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小兰
(1.乐山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乐山 614000;2.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四川 成都 610065)
近年,中国生产的中药材在国际市场上的销量远不敌日韩。有关数据显示,日本、韩国已抢占国际中成药七成以上的市场份额,中国只占5%。王征爱说过,“中医能否成功地对外传播,翻译质量是关键的一环”[1]。因此,要有效传播中医文化,提高其外宣文本的翻译质量是关键。如何提高外宣文本的翻译质量?不少学者求助于上世纪80年代崛起的德国功能主义翻译理论。“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对各种实际翻译问题和现象(特别是非文学文本的翻译)有着强大的解释力[2]。”学者们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探讨:研究功能主义翻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3-5];在功能主义理论指导下提出具体翻译策略和方法[6-8];在功能主义视域下讨论参与翻译过程中的各种人物关系[9]。归纳起来,关注的焦点是对翻译过程中出现的具体问题的具体分析,缺乏对翻译过程的统一规范和指导。拟从德国功能主义翻译理论着眼,以金口河乌天麻为例,提出在外宣文本翻译过程中应统一坚持四大步骤:确认翻译目的、选择翻译策略、实施翻译行为、评价翻译质量。
德国功能主义翻译学派的主要理论包括:赖斯(Reiss)的文本类型学理论(text typology),弗米尔(Vermeer)的目的论(Skopos theory),曼塔里(Manttari)的翻译行为理论(translational action)和诺德(Nord)的功能加忠诚理论(function plus loyalty)。在与弗米尔合著的Groundwork for a General Theory of Translation一书中,赖斯借鉴布勒(Buhler)的语言功能观,把文本分为三种主要类型:信息型文本、表情型文本、操作型文本。“文本类型(功能)决定译者的翻译方法;文本类型(功能)是影响译者选择适当翻译方法的首要因素[10]。”同时,在此书中,弗米尔也提出了功能主义的核心理论——目的论。包括三个法则:目的法则、连贯法则及忠实法则。其中目的法则为首要准则。“决定翻译过程的最主要因素是整体翻译行为的目的[11]”。后来,曼塔里以行为主义理论为基础,将翻译解释为一种“为实现某种特定目的而设计的复杂行为”,即“翻译行为”[12]。特别强调对翻译行为的参与者和环境条件的分析。“译者只需对目的环境负责,目标文本可以完全独立于原文[12]。”针对这一论说,诺德驳斥说,“译者应同时对原文和译文环境负责,对原文信息发送者(或发起人)和目标读者负责[12]。”她认为,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应在对原文作者、译文读者及翻译发起者负责,即“忠诚”的前提下,根据译文的功能即翻译的目的决定翻译策略,实施翻译过程。
总的说来,德国功能翻译学派主要观点为:翻译目的决定翻译文本,翻译文本决定翻译策略,翻译策略决定翻译方法。翻译目的、文本、策略及方法是翻译过程中的四大重要因素。因此,在功能主义视域下,翻译过程应当包括确认翻译目的、选择翻译策略、实施翻译行为、评价翻译质量四大步骤。下面以金口河乌天麻为例,提出道地药材外宣文本英译时,应当如何实现翻译过程,提高译文质量。
功能主义翻译学派认为,确定译文的功能即翻译的目的是翻译实施的首要步骤[12]。应该如何确定翻译的目的?诺德说,“翻译目的是由翻译发起人或译者根据以往经验决定的,而对于初学译员来讲,需要详细地翻译纲要以确保翻译目的的体现”[12]。“翻译纲要”(translation brief)指翻译委托人对翻译提出的具体要求。必须明示或暗示地含有以下信息:(1)译文的预期功能;(2)目标文本受众者;(3)译文接受的时间和地点;(4)译文的传播媒介;(5)译文出版的动机[12]。
金口河乌天麻外宣文本是当地政府和药材公司为了促进销售和拓展市场而展示的产品信息和资料。其翻译纲要如下:(1)译文预期功能:信息功能和感染功能。就译文的信息功能而言,要介绍的是金口河乌天麻的基本信息,包括乌天麻的品质特性和土壤情况等。译文的感染功能是:刺激外国消费者购买欲望,拓展金口河乌天麻国际市场。此功能主要通过评价语和文献记录实现。(2)译文受众者:主要为外国游客或外宣网站浏览者。受众具有受教育程度不一,对中医药知识了解程度不一的特点。(3)接受时间和地点:外宣网站、乐山药博园及旅游景区。译文接受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4)传播媒介:手册,网站。需受众高度集中注意力,在较短时间内获取大量的信息。(5)动机:推广金口河乌天麻,打开国际市场。
明确了翻译纲要后,有必要对原文进行分析,以便回答翻译过程中出现的下列问题:(1)翻译任务是否可行;(2)原文中的信息哪些与译文功能相关;(3)采用何种翻译策略可以使译文符合翻译纲要[12]。诺德认为,原文分析包括对文外因素和文内因素的分析。文外因素涉及信息发送者及其意图、接受者、媒介/渠道、交际地点、交际时间、交际动机、文本功能、互文因素等;文内因素包含了从词、句、段落到内容主题等方面[12]。
