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录
(铁法煤业集团总医院药剂科 辽宁铁岭 112700)
柴胡注射液在1941年陕西武乡八路军129师制药所研制,1954年在武汉制药厂开始批量生产的我国第一个工业化生产的中药注射剂;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初期,先后研制出茵栀黄注射液、板蓝根注射液等较多品种,《中国药典》1977年版正式收载中药注射剂23种,目前我国有中药近万种,注射剂约134种,每年约3亿人次在使用;中药注射剂的有效性已经在临床中得到了证实,2009年卫生部公布的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中抗病毒治疗推荐西药只有2种,而中药注射剂有5种,分别为喜炎平注射液、痰热清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血必净注射液、醒脑静注射液[8]。
根据国家ADR检测中心2001年以来的记载:2001年清开灵注射液造成1例患者死亡,过敏反应41例,双黄连注射液致2例死亡,过敏反应28例;2002年葛根素注射液致死1例,严重过敏17例,炎琥宁注射液10例不良反应,参麦注射液致死1例,严重过敏17例;2003年鱼腥草注射液272例不良反应;2004年莪术油注射液致死1人,不良反应221例;2005年莲必治注射液不良反应250例;2006年葛根素注射液造成19例死亡、鱼腥草事件造成35例死亡;2008年刺五加注射液致死3例、茵栀黄注射液致4名新生儿童发生不良反应,其中1人死亡;2009年双黄连注射液发生3例不良反应,并且有1例死亡。
(1)鱼腥草注射液致35例死亡,该制剂因吐温80作助溶剂,有资料记载吐温--80浓度超过2%可致动物死亡,但在0.3%无不良反应及过敏反应。
(2)刺五加注射液致3例死亡,因药品被雨水浸泡污染后更换包装标签销售,属于质量管理问题。
(3)双黄连注射液致1例死亡,经分析得由于其合用丁胺卡那,属于配伍禁忌。
FDA公布2009年全国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共638996例,西药占86.7%,其中注射剂占61%;中药占13.3%,其中注射剂占52%。西药及其注射剂不良反应远远大于中药及其注射剂不良反应。
(4)中药不良反应的报告日益增多的原因,由于用药人数大增,不良反应例数相应增多;不良反应检测系统日益完善、误诊、漏诊、瞒报减少;临床用药配伍不合理,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不决定成分多少,结构是否清楚而决定是否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的多少。
FDA 2009年1月13日下发“关于开展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再评论工作”的通知,其中提到中药注射剂是我国中医药文化的组成部分,是现代中医药创新取得的成果,已经成为临床疾病治疗的特殊手段,正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使用中药注射剂应根据不良反应发生的种种原因,开展药物不良反应研究,开展工艺和质量研究,开展在评价,加强合理使用与监管。
近几年有许多专家和开展基础研究,如鱼腥草注射液的过敏性研究;绿原酸和异绿原酸过敏性研究;加强过敏原研究开展致敏物质相关研究,并建立快速筛选法以及致敏原数据库 。
开展新剂型新技术研究,实践证明冻干粉针剂是优选剂型,超滤是优选纯化技术,已列入国家推荐的109种中药注射剂中,提取有效成分单体有6种,提取有效部位的有14种,采用水煎醇治法19种,工艺保密的有12种,其他方法3种,除去12个保密品种工艺不得而知外,其余97个品种中,很少见有新方法、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应用。那么在现工艺基础上加强质量监控,如实施从原药材种植采收、饮片的加工大泡制、提取浓缩、精致纯化、消毒灭菌、包装储存的全过程标准化生产,实时监控保证质量的均一性和稳定性,同时要加强质量标准研究如指纹图谱研究能全面的反应和控制产品质量。
中药注射剂成分复杂,在使用过程中应该合理使用保证其安全性,根据大量文献报道并结合我院使用中药注射剂的经验,在临床使用中应关注的问题有以下几点。医疗机构要加强临床使用管理如下。
(1)在医疗机构内凭医师处方使用,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合理选择给药途径,能口服的不用注射,能肌肉注射的不用静注或滴注,临床使用应按适应症用药,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规定的功能主治使用,严禁超功能主治用药。
(2)严格掌握用法用量及疗程,应单独使用,禁忌与其他药品混合配伍使用,按照说明书推荐剂量、调配要求、给药进度和疗程使用。
(3)加强用药监护,应密切观察用药反应,特别是开始30min,发现异常立即停药,采取积极措施救治患者,同时做好ADR报告和监测工作。
(4)加强药品的贮存管理,严格控制药品储存环境,如温度、湿度、光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