能让读者在内容上有准确而深刻的体会,在情感上发生碰撞,在思想上能与之共鸣的作文方法。

古人认为文章是“物、意、文”的结合,当从某客观事物中产生出属于自己的思想的时候,写作思维便成功了。写作思维训练,就是要引导学生围绕某个问题寻找四通八达的联系,就是引导学生打开写作思路,让思维在与无限丰富的客观事物与现象的碰撞中产生新的火花,并最终追求“最好的那一个”。

写作思维能力的训练,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动笔前思如泉涌,动笔后方能如行云流水。

猜你喜欢
蜜蜂中学文章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在多解中学创新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蜜蜂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蜜蜂
蜜蜂
蜜蜂谷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