金口河乌天麻外宣文本的原文分析如下:文外因素:(1)信息发送者及意图:信息发送者为当地政府部门或者药材公司,意图是推广金口河乌天麻,拓展其国际市场。与译文一致。(2)信息接受者:信息接受者为中国公民或者通晓中文的各国人士。与译文受众者不一致。(3)媒介:媒介为宣传手册或者政府网站。与译文一致。(4)交际地点和时间:不受时间、空间限制。与译文一致。(5)交际动机:拓展道地药材国际市场。与译文一致。(6)文本功能:信息功能和感染功能。与译文一致。文内因素:汉语文本与英语文本从词到句到段落都有很大的差异。著名语言学家王力说过:“就句子的结构而论,西洋语言是法治的,中国语言是人治的[13]。”可见,汉语重意合,英语重形合。用词方面,汉语多用名词,英语多用代词。造句方面,汉语多短句,英语多长句。段落结构方面,汉语简洁,英语详述。
金口河乌天麻的译文与原文主要在信息接受者和其语言形式上有较大差别,而双方在功能上几乎完全相等。在英译时,可以采用诺德的“工具性翻译”下的“等功能翻译”策略。其特点是:译文读起来完全没有翻译的痕迹,译文接受者感觉就像是在读原文。常用于公示语、旅游信息、使用说明书、产品介绍宣传等文本的翻译。
实施翻译行为涉及到翻译过程中的具体翻译方法和技巧。为达到“等功能翻译”策略规定的要求,译者可以选择贴近译文接受者,根据其接受和理解程度而采取增译、省译及释译等翻译方法。(1)增译法:增译法就是对原文语言未表达出来而蕴含着的信息通过添加词语、短语或句子而使其显现出来,从而达到译文和原文信息相对对等的方法。如下例原文:金口河乌天麻除具有九五年版《中国药典》所描述的基本特征外,还具有“个大、肥厚、椭圆、表面黄白至深棕色、点状斑纹、脐眼明显、质坚、体实、无空心、特异气味浓”的性状特点。增译:Besides all the characteristics described in the Pharmacopoeia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compiled in 1995,(such as,shape is long oval,flat shrink,slightly bended.Surface is yellow-whiteto light yellow-brown with vertical shrinks and multiple horizontal textures made up with latent buds,sometimes with dark brown Polymyxin E(Colistin).One end has red brown to dark brown dry bud shell or residue stem base,acquisition said“parrot mouth”;the other end has round umbilical shaped scar.Nature ishard but ductile.Section isslightly flat,yellow white to light brown,keratinlike.Weak smell and honey taste.)Wutianma in Jinkouhe district is also featured by its large size,heavy weight,oval shape,pale yellow to dark brown peel with spotty streak,clear umbilicus,hardy texture,solid body,and specific odor.译文中的斜线内容为增译的部分。原文中告知金口河乌天麻具有中国药典规定的性质,但未罗列出其具体内容。对于外国消费者来讲,他们需要的是尽快、尽量接受到关于产品的相关信息,而不是花费脑筋去想象中国药典中规定的乌天麻基本性状。故在此将中国药典中的基本性状增译出来,以达到充分传递信息的目的。(2)省译法:省译法是指对原文中存在但无用的信息进行省略不译,从而去除冗余信息的干扰,达到传递有效信息的目的。如原文:金口河乌天麻历史可以追溯到三国时期,当时彝族首领孟获为提高战斗力,遍采乌天麻炖熬后服用,而蜀国诸葛亮大军,为了防治山区瘴气,亦是如此。省译:The history of Wutianma in Jinkouhe district could be traced back to Three Kingdoms period.At that time,The YI leader used Wutianma to enhance the combat effectiveness;the chancellor from Shu country also used it to prevent miasma.省译文中省略了孟获和诸葛亮两处人名的英译。孟获和诸葛亮是古代三国时期著名的英雄人物,在中国是家喻户晓,在原文中出现这两个人物无疑能够对金口河乌天麻起到促销作用。然而,译文接受者为不懂中文、不谙中国历史的外国消费者;再者,译文的目的也并非是为了宣传人物。故大胆删除人物名字,仅译出人物的身份,以便减少译文读者的困扰,达到宣传药材的目的。(3)释译法:释译法是根据翻译的目的,在翻译过程中解释词汇短语或句子的含义和结构。原文:食用金口河乌天麻能熄风定惊,主治高血压、眩晕、眼花、中风头痛、语言恍惚、肢体麻木、半身不遂、小儿惊风等症。