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俊喜 王廉佐
中铁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中心医院,山西太原 030053
跟骨骨折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足部骨折,约有55%的跗骨骨折是跟骨骨折。由于跟骨骨折的病理解剖结构较为复杂,因此,临床处理存在一定难度[1]。近年来,采用外科手术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较好,越来越多地受到医务人员与患者的接受[2]。本文对该院2011年4月—2012年1月收治的68例跟骨骨折患者进行外科手术治疗,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选择该院2011年4月—2012年1月收治的68例跟骨骨折患者,其中,男性45例,女性23例,年龄21~56岁,平均年龄为35.7岁。68例患者中,32例(47.06%)为左侧骨折,29例(42.65%)为右侧骨折,7 例(10.29%)双侧骨折。患者的致伤原因为,39例(57.35%)为坠落伤,20例(29.14%)为车祸伤,5例(7.35%)砸压伤,4例(5.88%)为其他原因。对患者跟骨骨折进行Sanders 分型,21例(30.88%)为Ⅱ型骨折,32 例(47.06%)为Ⅲ型骨折,15例(22.06%)为Ⅳ型骨折。
所有跟骨骨折患者均进行外科手术治疗,具体方法为首先在手术前将患者患肢抬高,使用适当的消肿药物帮助患者患足消肿,并对患足进行X 线及CT扫描。手术过程为患者实施全身麻醉或硬膜外麻醉,取俯卧位或健侧卧位。使用止血带对患者进行切开复位固定手术,在跟骨外侧作L 型圆弧状的切口,对跟骨的外侧壁实施骨膜下剥离,完全暴露跟骨的外侧,继而观察骨折线与距下关节移位的情况。用骨膜剥离器将关节面撬起,并将足趾、踝关节复位,同时将后关节面、距下关节面、关节间隙完全恢复,而使Bohler 角、Gissane 角也恢复正常,术后放置引流管引流。手术后对患者常规使用抗生素一周,主要将患肢抬高,同时使用消肿药物,两周后将手术伤口拆线。对患者手术治疗效果进行观察与分析。
68例跟骨骨折患者经外科手术治疗后均获得6个月以上随访,患者的患足外形恢复正常,未出现跟骨外翻的现象。X线检查结果显示,Bohler角为35°,与骨宽度基本一致。采用Maryland Foot Score 评分系统对跟骨骨折患者手术治疗效果进行评价,68例患者经过治疗,37例(54.41%)治疗效果为优,24例(35.29%)为良,5例(7.35%)为可,2例(2.94%)为差,治疗优良率为89.71%。
跟骨在人体行走与负重过程中承担了重要的作用。由于跟骨主要为松质骨,跟骨骨折时多波及跟距关节面,因此,骨折易导致骨质缺损、跟骨变宽、跟距关节面塌陷等现象[3]。本文对该院2011年4月—2012年1月收治的68例跟骨骨折患者进行外科切开复位固定手术治疗,在直视下对患足进行复位,后采用钢板内固定对跟骨关节面进行支撑。68例患者经过手术治疗,37例(54.41%)治疗效果为优,24例(35.29%)为良,5例(7.35%)为可,2例(2.94%)为差,治疗优良率为89.71%。试验结果证明治疗复杂跟骨骨折可显著提高了跟骨骨折的治疗效果。
由此可见,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可显著提高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然而手术治疗跟骨骨折需符合以下适应症:①跟骨骨折患者损伤在3周以内;②患者年龄应<50岁,老年患者易发生骨质疏松,内固定不牢固,不应进行手术治疗;③患者身体状况良好,无周围血管疾病、严重糖尿病等疾病;④患者跟骨骨折部位已消除肿胀;⑤患者跟骨骨折sanders类型为II~III型。在手术治疗过程中应强化跟骨功能的恢复,使跟骨的形态与跟骨后关节面恢复正常。此外,在进行手术治疗前,应将跟骨外侧完全暴露,使后关节面的手术视野完整利于恢复跟骨的形态。对实施手术时,应对跟骨关节进行精确复位,手术结束后对跟骨后关节进行妥善固定,利于跟骨的长期稳定。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手术时采用规范人体熟练的操作将显著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同时有利于降低手术后不良反应与并发症的产生。因此,本文对该院68例跟骨骨折患者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方法治疗,不仅能对骨折部位进行可靠的固定,而且能够迅速、有效地恢复距下后关节面的平整状态,使跟骨的外形基本恢复,取得满意的解剖复位效果,进而有效减少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率,使跟骨骨折患者获得满意的远期疗效。
[1]韩明,吕福润,黄振起,等. 跟骨骨折手术治疗39例分析[J]. 临床医药实践杂志,2009,18(1): 23-24.
[2]姜星明,刘延星,石守伟. 手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62例[J]. 河南外科学杂志,2007,13(6): 45-46.
[3]白大峰,杨中峰,孙宇哲,等. 跟骨骨折43例手术治疗临床分析[J]. 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7,7(12): 1081-1082.