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走、转、改”活动谈舆论导向

2012-08-15 00:43杨军民
中国地市报人 2012年8期
关键词:工作者基层群众

□ 杨军民

(驻马店日报社,河南 驻马店 463000)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经济、文化、人民生活水平在飞速发展和提高的同时,社会现象纷繁复杂,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层出不穷,人们的思想观念更加开放也更加多元、多样、多变,新闻战线承载着重要的社会责任。通过“走、转、改”活动,新闻工作者该如何运用好舆论工具,发扬光大真善美?2011年8月份以来新闻战线开展了“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笔者认为,“走、转、改”应成为记者的采访习惯、常态和制度,这样才能写出更多的新闻真品、善品、美品。

“走、转、改”应成为记者采访习惯,传播更多的新闻“真品”,反映百姓心声

新闻“真品”,就是要求新闻工作者遵循事实说话的原则,采写真实体现民意、民情、民需的新闻作品。当前新闻工作的一些优良传统如“走村串户、倾听群众心声”却在慢慢消失,“泡会议、转通稿、摘材料、网上搜”成为一些记者的工作方式,所采写的新闻作品,给受众的感觉是,看到的情景像是“导演”的,采访的人物像是“挑选”的,说的话像是“提前”安排好的,听到的声音像是经过“加工”的,所以很多受众对一些新闻产生不信任感,不真实感。比如:2010年假新闻《中国每年有220万青少年死于室内污染》等,多家主流媒体进行了播发,产生了非常恶劣的影响。众所周知,基层和群众以及真实,是每个新闻工作者的情感之根、报道之根、传播之根。走基层,向群众学习,熟知真实情况,一直是我们党新闻事业的优良传统。新闻工作者的楷模范长江、穆青、甘志远等,他们那种高尚的职业操守,时刻站在时代和历史的高度,忠实地履行着一名党的新闻工作者的神圣职责,正是他们这种情系基层,常与群众面对面谈心,用扎实、深入的采访,写出了大量朴实、鲜活,令群众喜闻乐见、深入人心的新闻作品,以一篇篇名篇力作为时代鼓起精神之帆。由此可见,“走、转、改”应成为记者日常采访习惯,新闻工作者只有多走基层,用心去采访,贴近百姓、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远离文山会海,真正沉下身子接地气,对新闻事件和新闻人物进行详细而全面的了解,才能写出真正的新闻“真品”,才能传达好党和政府的声音,为老百姓鼓与呼,让民生得以解决,这样的作品群众喜欢看、乐意看,这也是开展“走、转、改”活动的重要目的。

“走、转、改”应成为记者采访常态,传播更多的新闻“善品”,引导人心向善

新闻“善品”,就是要求新闻工作者多到群众中采写突出表现善、彰显大爱的新闻作品。2011年备受全民关注的佛山小悦悦事件、老人摔倒无人扶等,让很多人感到现如今的社会道德缺失,人性的冷漠,爱心的消退。身为新闻工作者,有责任通过笔触、镜头和话筒,把这种消极的影响消散掉,真正把那些充满善、弥漫着爱的新闻作品,深挖出来,传播出去,让舆论的导向唤醒爱的蓬勃,让世间充满爱,充满善。比如:新闻作品《孟佩杰:照顾瘫痪养母12年的孝女》、《宋金萍:细心照顾老师28载的“感恩学生”》等,让整个中国感动,中华传统美德的孝道在这些善良的人身上得以体现,他们的这种精神在影响着人们,这更是一种不可或缺的传承;再比如新闻作品《许月华:130个孩子的无腿妈妈》、《夏娟:烈火中唤醒15条生命》等,她们这种大爱无私的高尚品质,观众看了无不为之感动,中华民族的优良美德在她们身上凸显。“走、转、改”要求新闻工作者应到群众中去采写更多的新闻“善品”,深入到群众中发现这种题材,大张旗鼓地宣传,引导人们的行为人心向善,拥有一颗爱心,大家都积极勇敢的去见义勇为,去乐于助人,而不是害怕惹祸上身,甘当一个路人,或旁观者。当然,社会也要健全机制,营造公平正义的氛围,让好人不吃亏。

“走、转、改”应成为记者采访制度,传播更多的新闻“美品”,树立正确价值观

新闻“美品”,就是要求新闻工作者对社会人、事、物一切具有可传播美的信息属性,利用新闻的语言,通过媒介,向受众传递美好的事物。新闻工作者要有高度的敬业精神,宣扬引导人们崇尚美,摒弃恶的、不好的风气。法国雕塑家罗丹说:生活中并不缺乏美,而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作为新闻工作者,我们也应该具有发现美的眼睛,用语言、用媒体去传播,影响人们在价值导向上,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所谓价值导向是指社会或群体、个人在自身的多种具体价值取向中将其中某种取向确定为主导的追求方向的过程。如今,社会上有很大一部分民众在价值取向上认为,衡量价值的高低,表现在职位的高低,拥有金钱的多少。人人变得过于趋利、自私、拉关系。不公平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当前,媒体的宣传对人、群体和社会的价值观起到很大的影响,所以,新闻工作者的使命要求我们在生活中去捕捉、去挖掘具有社会指导意义美好价值的新闻作品。利用好舆论工具,把人们的主流价值观引向正面,导向美好。媒体要把“走、转、改”形成制度,要求新闻工作者遵守采访制度,主动多到基层,积极放开脚板跑新闻,沉到生活中去抓新闻,融入到群众中采新闻,这样才会采写到一篇篇有价值的新闻“美品”,对维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市级新闻单位本来就处在基层,有人说不需要开展“走、转、改”,其实这是一种片面认识,当下有一部分新闻工作者热衷策划做新闻,写新闻喜欢网上搜,采访同期声写好内容群众念,记者采访作风不扎实,新闻作品无特色,这怎么能反映群众的真实心声,更起不到真正的舆论导向作用。“走、转、改”活动要求每位记者每星期都要到乡村,靠真走、真转、真改去采写新闻,这也让越来越多突出表现“真善美”的新闻浮出水面。“走、转、改”活动,让一大批新闻工作者走出各种会议室,来到学校,进入社区,深入乡村,走向田间地头,一身汗水两脚泥贴近群众采访,与基层老百姓建立了真感情;媒体的“面孔’变得更爱民,“文风”变得更亲民,一篇篇生动清新的文字稿件,一幅幅感人至深的新闻画面,记录着社会发展步伐,讴歌了真善美,树立了社会正气,关注了社会民生。因此,笔者希望“走、转、改”不应成为一阵风,应成为各级媒体长期坚持的采访制度,成为新闻工作者的职业追求,更多的去宣扬“真善美”,促进社会的和谐进步。

猜你喜欢
工作者基层群众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关爱工作者之歌
致敬科技工作者
我们
——致敬殡葬工作者
多让群众咧嘴笑
基层在线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普法工作者的“生意经”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