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尝试 突破作文教学瓶颈

2012-08-15 00:49吴继德
中学语文 2012年7期
关键词:读书笔记笔者作文

吴继德

一直以来,作文教学被很多一线的语文老师视为语文教学中的“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说它“食之无味”,是由于作文教学下工夫却不一定有效果。究其原因,一是由于作文教学本身是一个较长期的过程,不可能短期内立竿见影,教师觉得作文教学是吃力不讨好,白费劲;二是由于考试指挥棒的影响,在大型考试(尤其是中考)中,作文阅卷主观性较强,导致平时作文水平高的学生不一定得分高、而平时作文水平不高的学生也不见得就得分低,关键在于遇到一个怎样的阅卷老师,于是认为作文教学“搞不搞”结果都一样。

说它“弃之可惜”,因为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阅读、基础知识俗称语文“三大板快”,缺一不可,而且作文水平高低是衡量一个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标准,不下工夫又不行。

这种矛盾心理,长期困扰语文教师,成为作文教学的 “瓶颈”,以致于作文教学总处在一种尴尬的境地,“半心半意”、“不痛不痒”,一方面觉得不腾出时间和精力进行作文教学心里不踏实,另一方面又对自己的这种做法心存疑惑,下的工夫不够。因此,作文教学长期没有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对于以上的问题,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作文教学经验,认为可从以下四方面去尝试,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突破作文教学的“瓶颈”:

一、把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读写互补

语文学习(包括作文)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语文能力、作文水平应该是日积月累、潜移默化的结果;其次,作文能力的提高不仅仅只是在作文教学上着力,它应该与学生的阅读密切相关,如果阅读是输入 (积累),那么作文就是输出(表达),“厚积”方能“薄发”。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大文豪苏轼也曾说过:“劳于读书,逸于作文。”

笔者多年以来布置学生写“读书笔记”,通过写读书笔记,把读和写有机结合在一起。从新生入学起,要求学生读课外书籍,主要是与语文教材配套的《自读课本》,也大力提倡学生阅读其它的课外书或优秀的选文,每周选择其中的两篇来写读书笔记。读书笔记在三个学年段要求不同,七年级重在概括内容主旨、摘录优美的句子、解释陌生的词语;八年级重在剖析文章的思路、把握作者的情感、理解精彩的句子或语段;九年级重在学习文章的写法、鉴赏写作的特色、品味精妙的语句、抒写自己的感悟。写读书笔记的过程与阅读教学基本同步,要求学生把课内知识运用到读书笔记中,去概括、分析、理解、品评所读的文章。这样,通过“写”来促进“读”,通过“读”来指导“写”,因为要写读书笔记,所以得认认真真的深入阅读,读得透彻,才能写得深刻;因为读得有心得、有体会、有营养,所以写起来就有理有据、得心应手、言之有物。学生通过广泛阅读,不仅学习了语言,增加了知识,拓展了视野,陶冶了情操,还掌握不少谋篇布局的写作技巧。

二、把课内和课外结合起来,相得益彰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显然,作文的源头就是生活,没有生活的“活水”,作文就没有了生命和活力。俄国作家冈察洛夫说:“我只能写我体验过的东西,我思考过和感觉过的东西,我爱过的东西,总而言之,我写我自己的生活,和与之长在一起的东西。”

语文老师都有这样的体会,课内按写作训练要求布置的 “命题作文”(包括命题、半命题以及话题作文等),每次教师一出题,学生们便望题兴叹,感到无从下手,即使达到了写作要求和规范,但是枯燥干瘪,缺乏生气。而一旦布置课外的自由作文,大多数学生却能够下笔千言、洋洋洒洒,写得充满灵气和活力。当然,课外练笔也可能“兴之所至,不知所终”,写作的基本常识和规范又无法兼顾。为解决这一矛盾,笔者采用了 “规定套路”和“自选动作”双管齐下做法,把课内写作和课外练笔有机结合起来。

