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走“三化”协调发展之路——以巩义市竹林镇为例

2012-08-15 00:43张敬燕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三化竹林城镇化

张敬燕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编辑部,河南郑州450042)

省委书记卢展工在深入考察全省重点项目建设时强调,建设中原经济区,走好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之路,新型城镇化是引领。在加快建设郑州都市区、打造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区的大格局下,新型城镇化建设是个重大机遇,必将对郑州市的高速可持续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河南省巩义市竹林镇,通过逐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企业发展机制,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等举措,使该镇的城镇化建设走到了全省的前列。

一、竹林镇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现状和成效

1.现状。竹林镇位于河南省巩义市东部,西距巩义市区13.5公里,东距郑州市区55公里,处于郑州1小时都市经济圈内层以及巩义市城镇体系的核心范围之内。全镇总面积19平方公里,城镇建成区面积3.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5038人,人均耕地仅0.33亩。早在20世纪80年代竹林镇还是一个远近闻名的穷山村,种地靠天收、吃水贵如油的恶劣自然条件使得竹林人长期处于贫困之中。改革开放以来,镇党委和政府不断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作出新的判断并抢抓新的发展机遇,使该镇的新农村建设走到了全省的前列。多年来,竹林镇坚持不懈抓精神文明建设,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先后实施“三评”、“十好评选”、“两高一带”以及“工业强镇、旅游兴镇、文明塑镇”的发展战略,不断完善城镇功能,提升城镇品位,改善人居环境,加快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逐步形成以第二产业为主、推动第一第三产业协调发展的新格局,探索出了一条适合竹林发展的农村城镇化道路。

2.成效。自1998年竹林镇被评为国家卫生镇和全国110家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之一起,该镇获得了无数荣誉称号。1999年9月,竹林镇被中央文明委评为全国文明村镇。2001年以来,竹林镇在河南省综合经济实力百强镇评比中一直名列前茅。竹林镇还先后被授予全国环境优美镇、中国小康建设十佳红旗镇、中国新农村建设明星镇、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镇、中国特色旅游景观名镇等称号,并进入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全国发展改革试点城镇、联合国可持续发展中国小城镇改革试点行列,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联合国改善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奖。胡锦涛、江泽民、李长春、李克强等20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曾亲临视察。2009年,全镇GDP达到12.8亿,其中第二产业比重高达90%,人均收入近1万元。竹林镇也因此成为河南省面积最小人均收入最高的镇。

二、竹林镇特色发展之路解析

竹林镇党委根据群众心愿,紧紧抓住“发展小城镇,实施大战略”这一指导思想,立足本镇实际,理出了“立足优势抓工业,抓好工业促城建,建好城镇扩市场,千家万户闯市场”的新思路。

1.科学规划,逐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一是提出建设竹林园林城镇的理念。按照前瞻性、科学性、整体性、协调性的原则,竹林镇先后聘请了国家级、省级专家,结合竹林镇实际,因地制宜,高标准、高起点、严要求编制了《竹林镇总体规划》、《竹林镇建设体系规划》、《竹林镇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二是解决群众的吃水问题。竹林曾流行这样一句顺口溜,“嫁女莫嫁竹林沟,竹林沟水贵如油”,这是当时竹林缺水的写照。建镇后,该镇在北山上修建了万吨水厂,为彻底解决竹林的用水问题,该镇党委、政府开始了艰巨的“引黄入竹”工程,实施了镇区供水工程,投入了1.5亿多元,让该镇90%的居民用上了黄河水。三是解决了居民出行难的问题。该镇先后投入资金6亿元,新修道路23条,拓宽改造道路15条,完善了小城镇道路网络,实现了户户通硬化路。四是解决了居民的用电通讯难题。针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五通、三有”建设,不断完善电网工程建设,建成变电站、邮政电讯大楼,使用电入户率达到100%,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98%,电话入户率100%,宽带入户率32%。五是解决居民正常生活需求和娱乐休闲需要。在全镇建成了工业、居住、文化、行政、商业和旅游6个园区,成为集教育、医疗、休闲、娱乐、养老等公益服务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的新镇区,建成了北山公园、南山游园、凤鸣苑,在居民居住区建设小游园6个,全民健身园8个,为居民休闲纳凉提供了良好场所。

2.改革创新,逐步推进新农村建设。一是改革土地使用制度。为扩大企业发展,该镇把全村土地收归集体所有,按人口免费发放粮食;录取有劳动能力的居民到当地企业上班,并购买养老、医疗保险;对个体经营者提供经营场所;对需要住房的农民,停止批宅基地,进行集中开发建设公寓楼。二是改革人口管理体制。为打破农村现行的人口体制,早在1996年,竹林镇就进行了整建制户籍改革,彻底降低门槛,将本镇5000多人全部转为非农户口,实现了全镇农业人口向非农人口的转移;同时规定,凡来竹林工作、经商、办企业、打工的人员,只要申请愿意在该镇落户,一律转为城镇户口,一切入户手续全免;还规定,凡在该镇落户的人员及其子女在入学、就业、参军、社会保障等方面,享有与镇原有居民同等的待遇。小城镇户籍的改革,打破了影响农村城市化的二元户籍结构。三是改造整治农村生活环境。竹林镇积极开展退耕还林和大力开展绿化美化环境活动,全镇绿化面积占总面积的84%,人均绿地18平方米,人均荒山绿化面积200多平方米,使竹林镇形成“花红树绿镶街边,百亩公园草木旺,万亩森林小镇藏”的景象。2006年,竹林镇按照新农村建设标准要求,以对居民房屋实施白墙红瓦的统一改造为出发点,采取“两高一带”(居民向镇区高度集中,企业向镇区高度集中,带动第三产业发展)的发展战略,有重点、有计划地逐步开展新农村改造整治。

