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基层党建 提升执政能力——托里县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的探索

2012-08-15 00:50:19陈启华
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基层组织村级集体经济

陈启华

(中共托里县委党校 新疆 托里 834500)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其执政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关系到党在农村执政地位的巩固。托里党组织县顺应基层民主政治发展方向,勇于实践,大胆创新,把加强基层民主建设与提高基层执政能力紧密结合起来,在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上探索出了切合实际、符合发展要求的新路子。结合托里县近几年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工作实际,谈一谈我对加强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的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建立、健全基层组织工作运行机制,为加强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

为了抓好党建工作,助推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托里县把建立健全党的基层组织工作运行机制,作为加强党的基层组织执政能力建设的基本要求。同时规范了党的基层组织的工作程序,明确了工作职责,严格了对基层党员干部的管理,使党的基层组织各项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齐抓共管的“大党建”格局已初步形成。

1.建立和落实党建工作目标责任制,层层签订党建目标管理责任书,细化任务、量化目标,夯实了各级责任人的职责,形成了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基层党组织工作新格局。

2.建立和落实党建工作专题及联席会议制度,坚持定期组织召开县委常委会,专题研究部署全县党建工作,听取基层党建工作汇报,解决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推进党建工作深入开展。

3.建立和落实党委抓党建工作联系点制度,形成了“上联下报、信息畅通”的党建工作新局面。

4.建立和落实党委抓党建工作投入机制,全面建立和推行党建指导员制度,不断加大对基层党建工作的投入力度,并将党的建设经费列入财政预算。

5.建立并落实党建工作“三级双向”汇报制度。

6.建立党建工作百分考核制,考核结果与评比先进、与经济报酬、与干部的选拔任用挂钩,以此加强对党建工作的监管力度。

二、优化、强化基层党员干部的队伍建设,为加强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提供了组织保障

农村基层干部是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骨干力量,担负着直接联系群众、团结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把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落实到基层的重要责任。托里县对基层党员队伍加强理论指导和制度建设,不断推进党的基层组织的自身发展,坚持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坚强的战斗堡垒。

1.实行“三公一链一追究”机制严格程序,注重培源纳新,完善发展党员工作机制,严把党员“入口”关,确保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2.以乡镇党委、政府、村“两委”换届为契机,为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运用“公推直选”的选举模式,拓宽选人用人视野,加大竞争性公开选拔干部力度,不断优化乡镇领导班子、村级领导结构。

3.认真做好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制定了《托里县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实施方案》,人员选聘工作由县人事部门组织实施。

4.广泛开展干部驻村工作,为规范驻村干部管理,建立了驻村干部工作日志、驻村干部定期交流汇报工作、乡镇科级干部联职包村等相关制度,督促驻村干部发挥作用。

5.大力创新基层党组织活动方式,不断提高党组织活动水平,有效增强党员队伍生机活力;广泛开展创先争优和三级联创活动,以“升档晋级”活动为契机,不断改进农村党支部的组建方式,多方位地搭建基层党组织发挥作用的平台。

6.不断加大农村党员干部培训力度,通过县乡党校、“牧区流动党校”、电化(远程)教育、托里县网上党校、学历培训、基地实践、参观考察等方式,大力培训乡镇干部、村干部及村级后备干部、农牧民党员;一大批农牧民党员通过培训、实践活动成为致富能手,通过组织提供条件与个人发挥积极性主动性相结合更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7.完善基层党组织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制度,推行了民主管理议事卡,推广“一事一议”制度,印发了《托里县村干部监督管理办法(试行)》,实行村干部年度考核制度,有效加强了对村干部的科学管理,促进了村级事务决策民主化、科学化,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等各项事业的发展;大力推进基层党务公开,健全党内情况通报、情况反映、重大决策征求意见等制度,积极拓宽党内事务上情下达的渠道,实现党员对党内事务的广泛参与和有效监督。总结推广“民主恳谈”、“党群议事”、“勤廉双述”等做法;开展党内质询工作试点,探索党员参与党内事务、定期评议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的有效途径。

三、拓宽、创新服务方式,为加强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提供了质量保障

托里县建立农村和社区协调联动制度,按照适时适量、自觉自愿的原则,根据群众需求和农村、社区特点,创设多种形式的志愿服务项目,引导党员参与志愿服务,努力打造一批富有实效、群众欢迎的党员志愿服务品牌,在奉献社会中不断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1.鼓励党员带头参与志愿服务,推广党员承诺制做法,建立党员在居住地发挥作用机制,制定便民服务联系卡、党员领导分工牌、彩色去向卡、便民服务留言台等,方便了群众联系,切实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在机关,把服务发展、服务基层、服务群众、建设队伍贯穿党组织活动始终,发挥党组织在完成本部门各项任务中的协助和监督作用。在农村,党组织要把着力点放在提高发展富民的本领上,结合当地实际,继续深化“双学”活动,把发展现代农牧业、培养新型农牧民、农牧民外出打工技能培训、带领群众致富、维护农村稳定贯穿党组织活动始终,发挥党组织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领导核心作用。

