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文珍
语文课提倡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结合,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引领学生听、说、读、写课文的语言文本,去揣摩、掂量、咀嚼、玩味、感悟语言文字背后所隐藏的哲理、情感、审美、意蕴、情境等,并且适当延伸,让课堂上有着浓厚的语文氛围。通过作品阅读和欣赏,体验文章中的意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了解人性的“真、善、美、假、丑、恶”等品质,特别是中华上下五千年流传的文学作品的精华,值得当代的教育工作者和中学生去感悟其中的哲理,欣赏文学作品的“形象美、意境美、人性美”。
笔者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十多年,在多年的毕业班语文教学工作中,经常思考一些共性或个性的教学事例,比如:当前,中学生对语文学习普遍感到困惑。《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出:教育的主要职责之一是让学生对获得有用的知识本身发生兴趣。因此教师必须利用各种语言环境因素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在平常的语文教学中,教师根据文学作品内容模仿的场景,飘逸的手势,领悟哲理产生的传神的目光,心灵感受的动感音符,都给学生带来赏心悦耳的感受。开展课堂内外文学作品的阅读活动,培养学生欣赏优秀文学作品,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语文的热情和兴趣,使学生进一步领悟文学作品的蕴藏的哲理。
文学作品是以情动人的,情感是文学形象的要素。阅读文学作品是把诉诸视觉的书面文字转化为听觉的有声语言的活动,经过作者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加工,使之形于声,具有强烈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把读者带入作品的情境中去,观照时代风云变幻,了解历史变迁,洞察世人心灵,领悟深刻道理,从而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方面受到启示,得到教化。
优秀作品创造出美的形象,给人以美感享受;诗歌是最善于直接表现情感的一种文学体裁。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诗人描绘了一幅白雪盖地,人迹罕见,天寒地冻,鸟兽绝迹的肃杀冬景。在这样寂静的背景中,一个孤单的老渔翁独钓寒江。这意境是美的,描绘出一种空间寂寞的气氛,曲折地表现出诗人在政治革新失败以后坚贞不屈和孤傲的性格。在教学中,我运用多媒体辅助设计诗歌教学,在天寒地冻的冰川雪地配以悠扬的音乐,使学生感受到寒意袭人;然而一个戴着斗笠的老渔翁垂钓于江中的场景出现则震撼学生的心灵。文学作品的阅读有春雨化泥之功,它使语言的魅力潜入学生的每一个毛孔,把作者的情感和思想真实地再现,把作品中的哲理融化在学生的血液中。
我国古代的唐诗宋词鼎盛时期,造就像李白、杜甫、苏轼和柳宗元的唐宋诗词“八大家”。他们的诗歌或词脍炙人口,源远流传数百年,作品创造的意境和蕴含的社会哲理为后人所传诵、借鉴和考究。一般的文学作品也可能创造意境来,如:鲁迅先生的某些小说、杨朔的某些散文;然而抒情诗创造的意境是内情和外境的和谐统一,它们的表现手法的“情景交融”、“寓情于景”和“借景抒情”等。诗人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现出具有一定普遍性的人们的思想情感或生活意趣,表现出一定时代、一定社会、一定阶级的人的思想情感和审美理想。如:元稹的一首《行宫》:“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这首五言绝句,极其精炼地描绘出在寥落、寂寞的行宫里,被禁多年已丧失青春的宫女们正在百无聊赖地追忆昔日的繁华富贵。作者表达了对不幸宫女的深切同情,对往昔繁盛的无限怅惘,其中也蕴藏着对似水流年,人世沧桑的慨叹。
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合理而科学地创设语言情境,同时借助多媒体辅助文学作品的教学,师生双边的教学活动,通过辩论或对比等形式,共同探究文学作品所蕴藏的人性哲理。中学语文教学收集的文学作品内容丰富,在现行中学语文教材中,散文、诗歌、小说、戏剧等文学作品占大多数,它们是文学艺术宝库中的珍品佳作。即使是议论文、说明文,也多是思想性、艺术性较强的上乘之作。这些都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极好教材,语文教学中的美育过程是学生对作品所创造的艺术形象、艺术意境进行感受、体验、领悟、理解、玩味,得到赏心悦目,怡情养性的审美享受和思想认识、道德情操等方面教益的过程。语文教师在按照教学规律组织教学的同时,也应注意将美学教育规律渗透其中,指导学生去感受美、判断美、创造美,不断提高鉴赏能力,从而树立起正确的审美观、人生观,热爱美好的生活,创造美好的生活。
如:我在讲授《杨修之死》课文时,让学生预习课文,整理论据,分析杨修之死的前因后果。通过分组辩论的形式,提出辩论双方的观点立场,从而更好理解历史现实中的曹操在《短歌行》吟出的体现他重才和雄才大略诗句:“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另一方面从《杨修之死》呈现曹操人性的丑恶一面:妒才、多疑、阴险等性格。辩论双方通过“分食塞北酥饼事件”,抓住“告发曹植阴事”、“教曹植斩门吏闯城门”和“为曹植作《答教》”三件事;同时结合历史上的曹操“爱才、惜才、重才”的本性,分析杨修被斩的原因。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已经深入研读了文章的内容,认真探究了人物的性格,深切了解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因而体会到作者的写作目的,领悟到文章所蕴涵的人性哲理,得到一次深刻的性情修养的教育。
总之,语文教学只有引导学生发现自然美、认识人物美、体会人性美、欣赏艺术美,才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在美的殿堂里生情悟道,对所学知识愉悦耳目触发情思,从而形成整体创造能力,通过文学作品的阅读、欣赏和鉴赏,领悟人生哲理、领悟社会历史哲理和探究人性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