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智生 李锦鸣
1.云南省中医院,云南昆明 650032;2.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中医科,云南昆明 650101
黄褐斑, 中医又名“黧黑斑”、“肝斑”、“褐斑”等。患者颜面出现不规则片状黄褐色或淡褐色斑块, 是一种损害容貌的色素障碍性、非单纯性皮肤病。黄褐斑的特点是皮损对称分布,日晒后加重, 病程长, 部分患者可伴有其它慢性病。黄褐斑多发于中青年女性及孕妇,病因多,发病机制复杂。中医认为黄褐斑与人体各系统均有密切的关系,尤其是与肝肾不调、气滞血瘀、肾精亏损、血脉凝涩、劳伤脾土、冲任不调等密切相关,导致气血虚衰、血气不进而不能荣华面部出现黄褐斑。因黄褐斑影响容貌美观,越来越受到患者的重视,对黄褐斑的诊断和临床治疗的研究也越来越多。现将2010年2月—2011年2月期间,对68例黄褐斑患者采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的结果总结如下。
68例患者均为门诊女性患者,其中年龄最小的26岁, 最大的50岁,平均年龄32.9岁。病程3个月~6年。68例中有人流或自然流产史的24例,上节育环的15例,有慢性盆腔炎病史的8例,有腰酸腰疼、月经失调、舌质痕暗等临床症状的11例,妊娠斑一直未退的5例,其余均为慢性渐渐加重而成的病例。
上述患者的均诊断符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色素病学组修订的《黄褐斑的临床诊断和疗效标准》[1]。①面部淡褐色至深褐色,界限清楚的斑片,通常对称性分布,无炎症表现及鳞屑。②无明显自觉症状。③女性多发,主要发生在青春期后。④病情可有季节性,常夏重冬轻。⑤排除其他疾病(如颧部褐青色痣、Riehl黑变病及色素性光化性扁平苔藓等)引起的色素沉着。
1.3.1 治疗组 肝郁气滞型:患者两颊部呈不规则褐色斑,常伴胸部胀闷、胁肋胀痛,月经失调且经有血块等症状,此外,患者易表现出心烦、急躁、郁郁寡欢,舌质暗,苔薄,脉弦细。治疗原则:宜疏肝理气、解郁、活血化瘀。方药:柴胡、当归、白芍、赤芍各10 g,桃仁、红花、防风各10 g,川芎、枳壳、生地黄、陈皮各12 g,甘草5 g,伴口干、口苦者可加牡丹皮适量,大便燥结者可加大黄适量,胁肋胀痛者可加柴胡、枳壳适量。气虚血瘀型:患者面部褐色斑斑块色淡,常伴有脘痞不舒。喜卧少动,动则出虚汗、气喘,舌质暗红,脉细缓。治疗原则:宜健脾益气,养血,活血化瘀。方药:川芎、当归、阿胶10 g(烊化)、陈皮各10 g,党参、丹参、白术各15 g,黄芪、茯苓各30 g,丝瓜络10 g。胁下痞满者,可加郁金适量。睡眠不佳者可加适量远志、炒枣仁。肾虚血瘀型:患者皮损处常见黑褐、灰暗斑块, 以眼周分布为主。常伴有头晕耳鸣目眩、失眠多梦、健忘、腰膝酸软、月经量少、舌少苔、苔薄白、脉细数。治疗原则:宜补肾填精, 补血活血,化瘀通络。选药: 当归、川芎、鹿角胶(烊化)、龟板、熟地黄、山茱萸、牡丹皮、牛膝、女贞子、红花各10 g,山药12 g,茯苓、泽泻、枸杞子、丹参各15 g。失眠多梦者可加生龙骨、生牡蛎适量[2]。以上证型均每日1 剂, 早晚温服,疗程3个月。
1.3.2 对照组 口服维生素C片200 mg/次,维生素E胶囊100 mg/次,3次/d,疗程3个月。
参考《黄褐斑的临床诊断和疗效判断标准6》[3],①基本治愈:肉眼视色斑面积消退大于90%,颜色基本消失。②显效:肉眼视色斑面积消退大于60%,颜色明显变淡。③好转:肉眼视色斑面积消退大于30%,颜色变淡。④无效:肉眼视色斑面积消退小于30%,颜色变化不明显。基本治愈、显效、好转均记为有效。
经3个疗程治疗后,治疗组34例患者基本痊愈15例,显效13例,好转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8.2%。对照组有效23例,总有效率为67.6%。现代医学认为黄褐斑是由于人体在新陈代谢时产生了大量的自由基,若其不能正常代谢将增加酪氨酸酶的活性进而产生大量黑色素,不能排除的黑色素将沉着于皮肤表面。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当归、川穹、白茯苓和白芷能抑制酪氨酸酶活性,减少黑色素的形成,黄芪、丹参能有效清除体内过多的自由基,进而抑制自由基参加的酶促反应,以达到减少黑色素生成的目的[4]。
由本文研究证明中医辨证论治疗黄褐斑,能有效控制病情,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1]王用峰.辨证论治黄褐斑疗效观察[J].陕西中医,2012,33(4):452-454
[2]周重远.中医/三联疗法0治疗黄褐斑40例[J].江苏中医药,2008,40(1):52.
[3]汪超,陈莉,郭莉.中医内外结合辨证施治黄褐斑疗效观察[J].中华全科医学2011,9(3).
[4]张映梅,邓耀波.养颜祛斑面膜结合中药辨证治疗黄褐斑86例[J].河南中医,2011,3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