释译:The edible Wutianma in Jinkouhe district can be used for stopping wind(wind is one of the pathogenic factors in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and keeping calm,and mainly for treating hypertension,dizziness,blurred vision,stroke,headache,aphasia,extremities numbness,hemiplegia,and children convulsion etc.斜体字部分是对“风”这个传统中医术语的解释。风是传统中医中的六大外感病邪之一(其余为寒、暑、湿、燥、火)。风邪常为寒湿燥火(热)等邪的先导,为“六淫之首”。对于译文接受者而言,这无异于是天方夜谭,他们难免会迷惑:药跟风有何关系?药是用来治疗疾病的,而风是自然现象而已,何以两者会有关系?为了避免译文接受者产生上述疑问,译者有必要根据译语接受者的文化背景进行适当的释译。
翻译完成后,如何判断译文的质量?功能翻译学派认为是译文相对于“翻译纲要”的“适宜性”。传统翻译理论都是建立在原文和译文“对等”的基础之上,译者往往从原文和译文的词语、句子及篇章等文内因素,主题、风格及效果等文外因素各方面探讨“对等”的程度。“对等性”是其判断译文质量的最高标准。然而,功能翻译学派认为,“适宜性”才应当是翻译质量评估的最高标准。在他们眼中,“适宜性”是相对于“翻译纲要”而言的,即“相对于翻译纲要来讲,译文是适宜的[12]。”赖斯早在其与弗米尔合著的作品Groundwork for a General Theory of Translation中就说过,“对于判断译文质量来说,最通用的概念是适宜性,而不是对等性,对等性是一个可能存在的翻译目的,但不是一个普遍适用的翻译原则。判断翻译质量的首要标准应当是译文的适宜性,对等性只是一个次级标准[14]。
金口河乌天麻外宣文本的翻译纲要主要包括:(1)译文的预期功能为信息功能和感染功能;(2)译文受众者为外国游客或外宣网站浏览者。在旅游景区将译文随机分发给来华旅行的外国游客,在传递信息和刺激购买欲望方面请他们对译文质量做出评价。结果90%以上游客认为本译文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即译文实现了预期的信息功能和感染功能。由此证明,译文相对于翻译纲要来说,是“适宜”的。
译者可以在德国功能主义翻译理论指导下,加强翻译过程各个环节的监管和处理。在功能主义视域下,外宣文本翻译过程应包括确认翻译目的、选择翻译策略、实施翻译行为、评价翻译质量四大步骤。
[1]王征爱.中医药对外交流的当务之急[J].科技翻译,1994,(4):29 -32.
[2]范勇.功能主义视角下的中国高校英文网页中的问题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3]肖群.功能主义视角下的红色旅游外宣资料英译:问题与对策[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
[4]吴丹,梁琪瑛.企业外宣资料英译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6):70 -72.
[5]沈炜艳.从外宣资料英译中的常见错误看译者应具备的素质[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287 -290.
[6]陈岚.中国文化在外国影片中的传播与翻译策略研究[J].电影评介,2008,(24):10 -12.
[7]宋晓春.外宣资料中的文化差异阐释及英译[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71 -73.
[8]张基珮.外宣英译的原文要适当删减[J].上海科技翻译,2001,(3):21 -24.
[9]姜蓉.目的论对翻译过程的描述及其意义[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10):249 -252.
[10]Katharina Reiss.Translation Criticism:Potentials and Limitations[M].Manchester:St.Jerome Publishing,2000.
[11]Lawrence Venuti.The Translation Studies Reader[M].London:Routledge,2000.
[12]Christiane Vord.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Functionalist Approaches Explained[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
[13]王力.中国语法理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4.
[14]Katharina Reiss,Hans Vermeer.Groundwork for a General Theory of Translation[M].Tubingen:Niemeyer,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