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记者 朱巍巍
关注民政工作者心理健康是加强民政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程
——北京市民政职工心理健康工作研讨会综述
◎ 本刊记者 朱巍巍
日前,北京市民政局在京举办了心理健康工作研究会。研讨会由市民政局工会牵头,有基层工会代表发言、有专家学者献策、有主管部门诠释。研讨会从理论和实践的层面对民政行业干部职工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了交流与探讨。研讨是初步的,但它是新形势下开启的新课题,在北京市民政工作的历史上也是第一次。关注民政人心理健康,是加强民政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程,对推动首都大民政事业科学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为加强民政队伍建设,2011年以来,北京市民政局工会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组织市殡殡管理处、市接济服务管理中心、市第三社会福利院,针对本单位干部职工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如何开展心理关爱服务进行调研,会上,三个基层单位介绍了调研成果。王德东李世龙徐海莲(北京市殡葬管理处)认为: 随着殡葬事业的发展,殡葬职工的社会地位有了明显提高。然而,作为殡葬事业发展的“推手”和人生“终点站”的“守护者”——殡葬职工,却一直不能很好地融入社会的主流。2010年,民政部101研究所通过对江苏、安徽、广东、云南、江西五省及北京市14个单位76名殡葬职工的调查显示,51.3%的殡葬职工不愿意告诉别人自己在哪里工作,超过五成的殡葬职工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影响殡葬职工心理健康的因素很多,其一:殡葬职工长期处于哀伤的工作氛围,久而久之,产生了不会笑的“怪”现象。他们真的“麻木、无情”吗?其实不然,他们是在用无比强大的意志与精神,诠释着“爱岗敬业”的真谛。其二:殡葬职工长期处于污染的工作环境。殡葬行业之所以被称为特殊的服务行业,主要是服务场所的特殊性。遗体表面、遗体火化和祭品焚烧产生的废气病菌微生物种类繁多、数量巨大,这些病原微生物散播在殡仪服务各个过程中,对健康的影响是直接的。其三:北京市殡葬管理处所属单位普通职工年收入少于等于3万元的职工占61.8%,其年收入平均在4~5万元左右,仅略高于北京市职工平均工资水平。其四:社会上对殡葬职工的歧视仍普遍存在。调查显示,有57.9%的职工平时基本上只跟家人、同事和亲密亲属来往,53.8%的未婚职工表示从事殡葬职业对择偶有影响。殡葬工作是崇高而神圣的特殊工作,关注殡葬职工的心理健康并进行适度的心理帮扶不可忽视,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殡葬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曹琏田东秀刘建芳(北京市接济管理服务中心)认为:长期工作在维稳一线的北京市接济管理服务中心的职工,在身体心理方面存在着严重的问题。中心是负责外地来京正常信访群众接待、管理、救济、法制宣传教育和稳控的综合保障管理服务职能部门,是北京的窗口单位。35年来,中心共接待全国各地来京上访群众500余万人次,为中央及地方国家机关、外省市驻京信访工作组提供综合保障服务1800余万人次。目前,中心现有人员编制196人,由于历史原因和单位性质特殊,多年来,单位任务重、工作范围广、突发事件多,经费不足和干部职工付出多、工作压力大、福利待遇低、提升使用受到业务限制影响等因素,严重影响着职工的心理和生理健康。中心成立以来,大病癌症发病率较高,大部分处于亚健康状态。近年来,中心为缓解工作疲劳和生活压力,促进职工健全人格的形成,开展了一系列活动,但艰苦的工作环境、超常的工作量和严重的心理压力等仍缺乏有效的疏通和缓解渠道。抓紧抓实抓细,真正重视、真情关怀、真心爱护,关注职工身心健康工作必须提上日程。李永红(北京市第三社会福利院)认为: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同样给人们带来了生活、工作、社会等方面的压力,其中,“职业倦怠”现象在福利事业单位中比较凸显。北京市第三社会福利院收养的是“三无”精神病患者及社会上的精神残疾患者。服务对象的社会地位极低,甚至被人们歧视,导致行业常常不被人们认可。员工时常遭到周围朋友亲属的冷嘲热讽。精神科病房的医护人员被患者打骂更是家常便饭……。工作中,担心精神病人发生自伤、自杀、伤人行为则是造成医护人员工作时精神高度紧张的无形压力。长期的生活、饮食无规律、精神劳动高强度,造成院临床职工出现睡眠障碍、抑郁、焦虑病症的不断增加。目前,全院有职工208名,其中医护工作人员159名,不完全统计,有30多名临床医护工作者需经常服用安眠药物维持正常睡眠,占医护工作人员的19%;近10年,先后有5名职工因各种因素患有抑郁、焦虑等精神障碍,其中一名职工自杀身亡……。职业倦怠的不断恶化直接影响着员工身心健康。工作倦怠导致了职工工作绩效水平的降低,此外,职工可能把情感耗竭等负性体验延伸到工作之外,给生活带来负面的影响。导致工作倦怠的因素大致可以分为:个人因素、工作和职业特征因素、组织环境因素三类。干预、解决员工职业倦怠问题,需要个体和组织的共同面对,共同努力,应采取整合激励机制缓解职工职业倦怠的现状。