“规定套路”即课内作文,这是训练学生作文规范的必由之路,让学生把一篇作文写得“像文章”,比如开头、结尾、过渡、呼应、中心、点题、字数等等常规要求必须遵守。每一次课内作文,都必须明确本次作文应该达到的一个或几个要求,只要达到要求即可,而不考虑文章是否出彩。

“自选动作”即指课外练笔,主要是要求学生每周写一篇日记,称之为“周记”。“周记”为学生自由写作,教师不给题目,不限范围,不定内容,凡一周之内的所见、所闻、所感,均可入“记”,完全任由学生应景、即情、尽兴发挥,目的是不限制学生的思维和激情,不打击学生的兴趣和偏好,只要他愿意写,写出心中的真人、真事、真性情即可。叔本华说:“唯有发自心灵深处的作品才能获得桂冠。”“周记”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写作兴趣更浓一些,写起来也有话可说,有真情实感,有生活气息,更能吸引人。正如狄德罗所说:“没有感情这个品质,任何笔调都不可能打动人心。”在“周记”的批改上,教师充分肯定优点的同时,应给予学生一些作文规范方面的修改意见,引导学生在写“周记”的时候,有意识地把“规定套路”的技巧和规范运用到自由作文中来。

通过“双管齐下”的写作训练,学生在“写什么”和“怎么写”上都有了长足的进步。“规定套路”让学生掌握了规范、方法和技巧,“自选动作”让学生运用这些规范、方法和技巧,写出了非常精彩的文章。

三、把短期和长期结合起来,循序渐进

作文教学很久以来都缺乏一种合理的梯级训练,同样的主题,小学写,初中也写,比如“我的老师”;同样的要求,七年级是这样,八、九年级也是这样,比如主题鲜明、结构完整、内容充实、感情真挚。这样导致的结果是学生对写作不感兴趣,热情不高。

叶圣陶先生在谈及训练时,曾深刻地指出:“训练训练,分开来说,训是老师的事,练是学生的事。就老师方面说,采用种种有效的办法,循序渐进地教导学生练,固然极为重要,而督促学生认真练、经常练,尤其是奏功收效的关键。”可见,要使训练有效,老师务必先在“训”上下足功夫,学生的“练”才能收到成效,才能练出能力。笔者把初中三年的作文教学作为一个整体来处理,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立足当下,放眼三年,制定一个短期和长期相结合的作文训练阶梯,尽量避免训练的重复和雷同,力争每次作文都能让学生感到写作的新鲜和趣味。这一训练阶梯如下:

七年级以记叙文训练为主,包括 “观察——复述——模仿——联想和想象——收集材料——编写提纲——审题立意——叙事要素——详略和布局——多种描写手法——记叙中议论和抒情——修改文章”12个梯级;

八年级以议论文训练为主,兼顾说明文训练,包括“讲故事、说道理——介绍事物——议论和说明语言的辨析——说明对象的特征——说明的顺序和方法——提出并阐述观点——议论文结构——积累和运用论据——论证的方法——多角度立意——一事一议——议论文写作”12个梯级;

九年级以快速作文为训练重点,包括“扩写——缩写——改写——读后感和短评——常见应用文——以叙事为主的复杂散文快速写作——以议论为主的复杂散文快速写作——临场应试作文的技巧”8个梯级。

这一训练阶梯既考虑每个学段(包括单元)作文的特点,又统筹三年整个的写作目标,在作文教学中既能做到目的明确,重点突出,又能做到胸有成竹、循序渐进。每个学段的最后一个梯级为集中强化阶段,集中1—2周时间密集训练,运用多种授课方式、调用多种教学手段,强化学生对写作规范和写作技巧的熟练掌握,达到收放随心、运用自如的程度。笔者所教2005届九(9)班学生为武昌区首届课改学生,全区共九所学校2300名学生,在2005年元月调考和四月调考中,各产生了5篇满分作文,笔者班上的学生分别各占2篇,笔者目前所教2012届八(5)班学生,在27届“楚才杯”作文竞赛中两人获得一等奖 (而整个武昌区八年级获得一等奖的学生只有6人),之所以有这样的成绩,主要就是笔者一直坚持作文长短结合的梯级训练结果。

