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横港学校 赵焱枝
大量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表明,图式理论对于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从阅读理解的过程来看,文字信息的输入是最先的环节,接着是学生从其大脑中将所存贮的信息中寻找的图式的过程,只有学生在已有知识中找到能与输入信息相匹配的图式,才能完全理解材料的内涵与外延,否则理解上就是片面的,甚至于是完全不理解的。笔者从事初中英语教学多年,对于阅读课教学,笔者一直倡导学生通过主动的“猜测——证实”的过程来完成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其实这就是基于“图式理论”的教学,本文笔者对该问题和大家一起谈谈基于图式理论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一般步骤,总结教师在阅读课教学中的主导性作用。
学生不是空着脑袋来学习和阅读的,学生在其大脑中对某类具体的实物有着与之相对应的图式,导入的过程就是最大程度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和欲望,充分调动其寻找并准确找到图式的过程,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和进步,阅读课教学不应该停留在传统的单一化文本教学模式阶段,应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如利用与阅读内容有关的图片、动画等等背景知识,构建多元化的教学形式,通过这些与主题相关的静态、动态资源的导入,有效地消除学生对阅读课题的陌生感,引起其无意注意,有利于其从头脑中调出与课文有关的知识体系,教学实践经验表明图式一旦被有效地激话,学生能自然地想到组成该图式的某些成份,并逐步地向外发散,形成对全文阅读的兴趣。
大量教学实践经验表明,在调动了学生阅读兴趣后,接下来应该是让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有大致的了解,整体性的把握是正确理解信息的前提,而这一过程教师不应该是旁观者,应该输入一定的信息丰富学生的原有图式,这个过程可以是动态的、直观的,兼视、听等多种感官为一体的信息输入,也可以是与课文主题内容相关的具体问题,但不管哪种方式,都应该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但又略高于学生原有认知,让学生带着一丝疑惑感知阅读材料,基于原有图式进行一定程度的猜想,这一个过程看似模糊地领略文章大意,进一步生成要细看、深究的学习欲望。
相对于前面两个教师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进行有效学习内因调动的环节而言,学生快速略读课文就是自主探究的开始,通过对文章快速地阅读,学生对前面猜想内容的正确度进行自我监控,调整不正确的猜想,形成新的预测和文章的主要线索,整篇文章的文本框架在大脑中得到有效地构建。
在文本框架建立以后,是不是文章中的每句话都要认真去阅读,到底哪些问题应该认真阅读呢?从阅读理解的一般考题来看,在文本后面通常都设置了几个问题,这些问题即是精读的关键点位,对于平时的阅读课教学,教师应首先对阅读材料的内容预先进行认真的分析,事前有针对性地设计出具有牵引性的问题,确保学生能够带着问题认真地阅读课文中的重要语段,实现重要信息的有效提取,进一步加深对材料的理解,构建出与文章相匹配的形式图式。
具体的阅读课教学过程中,一旦学生与主题相关的大部分形式图式被激活后,学生的认识就达到了一定的深度,对作者的写作意图之类的文章内涵就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我们应该意识到学生个体差异的客观存在,因此每个同学的图式激发程度是不一样的,因此对问题的理解程度也是不一样的,为此,需要对图式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讨论,这是对学生图式进行重组的过程,通过对文章中的信息进一步地逻辑推理,从更深的层次来理解课文的内涵与外延,形式图式也得到进一步丰富,所有疑团得以解开。
从教育的功能性来看,各个课型的教学不应该是孤立的或是刻意的,对于阅读课教学亦是如此,应充分挖掘阅读课的功能作用,在具体的阅读活动后,学生的图式得到了丰富,此时,学生的大脑里有了较为整体性的认识,应该趁热打铁进行有效地拓展,其形式上可以要求学生进行文章复述、改写或评价等等后续教学活动,让新形成的图式有运用空间。
相对于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而言,基于图式理论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带来了教学效果的提升,从上面的教学实践步骤来看,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及任务都发生一定程度的转变,教师在利用图式理论指导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了充分地发挥,同时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变阅读为“悦读”。
[1]马建锋.图式理论在牛津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研究与评论,20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