3.加快改制,逐步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企业发展机制。一是建立工业园区,调整产业布局。根据新型工业化的要求,按照生产要素合理集中的原则,从竹林实际出发,建立了竹林镇区工业经济园区和郑州开发区工业经济园区,结合行业特点组建了耐材、制药、机械、电子、建材等集团公司,实现了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增强了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二是适应市场经济要求,调整产品产业结构。坚持依靠高科技,用“高、精、尖”代替“粗、大、笨”,用技术密集型代替劳动密集型,大力发展高科技产品。庆州集团生产的系列耐火材料,经过不断的技术改造,已从最初的几十元一吨发展到现在的几万元一吨。三是深化企业改革,转换经营机制。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对镇工业企业全面进行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改造,明晰了企业产权关系,盘活了资产,激活了机制,搞活了企业。成功完成了竹林众生制药股票上市,实现了由产品经营向资本运营的转变。四是加强经营管理,开展产品质量认证,提高产品质量。发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加快高科技产品开发,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了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以众生制药、庆州耐材集团为主体,目前全镇已有8个企业产品分别通过ISO9000和GMP质量体系认证,产品销往巴基斯坦、俄罗斯、越南、日本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产品走出国门、占领国际市场奠定了基础。五是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的力度。同美国哈佛大学、广西奥奇丽等多家企业的合作实现了资产的优化组合,形成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经济新模式。

4.常抓不懈,逐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一是培育树立“竹林精神”。竹林镇党委一直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多措并举狠抓精神文明建设。经过多年不断的探索与努力,竹林镇逐渐形成了一套切实可行的制度和凝聚人心的“竹林精神”——爱竹林、比贡献、谋发展、勇创业、讲文明、共富裕。“竹林精神”也成为竹林镇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竹林文化核心。二是加强理论学习。30年来,竹林由村到镇始终坚持逢九学习制,通过领导领学、专家导学、电教助学、考试督学、参观促学等方法,不间断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断加大对居民的培训教育力度,使全镇80%以上居民成为政治文化素质较高和实用技术较强的新型居民或产业工人,为竹林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三是开展好“三评”、“十好”活动。从1983年开始,该镇每年在“七一”和元旦前,都要举行两次以“群众评党员,党员评支部,支部评党委”为主要内容的“三评”活动,使镇党委和支部在广大群众与党员的监督下发扬民主,集思广益,作出正确决策。以建设和谐文明社会为目的,每年开展评选一次“好党员、好干部、好职工、好团员、好民兵、好媳妇、好妯娌、好公婆、好夫妻、好少年”的“十好”活动,不断培养竹林人高尚的道德情操,树立社会文明新风尚。四是加强文化建设。镇政府先后投入巨资,建立了百家期刊阅览室、文化馆、武术馆,建造了竹林镇文化大院,成立了军乐队、打鼓队、秧歌队等文体组织,丰富了居民的文化生活。竹林已连续30年无重大刑事案件,无越级上访事件,无封建迷信、黄赌毒现象及重大安全事故,成为河南省大中小学生德育基地和郑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三、有关建议

1.拓展旅游业发展思路,为竹林镇的城镇化建设提供新型产业支撑。一是可以把竹林的政治资源转化为重要的旅游资源。竹林从一个吃不饱饭的小村庄走到全国先进镇,经济社会发展过程本身就对社会各界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是一项宝贵的旅游资源。可以建立一个竹林发展博物馆,通过人气带动作用,把各界人士吸引到竹林。二是可以把发展模式由观光旅游模式向度假旅游模式转变。观光旅游一般由旅行社以团队形式组织和安排,盈利主要来自门票和纪念品。目前竹林是按照观光旅游的模式进行开发的。度假旅游是以满足城市居民度假需求为目的的,游客主要是散客,自驾游,无需导游,不掏门票。竹林景区要做成观光景区没有太大优势,只有做休闲度假旅游才有希望。因此,必须实现观光旅游到度假旅游思维的转变。三是政府投入可以与社会资本投入相结合。目前竹林发展旅游的投入主要是镇政府投入,但下一步发展旅游所需要的资金更应该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引进投资商进行开发。需要注意的是,利用投资商开发旅游资源时要注意保持旅游主题的完整性。四是矿山治理可以和旅游开发相结合。竹林目前正在申报一个6200万元的矿山治理项目,地址就在长寿山风景区内。该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可以把原来矿山开采时的遗留物和工艺流程保留并开发出来,变成一种特有的旅游资源,以便今后开展采掘业旅游活动。五是景区发展的精品化可以和品牌化相结合。精品化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应内抓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外抓整体形象宣传,为重点景区提升内在品质和外在品牌创造有利的条件。长寿山景区的建设是精品化、品牌化战略的一个缩影,已经举办了四届的长寿山红叶节,目前已初具品牌效果,举办了两届的帐篷节也吸引了国内众多驴友。