四、把评价和修改结合起来,精益求精

评价和修改作文,作为作文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长期以来并没有取得相应的效果。在实际的教学中,老师的作文评价和学生的作文修改,常常演变成有形式而无实效的环节。一次作文训练,常常是以教师写完评语、打完分数而告终的,学生看一眼老师的评语、分数,作文本就“束之高阁”了,修改作文基本上没有了下文。“文章不厌百回改”,叶圣陶先生说:“文章要自己改,学生只有学会了自改的本领,才能把文章写好。”鲁迅说:“写完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契诃夫说:“写作的技巧,其实并不是写作的技巧,而是……删掉写得不好的地方的技巧。”失去了作文修改这一重要环节,学生的作文水平很难有实质性的提高。笔者总结多年作文教学的经验,尝试把作文评价和作文修改结合起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其一是利用网络资源评价、修改作文。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城市孩子的家庭大多有了电脑,上网学习、浏览、查询资料成了学生颇感兴趣的事情。笔者批改完学生作文以后,附上修改意见,并且提出建议:修改后发到笔者的邮箱,准备向报社推荐。学生对这条建议是比较感兴趣的,因为有公开发表的机会。当有同学这样尝试了,而且经笔者推荐之后,真的有作文在《楚天都市报》的“小作家”版发表了,大家的兴趣和热情就更高了。

一个学年下来,通过邮箱收发的学生作文基本上在100篇左右,每位学生至少向笔者的邮箱发送了一篇修改后的作文,笔者对这些文章进行了修改和评点,然后再通过邮箱一一发回学生本人,并且选择优秀的文章及时向外推荐。仅2003—2004学年度,笔者所执教的2004届五班56个学生,在公开发行的报刊上共发表了作文23篇,在全校学生中引起很大的轰动。每学期结束,笔者把修改过的学生作文在自己的电脑中汇编成“佳作集”,全部拷贝给学生,供他们自己阅读、学习。

通过邮箱收发、修改、推荐学生作文开辟了作文教学的另一个途径,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修改作文的积极性。这样,一次作文训练,尤其是在修改的这个环节上取得了成效,学生通过反复修改,力争使一篇作文成为精品。

其二是当众评价,逐步修改。针对学生作文中存在的普遍问题,集中火力,突击一点,反复修改自己的作文。方法是先布置一篇命题作文,提出作文所要达到的训练要求,学生在第一次成文后,教师给予修改意见,让学生下去修改,然后集中在一段时间内,每节课利用5分钟的时间,由两名学生当众朗读自己的作文,教师当场点评、打分并提出修改意见,学生之后再次修改上交。

这种方式一般会持续一个月,在一个月的时间内,全班学生逐一朗读自己的作文,这样,前面同学的作文以及老师的评价会给尚未朗读作文的学生很好的启发和影响,后面的学生自然会感觉到压力,会很自觉地修改自己的作文。实际的情形是,越念到后面,明显感觉到学生的作文越来越好了。通过这样集中一段时间的朗读、修改作文,把一篇作文反复修改,精益求精,学生整体的写作能力会有一个明显的提高。

作文教学的确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难点,但并不是“鸡肋”,关键在于语文教师要善于动脑筋,善于想办法,善于进行整体的、长期的规划和训练,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因为急于求成而“不得”就干脆无所作为,如果是这样急功近利的话,那么作文教学就真的是 “鸡肋”了。

猜你喜欢
读书笔记笔者作文
高中语文阅读之“读书笔记”应用探究
爱读书与读书笔记
My Own Official Account 我自己的公众号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四招”记好读书笔记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性能相差达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