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立人
(中共河南省委党校,河南 郑州 450002)
胡锦涛总书记在2011年2月19日中共中央党校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指出,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信息网络管理,提高对虚拟社会的管理水平,健全网上舆论引导机制。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为我们当前和今后的包括虚拟社会在内的社会管理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并指明了前进的方向。随着以微博为代表的网络舆论场的蓬勃发展,特别是自2010年以来,中国个人微博数量的增加以及党政领导干部政务微博的快速发展应用,党政机关与群众互动的方式与时俱进地进入了微博时代。政务微博的发展为我们社会管理创新及社会善治,打开了一扇睿智的亮窗。
政务微博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参与社会管理的一种新的平台,其带来新鲜能量,同时也对政府官员及职能部门如何预防和管控带来风险,党政机关无法回避新舆论场,如何避免其简单化,如何理性应对一些非理性的网络舆论和社会情绪等等,这些问题时刻在考验着党政机关及领导干部的智慧。为此,面对新形势新局面,如何更好地充分发挥政务微博在社会管理中积极作用,是值得各级领导干部高度关注的重要问题,同时也是值得广大理论界学者认真探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随着互联网等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中国的网民数量也越来越多,而且中国网民的网事也越来越凸显其特色。中国广大网民的网络参政、网络问政、网络问计、网络问事、网络问责、网络反腐等意识也越来越强。特别是随着新浪网微博2009年的正式上线和很多网站纷纷推出微博平台,中国注册微博的网民也日益剧增,微博已经成为当前中国社会很重要的一个关键词语。近两年,伴随着政务微博平台的建立,一些党政机构和官员开始在信息发布、咨询反馈、提供服务、了解民意和官民互动等领域发挥微博作用,形成了政务微博。简单地讲,政务微博是指党政机构和官员等因公共事务而开设的微博。2011年7月19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4.85亿,较2010年底增加2770万人,增幅6.1%;2011年上半年,中国微博用户数量从6311万快速增长到1.95亿。互联网正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产生巨大影响。2011年4月22日,复旦大学舆情与传播研究实验室发布的《中国政务微博研究报告》指出:据统计,截至2011年3月20日,全国范围共有实名认证的政务机构微博1708个,政府官员微博720个。2011年8月25日,在“中国首届政务微博高峰论坛”上,人民网舆情观察室公布了2011年 《微博政民互动典型案例分析报告》以及《腾讯政务微博地图》两份分析报告。报告中指出,从地域分布上看,根据各省级区划内所有党政机构和公务人员开设的微博总数、微博总发文量、微博总听众数三项指标得出的总排名,浙江、广东、四川名列前三,江苏列第七位。而从部门来看,公安司法类占据政务微博的绝对优势,达到52.41%,其次是政府类(占 11.14%)和旅游类(占 5.98%)。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信息发布的门槛愈发降低。从技术的综合利用来说,政务微博是利用新的信息化手段、借助新媒体武装政府、优化丰富政府为人民服务的特殊平台,以更加及时有效指导科学发展、推进政府工作,整合政府绩效。政务微博也是现代网络和服务型政府、阳光政府、责任政府、诚信政府等的有机完美结合。我们应当很好地利用政务微博来推进社会管理的良性发展。从当前政务微博的实践发展来看,政务微博有着明显的特点。一是它具有实践的创新性。在社会管理中政务微博发展应用可以说是一种新的探索。政务微博能够比较及时地、更好地满足广大民众在知情解难排忧方面的需求。党政机构和官员开设政务微博的重心,就在于使各级领导干部能够更好地寻找到与广大人民群众交流沟通的共同语言交流平台。我们各级领导干部要走进基层、走进民众,就得改变我们的执政理念,改变我们的学风,工作作风、政风、网风等等。从这个意义上讲,政务微博实际上是对政府行为的一次改革,或者说是一种公共管理的机制创新。正如2011年9月5日李源潮同志在中国浦东、井冈山、延安三所干部学院秋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所强调的那样,领导机关干部要到群众中去、拜人民为师,在同群众朝夕相处中增进对群众的深厚感情,在应对复杂局面、解决实际问题中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二是它具有时效性。现在的政务微博,它是以移动网站等信息技术为依托,是网络随时跟人走,以体现信息传达与接受的及时性。政务微博对于网民诉求处理及时有效回应,这才真的体现了政务微博或者说政府是要对人民负责的本质。三是它具有积极主动性。政务微博不仅拉近了政府官员与网民的距离,而且切实起到了为民解惑、分忧的作用。政务微博能够主动把党政相关信息或处理态度推送到每一个网友和公众面前,这也是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的一种积极态度和行为方式。