针对民政行业职工工作对象和工作环境的特殊性,会上,心理专家从如何分步骤开展心理健康工作,如何借助社会资源和专业队伍力量加强心理健康工作,如何普及相关知识开展心理健康工作,如何科学制定心理健康的评估标准等方面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听了基层代表的发言,杨凤池(北京心理卫生协会理事长、著名心理学家、首都医科大学博士生导师、教授)说,我很感动,民政工作的确是一个为百姓解忧、维护社会稳定的工作。民政工作者不能像其他行业的职工一样常态的上下班,没有固定的休息日,民政行业的确是一个特殊的行业。杨教授结合自身20余年心理学教学与科研实践,具体分析了民政系统职工面对的压力来源和面对压力的反映,提出,当前主管部门要从短期和长期两个方面着手进行制度设计,加强民政职工心理健康疏导,化解民政职工心理压力。短期设计是指主管单位每年要定期或不定期的有组织地对职工进行慰问,定期为职工进行健康体检和心理咨询,从精神上对职工给予鼓励。例如,四川地震时,党中央、国务院、社会各界纷纷来到灾区对灾民进行救助与慰问,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灾民的心理压力,是很好的做法。也可以采取志愿服务的方式,定期或不定期的与职工进行沟通。长期设计是指有目的的选取一些单位或人群进行长期的、跟进式的心理服务。例如,是否可以探索将之纳入政府购买服务的范畴,并使之制度化。孙红(首都医科大学心理学教授)认为,在社会急剧变革、科技发展迅速、竞争日益激烈、人际关系复杂的今天,人们普遍处于一种高压力状态,各行各业的人们有着不同的压力源,部分民政职工,由于处于特殊的工作环境,身心长期处于疲惫状态,这种状态不但危害着人们的身心健康,而且导致职业倦怠。目前,职业倦怠已成为现代职业领域中较为常见的职业病,对“职业倦怠”的重视和研究也引起了广泛关注,近年来已成为职业心理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北京市民政局举办的以心理健康为主题的研讨会,说明这个现象已经引起了民政部门的高度重视,也是以人为本,关注人的全面发展的表现。职业倦怠是一种在工作重压之下身心俱疲、厌弃工作的状态,是一种身心能量被工作耗尽的感受,也称之为心理枯竭。人如果长期处于这种状态,不但影响人的心理健康,最终会导致人的身体健康,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陈勇(北京身心康国际中医研究院院长)说,从《黄帝内经》算起,中国的中医已经有五千年的历史。中医倡导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施行标本兼治、不治已病治未病的医学理论,经数千年传承,已经发展为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的科学体系。中医所说的“未病”,就是现在常说的“亚疾病”,其基本表现是自我感觉到不舒服、难受,出现种种还不能确诊为疾病的症状。目前,东方、西方的医生都在忙着“治”病,但如何让人不得病,不手术,不住院,一直是人类的梦想。陈勇认为,对于民政职工进行心理疏导、文化教育很重要,但对于已经是亚健康的人群来讲,中医的及早介入也很必要,它能让医生对亚疾病患者实施提前治疗。闫巩固(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副教授)说,近年来,职业倦怠似乎成了现代社会的通病,在人们身边蔓延……与职业倦怠随之而来的是身体疲劳、对工作失去热情。通过对四年以上工作人员的调查显示:74.6%的人有轻度工作倦怠,43.2%的人有中度工作倦怠,10.8%的人有严重工作倦怠。对个人来说,如果感到倦怠,闫巩固给出三点建议:第一,了解自身特点和工作价值。多问自己,这份工作对我来说有那么重要吗?我非得这么忙不可吗?你或许会发现,忙碌只是一种习惯。不如给自己放个短假,张弛有度的生活能让人重整旗鼓,再度投入工作。第二,让工作更有条理。列出一份工作日程表,将所有工作项目一一写明,然后考虑哪些可以完全放弃,哪些可交由他人或与他人合作完成。第三,如果你对现在的工作完全没了兴趣,就要重新慎重选择一个感兴趣的工作。
民政部门的“民本”思想不仅包括民政工作对象,也应包括民政工作者本身。民政工作不仅要注重物质层面的服务,还应重视精神层面的关注。王胜三(民政部政研中心副主任)指出,此次研讨选题很好,是北京市民政局贯彻落实第十三次全国民政会议精神的具体措施之一,很有意义,在全国民政行业开了先河,为民政系统树立了榜样。北京市民政局要借助北京市的人才优势,把心理健康这一课题做大、做细、做实,建立起维护民政干部职工心理健康的制度体系。刘江波(北京市总工会机关事业部副部长)认为,在经济快速转型的今天,加强对职工权益的维护,特别是关心员工的心理健康日益重要。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各级工会在关爱员工方面要不断创新,通过心理的影响,找到正面、良性的手段和方法,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本次研讨会的主题具有突破性,在北京市工会系统不多见,反映了局党委对工会工作和职工身心健康的高度重视和关心。职工身心健康是工会维权工作的重点之一,希望北京市民政局加强领导,认真规划,开拓创新,把这项惠及干部职工的好事实事抓紧抓好,抓出品牌来。宋文星(北京市民政局副巡视员)指出:一流的民政队伍,不但要政治可靠、作风优良、业务精湛,还要身心健康。加强民政系统干部职工的身心健康工作是加强民政队伍建设,科学发展民政事业的重要举措;关心和确保干部职工的心理健康是强化民政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保障干部职工的心理健康是维护广大工会会员合法权益的重要内容。各单位、各工会一定要加强组织领导,创建维护民政系统干部职工身心健康的服务体系。局工会要根据研讨会的精神,组织力量,认真起草全局加强干部职工心理健康工作的意见和实施方案,适时部署,把建设一支身心健康的民政队伍的工作目标落到实处,切实维护干部职工的身心健康、切实维护干部职工的生命、切实维护干部职工的幸福指数、切实维护干部职工的基本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