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江阴市山观中学 陈羲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以问题为线索,以探究为手段,以创新为目的。要求学生通过自主尝试、体验、实践,主动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思考探究解决问题,从而构建新知识,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如何让我们的学生在英语课堂学习中去理解而又切合实际地去合作探究呢? 笔者以为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英语课堂教学中,一般说来初中学生合作探究的劲头不够足,其最主要的原因是我们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未能很好地把握学生合作探究的着火点。那么学生合作探究也就不能燃烧起来了。我们怎样去点着这把火呢? 要创设好利于学生去合作探究的情境。平时的课堂教学,坚持多渠道多门路地创设情境,取得良好的合作探究的效果,例如教学牛津英语8A Unit 4 Wild animals 的Reading 时,在教师告诉学生Here is the story of Xiwang,A lovely giant panda 后播放录音,学生听后,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去分组研究,有小组研究希望的成长过程,有小组研究希望在生存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有小组研究保护大熊猫的措施,并故意让一部分学生自个儿研究。在交流时,不少自主研究的学生发现自己的探究结果与同伴有一定的距离,这时教者便趁热打铁,示意学生知道产生这种迥异结果的原因,告诉同学们合作探究的重要。随后在完成课程资源的教学后,笔者又按学生原来的分组,用研究报告的形式去共同完成英语小论文,即介绍大熊猫,在研究报告的写作时,我发现小组同学的分工明确,合作探究的兴趣浓厚。
英语课堂教学中,较好地设计问题情境能使我们的学生产生合作探究的兴趣,但兴趣能否保持是能否让我们的学生永远保持亢奋的状态的基础。人人都能发挥一定的作用,不让合作探究成为一种表面的现象,这是我们的英语课程教学所必须研究的话题,笔者所接触到的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合作探究的兴趣自生自灭的现象比较普遍,而这自生自灭在英语学习方面较困难的学生身上显得尤其严重,如果不解决这样的问题,学生的合作探究结果不可能让我们感到乐观。针对这个问题,笔者有意识地把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后,对部分学生在合作探究中的角色进行了分工,并对一些合作探究能力较弱的学生提出分层的要求。这样使得合作探究小组中的成员,人人有事做,更为可喜的是事事有人做,而且人人乐于事事,人人乐于完成自己的任务。还以教学Unit 4 Wild animals 为例,Main task 要求学生利用学生调查所得信息写一份报告,并对处于危险中的野生动物发表自己的观点。虽然教师在学生写作前提醒学生注意在构思,信息,词汇等方面进行选择,也对行文的结构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但还是有一部分学生在这些方面都有缺失,因此在学生完稿之后,把学生的文稿交叉还给学生,让学生着手进行修改。修改后的文章采取课后海报的形式展览,而修改处仍保持原样,学生走到海报面前,对修改后的文章进行品评。然后我又挑出其中的一篇,让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独到的见解,通过轮番作战,学生能在报告中呈现真实信息并发表自己的观点。由此我感到在学生合作探究中,作为教师要勇敢地让风来的更猛烈些,风助火矣。
有人说:“课堂是焕发师生生命活力的开放场,它不应受教师事先的主观设计去框定。”英语课堂教学的实践也充分地说明学生合作探究需要我们以一定的问题情境来点燃学生的心。但由于学生有自己独特的思维和体验,就初中学生学习英语而言,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性格差异,乃至英语文化积淀的不同,其生成可以说是多彩的,我们又如何去面对生成呢? 笔者以为要善于运用机智去煽起引领学生合作探究的火,我看到小组合作中不少性格外向的学生,他们极易表达自己的观念,有时他们表达的则是我们所想象不到的,也极易引起我们学生的哄堂大笑。这时教师应该做的是什么? 首先应当充分地肯定,这是放飞自己的梦想的表现,探究就需要这种勇气,也极需要这种在同伴面前表现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的表现,只有这样才能煽起诸多学生对不同见解的承认乃至于去进一步探究的情感。
[1]王晓援.给新教师的50 个忠告[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