作为参与社会管理的一个重要方式及与公众进行良好沟通的渠道,政务微博在社会管理中的积极作用是明显的,归纳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为社会管理提供了新的信息技术等工具支持。社会管理是一项多元参与的系统社会工程,而且网络与社会管理有天然的联系,网络本身就是社会管理的重要方面。微博原本是普通民众用来表达自己心情和想法的一种传播工具,由于其具有公开、快捷、互动、平等交流等优势,形成一种较强的亲和微博力。以微博为代表的各种新媒体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党政机关原有的表达功能,又为党政机关整合民意提供了新的平台与载体。政务微博作为一种新兴的通讯手段,因互动性强,交流迅捷,而为社会管理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也深受广大网民欢迎。正是基于此,一些公共服务部门和领导干部在互联网上纷纷开通政务微博,主动与网民对话,征求意见,了解社情民意,汇聚民智、凝聚民力、形成科学决策机制,以推动社会管理创新。
第二,为社会管理提升了服务意识和能力驱动力支持。做好社会管理的关键,就是要变管理为服务。政务微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社会管理创新步伐。领导干部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需要民意的支撑,需要寻找与民心的结合点。微博问政恰恰为官员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政于民提供了一种便利。微博里面多有涉及民生民计,排忧解难、服务大众等应该成为政务微博的基本职责。对于网民诉求,政务微博要及时反馈处理。网络征询民意是成本低、范围广、易于说真话的民主决策的重要途径与机制之一,确认这种形式是对社会力量的尊重,也是把新媒体议程设置控制在特定范围的措施之一。各级党政机关及领导干部如何更好地做到会用、善用政务微博,是构建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的应有重要内容。
第三,为社会公众及时获得信息提供了有效的平台支持。社会管理的要义体现了公开为先。微博可以促进政务公开,保障民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促进社会的言论自由。民众对政府的基本要求就是公开,老百姓有权知道政府在干什么以及如何干,老百姓有权知道政府决策和实施的过程。所以越是公开透明越可以得到民众理解参与和支持。公开透明应该是政务微博的起点,政务信息的公开是政府公信力的首要条件。有人比喻说,中国已进入“大众麦克风时代”。“微时代”的到来,为干群关系的发展带来了挑战。在信息渠道众多的情况下,我们不能通过权威途径客观、及时地对外公布,就可能有人通过其他途径歪曲、虚假地公布,并调动起整个社会的情绪。
第四,为社会管理中践行群众路线提供智力支持。从传播的理论与实践来看,本质上,政务微博与社会的各个方面发展也是一种互动关系。政务微博能够把党群关系、领导力联系在一起,形成新的合力。面对“微时代”,提升政府组织、领导干部队伍的领导力,实质上是要改善、创新执政党、政府联系群众的机制。要真正确立权力属于人民、执政为民的理念,是解决一切与媒体有关问题的观念前提、价值取向。唯有如此,才会尊重群众包括知情权、表达权在内的基本权利,才会把新媒体作为政治过程的重要元素而高度重视,并以适当的制度化安排体现其政治功能。领导干部开微博的最大意义,应该在于建立与群众沟通感情的桥梁和纽带,要带着对群众的深厚感情参与互动。社会管理说到底就是做群众工作、社会工作,离不开群众路线。古人曰:“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我们都知道微博里面是藏龙卧虎,草根里面有很好的智慧和真知灼见,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群众是历史的缔造者,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草根的智慧。政务微博应该放下身段拜民众为师,问情于民,使我们决策更加贴近民众的棋盘。为此,各级党委政府充分利用微博是汇聚民智、凝聚民心等的一个重要渠道。
第五,为社会管理中体现民意良性互动提供了支持。良性互动是社会管理的基础,也是政务微博的灵魂。如果政务微博往往是单相思,没有进行互动,也就没有生命力。我们要善于从微博里面体察民意,倾听草根的声音。这里面尽管有骂声,不中听,但是各级领导干部应该有胸襟,能包容,而且要看到,多数网民是善意的。通过互动我们可以对照镜子寻找不足,从中修正自己,这样才可以最大限度地消除误解,增进社会共识。从这个角度讲,政务微博也可以在改善党群、干群关系方面有所作为。政务微博要提升党务政务工作透明度,让群众了解、理解自己的工作思路和过程及期盼的结果。为此,我们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干部要持积极态度把政务微博运用好,维护好,管理好。
自2010年以来,我国政务微博发展迅速,在日前国内某民情研究机构所作的一次调查中,近40%的受访者表示喜欢“解决问题型”的官员微博,26.8%的受访者喜欢“互动型”的官员微博,仅有极少数受访者能够接受官员在微博上大谈工作、发布政策,或者自说自话。从当前对政务微博的观察来看,政务微博在发挥其“畅达性、高效性、亲和性”等诸多优势时,也暴露了政务微博的某些不足或短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政务微博的“形式化”。现在有些领导和政府机关的微博就是跟风而已,虽然开了账户却不见经常更新,或缺乏实质性内容,有些甚至只有“三分钟热度”,潮流一过就“人去博空”。