在乡镇社区,广泛开展“零距离服务”,充分利用人力资源市场组织招聘会,联合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发布劳务用工信息、办理求职登记,做好信息服务、跟踪管理和服务,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有序引导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建设文明和谐乡镇中的中介组织作用。

2.在无职党员中开展了设岗定责活动,对党员分门归类,区分特长,设立责任区、设定先锋岗、确定示范户,积极发挥党员在村级管理、公益公共事业方面的作用。

3.大力实施“三联”工程(党员领导干部包村联点、机关党组织与村党支部联建、农村党员相互联帮)和“三访”(访贫问暖、访民问情、访富问策)活动,基层满意率在90%以上。

4.制定了《托里县“四老”人员管理办法》,积极鼓励“四老”人员参与乡村经济发展规划和重大决策的研究及组织实施,“四老”人员通过自愿担任村信访调解员、村级事务参议员、法律政策宣传员等职务,在发展经济和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5.全县各村积极组织开展“十户联防”工作,组建“十户联防”小组,选择党员做为十户长,负责本组内的联防工作,共产党员在维稳工作中的模范带头作用充分体现。

四、大力、全面发展社会经济,为加强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提供了物质保障

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必须以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为前提;近年来,党委托里县政府紧紧抓住发展这一主题,因地制宜,积极采取措施,多渠道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统筹推进该县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逐步改变经济落后制约基层民主发展的状况。

1.整合资源,加大投入,拓宽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针对部分村队集体经济薄弱的实际情况,对全县65个村的集体经济收入情况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摸底调查,对50个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在2万元以下的薄弱村队,根据实际情况,逐村制定了壮大村集体经济方案,实行“一村一策”,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加强政策引导,拓宽集体经济收入渠道。

2.加强村级财务的管理,防止集体资产流失。制定了《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管理使用办法》、《集体牲畜管理办法》等,实行定期审计、村干部离任审计等制度,进一步规范了村级财务管理。同时,针对各村债权债务严重制约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问题,由乡镇农经站牵头对账务逐村进行了清查,使债务问题得到了有效的化解,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减轻了负担。

3.积极协调项目、资金,帮助发展集体经济。针对具备条件、评估好、有发展潜力的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协调县扶贫、发改、科技等相关部门,争取上级部门项目资金支持;对信用较好的村提供集体经济,协调金融部门优先发放信贷资金扶持;争取县财政支持,每年安排的一定数量的专项资金,建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基金,专门安排用于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尤其重点扶持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在2万元以下的和无收益村,切实增强了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自身的“造血”功能,实现了良性循环。

4.积极做好对口援建衔接工作,争取援助资金。辽宁对口支援工作启动以来,县委积极找准基层组织建设发展与国家政策支持的结合点,坚持超前谋划,计划先行的原则,从争取支援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和改善基层干部工作生活条件两方面入手,深入研究、广泛征求基层党组织意见建议,及时制定《托里县对口支援基层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项目规划》,最大限度地争取国家投资和援建项目资金的支持。截止目前,共上报涉及基层组织建设方面项目规划5项,计划申请援建项目资金1900余万元。

5.科学决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立足“工业强县”的发展道路。如今,托里县工业企业有432家,其中投资新建超过亿元的企业有8家。2011年,全县GDP完成14.4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7.5亿元,增速连续3年超过40%,矿产资源开发成为县工业经济发展最具潜力的增长点。随着徐矿集团、欧太铬业、星塔矿业、招金北疆矿业等集团、企业的入驻,托里县形成了具有区域特点的煤电能源、金属加工、建材加工、畜产品加工4大工业体系,一批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冶炼、加工产业集群的形成,拉长了产业链,形成了梯次结构。托里县“换挡提速”的工业经济正在加速把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势。

近年以来,托里县切实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巩固基层政权的物质基础来抓,积极探索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新路子,逐步解决了村组织“无钱办事”的难题,村级集体经济在为民服务中得到新的发展。

托里县党委坚持不懈地发展、扩大和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改进基层党组织的执政方式,提高基础党组织的执政水平,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取得了显著成绩,形成了可资借鉴和推广的经验。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建设,把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基础工程,必将在实践探索中不断完善与规范。

[1]郭奔胜.党建创新枝繁叶茂[J].瞭望周刊,2008,(8).

[2]马晓河.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五大失衡[OL].中国宏观经济信息网,2004-04-28.

[3]全国干部培训教材编审委员会.中国共产党历史28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基层组织村级集体经济
为村级组织减负增效
公民与法治(2023年1期)2023-03-31 06:02:56
村集体经济是如何“无中生有”的?——杨陵区农村集体经济的成长之道
当代陕西(2020年14期)2021-01-08 09:30:34
壮大集体经济的武夷山市实践
红土地(2019年10期)2019-10-30 03:35:08
谁为村级产业“接生”?
当代陕西(2019年17期)2019-10-08 07:41:54
新时代如何增加村集体经济组织收入
村级审计亟待加强
消费导刊(2017年24期)2018-01-31 01:29:01
党的基层组织
党的基层组织
奔跑吧,村集体经济组织!
加强村级财务管理迫在眉睫
现代农业(2015年5期)2015-02-28 18:4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