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一 吕学静 崔 婧
“全球问题”的概念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末,在人类社会面临诸如能源枯竭、环境恶化、核威胁等制约全球持续发展问题时提出。不同学者和机构从不同角度研究这一问题,目前尚未有统一概念。恩格斯指出:我们人类不能过分陶醉于对自然界的胜利。世界上最早提出全球问题概念的罗马俱乐部①把全球问题又称为 “人类困境研究”,[1]致力于研究可能导致现在和未来 “人类困境” 的问题研究。意大利著名社会活动家、企业家A◦佩切伊用列举的方式进一步阐述了全球问题的内涵和外延,他强调人口增长、社会不公平、贫困问题、失业问题、通货膨胀、能源危机、保护主义、城市化、犯罪、环境恶化等问题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认识不足等是罗马俱乐部所说的“全球问题”。此后,A◦佩切伊又将全球问题概括为 “衰退的十点表现”:人口爆炸、生物圈的破坏、世界性经济危机、社会弊病、无计划的发展科技、僵硬老化的制度、东西方对峙以及思想和政治领导层失职等。[2]D◦米都斯在 A◦佩切伊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了全球问题的五大参数:世界人口问题、工业增长问题、资源枯竭问题、粮食供应问题、环境污染问题。美国科学发展促进协会从影响角度定义:“全球问题系指世界所有国家或几乎所有国家都受到实际影响的问题,而各国或者是全球问题尖锐化的主体(损失的根源),或是损失的客体,抑或同时既是主体,又是客体”。[3]S◦蔡斯从解决全球问题的途径角度指出:“全球问题就是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单独解决的问题”。[4]G◦布朗从原因角度指出全球问题产生于各种错综复杂力量相互作用的影响,它除了包括人口、能源、资源、环境等被认同的问题外,还包括“穷国”和 “富国”的差距以及核威胁两个问题。苏联学者从社会内容的角度指出全球问题是涉及经济、政治、法律、道德、社会等各个领域的复杂问题。
中国学者对全球问题的关注源于20世纪80年代对西方社会思潮的评价,他们从产生背景、特征、性质、规模、解决方式等方面研究定义了全球问题,认为全球问题是与资本主义制度紧密相联,受到科技革命发展规律、社会生产发展规律的影响的全球性问题,需要全世界的协同解决。
从不同学者和研究机构从不同的角度对全球问题的定义可以看出,全球问题具有全球性、综合性、复杂性、挑战性等特征,可以从不同国家间关系的调整问题、人类与自然环境间关系的协调和优化问题以及个人和整个社会之间关系的协调问题三个角度了解和研究。
全球问题在20世纪六七十代被提出后,迅速成为理论界和各国政府关注的热点,许多国家和地区建立了专门的组织研究这一问题。关于当代科技革命与全球问题的关系问题,目前存在悲观和乐观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
1.悲观派观点的介绍
悲观派又被称为技术悲观主义或反技术主义,认为人类过分强调科技的作用,忽略了社会均衡发展从而导致“全球问题”。这一流派的支派主要有:第一,认为人口爆炸会带来人类灾难的马尔萨斯主义,以 《增长的极限》中提出的“零增长”理论为代表;第二,认为工业发展应让位于“适度增长”或“有机增长”的慎重悲观主义;第三,研究技术进步的人为后果和人口增长动态的 “生态至上主义”流派,以美国的 “世界观察研究所”为代表;第四,考察文化、宗教等道德观的发展与全球问题关系的 “文明生存主义”流派,以纽约国际世界秩序研究所为代表。在具体问题的阐述上,E◦斯柯尔尼科夫在《国际技术使命》中指出新技术对自然环境造成影响;埃利希在《人口、资源、环境》中预测公元2500年之前,地球上的大多数金属资源将会耗尽;喻传赞在《人类的困境》中指出工业废水排入河流,污染水体,破坏河流的自净能力,导致了人类的疾病。S◦佩因在《全球的温室效应无法避免》中指出大气中氟里昂等氯氟烃的增多破坏了同温层的臭氧层,增加了地面的紫外线辐射量,威胁地球上所有生物的健康。
2.乐观派观点的介绍
