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集团化办学运行机制的理论研究

2012-08-15 00:48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职教办学成员

钮 倩

(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人文学院,浙江 杭州 310053)

所谓高职教育集团化办学,指的是仿效企业集团而建立的职业教育联合体,它集服务、管理与开发于一身:以开设同等专业的高等职业院校为主体,以相属行业、企业、科研部门或单位为依托,以专业建设为纽带,旨在实现资源共享,完美融合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许多地方都对此进行了尝试,以本地的特色优秀职教资源为基础,联合相关行业、企业,成立了各种不同类型的职业教育集团。据统计,截止到2007年9月,全国25个省(市、区)成立了184个职教集团,下有6410家成员单位,其中集团特征明显且彼此紧密合作的有121个。在这个过程中,职业教育集团的发展模式大致可分为实体型职业教育集团与合作型等两种,而其中又以合作型职业教育集团的办学效果较为突出,并初步取得了社会的认可,成为了我国目前高等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的主要趋势。

1 高职教育集团化办学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1.1 高职教育的身份认同问题

这里说的认同不仅包括学生对高职院校的认同,而且包括社会以及企业对学校的认同,它与学校的生源直接相关。相较于本科院校,高职院校的知名度大多只限于本省、本市,对其他省市学生的吸引力有限生。虽然部分高职教育集团也会在电视、报纸、网络上以不同形式进行宣传,但由于其管理机制较为松散,很少有统一而鲜明的品牌和文化思想,难以让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宣传效果不佳。而部分企业加入教育集团的目的是为了资源共享、降低科研开发等成本,并不愿意在打造职教集团品牌上花费太多的时间、精力与金钱,也不太关注整个集团的稳步与持续发展。另外,也有一些职教集团偏于物质设施方面的建设,对精神文化建设有所轻忽,没充分认识到集团成员企业的价值观、合作精神、思维方式以及综合素质等的发展与提高。这样,忽视认识观念上的统一、未能对品牌和文化建设高度重视等多方面的原因,使高职教育集团在发展过程中没能打出自身的特色和亮点,高职院校仍然是学生和家长无奈的选择。

1.2 集团内部关系难以厘清

经过理论与实践的证明,职教集团得以发展的实质性途径便是校企合作。集团所属高职院校为集团成员企业输送企业所需的专业人才,成员企业则通过多种方式为集团所属高职院校提供办学所需的物质支持和帮助。尤其是企业的资金和学生实验实训设备的持续性投入与资助,可以有效解决集团所属高职院校的办学资源瓶颈问题,最终达到两者的良性循环,使集团所属高职院校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与企业技术同步推进。但问题在于,我国尚未出台法律、法规或政策,对高职院校和成员企业在职教集团中的身份与定位,责、权、利等方面做出明确规定,企业与学校两者关系忽松忽。按理,集团成员企业应该是职教集团发展的主力军,但从职教集团的实际运作情况来看,起主导作用的是集团所属高职院校,企业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被弱化了。国家之所以提倡高职教育集团化办学,就是要加强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的联系,但现有职教集团内部成员企业与所属高职院校的协同关系不尽如人意,校企之间的聚合作用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1.3 组织机构松散

高职教育集团是一个由各个独立法人,如高职院校、各类企业、科研机构、政府部门等,通过一定方式联接的非法人组织,其目的是促进职业教育校企之间深度合作、加强各类职业教育资源共享、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与职业院校社会服务质量。但由于职教集团内部各成员之间主要通过契约或资源的方式联接,因此在现实工作中,组织运行效率低下,缺乏组织约束力,职教集团“集而不团”。职教集团的成员企业和所属高职院校都有各自不同的利益取向和目标,因此现阶段企业联系院校的原动力并不强,只是在道义上给予集团所属高职院校一种支持,而且这种支持往往只是阶段性或暂时性的,没有机制作为支撑。集团内部成员结构极不稳定,往往短时间内,成员企业就会缺席职教集团的相关活动。

2 高职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发展建议

2.1 职教集团品牌化,增强社会认同度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职教育集团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便是树立自己的品牌。一方面,高职教育集团在追求自身价值的过程中表现出自身的功能作用,这便是职教集团自身的特色。职教集团品牌化就是职业教育向社会和集团成员企业定下的契约,是高职院校提高教育质量,自我约束的手段。品牌的形成过程是高职院校自身质量信誉的建设过程。另一方面,通过高职教育集团的集约化发展,可以将质量低下的同类专业、学校淘汰出局,形成阶段性或局部性人力资源垄断。劳动力供给的垄断,可以提升高职院校的话语权,抬高职业教育的地位,促使集团成员企业更主动地参与到高职教育中,与集团所属高职院校开展制度化的交流。

2.2 职教集团职能明确化,赋予其合法地位

高职教育集团的非法人组织性质,使其在发展过程以及功能发挥中存在着诸如集团身份缺失、组织结构松散等问题。过于松散的组织结构,使集团内部想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达到融合几乎是不可能的。其关键在于通过政府出台的相关制度来赋予其法人的身份,允许高职教育集团在合理合法的范围内,实行集团董事会制度。也就是说高职教育集团可以参照现代企业制度,采取严格意义上的董事会形式,构建微观和宏观层面的决策、执行和监督机构,并根据相应的权利义务关系,明晰集团各成员间的责、权、利,同时运用经济制衡原则,进一步推进整个职教集团的改革。应该统一集团的指导思想,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来达到规范成员企业的管理及学校的办学标准,使高职教育集团从理事会的松散性组织稳步过渡到董事会的实体性联合。

