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志雄
(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
2010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提出“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并指出“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内涵发展,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
高职院校的本质特征不是“学科本位”,而是“职业本位”。教育部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高职院校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重点是服务第一线、高技能上。可见健康的身体对他们的重要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前提和基础。那么,我们怎么提高高职院校体育课堂教学质量,促进高职院校体育改革的深化?答案是: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内涵,这是提高我国学校体育教学质量和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
而普通高职院校学生大部分学习上没有计划性,没有责任感,自我要求不严,不良习气较重,譬如吸烟、嗜酒、偏食、过度劳累、缺乏体育锻炼、不重视心理健康等。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如何提高这些学生的体育课教学质量,培养她们良好的锻炼身体的习惯就犹为重要,
“以人的发展为中心”,就是要看到使学生身体、心理、社会等方面健康成长是他们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具体一点说,学习和掌握一定的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提高运动文化水平,学会合作与竞争,经历挫折与成功,感受面对和担当,体验乐趣,学会守则和尊重,等等,既是他们成长过程的需要,也是人生经历的必须。高等职业教育旨在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应用技术人才。这样的培养目标决定了高等职业教育对于应用技术的侧重,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帮助学生主动地促进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就是“以人的发展为中心”,也是衡量体育教学质量的根本标准。
管理出质量,管理出效益。高职院校工作内容多,情况复杂,管理难度大。没有一套完整的科学的规范的规章制度,就不可能打造出高质量的品牌学校,更无法培养出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应用技术人才。作为学校教育内容之一的课堂管理业应如此。为了使学生能较好地配合体育教师参与体育学习活动,在教学之初,教师就要向学生明确宣布要求学生做的和不允许做的行为要求,为了维持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体育教师要防患于未然,尤其是刚刚开始上课的时候,一定要狠抓常规的执行,待学生逐渐适应并形成习惯后,再使学生具有更多的灵活性。另外可以改革成绩评价方法,增加平时成绩,让学生知道体育锻炼更注重平时。
学校领导要充分认识到高职院校管理工作的艰巨性、重要性,建立相应制度来规范学校的各种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行为,才能提高办学效率。才能使学校健康发展。
体育学习的过程就是促进学生个体身心全面发展的过程。掌握体育与健康知识、技术既是体育教学目标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我们充分认识运动技术的教学过程,对学生身体、心理、各方面的作用和影响,这在新时期体育教学中非常重要。因为,社会发展要求我们要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的竞争、合作、顽强、坚忍不拔,用良好的心态对待胜负、对待成功与挫折、体验乐趣、学会赞扬别人,学会欣赏等许多优秀品质。要让我们的学生学会敢于面对、敢于担当。体育具有这种功能,深入挖掘、发挥这些功能是新时期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任务。当然,体育对学生产生的功能不是凭空而来的,学生只有在学习体育知识、技术和从事身体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获得这样或那样的心理感受,才能使他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丰富和升华,所以,掌握体育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之间,和培养优秀品格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
因此,我们不但要教好它,而且要适当提高技术的含量和适宜的难度,与此同时,还要深入探索如何把学生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术的过程与学生行为、态度的发展结合起来,探索如何把健身性和教育性结合起来,探索如何把教师想的目标变成学生学的目标,变成学生自觉的、具体的学习行为。这样,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才能够深入到教学的核心——实现学生的真正发展。
研究我们的学生才能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和适宜性,只有最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才是最好的教学。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如果没有动力,那他将一事无成。人的一切活动都是由动机支配的,动机的正确与否及其强弱将对人的活动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在体育课中,刚开始有部分学生对体育课不太感兴趣,不明确体育课的目的,没有意识到体育课的重要性。因此,就没有学习的“动机”,缺乏了动机,课堂上就不会认真投入,而是应付了事,这就意味着体育课可有可无,上与不上根本就是一回事。不懂得尊重学生,课堂就会显得冷淡,学生压抑,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抓住课前准备、课中调节、课后反思等几个环节。对待学生则特别要注意批评的环境和处理的方法,课内对学生的表扬是否使学生受到鼓舞,只有尊重和爱护学生,课堂才能始终处于良好的情感环境之中。体育课中师生的空间活动范围都比较大,要维持良好的课堂纪律,教师必须及时全面了解教学过程中全体学生的情况,关注他们参与体育学习活动,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当学生出现违纪行为时,要做出正确分析与判断,才能采取相应的、合适的措施。
深入研究学生是实现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和学生真正发展的基础。因为,只有更深刻地认识学生,才能选择合适的体育教学内容、方法与情境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学。结合不同专业特点和就业走向,分析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特点,探讨高职院校体育课教学中进行实用身体训练的意义,及其对提高高职学生的职业技能素质的作用。并提出实用身体训练的方法和建议。
高职院校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重点是服务第一线。不同的专业对身体某方面的素质有不同的要求,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完成工作的必要前提。
运动负荷和性别差异是体育课教学独有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良好的力量、耐力、速度、柔韧、平衡、协调性等身体素质,是提高学生体育基本技术水平和运动能力的基础。不同的专业对身体某方面的素质有不同的要求,我们要为他们将来参加工作时的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身体、态度和习惯等基础。近些年许多科学研究证明,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明显下降,虽然原因很多,体育课教学运动负荷严重不足是其中重要的原因。如果现在的体育课堂教学再缺乏必要的、适宜的运动负荷,学生没有基本的身体素质,又谈何使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的时候较好地掌握一两项运动技能、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呢?体育课必须有适宜的运动负荷,这是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的应有之意。
《纲要》指出:“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教师,才有好学生。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最基本的是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当前,在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背景下,教师发挥主导作用是具体的,表现在教学的方方面面。从教学过程来看,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策略、教学组织、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是否合理有效;从教学环节来看,教师教态的好坏,讲解语言是否清晰,内容讲解是否精炼、感人,示范、保护、帮助的时机和方法是否准确、恰到好处,学习难点与教学重点解决的是否有效,场地器材的设计是否合理、安全,提问、引导、帮助是否能准确把握时机和火候,教学时间的安排、教学节奏的把握、运动负荷控制等等,都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具体体现。教师主导作用发挥好了,体育课上学生生动活泼的学习过程才能更好地发生。
影响教学质量的内外因素十分复杂。我们只有在课程标准精神的指引下,紧紧围绕以人的发展为中心这个核心,探索和遵循体育教与学的基本规律;紧紧围绕体育课堂教学过程,在研究学生上下功夫、在钻研教材上下功夫、在教学环节上下功夫、在教学细节上下功夫;紧密结合学校实际,实事求是,不断深化体育教学改革,使学生真心喜欢的体育课,不断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体育课,高职院校的体育课教学质量才能得以提高。
[1]李佑成.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