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晓艳
(中共铁岭市委党校)
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都不是自发自流的产物,都必须通过主动积极培养的途径来实现。怎样做才能培养国人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呢?我们借助多种启示感悟到三条对策:端正态度,提高素质,发愤自强。
首先,要端正对传统文化的思想态度。英国哲学家罗素说过:中国至高无上的伦理品质中的一些东西,现代世界极为需要……若能够被全世界采纳,地球上肯定比现在有更多的欢乐祥和。罗素推崇的中国伦理品质是什么?就是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现在国内涌现的国学热、国际涌现的孔子热,都是以探讨仁爱、民本、诚信、正义、和合、大同等思想的时代价值为基调的。要提升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首要任务是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下来、延续下去。五千年的中华文化构成全民族的血脉、灵魂和精神家园;作为炎黄子孙,我们理所当然要主动学习吸纳。读大学时,我们班插入一名来自台湾的同学。他用的都是繁体字,说话很考究,每逢论及国语我们都讲不过他,感到很难堪。这件事表明:台湾学生的国学功底比大陆学生深厚扎实得多;因为台湾开设的国语课不仅门类宽泛,而且从未间断过。
其次,要端正对外来文化的思想态度。世界上的任何文化都有长处,我们要发展创新,就必须汲取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中华传统文化本身就是融多元为一体的文化,开放包容、兼收并蓄,始终构成它的主流。汉代与唐代、佛教文化与伊斯兰文化被吸纳。宋代和明代,阿拉伯文化、波斯文化又大量传入。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因而我们应当进一步端正对外部文化的思想态度。怎样做才算是正确的呢?一是摒弃排外意识,积极主动地吸收外国文化的精华,使之为我所用;二是摒弃照搬意识,既要剔除其反面因素,又要改造其适用成分。这两点,也是我们自觉自信的重要标志。
再者,要端正对现行文化的思想态度。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创造的富有民族特色与时代气息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成今人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根本标志,它的四大部分都属于继承与创新的科学结晶,非但不能等闲视之,尤其不能漠然置之。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和雷锋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奥运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都是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因子,都是由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培育的鲜花。朵朵鲜花无不渗透着一脉相承的精髓,由此充分显示了民族的特色;朵朵鲜花无不吸取着多边转化的营养,由此充分激发了时代的气息。
胡锦涛的“七一”讲话和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谈及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培养时,都把提高民族素质放在基础的位置,文化建设中提升全民族文明素质的任务迫在眉睫。人民群众固然是历史的创造者,可在不同民族或同一民族的不同时代,群众创造历史的能量也有大小之分。民族素质高创造力就强,民族素质低创造力就弱。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必须围绕民族素质的提升狠下功夫;如若不然,我们的国际竞争力就会大打折扣。
就现实情况而言,民族素质的提升应从诚信道德抓起。近几年频频发生的问题奶粉、地沟油、瘦肉精、染色馒头等事件引起社会公信力的下降。几十年前没人讨论“一个老人倒地该不该扶”的问题,现在居然成了疑惑。凡此种种绝不能听之任之。诚信道德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抓诚信道德建设的基本手段之一就是搞好“人无信不立”和“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传统文化教育。为了加强道德监督,还必须借助舆论力量鞭策人格修养。
就长远需求而言,民族素质的提升应从学校教育抓起。目前学校教育中那种重才轻德、重分轻能、重西轻古偏向构成提升民族素质的严重障碍,只有切实更新教育思路才行。教学内容中需剔除应付考试的东西,加大传统文化课的分量。比如小学课纳入《三字经》,中学增添古文和古诗词篇幅等。教学方法上需倡导孔子的“学思相应”观,废除填鸭手段,启迪学生思考运用。传统文化坚持以德为先,加强传统文化教学也有助于克服重才轻德之误。
就要害节点而言,民族素质的提升应从家长形象抓起。幼儿启蒙由家庭始,《三字经》中“养不教,父之过”的那句话,就是强调家长教育子女的责任感。现代家庭孩子极少,长辈的珍爱心理不足为奇,可对由此造成的伦理危机则不能熟视无睹。将孩子捧为小皇帝,长者甘做他的奴仆,实属颠倒天伦的蠢事。孩子上学后,有些家长身教太差,有意无意地领歪道,等到“宝贝疙瘩”犯罪了他们才傻眼了。要改善家庭教育,必须给家长补传统文化课。
一是要发动自强之机——改革文化体制。体制是管根本、管长远的,只有深入改革文化体制,才能解放文化生产力,满足民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我国人均GDP现已超过4200美元,文化消费进入快速增长期。据此测算,国内每年的文化消费水平应在4万亿元左右,可是实际消费只有1万亿元。这说明我们的文化消费潜力广阔而深厚。这潜力注定转化为发展文化产业的巨大市场。随着巨大文化产业市场的开拓,文化自强目标的实现就顺理成章。
二是要擎起自强之翼——发展文化科技。科技与文化历来如影随形,科学技术的每一次重大进步,都会给文化的表现形式、传播方式、发展样式带来革命性的变化。在古代中国,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创造,使人类思想文化的表现和传播摆脱了时空间局限,成为人类文化发展史上的重大里程碑。在当代世界,全球的数字技术、网络技术迅猛发展,不仅为思想文化的表现和传播提供了全新载体,而且催生了全新的文化业态。足见,文化自强离不开科技支助。
三是要扎深自强之根——培养文化人才。文化自强离不开专门人才的拼搏与奉献。无论是文化元素的提炼升华,文化潮流的引领带动,还是文化艺术的再创造再发展,都与人才息息相关。人才强则文化强,人才辈出的时代必定是文化兴隆的时代,我国春秋战国树起的文化高峰,正是诸子百家交织争鸣的结果。我们要实现文化强国的宏伟夙愿,便不能不造就一批世界拔尖、声望深远的统军人物,便不能不培养一支承前启后、勇于并善于发明创造的人才队伍。
[1]云杉.文化自觉 文化自信 文化自强.求是论坛,2010-9-8.
[2]王能宪.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文化自觉”.人民日报,2011-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