2.3 改革职教集团运行模式,完善激励机制

高职教育集团治理应通过联席会议机制或集团民主推选的常务理事单位,对相关问题的治理方案进行民主讨论和决策。将职教集团自身作为一个沟通的平台,使成员企业与院校在相关问题上的意见与建议,都能在平台上得以表达和沟通,尊重集团内每一个成员的声音,民主讨论每一个与集团利益息息相关的问题,以保证集团组织决策的公平性。与此同时,必须在高职教育集团的运行模式中引入激励与竞争机制,这也是使集团保持活力的重要条件。一方面,职教集团刚成立的时候,各个成员企业与成员院校在集团中有着不同的功能和地位,因此所能享受到的资源也大为不同,只有通过竞争,改变利益和权利的分配格局,才能保持集团的活力。另一方面,针对职教集团组织松散的特征,集团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制定一系列外部激励措施,从而为集团的运行提供更理想的条件。

3 构建科学的“四位一体”高职教育集团运行机制

“四位一体”的高职教育集团运行机制,是指将政府机构、集团成员企业、高职院校及中介组织等四大行为主体,纳入同一个体系,并进行研究。这样有利于运用系统性的思维模式,搭建出具有共赢关系的网络,在充分尊重各行为主体的差异性的基础上,建立彼此之间“隶属”、“供求”、“指导”等不同性质的关系,进而协同发展,保证职教集团机制运行的可持续性、系统性、完整性和高效性。

3.1 政府机构:提供长效性的政策保障和资金支持

首先,政府要放权,将高职教育集团所属学校中就业率高的专业的招生自主权部分下方,鼓励集团跨区域发展,充分调动校企双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要为高职教育集团提供有力的财政和资金的支持,对职教集团实训实践基地建设应予以大力支持,这样能有效推动职教集团的产、学、研进程一体化,搭建好有效的信息化平台。最后,要为集团成员企业提供政策性倾斜,如专项补贴、营业税收,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实训实践基地的建设,允许集团成员企业在为员工提供培训和执业资格证书的过程中获取一定的利润。例如宁波和常州两市为给高职院校提供实训实践场地的中小企业专门设立了“校企合作发展专项基金”,在高职教育集团的实际运营中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3.2 高职院校:创新教育方法,培养高素质应用性人才

在集团化办学的过程中,高职院校要努力推进多层次合作办学,并加强专业建设与教育教学创新之间的联系,构建有特色的高职院校教学模式。教育过程中要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人文素质修养的提高,努力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统一整合、贯穿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与素养,重视他们在理论付诸实践中的经历、感受和体验。加强高职院校与集团成员企业之间的密切联系,充分利用高职院校的优秀师资力量,强化成员企业员工的职业培训,顺应市场需求改革教学模式,与成员企业共享教学资源和实训实践基地,从根本上促进“产、学、研”一体化。

3.3 成员企业:重视学校的科研成果,加大对人才的支持

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高职教育集团成员企业首先要加强员工职业教育和培训,抓好人力资源开发,提高员工整体素质。其次,更要考虑到企业和市场的实际需求,以此为基础制定好培训计划,在某种程度上,还可与企业一起讨论培养目标,重视实训实践基地的建设,开展好岗位培训,进而培养出成员企业的自主培训能力。再次,在校企合作中,校企不仅可以联合建立实验中心和研究开发机构,成员企业更要积极为集团所属学校提供实习、实践、实训的机会和场所,要合理科学地利用企业专业能手,支持他们到集团所属高职院校任教。集团所属高职院校也要主动适应市场和企业的需要,充分利用企业的生产设施、专业人员和信息资源,将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中,努力做到毕业与上岗之间的零距离。

3.4 中介组织:利用就业指导信息,积极参与职教集团化运作

这里说的中介组织指的是职业教育研究机构、行业协会和人才交流中心等。其中职业教育研究机构通过社会调研获取资料信息后,应及时与其他三方主体进行沟通,为职教集团的发展提供宏观上的指导。行业协会要充分发挥的协调、组织、监督与服务的作用,发挥好组织、协调与管理的功能,通过信息平台共享多方信息资源,维护共同利益。人才交流中心主要为高职院校提供人才需求与服务的信息,通过市场配置与宏观调控,使高职院校可以根据市场与企业的实际需求调整专业设置,转变教学目标,改革教学模式,向社会输送实用性人才。它主要通过信息传递的方式,加强另外三者之间的交流,起到桥梁与纽带的作用。

[1]闻待.教育集团的理论与实践初探[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03.

[2]崔永华,张凯,聂瑞睿.职教集团发展的困境与对策——以江苏省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08,(1).

[3]河南省教育厅.组建职教集团强化就业拉动探索职教发展新机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10).

[4]毛蕴诗,李新家,彭清华.企业集团——扩展动因,模式与案例[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2.

[5]黄德平.教育集团:概况、机制与前景[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4.

猜你喜欢
职教办学成员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关于构建铁路职教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
江苏职教助力国家扶贫攻坚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