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共同成长中的作文教学

2012-08-15 00:49刘玉舟
中学语文 2012年30期
关键词:新课标文章作文

刘玉舟

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如何教作文,如何写作文,困扰着众多的老师和学生。2006年安徽省实施了新课程改革,这对于我们广大语文教师而言,是一个作文教学改革的绝好契机。“新课程”提出了“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提出了“关心生活,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的总目标。新课标理念下的作文教学要求教师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充分尊重和相信每一位学生。“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组织引导学生互相帮助,体验生活,用心灵观察人、事、景、物,用心灵感悟人生,学会将自己的真切的思想和情感倾注于作文的字里行间,变被动写作为自主参与,实践探究,创意写作,还原作文教学的本色。笔者认为依据以上“新课标”的精神内涵,指导教师进行作文教学,指导学生进行作文训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创新。

一、切实转变教师作文教学的观念和方法。这就要求广大语文教师加强理论学习,用课改新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

1.认真学习“新课改”理论,及时了解最新教育动态

加强理论学习,用课改新理念武装语文教师的头脑。语文老师不仅要积极参加有关“新课改”的培训活动,还要结合自学深入学习教育部关于课程改革的精神,有选择有重点地学习一些理论著作。此外每位语文老师还应坚持阅读一些语文教学研究刊物,并加强校际交流,及时了解语文教学的最新动态和语文课改趋势,开拓视野,拓宽语文教学思路。

2.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克服在作文教学中忽视主体的毛病

语文教师要避免在教育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对学生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在作文教学中要注重联系生活、多开展探究性学习,注重作文技法的指导,遵循“以学生为本”的思想。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和人格个性的发展。

3.要正确认识语文教师的主导功能,做好组织引导工作

从“新课标”提出的基本理论来看,语文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是与学生彼此平等的沟通对象。语文教师应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激发者、引导者。所谓激发,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所谓引导,就是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在大量的作文实践中掌握作文创作的规律。

4.以经典课文为模本,在讲授中渗透作文教学

课文教学和作文教学是互为一体的,它们互相依存又互相补充。语文课本上的文章都是经过沉淀的经典性文章,是学生学习的范文。教师可利用它们指导学生作文,例如教授议论文写作时,可比较《劝学》和《过秦论》的不同特点,这样就使学生对议论文写作有了直观感受。又如,可根据课文内容阐发新的观点,学习了鲁迅的《拿来主义》后,教师可布置写作《当今生活中的“拿来主义”》,《“拿来主义”新解》等。再如学习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在教授这一课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体悟史铁生对命运、对生活、对世界的无限热爱与深沉思考及真诚亲切的人生态度,再将这种感情渗透到作文中。通过以上引导学生内心必会有所感触,于是就有了想要表达的渴望,这也是激发学生创作欲望的一个途径。

5.进一步完善作文评价机制,关注学生作文的全过程

学生的个性存在差异,他们对写作材料、观点感情、文章体裁、语言风格的选择是不尽相同的。教师在进行作文评价时,应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凡真正下功夫写作的学生,都会产生一种期盼心理,即希望自己的作文能得到老师的肯定。所以在批改作文时,应注意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哪怕是微小的突破,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6.鼓励作文创新,突显学生个性

造成目前学生作文没有个性、缺乏创新的很大原因是由于学生的创作自由被限制了。作文是精神产品,独创是作文的真正价值之所在。有独创才有个性,而越是个性化的东西,才越能打动人。笔者常鼓励学生在选材、立意、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等方面,大胆创新。打破旧的条条框框,给学生充分的创作自由。这种自由就是学生的情感不受禁锢,真实地袒露自己的内心。让学生大胆地“我手写我口”抒自然之情,显自在之趣。只有这样,学生的作文才能大放异彩,突显个性。

7.开展有益的课外活动,促进作文教学

我校积极利用班刊和《青弋江》杂志,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写作能力,感受创作的快乐。创办这样的班刊、校刊,学生可亲自参加撰稿、编辑、排版、装订等工作,既锻炼了能力,又提升写作水平。此外可经常性地举行一些课外活动,例如举行演讲比赛、作文竞赛、辩论会等,动员学生参与,积极写作,这样学生的写作热情得到了最大限度的释放,也更好地挖掘了学生的写作潜能,促进了作文教学的发展。

二、大力提高学生作文训练的新度和效度。只有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才能提高作文训练的创新度和效率

1.多观察生活,把生活作为创作的源泉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充实,才会表白出、抒发出真实的深厚的情思来”。二十一世纪的经济全球化,生活多元化,都应撼动学生的心魄;生活中缤纷的色彩,交织的音响,多彩的图画,都应涌上学生的心头,涌上学生的笔端。令人遗憾的是,较多学生对周围的一切都无动于衷,认识肤浅,思想冷漠,对生活中的真善美缺少发现的目光。如果对人生的感悟如此苍白,生活的情感如此荒漠,行起文来怎么会有怦然心动、一吐为快的冲动呢?为此,我们要因地制宜,创设条件让学生投入生活,拥抱自然,深入社区,走进农村,学生直接面对沸腾的社会生活,面对瞬息万变的世界,才会对自然、对社会有直接的印象,深刻的体验。学生一旦对生活有了独到的发现,有了深刻的领悟,才能写出贴近生活的好文章。