二是政务微博的内容“空心化”。有一些政府官员和政府机构,开通微博后就不闻不问,成了“空客微博”,至多转发一些政府公告和地方新闻。还有官员的微博中均为“您反映的问题我们已经交给相关部门调查了解,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理解和支持”这样的雷同内容。
三是政务微博的“名利化”。有些政府官员和机构为了某种“形象名利”开设政务微博,摆花架子,缺乏实质性东西。有些甚至单纯为了赢得“粉丝”,搞网络形象,采取不正当的手段,因而失去了政务微博的本质作用。
政府官员及职能部门应当如何预防和管控可能带来的风险,如何处理好政府网站与政务微博之间的关系,如何避免其简单化,如何理性应对一些非理性的网络舆论和社会情绪……这些问题充分考验着政府、官员的执政智慧,也体现出官员对群众的态度,这是“政务微博”的“博主们”需要研究和思考的。
有一个形象的说法,进入微博时代,每个人都成了媒体,每个人可以无疆界地进行沟通。微博为政治的参与引入了新的力量,它使政治家离我们更近了。面对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信息网络化、社会生活多样化等的进一步深化,互联网等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我们社会管理要有新思路、新办法。同时我们也要提高政务微博的质量,提升党政机构和官员的“执网能力”,促进社会管理的善治。
1.以马克思主义大众传播观为指导,坚持政务微博内容的真实性。马克思早在批驳沙培尔指责《莱茵报》报道失实之时就曾经提出了“大众传播媒介的传播”是“有机的报纸运动”这一著名的传播思想。马克思认为,报纸报道的新闻是“观念世界”和“社会舆论的纸币”,要具有真实性。对于大众传播媒介强大的社会功能,马克思认为,报刊作为面向社会的信息传播的中介,构造了另一个“世界”,它是根基于现实世界的“观念世界”,“它无所不及、无所不在、无所不知。”然而,“观念的世界,它不断地从现实世界中涌出,又作为越来越丰富的精神唤起新的生机,流回现实世界。”马克思主义新闻传播理论告诉我们:新闻的生命力在于它的真实性。政务微博的内容也应由此可见,政务微博内容的真实性,是考验政府诚信与否的一个重要平台。在政务微博中,如果网友谈到的具体事实不属实或理解有偏颇,可以作适当解释,及时回应关切,务求坦诚相待。
2.积极转变执政“执网”方式,坚持政务微博要着重时效性。2011年8月2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政务公开加强政务服务的意见》,《意见》进一步强调了“政府信息公开、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的重要性,同时也为各级领导干部如何开展政务微博提供了一定动力支持。当今信息化社会,党政要善于运用新兴媒体,架起一座与网民乃至网上社团沟通的桥梁,既要加强对网络社会的规划和管理,也要善于利用网络空间与普通群众进行交流。这就要求党政部门和领导干部要调整好执政心态,表现出宽容和雅量,还要冷静思考,以积极的行为进入微博环境所需的“心态”。微博的特点就是快捷及时地报道与传播,这就决定了政务微博向公众传播信息要及时,抢占官方的话语权,以打消群众的疑惑。此外,微博发布突发事件信息的即时性、互动性,也对广大干部的应变能力、决断能力、工作效率、心理素质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1年6月26日,南京市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务微博建设的意见》,其中明确规定,对于灾害性、突发性事件,要在事件发生后的1小时内或获得信息的第一时间,进行微博发布。南京市政府部门已经意识到了当前微博已经成为热点网络事件发酵与传播的一个重要工具,对此这份意见提出要注重时效性,对各类的政务信息和涉及市民生活的公共信息,特别是灾害性、突发性事件,要求在事件发生后做到尽快或是第一时间进行微博发布,如果涉及到老百姓切身利益的水、电、气、自然灾害等事件,要尽量做到一小时之内发布。但是对于比较复杂的突发事件和持续发展的事件只能是尽量做到尽快发布,另外对于事件持续发展、事态复杂等情况可以采取速报现象、缓报原因,速报事态、慎报处置等方法有序有度地进行一个个发布。作为值得广大群众信得过的政务微博运行过程中,对一些群众的合理诉求和期待要做出快速反应,对暂时做不到或不能做的事,也要坦诚、恳切地说明原因,以最大限度获取群众的认同。
3.升华学习型领导干部理念,坚持政务微博持久性。作为一个新兴的政府与群众的互动传播平台,政务微博的发展刚刚起步。作为政务微博的行为,不仅要求真实、时效,更要求能够持之以恒。面对“微时代”,党政机关和各级领导干部要勤于与社会需要共同学习、共同探索、共同成长,这是提升党政机关及干部的领导力很重要的一个方面。2011年8月7日,浙江省委常委、组织部长蔡奇第三次作客浙江在线,围绕“组织做好市县乡换届工作,提高组织工作群众满意度”。他深有体会地说:“从2010年5月份开微博,一直坚持到现在,主要是希望通过微博走近群众,了解社会,同时既能宣传党的政策,又能做群众工作,拉近和广大网友的距离。写好微博、加强互动、贵在坚持”。加强互动,就是不能光写不转播,要与博友进行交流,贵在坚持,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特别是政务微博管理者始终坚守“善待善用善管”的原则,使它在推动社会管理等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4.增强领导干部媒介素养,提高政务微博质量。作为官方性质的政务微博,在坚持真实性、时效性和持久性的同时,也要注意媒介素养在微博中的运用。