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艳
(徐州市沛县龙固中学)
论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减负增效
◆王 艳
(徐州市沛县龙固中学)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社会的发展对其教学效果的期望越来越高。但当前,很多学校的语文课时相对较少,普遍存在着工作量大、教师累、学生苦、负担重、效率低的现象,非常矛盾。从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入手,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
语文教学 减负增效 教学效率
语文教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负担,是当前迫在眉睫的任务,根据个人多年教学工作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简单的探讨。
良好的教学氛围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与学习的乐趣,提高学习效率,使知识教育与能力培养融为一体。在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里,学生心情愉悦,积极思维,敢于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不断产生接收知识与发展能力的兴趣。如教学课堂可以以歌唱、游戏、竞赛、表演的形式进行……不断激发起学生的兴奋点,让学生觉得学语文非常的快乐。如学习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文时,导入新课时,我先让学生欣赏王菲的歌曲《明月几时有》,对于流行歌曲,学生们都非常喜欢,有的还跟着唱起来,课堂顿时沉浸于富有诗意的文学氛围中,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已经被充分地调动起来。朗读环节,我又给课文配上音乐,使学生的视觉与听觉相通,集中学生朗读、倾听的注意力,同时教师进行品词评句,激发美感,水乳交融的境界自然达成,学生由此插上想象的翅膀,自由联想,真正体会了诗人“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的心情,进而与作者的思想达到情感上的共鸣。根据歌词背课文,实现了变“苦学”为“乐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达尔文也有“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的名言。教给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远胜于学习知识本身。很多学生不会学习,主要是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对此教师要努力创设条件,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如写作练习,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揣摩课文范本,根据写作要求进行模仿练习,思考如何布局全篇,通过实践练习,逐步掌握写作技巧,从而转化为自己的能力。
教育要现代化,首先教学手段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作为新时代的语文教师,不能因循守旧,停滞不前,消极抵制,一定要敢于突破旧思想、旧想法,大胆创新,大力改善教学手段,以教学手段的改进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根据多年语文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多媒体手段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得力工具,具体表现如下:第一,在导入环节,以视频影音资料的形式进行新课导入,会让学生对学习的内容具提前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语文学习活动中。第二,在语文教学中,教材本身具有的教学信息非常有限,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与教学的需求,如果课堂上引入多媒体,则会对教学信息进行有效补充与拓展,发挥较强的促进作用。如在教《旅鼠之迷》这篇课文时,我先摘取中央电视台“动物世界”栏目中有关旅鼠的视频让学生观看。真实的画面,优美的音乐,主持人充满磁性的嗓音与抑扬顿挫的解说,等等,这些都深深地吸引着学生,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详细了解了旅鼠的生活习性,提高了课堂效率。
课堂练习是巩固学生学习效果、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课堂作业如何做到“巧”而“精”值得我们研究。我认为,练习并不在“多”,关键在于“巧”,要做到巧学精练必须坚持一个原则,反对三种偏向。所谓一个原则,即布置作业要立足于教材与学生实际,紧扣重点,突破难点。所谓三种偏向,第一个偏向,是反对让学生机械重复地抄写生字、句子、段落等;第二个偏向,是反对无的放矢的练习,如作文课上教师的“心血来潮”,学生“没话找话”地乱编作文等,老师的不负责任与学生的应付会让学生完全丧失学习的积极性;第三,是反对资料泛滥。尤其是期末统考、毕业会考复习时,很多教师都是以“题海”战术为主,总担心学生这没学到,那也没练完。精巧的练习要夯实基础,培养能力,以重、难点和易误点为突破口,练知识的迁移能力,做到精练需要教师深钻大纲、教材,精心筛选、优化组合练习题,使其真正达到举一反三、以“一”当“十”的目的。如复习《说明文的阅读》时,我以“练习-点拨-练习-小结”的模式安排课堂教学,上课时先选择一篇有代表性的说明文进行阅读练习,然后一边评讲,一边梳理阅读的知识点与易误点,并教给学生解题的思路,进行专项训练,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对象、说明特征等一一突破,最后进行综合训练。
在学生交流探究过程中,教师及时给予评价点拨,会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引向更深处。评价不能只停留在单一的“好”“真不错”的表扬上,而是要鼓励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入境、入情、入理,悟出自己的独特理解。要真正实现评价的效用,教师在教学中要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仔细观察学生的学习活动,随时掌控交流探讨的进程,寻找评价时机,在学生心里有而又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时候出手。点评要有新意,不能泛泛而谈,要开渠引水,清淤导流,不能固定模式,要有“引他山之石”、让学生茅塞顿开的作用。如果用“画龙”表示学生的交流探索,那么教师的点评就是“点睛”。同时还要注意教师的评价要关注到不同层次的学生,特别是对那些“后进生”,更要激发兴趣,树立自信。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进步,都能够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总之,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自身素质也在提高、发展,相信只要我们不断改进教学手段,辅以多媒体技术,课堂教学效率一定会提高,初中语文教学也必将开辟出一片崭新的天地。
[1]蒋雷云.让探究式教学走进语文课堂[J].科学教育研究,2007.
[2]郝志军.课程改革与探究式教学的研究[J].山东教育,2002,(12).
[3]陆素萍.有关初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J].语文学刊,2007,(05).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5]徐学福,宋乃庆.20世纪探究教学理论的发展及启示[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