2.聚沙成塔,注意语言、词汇的积累

语言是写作文章的建筑材料,要有意识的积累,聚沙成塔,建立自己的词汇宝库。文章语言要准确、生动,丰富的词汇积累是重要前提。所以对那些富有表现力的字、词、句、段要重点记忆。

如果词汇不足,语言贫乏,那么临到写文章时,必是捉襟见肘,连准确的基本要求都难以达到,文采更无从谈起。那么,怎样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呢?首先,要善于学习课文中的语言材料,那些富有表现力的字、词、句、段要积累。其次,要赋予语言生活气息,就要把语言还原于生活,应在生活中提炼语言。人民群众的语言简练、干脆、清楚,很值得学习。中外许多作家也都很重视学习人民群众的口头语言。最后,在课外阅读中,对自己喜欢的语言,要能大体理解它的意思,摘抄下来。我们可以从中吸收很多优美的词句、成语、典故、警句妙语,以丰富我们的语言材料库。

3.写作要有充沛的情感

文章是真情的流露,没有情感的文章苍白无力,也无法感动人。写作中除了要有丰厚的材料积累外,还必须有情感的积累。只有作者的情感积累丰富,写作才会情到笔至,妙笔生花。例如杜甫对诸葛亮十分景仰,写过不少专门颂扬诸葛亮的诗,其中的一首《蜀相》,充分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思慕之情,尤其结尾那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把诗人对景仰者的极度痛惜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样,朱自清的《背影》写得感人至深,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作者真实地反映了父亲对儿子的挚爱和儿子对父亲的深情。“新课标”也指出:“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避免为文造情。”然而真情从哪里来?所以我们要想到主动关心他人,体会老师、家长、同学的关心、爱护和帮助。情感体验多了,对生活感悟深刻了,我们的感情也就丰富了。感情丰富了,就能做到“写山情满于山,写海意溢于海”,作品也就富于生命力了。

4.厚积方能薄发,素材积累不可缺少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写文章必须有充足的材料,没有丰富的写作素材,又怎么能写出高质量的作文呢?丰富的材料积累是写出上乘佳作的必要条件,只有厚积了,才能薄发。材料来自平时的积累,清代的蒲松龄在自家门口专门设置了一座茶亭,欢迎过往的客人前来饮茶休息,听他们谈奇闻轶事,为写作《聊斋志异》积累了大量的材料。语文课文中天文地理、古今中外、名人逸事、凡人琐事都有涉及,只要作一番整理分类,不少内容都可以成为写作的材料。“新课标”要求“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养成随手记写的习惯,用日记、随笔、周记等形式将观察、体验、感受到的有一定意义的材料纪录下来。这样才能写出充实具体,思想感情真实健康、新鲜活泼的文章来。

5.重视创新思维能力的养成

“新课标”指出:要“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创新,发展创造性思维。”作文是思维成果的展示,作文创新首先要思维创新。作文思维创新,能使文章思想独到、新颖而深刻。

首先,要学会逆向思维。作文要写出新意,往往要打破常规,用逆向思维去审题。逆向思维在古代称为“反弹琵琶”。让思维沿着与正常思路相反的方向推进,从相反角度和方向审视题目、思考问题,往往能得出新观点。例如,“近墨者黑”是一般人的观点,但也有人从逆向提出“近墨者未必黑”,没有否定一般人的观点,而是从反面进行补充,使之完善。逆向思维能引导作者步入新境,写出有创意的文章,给读者以出乎意料而又耐人寻味的启迪。

其次,要学会多向思维。多向思维,即从材料或题目的内容多方面去阐述,注意对事物的正面、反面、侧面等诸多因素进行考察,从而写出别出心裁的文章,所以多向思维又叫发散思维、开放思维、求异思维。学生应学会多方位思考,多角度立论,深入挖掘题目的含义,从而提出新思路、新方法。“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四个不同的几何图形,有人看出了圆的光滑无棱,有人看出了三角形的直线组成,有人看出了半圆的方圆兼济,有人看出了不对称图形独特的美……生活是一个多棱镜,总是以它变幻莫测的每一面,面对生活中的每一个人。不必介意和别人的观点不同,不必担心自己的思维偏差,坚信自己的眼睛,用敏锐的视角去注视这个世界,用善感的心灵去体味这多彩人生。

总而言之,在“新课改”背景下的作文教学,我们必须围绕学生这个主体,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能动性,让学生从课堂走向生活,让学生有真实的写作体验,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从而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技能。这就需要广大语文教师变革教学思想,按照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努力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鼓励创新,发展思维,让学生的个性得到表现和发展,使他们在乐思善写中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

猜你喜欢
新课标文章作文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做好深化国企改革大文章
初探新课标下高中英语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