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盛秋
(昆山国际学校)
赏识教育下勿忘培养孩子的受挫能力
◆马盛秋
(昆山国际学校)
作为老师,与家长在交流其孩子的不足时,曾有不少家长不断地提醒我,“我们家的孩子是需要鼓励的。”言下之意很清楚,那就是“老师,看看我孩子的优点吧,你会发现我们家孩子也很棒的。”那么我们来看看赏识教育之下的孩子与我们这一代有什么不同吧。是的,他们比我们这一代人有活力,他们比我们这一代人更自信。但是,我们也会发现,他们比我们这一代人脆弱了许多。因为和家长吵架而离家出走的孩子屡见不鲜。因为感情受挫折、学业压力,结束自己生命的高校学子不在少数。此时,我们不得不反思,是不是没有把握好赏识教育的度,让我们的孩子在赏识中过分膨胀,以至于当挫折来到的时候,他们发现自己原来那么无力,于是变得不堪一击。所以,我们应该意识到当我们在赞扬、夸奖孩子的同时,不要忘了给予他们一些小小的挫折,让他们变得坚强起来。当然,要改变这一现状,我们还得追本溯源,看看我们的在赏识教育过程中走进了哪些误区。
1.许多家长往往只看到孩子的优点,不能正视孩子的错误。当孩子在学校里和同学发生争执,或动起手来的时候。我们的家长常常会说“我的孩子很讲道理的,应该不是我们家孩子的错。”“我的孩子以前从来没有和人家打过架啊,肯定是有原因的。”于是家长们努力的帮助孩子找到犯错的理由,为孩子解脱。久而久之孩子就有了这样的观念:我没错,要错也是别人的错。试想,一个自认为自己永远是对的孩子将来怎能面对来自他人的批评,又怎能正确地面对自己犯下的错误呢?这样的孩子即使因为犯了错受到了批评,他也只会认为是他受到了不公的待遇。
2.有的家长喜欢对孩子讲“你比某某好”“某某不如你”,采取这种与别人比较的表扬方法。也有的家长在孩子每做好一件事情后,都要“真乖”“真好”“真聪明”的赞扬个不停,其实这种无节制的廉价的表扬,也会使孩子滋生虚荣、自负、骄傲心理,容易使孩子自以为是、自满、瞧不起别人。不过,家长们可曾想过,这样一个超级自我膨胀的孩子当看到别人得到更多的肯定时会产生怎样的心理变化。我想,常见的表现无非有两种。一是自暴自弃,发现原来自己不过如此;二是产生强烈的妒忌心理,采取一些过激行为。而这肯定都不是我们家长想看到的。
3.不少家长会有这样的错误观念,认为自己的孩子是聪明的,能干大事的。他们常常会在培养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上表现得漠不关心,更有甚者事事包办。有的家长甚至直言不讳的对孩子说,只要你读书读得好,其他的事情你都不要管。当表扬孩子的时候总是以“我家的孩子可聪明了”为主。所以,很多孩子的动手能力很差,除了读书之外,什么都不会做,甚至连扫地都不会扫。试问,这样一个四体不勤,动手能力、生活自理能力极差的孩子将来如何在社会立足?我们的家长又是否可以为他们包办一辈子?
1.我们的一些教师经过多年的师德教育,渐渐摒弃了“惩罚”手段,开始想方设法去发现、寻找学生的优点给予表扬,有的教师在为学生写操行评语时挖空心思、搜肠刮肚去寻找最美妙的字眼夸奖和称赞学生,而在提到学生缺点时,却总好像陪着一百个小心的样子,什么“如果……就更好了”,什么“你要是……老师就更喜欢你了”之类。诚然,这样的评语会让孩子自信,家长满意。可是我们孩子是否会因此也将自己的优点放得很大,而把自己的缺点、不足看得很轻,轻到可以忽视呢?
