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京市东山小学,江苏南京 211100)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已广泛地运用于教育领域,并且渗透在各个学科的课堂教学之中。多媒体是把文本、图形、图像、视频图像、动画和声音等承载信息的媒体集成在一起,并通过计算机综合处理和控制的一种信息技术。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教师在课堂上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够使抽象的文本知识形象化,使枯燥的知识趣味化,使教学过程简单化,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生成,让课堂教学“鲜活”起来,从而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下面笔者就多媒体在三年级语文《槐乡五月》一课中的应用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槐乡五月》描述的是五月槐乡美丽的景色,离学生的生活实践比较远,我们的孩子多数没有见过槐花,就更别提槐乡了。为了帮助孩子更好地了解槐乡,能够在头脑中初步形成槐乡的影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课堂导入的时候,笔者用了这样的导语:生活中,我们有这样的表达习惯,把盛产茶叶的地方称之为“茶乡”,把广泛种植桔子的地方称之为“桔乡”。那,同学们如果一个地方有成片成片的槐树林,我们就可以称那个地方为“槐乡”。结合文字讲解,笔者移动鼠标用多媒体展示了一组关于“茶乡”、“桔乡”、“槐乡”的图片,听着优美的音乐,看着美丽的图片,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都很好奇“槐乡”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地方,激发了他们探究课文、继续学习的愿望。
与传统教学手段相比,多媒体网络容量大、信息广,丰富的信息资源大大促进了学生的积极思考。多媒体教学,使课堂成为学生接受知识的高效平台,有效地提高了学生接收信息、分析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让学生对洋槐有更多的了解,也为了让学生能更快地融入课文内容,笔者在自学导航上让学生们搜集有关洋槐的资料,学生通过网络查找,了解了关于洋槐的很多知识,如:生长地、种类、花期、用途等,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这样,既为进一步理解课文打下了基础,又培养了学生搜集资料并把资料内化成自己知识的能力。笔者呢,也事先收集了关于槐乡的一些知识,下载了一些画面,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让学生欣赏不同姿态的槐花,用槐花做成的各种美食以及大连槐花节的情景,学生兴趣盎然,看到成片的槐花,纷纷赞叹它的美丽纯洁;看到槐花节上的槐花装,折服于它的奇妙俊俏;尤其是看到各种槐花美食时,更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感,特别羡慕那些槐乡的孩子,纷纷表示要是能到槐乡去做客该有多好呀!这样的安排既拓展了教学内容,丰富了文本内涵,又活跃了课堂气氛。
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这就决定了他们必然对直观形象、色彩鲜明的事物感兴趣。从中高年级开始,他们的思维逐渐向抽象思维过渡,但是抽象思维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借助于形象思维。电教媒体以其图文声并茂的特点,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的感性材料,形象生动的动感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背景,能把学生带进轻松舒适的学习环境,从而使课堂教学成为调动学生学习潜能的阵地。
《槐乡五月》一文的第一部分重点写了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文章语言凝练,意境优美,加之学生对槐花的了解甚少没有切身感受,单凭想象很难体会文中所描绘的意境。因此,在教学“五月,洋槐开花了。槐乡的山山洼洼,坡坡岗岗,似瑞雪初降,一片白茫茫。有的槐花抱在一起,远看像玉雕的圆球;有的槐花一条一条地挂满枝头,近看如维吾尔族姑娘披散在肩头上的小辫儿。”这一小段的时候,笔者除了引导学生从字面上理解,还借助多媒体课件出示了相关的图片满足孩子的记忆要求,在有感情朗读的时候,带领学生边读边做动作,这样孩子理解和记忆起来就更加方便。
“嗡嗡嗡……”小蜜蜂飞来了,采走了香的粉,酿出了甜的蜜。“啪啪啪……”孩子们跑来了,篮儿挎走白生生的槐花,心里装着喜盈盈的满足。”这一段的文章内容排列整齐,对仗工整,“嗡嗡嗡”对“啪啪啪”,“小蜜蜂”对“孩子们”,“香的粉”对“甜的蜜”,“白生生”对“喜盈盈”。特别适合学生朗读。因此,在教学时,笔者没有过多地进行讲解,而是利用多媒体课件把它改编成了一首小诗:
“嗡嗡嗡……” “啪啪啪……”
小蜜蜂飞来了, 孩子们跑来了,
采走了香的粉, 篮儿挎走白生生的槐花,
酿出了甜的蜜。 心里装着喜盈盈的满足。
这样,学生读起来朗朗上口,读出了语言文字的韵味,品出了语言文字的意境。
除此之外,整节课的教学,笔者用不同的音乐贯彻始终,让孩子的学习过程始终是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情境下完成的。这样,学生就很能容易地领会文意,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语文教材中,有些内容比较枯燥抽象难以理解,单凭教师的讲解,学生很难理解透彻。因此,在教学中,可以适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将课文中抽象的内容直观化、趣味化,化难为易,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去感知,从而增强语文教学的形象性和生动性,为理解课文内容创设巧妙的突破口。
《槐乡五月》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中午,桌上就摆出了香喷喷的槐花饭,清香、醇香、浓香……这时候,连风打的旋儿都香气扑鼻,整个槐乡都浸在香海中了。”“浸”的意思是一个难点。教学中,笔者借助了多媒体,别出心裁地设计了这样一个课件,当鼠标点到句中“浸”这个字的时候,课件中的“浸”字不仅变红,还会像水波一样慢慢地变大,向四周扩散,沉浸在其他字的底面。这样学生就很容易地理解了“浸”在这儿是“沉浸、弥漫”的意思,从而感受到此时整个槐乡都弥漫着浓浓的花香,让人陶醉。这样,用动态的多媒体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使学生学得兴趣盎然,同时,课文的难点也在不知不觉中巧妙地化解了。
朗读是对文本语言的理解与再造,可以大大激发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如果运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指导朗读,无论是情感的调动,还是情境的营造都难以让学生入情入境。而运用多媒体可使课文的语言材料变得清晰可感,让课文中的语言形象和情感迅速渗透到学生心里去,从而使学生融入文本。
课堂上,笔者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创设一种特定的教学情境,学生一边听着优美、欢快的音乐,一边欣赏槐乡的图片资料,屏幕上那白茫茫的槐花、俏丽的槐乡女孩、贪吃的槐乡小子、槐花美食……这些都深深地印在了学生的脑海中,学生仿佛走进了美丽的槐乡,此时,笔者因势利导,以境引情,引导学生带着对槐乡的赞美之情朗读课文。由于学生被槐乡独特的美所感染——数不胜数的槐花,洁白纯净;形态各异的槐花,清新宜人;芳香扑鼻的槐花,让人沉醉。自然而然进入了课文所描述的情境,朗读自然水到渠成,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这节课,因为运用了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创造了温馨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的心情很放松,多彩的画面,优美的音乐满足了不同学生的认知倾向,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动感知觉,让学生积极主动、轻松快乐地学习,激发、刺激了学生所有的感官,建立对课堂活动的深刻记忆。让每一个学生都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在课堂短短的40分钟内能有效地接受新知。
总之,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形象的画面,生动的文字,优美的音乐……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潜能,将课堂教学引入全新的境界,使得整个语文课堂声情并茂,充满了生机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