在发表言论时不能过于随意化,要形成一种规范,从文字形式、内容等方面予以规定。不论是以政府机构性质的微博还是官员个人性质的微博,都要予以规范。即使是官员个人微博,网民也很容易把其言论与公职身份联系在一起,任何不当言论影响的都不只是个人,而是其所在机构,甚至整个党和政府的形象。因此,官员使用微博需要比普通网民更加谨慎。为此领导干部要提高媒介素养。所谓媒介素养,主要是指对大众传媒的认识以及与大众传媒进行交流、运用等的素养,也就是指人们面对各种信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造能力和制造能力以及思辨性反应能力。我国各级领导干部对媒介信息的辨析能力、应对和承受能力都太弱,与现代信息社会十分不协调。在信息传播技术快速发展和传播渠道日益多样的今天,提高领导干部媒介素养迫在眉睫。这就需要各级领导干部在实践中锻炼、在学习中提高媒介素养。要在常态下培养领导干部的媒介素养。在日常工作实践中,领导干部要对传媒的性质、特点、功能、手段、作用、现状和发展趋势等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和把握;要善识媒体信息,具有对媒体信息的认知、解读、研判能力,能够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要精通本职业务,熟悉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以及与本职工作相关联的新闻事件、社情民意、舆情动态;要善于设置议程和新闻策划,主动提供给媒体以影响媒体与公众,实现与媒体的有效沟通和良性互动。
5.建立政务微博的科学管理体制机制,促进政务微博优良发展。政务微博的发展,可以增加社会治理的透明度、互动性,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形成健康多元的公共生活。由于政务微博带有一定的官方态度或意图,对于一些党政机关和官员开设的政务微博,要制定一定管理措施。要把政务微博的开设、运用、管理等,形成一种制度。没有制度的推进与约束保障,政务微博有可能成为一种因人成事的现象,随着领导的更换而变得不稳定。在内部管理方面,要积极培育党政机关政务微博的队伍,要求发布政务微博的“博主”既要有良好的政治素养,敏捷的思维,纪律性强,健康的心态,还要有一定的责任心和公共精神意识。在外部监控上,要尝试建立专门的政务微博监控的技术措施机构等。必要时,要开展对政务微博的社会的评价和批评,以不断提升政务微博的质量和水平,使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政务微博为社会管理创新提供优质服务。
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开微博是一个大趋势,这是使广大人民群众相信政府、理解政府、支持政府的一个重要平台。胡锦涛总书记早在2008年6月份考察人民日报社与网友交流时深刻指出: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我们要充分认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社会影响力,高度重视互联网的建设、运用、管理,努力使互联网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沿阵地,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平台,促进人们精神生活健康发展的广阔空间。政务微博的大规模发展和成功运用,就是落实总书记指示精神、改进公共治理、社会善治,提升执政水平的可贵尝试。构建广大人民群众、广大网民满意的政务微博,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微博的崛起是中国社会力量崛起的重要标志,中国强政府、弱社会的格局正在发生历史性变化。微博短小精悍、灵活,可以引起排山倒海式的响应,形成社会热点,是一种不可替代的表达形式。在微博时代,领导干部开微博不仅仅是个人行为,还应对自己的身份负责,要会使用网民接受的语言风格,会将专业信息转化为通俗的信息,并将主动发布与回应发布结合起来,善于将信息发布与意见发布结合起来,并且要求少讲官话、雷语,多倾听民意。当然,政务微博要开好,最主要的在于领导干部要进一步提高马克思主义传播观水平,增强媒介素养,善于学习,勤思进取,并在处理现实公务之余,多花时间管理好虚拟的政务博客,为不断提高社会管理能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贡献力量。
[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政务公开加强政务服务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1-08-03.
[2]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1-07-02.
[3]窦含章、李未柠.政府如何开微博[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1.
[4]郝永红.提高领导干部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N].人民日报,2010-05-27.
[5]辛忠.受众欢迎“阳光”微博[N].光明日报,2011-08-22.
[6]朱虹.新媒体十论[N].人民日报,2010-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