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幼平
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山西太原 030000
胆囊切除术是治疗急性胆囊炎以及有症状的胆石症等的有效手段,但是在进行胆囊切除术之后,会有一部分患者会出现上腹疼痛、呕吐等症状,并且在进行胃镜检查的时候,会发现有一部分患者出现了胆汁反流的症状,对胃黏膜产生了严重的损伤,这也就是胆囊切除术后的胆汁反流性胃炎[1]。本文就对该院的98例胆囊切除术后的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探讨。
把该院2010年3月—2012年4月所接收的98例胆囊炎切除术后的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按其年龄分成两组,≥60岁的患者一组,称为老年组;<60岁的患者一组,称为中青年组。其中老年组53例,男性25例、女性28例,最大年龄79岁、最小年龄60岁、平均年龄67.5岁,病程平均为4.6年;中青年组45例,男性21例、女性24例;最大年龄58岁、最小年龄21岁、平均年龄51.3岁,平均病程为4.1年。其中两组患者的男女比例、病程、年龄均没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胆汁反流性胃炎的诊断标准根据胃镜的检查结果来判定:见幽门口溢出少量的黄色泡沫或者是淡黄色的粘液湖,为Ⅰ度;见幽门口间断的溢出大量的黄色液体或者黄色的粘液湖,为Ⅱ度;见幽门口频繁的或者持续的喷射或流出大量黄色液体,或者是胃粘膜布满了黄绿色粘液状物质,为Ⅲ度。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别采用χ2和t来检验计数资料以及计量资料。其中P<0.05代表具有统计学意义。
老年组患者的上腹痛发生率低于中青年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上腹饱胀、胆汁性呕吐要高于中青年组;中青年组的胃镜下病变程度要低于老年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青年组的萎缩、肠化生以及低级别瘤样变的发生率都要低于老年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的并发食管炎发生率高于中青年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在胆囊切除术后,会有一部分患者会出现呕吐、上腹疼痛、胀气以及嗳气等症状,这部分病人经胃镜检查就会发现患者胃内出现了胆汁反流的情况,这也就是胆囊切除后的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出现,他可以对胃黏膜造成很大的损伤。正常情况下,人体肝脏每天所产生的胆汁量为800~1000 mL,这些胆汁通常被储藏在胆囊内,其中胆囊的作用就是把这些胆汁进行浓缩,然后在人体进食后有规律的排放胆汁,胆管的压力可以缓解。但是在进行胆囊切除术之后,会使胆囊丧失储存、定期排放以及浓缩胆汁的能力,而且胆汁的成分也会改变,这样胆汁就会随着胰液和肠液经十二指肠进入到胃窦中,而胃又不能把反流的胆汁及时排除,胆汁和胃黏膜长期接触会对胃粘膜产生巨大的损伤,在胆汁的成分改变之后,胆酸的主要成分成次级胆酸以及去氧胆酸,对胃黏膜的损伤会更大[2]。本次试验发现,老年组的上腹疼痛没有中青年组的明显,其原因可能是老年人的胃肠神经末梢的感觉比较迟钝,其疼痛敏感度有所下降导致的;老年人的上腹饱胀、胆汁性呕吐症状发生率高于年轻人,则可能是老年人在进餐之后胆汁的分泌比年轻人少,下食管括约肌以及胃肠蠕动都有所下降导致的[3]。
[1]杨德平,王荣.胆囊切除术与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相关关系[J].江西中医药,2007,38(11):32-33.
[2]Jamed P B,Stephen E A,Art wood.Duodenogastvic reflux and cencer[J].Hepato Gastroenterol,1999,4(6):74.
[3]张晓慧.胆囊切除术后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1,15(9):116-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