2.增加制度供给和政策支持,以新型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不断创新的管理体制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动力,体现了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要求。竹林的企业从政府直接投资创办企业,到投资主体多元化,再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管理体制也相应由政府包办企业一切事务,到对企业间接管理,再到彻底的政企分开、政资分开。而在机构设置和干部管理等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上,竹林镇政府坚持“三不定”原则,所有工作人员一律实行聘任制,实行竞争上岗,充分调动了他们干事创业的积极性;领导干部由群众选举产生,实行聘任制,录用看能力,留任看政绩。只要干得好,群众满意,就可以连选连任。这种制度,极大地增强了干部的危机感和责任感,实现了对上对下负责的和谐统一,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这种灵活实际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正切合了当前城镇化建设的需要。但同时,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如新型农村社区建成以后管理机构如何产生和运作,与原有的村民委员会制度如何衔接;移居新型社区的居民身份如何界定,户籍如何变更;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如何对接等问题都迫切需要解决。竹林遇到的问题,应该说是先行者遇到的问题,建设新型城镇推进“三化”协调科学发展,呼唤增加制度供给和政策支持。

3.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措施。用强有力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推动物质文明建设工作,可以充分体现先进理论和传统美德是精神文明的两条腿。因此,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用先进理论武装头脑,把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形势政策教育融入思想政治工作的始终,深入持久地开展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为内容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二是要运用专题讲座、文艺会演等形式,把深刻的教育内容寓于生动的活动中,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政治思想觉悟;还可以评选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开展作风建设教育活动等方面的先进典型,用高尚的精神塑造人,用模范的行为引导人,用榜样的力量感召人。三是要深入开展作风建设教育活动,并把作风建设教育活动作为思想道德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安排,进一步解决党员干部在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干部生活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促进党员干部作风转变,服务水平提升。四是要继续深入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尤其是传统美德教育,实施公民道德、普及教育工程,广泛开展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加大道德建设力度,加强公民道德宣传教育建设。通过坚持开展一系列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可以为物质文明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提高广大干部职工居民的整体素质,使他们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积极进行环境治理,主动参与生态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

4.建设新型农村社区,为“三化”协调科学发展找准切入点。竹林镇城镇化的突破性发展,是在发展集体经济的基础上,把“围绕农业办工业、办好工业促农业”作为指导思想,重新集中整合农业剩余劳动力,打开以农民办工业为主的创业门路,并启动农村社会化、商品化的大发展后开始的。工业化需要空间,农业现代化也需要空间,城镇本身发展就是空间不断扩展的过程,空间问题是制约发展的突出矛盾,要解决这一矛盾,只能从提升空间使用效率上寻求突破。竹林镇的探索告诉我们,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是提高空间使用效率的有效途径,是新型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切入点。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为切入点,既可以把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延伸到农村,提高城镇的综合承载能力;又可以让更多的农村居民转化为城镇居民,促进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为工业化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还可以减少农业从业人员,增加人均拥有资源量,从而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利用率和资源产出率,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5.强化实施“以工哺农、以城带乡”,形成推进城镇化与建设新农村“双轮驱动”的新型城镇化。竹林镇在集体经济组织的体制框架内,坚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一批规模较大的、效益较好的集体企业,已使竹林逐步摆脱贫困,走向富裕。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城镇物质基础和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积极发挥“以工哺农、以城带乡”的功能作用,可以逐步形成推进城镇化与建设新农村“双轮驱动”的新型城镇化。一是财政上可以实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启动公共财政支农;二是可以利用现代工业的产业优势和科技力量,通过统筹城乡产业空间布局和结构调整,对农村实施积极的产业带动方针,激发农村经济发展的内在活力;三是可以以公共服务为抓手,增进农村群众福祉,把健全完善公共服务设施体系作为提高小城镇集聚吸纳功能的重要措施,进一步促进城乡统筹,把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衔接起来,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

省长郭庚茂指出,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新型城镇化引领是基于发展阶段的科学定位,是我们对现代化发展规律的准确把握。目前,河南省已经进入了城镇化建设的关键阶段,竹林镇发展模式是一个值得借鉴和研究的典型。农村新型城镇化建设要坚持科学规划,就业为本,因地制宜,分类推进,整合村庄、土地、人口、产业等资源要素,促进农业规模经营、农民多元就业,改善生活环境和生产条件。总之,河南省的农村城镇化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猜你喜欢
三化竹林城镇化
关于“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的批复
寻访竹林隐士
楼顶竹林间
实施矿井“三化”建设持续提升煤矿机电安全管理水平
“三化”党员评议工作 打造合格党员队伍
班级文化建设要注重“三化”
竹林野炊
2016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在发力
新常态下兵团三化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问题研究
城镇化面临的突出问题和应对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