2.纵观如今的学校教育,给老师的束缚越来越多。动辄给老师套上个不尊重学生,体罚学生的罪名。从原来的打学生叫体罚到后来的罚站、罚抄叫变相体罚,再到后来的学生座谈,问及你们老师是否有体罚你们,孩子问什么叫体罚,调查者说就是叫你们上课站着。于是老师好像戴上了孙悟空的紧箍咒,不敢越雷池半步,只好用表扬和鼓励取代惩罚和批评,以此自保。而精明的学生也清楚地看到,原来老师不过是个纸老虎,于是面对错误变得不以为然。
3.几乎所有的老师都听过这句话“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我想这是教育界、社会对学生最大的赏识了。言下之意再清楚不过,孩子都是可造之才,如果不成才那就是老师的错。既然专家都这样说了,孩子们能不觉得自己优秀吗?家长们能不觉得自己的孩子是个人才吗?
在所有的这些误区当中,我们都可以看到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无论家长还是老师都在有意无意地在向孩子透露一个信息,那就是“孩子,你是最棒的。”那么这些沉浸在“我最棒”的假想中的孩子将来能否承受自己还不够好的现实呢!所以,我们必须让孩子清醒过来,告诉他们“孩子,你是很棒,但你也有不足。漫漫人生路上,你还会遇到很多问题,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所以你要坚强。”我们要做的就是让他们在面对种种挫折的时候,依然有自信,有勇气。那么我们该怎样去做呢?
1.引导孩子正视自己。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作为家长、老师,我们要让孩子知道自己有优点,但并不是没有缺点。要让孩子看到自己优点的时候也要看到自己的不足。也要教孩子用放大镜看别人的优点,懂得取长补短的道理。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放平心态,不居高自傲,能更好的融入群体。这样的孩子将来才会是强大的。
2.引导孩子学会沟通。认清自己不是个十全十美的人之后,遇到困难和挫折便是正常的事情。在困难和挫折面前手足无措那也是稀松平常的事。这时,可以做的绝不是为了保存面子而自己硬撑着,或是找信任的人倾诉,化解心里的压力,或是寻求家长、老师、朋友的帮助。借助别人的力量,共同解决。要让孩子知道,沟通是解决问题最有效的途径。
3.适时地给予孩子批评。孩子都喜欢听好话,听到批评就不高兴。所以家长、老师要让孩子经历这样的不高兴,不舒服,要让他们听得进批评。当他们犯错误的时候,家长、老师应该毫不留情地给予批评。不能总是为了维护孩子的自尊心,而错失了让孩子面对挫折、面对批评的机会。要知道,当孩子接受批评的时候也是他们锻炼他们心理承受能力的时候。
4.要培养孩子乐观的态度和坚强的毅力。生活中有顺境也有逆境,要教会孩子以平常的乐观的心态对待考试或竞赛中一时的得失,以“胜败乃兵家常事”的豁达态度去对待学习与生活中的暂时失败,做到得意淡然,失意坦然。只要有了乐观的态度,就会增强战胜、克服困难的信心。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孩子坚强的毅力。帮助引导孩子在挫折、困难、失败和逆境面前,有勇气去面对,去接受,并努力去克服它们;在艰苦的环境中,要能吃苦耐劳;对环境中不良因素的诱惑,要有克制力和约束力。例如,练长跑,尤其是在数九寒冬,要教育孩子贵在坚持。只要家长时时注意引导和培养,那么孩子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就会得到很好的发展。
5.为孩子学会独立处理问题充分创造条件。许多事情,孩子是有能力独立处理的。随着孩子的逐渐长大,他们可以不再一味依赖家长,他们可以更多地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凭自己的力量办事。所以家长、老师不要总是把他们当成小孩子,认为他们没有能力自己解决问题。我们应让孩子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为孩子学会自理自立积极创造条件,适时适度地把一些问题、障碍交给孩子做事,让孩子经受摔打。孩子的独立能力增强了,那么承受挫折的能力也会随之增强。
温室里的鲜花,它的生命力永远比不上山间的野草!当我们的孩子还小的时候,他们需要的不是无节制的表扬,他们更需要家长、老师为他们提供一些体验挫折的机会。从小到大一路被捧着长大的孩子,是难以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生存的。只有经历过挫折的孩子才能成为生活的强者。他们会有勇气面对批评,面对攻击,甚至面对不公正。我们应该让孩子懂得,无论发生什么事情,我们依然能够坚强地承受。“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做父母、当老师,应该在赏识教育的思潮下保持清醒,努力培养孩子的受挫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