乐观派又被称为科学至上学派,认为强大的经济和科技力量能够解决人类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一切问题。乐观派的支派主要有:第一,认为科技的发展会拓宽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领域,最终带来长期发展的慎重乐观主义;第二,认为资源无限的支持技术增长论;第三,认为全球问题可以在“后工业社会”顺利解决的“后工业社会”流派。在具体论述上,培根致力于通过科技和知识统治自然。笛卡儿提出应当将自然界转变为被征服和被控制外在客体;马克思指出 “生产过程成了科学的应用,而科学反过来成了生产过程的因素即所谓职能。”[5]J◦L◦西蒙提醒人们在预测未来时要充分考虑科技的发展对现实的优化甚至改变作用。还有学者从列举目前科技成果的角度支持科技革命对控制解决全球问题的积极作用,他们提出医学技术的发展有效缓解了人口问题,绿色革命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农产品的营养价值,新的勘探开采技术提高了资源和原材料的利用率等论据。
表面看,全球问题由科技发展和它所引起的产业革命后果造成,但是科技和生产力的进步不完全意味着全球问题的产生和尖锐。可以说,现代科技革命不足以构成全球问题的充分条件,全球问题的产生是人类认识、实践和社会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1.未能辩证看待科技发展与全球问题的关系
科技进步一方面提高了人类驾驭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另一方面盲目利用科技成果有可能给人类社会带来灾难。因此,应客观看待科技进步的“双刃剑”效应,开辟科学应用的途径,最大程度上限制其消极后果和副作用。
2.片面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科技的发展提高了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但过分强调科技进步会忽略尊重自然规律的重要性。因此,须重新评判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到人是自然界的组成部分,服从、受制于自然规律,始终依赖自然提供的环境来发展科技,优化生存环境。
3.忽略了社会因素的重要性
全球问题具有明显的社会性,不合理的生产方式和社会制度同样会带来全球问题。例如H.鲁宾逊在 《人口与资源》一书中指出世界1939年以来消耗的资源量超过了二战前整个人类历史中消耗的资源总量。因此,应通过健全社会制度、完善法律等措施解决全球问题。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指出 “认为只是自然界作用于人,只是自然条件到处在决定人的历史发展,它忘记了人也反作用于自然界,改变自然界,为自己创造新的生存条件”。[6]《未来学研究》中指出在通过发展科技解决旧问题的过程要注意处理科技发展同新旧问题之间的接替问题。西蒙在讲到“短缺”时说:“短缺和技术进步相互影响。”[7]因此,在研究科技发展与全球问题的关系时,应辩证看待二者关系,纳入人文、社会因素中考虑,将发展科技、人的革命、社会革命三者结合起来。首先,通过发展科技控制和解决部分世界问题。其次,突破国境限制,国际合作解决全球问题。最后,要充分认识到世界问题的实质是人类自身的危机,反思并重新评价人和自然的关系,考虑如何驾驭并控制科技的发展并发挥人的道德素质,通过改变社会制度,迎接组织和自觉控制社会生产社会的到来。
注释:
①罗马俱乐部是由欧美学术界、企业界、政界人士组成的未来学研究机构。
[1]王兴成.全球学研究与展望[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8.4.
[2]【意】奥尔利欧◦佩奇.世界的未来—关于未来问题一百页[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5.41-43.
[3]李少军.当代全球问题[M].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59.
[4]【加】丹尼尔◦科尔曼.生态政治[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385.
[5]【德】卡尔◦亨利希◦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8.229.
[6]肖广岭.《自然辩证法》导读[M].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12.219
[7]【美】朱利安◦林肯◦西蒙(江南,嘉明等编译).未来学研究[M].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